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

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7K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

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1

早上,我提着昨天親手包好的糉子走進教室,教室裏還迷漫着淡淡的箬葉香,不禁讓我回想起昨天那快樂美好的時光。

馬上要到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爲了緬懷偉大詩人屈原,學校組織了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包糉子。下午,校長伯伯親自出馬給我們演示了包糉子的過程。首先,她精心照料挑選了一大一小兩片箬葉,將兩片葉子重疊形成漏斗狀,再把米放入漏斗中用筷子把它壓緊,再用箬葉把口封好,像一個三角形一樣。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纏好。一個精美、可愛的小糉子就完成了。

包糉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第一次實踐開始,可我們一個個都笨手笨腳的,李思蕊的奶奶看着我們笨拙的樣子,便手把手的幫助我們完成了。我深吸一口氣,決定要憑自己單獨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我左手拿起箬葉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一邊包一邊默默地念叨着步驟。可同樣的箬葉,校長包的是“大美女”,可我卻包的是“醜八怪”。第三次,我用心地包,到封口的最難的時候,讓高手奶奶幫我把它也變成“大美女”,真神了,糉子變得更好,更美,更棒!

我瞧了瞧其他同學,個個都在忙碌着,有的向家長請教,有的正手忙腳亂的繫繩子,有的在向同學展示他們的勝利品……

慢慢地我們一步步熟練起來,還嘗試着調出不同的新口味:紅豆、綠豆、葡萄乾、火腿腸加在一起是什麼味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包的糉子煮熟,給家人分享。我們品嚐着糉子,雖然不比外面的好吃,但畢竟是我的勞動果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讚不絕口。

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2

快到端午節了,我突發奇想,想學包糉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請來鄰家的奶奶教我包糉子。

奶奶聽說我要學包糉子,慈祥的臉上馬上露出了微笑,望着我說:“我剛買來的蘆葉,正好讓你用上了。”說着拿出一把翡翠似的蘆葉,爲了加強蘆葉的韌性,奶奶教我用開水在蘆葉上澆了一遍,媽媽從家裏拿來了米和大棗等餡料,另加一個粗棉線球。我想:這下可以包糉子了吧。可就在這時,奶奶卻出人意料地從門外弄了盆沙子回來。沙子和糉子有什麼關係?一問才知道奶奶要我先學包沙子再學包米。

邊說邊做起了示範,她先把五片糉葉疊在一起,然後做出了個斗笠形狀,裝了勺沙子倒了進去,接着把口封住,再沿邊一繞,果斷地打上個結,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一看,原來就這麼簡單!不禁吹起牛來說:“這容易,我馬上就能包出個糉子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蘆葉就是不聽我的話,連個斗笠都做不出來。在一旁的奶奶還在包,我依葫蘆畫瓢好不容易做出了個斗笠形,可剛抓了把沙子放進去,就覺得大事不妙,原來沙子正從斗笠尖尖處漏下去。我只好重新開始,功夫不負有心人,好不容易做了個漏斗,可封口時又因爲用力過猛,糉葉裂開了,爲了防止漏沙,我趕緊纏上一片蘆葉,最後給它胡亂來了個五花大綁。這樣一個創意糉出爐了。經過多次嘗試,我才包出了個真正意義上的糉子。然後按照沙糉子的做法,包糉子也容易多了。

我們的糉子終於包好了,用高壓鍋蒸煮後,糉子出鍋了,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淡雅的蘆葉清香。撥開糉葉,淡綠色的'米似玉石一樣,放在白色盤子裏從遠處看好似一個工藝品。輕輕咬下,清香衝進腦門,讓人心曠神怡。

端午糉香六年級作文3

一轉眼,又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往年,我吃的都是奶奶或是外婆包的棕子,今天,在學校裏親手包了一回糉子。

我們帶着興奮與期待一起走進了食堂,不一會兒,食堂的阿姨搬來了糯米赤豆,取來了準備好的箬葉與棉線。

首先,一位阿姨爲我們演示。瞧她那嫺熟的動作,包糉子好像真的很簡單。我迫不及待了,照着阿姨的樣子挑了一片青翠的竹葉捲成一個小漏斗形,別的同學也都笑嘻嘻地動手了。

接着便是灌糯米和赤豆,我用手將盆裏的糯米大把大把地灌進竹葉裏,結果卻發現,米放多了,一擠便涌了出來。我只好倒空重頭開始。這次我吸取了教訓不敢灌太多,但卻拿不定主意到底灌多少,我推推一旁的王青青:“哎,這點夠了嗎?”她看了我的糉子一會兒,不確定地說:“應該……應該夠了吧?”

米灌好了,現在要把糉子給綁牢了。聽周校長說,包糉子一定要捏緊,不然就會漏米粒甚至赤豆。我也不曉得應該怎樣將竹葉裹牢,就胡亂地憑着想象將棉線往糉子上繞,哪兒有缺口我就往哪繞,糉子被我“五花大綁”,上面纏滿了白色的棉線。我心裏猜想:要是哪個倒黴的吃到我的糉子光拆線就會讓他累得心發慌、急得直跳腳……

我速度挺快,一連包了三個質量“上佳”的糉子。突發奇想,乾脆將糉子串成串拎在手中——啊,真是有趣極了!

再看看我身邊的同學,有的熟門熟路三下兩下便完成了一個;有的折騰了好幾回,包了散,散了又包,叫苦不迭;有的同學將“小漏斗”卷得老長,棉線纏得比我的還要多,簡直成了一隻雞腿……

下午,我們品嚐到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當香噴噴的糉子端來時,同學們都很興奮,我吃到的雖然不是我自己親手包的,但卻感到比往年任何一次吃的都要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