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五年級端午糉作文

五年級端午糉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1端午糉香情

五年級端午糉作文

陶醉着古樸山村滿街滿巷的槐花香,一個如此富有中華民族古樸民風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如期而至。大街小巷的店鋪裏滿是五彩絲線、香荷包、精緻的葫蘆,還有各種風味的糉子,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

然而,記憶中最美好的端午節是在小時候,民俗民風濃厚,簡約而不簡單。

兒時的端午節是色彩斑斕的。

祖母總會用廉價的五彩絲線捻成繩兒,系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腕。繡一個裝滿香草的刺繡九朵菊花的香荷包。記不得那是怎樣的一種草,很多年再也沒見過,那種香,使荷包獨具魅力。多情的姑娘,會用靈巧的雙手,繡上鴛鴦牡丹,裝上香草,連同一顆含香的心兒,送給心上的人兒。

節日的早上,父母喚醒夢中的孩子,要在太陽升起之前,採摘艾蒿和“大頭花”(不知學名,只知暱稱)。揉着惺忪的睡眼,小夥伴們相約到南山北坡,爭先恐後的摘回一抱艾蒿和大頭花,還可以捎帶採摘可以吃的野百合。

把艾蒿和花朵擺放在每個窗臺,再用桃枝把自己疊制的五彩紙葫蘆懸掛在門前,說是能“辟邪”。辟邪與否我們並不在意,只是覺得那樣的裝扮纔是節日的姿色,只有把這些做好了,心裏才快慰。

揭開鍋蓋,是早已煮熟的糉子和雞蛋鴨蛋,滿滿的,彌散着米香。農家的糉子是用大黃米做的,米要用水浸泡一週時間,包的時候,裏面放入大棗、葡萄乾,吃起來美味,潤滑,香在嘴裏,美在心裏。

端午節,我們要去登山。

在我們附近,有一座西駱駝山。山附近幾個鄉鎮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不約而同的彙集於此。山不算高,但比較險,一側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山下是各種灌木、植物花卉,偶爾會有雉雞野兔出沒。最爲神祕的,是在山峯有一隱蔽的山洞。據說裏面有水,小的時候只去過一次,膽小沒敢進去,因此至今在我的心裏仍保持着它的神祕。

因爲神祕,所以嚮往。想着再去登一次山,感受登高臨風的心曠神怡。

今又端午,兒女雖然都不在身邊,母親還是包了一大鍋的糉子,託人送到兒女手裏,那是殷殷的母子情。

剝一顆香甜的糉子,吟一首屈大夫的《離騷》,持一腔亙古彌香的古韻情懷,且酒且歌!

2端午糉香情

傳統的端午節,瀰漫的糉子香。每到中國的傳統佳節,總會勾起人許多美好的回憶。大紅棗、粘糯米、甜豆沙、綠葦葉、黑鐵鍋、小風箱、硬劈柴、旺旺火、大人忙、小孩鬧……辛勤的勞作聚攏了人氣,香甜的糉子寄託着深情。

不知是對屈原大夫的祭奠,還是對我們先輩的追思,端午節這個特殊的日子,總讓人感受着濃濃的情和深深的意。一把糯米、一顆紅棗、一團豆沙、一片葦葉,包進的是追思、是感嘆、是幸福、是期盼……。兒時的懵懂已離我們遠去,成長的煩惱或許還在身邊;對屈原的追思可以從簡,但父母的恩情卻要牢記心間。

回味糉香,感受親情。忙碌的你和我快放下手中活計趕回父母的身邊,捻起葦葉,綻放笑臉,包一個團圓,送上美好的祝願:願老人們健康長壽!願孩子們茁壯成長!願夫妻們恩愛和諧!願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3端午糉香

端午是一個一年演一次,但永遠也演不玩的戲。

端午的主角是糉子。糉子吃起來方便,包起來難,先把葦葉捲成碗型,放入少許糯米,也可在中間放紅棗、臘肉等,然後捏緊,卷爲斜四角形,用繩子捆起來,葦葉也要在水裏浸軟方適用。糉子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做法,總是蘸糖食用,個頭較小,煮熟後粘韌而清香,保你未嘗便開始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熟糯米脆而嫩,尤其是還熱氣騰騰的,吃進嘴裏,心裏就暖暖的,糉香會回溢在喜歡嘴中,久久不散去。誰能不這小巧玲瓏,且散發出誘人清香的糉子呢?

端午的配角是賽龍舟。在這一天裏,湖的四面八方都擠滿了人。在這熱鬧非凡的場面,幾支龍舟飛速行駛,舟上坐着一羣強壯的小夥子,他們都賣力地晃動船槳。“加油”聲一陣比一陣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賽中,他們也用起了“雜技”:有的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如同吞雲吐雨一般;有的船頭船尾的人有節奏的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

艾草也把端午點綴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懸掛了艾草。據說艾草是百福的象徵,是一種治病的藥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語。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故事也數不勝數。如偉大詩人屈原爲了讓皇上相信他的觀點而縱身江河,從而人們把食物投入江中,以懷念以身殉國的屈原。

端午着場戲環環相扣,是一場百看不厭的戲。

4糉香情濃

時間軸輪飛快地運轉着,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充滿艾葉的清香和糉香的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奶奶照常要自己動手包糉子,但這回加上了小助手我。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奶奶將糯米、餡料、糉葉和糉繩一一擺放到餐桌上。我一看,知道奶奶要包糉子了,趕緊洗洗手,過去幫忙。當我看到一大盆浸泡在水裏的糉葉和糉繩時,感到疑惑不解,向奶奶問道:“奶奶,爲什麼要把糉葉和棕繩泡在水裏呢?”奶奶笑着說:“這你就不懂了吧。糉葉泡水後會變得更加柔軟,而糉繩泡水後則會變得更有韌性,不易斷裂。明白了嗎?”我使勁點了點頭。

正式開始包糉子了。第一步是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看到奶奶輕鬆熟練地完成了這一步,心想:這也沒多難嘛,我也會!可當我手拿着糉葉時,我卻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到底要怎麼卷,朝哪兒卷呢?一連串的問題擋在了我面前。唉,沒想到第一步就將我難住了呀!看到奶奶已經在往糉葉裏放糯米,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把糉葉上下翻轉了幾次,終於找準了方向,將糉葉一卷,完成了第一步。我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

第二步是填上餡料和糯米。我用湯勺把糯米舀進糉葉裏,再放進餡料,最後鋪上一層糯米。哈,成功了!正當我沾沾自喜時,突然手一鬆,“嘩啦啦……”餡料和糯米全撒了,身上,地上,到處都是。我望着地上的餡料和糯米,一臉尷尬,默默地嘆了口氣——唉,只好重新再做了!

第三步是摺疊糉葉。這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吸取了上一步的教訓,握緊了糉葉,生怕重蹈覆轍。我在奶奶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把糉葉向前折去,又把多餘的糉葉向右邊疊去,趕緊抓過一條糉繩,一頭咬在嘴裏,一頭用手在糉子上捆了幾圈,打結。雖然樣子很彆扭,但這畢竟是我手中包出的第一個糉子。我心裏美滋滋的。

隨後,奶奶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水煮。起鍋時,整個屋子裏都瀰漫着糉葉的清香,也瀰漫着濃濃的節日氣息。

這個端午節,一定充滿了濃濃的糉香和喜悅吧。我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