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實用的端午節作文集合八篇

實用的端午節作文集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端午節作文集合八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當我看到那滿河灘的葦葉,就想起了奶奶包的糉子,也就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逢端午節,我總要拉着爸爸媽媽的手,樂顛顛來到奶奶家。到了家門口時,我就能隱隱地聞到一股清香。我一溜煙鑽進廚房,尋着香氣的源頭,揭開鍋。一隻只嬌小可愛的糉子映入我的眼簾。那蔥綠的葦葉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想伸手去撈。奶奶趕緊拉住我,說:“小饞貓,別燙着!糉子多的是,你快去洗洗手!”我乖乖地到水龍頭下洗了手。到我再次來到廚房時,奶奶已經剝好了一隻糉子,用筷子串着遞到了我的手中。我含糊地說了聲:“謝謝!”便對着其中的一個小角咬了下去。好香啊,粘粘的糯米里還有花生米,吃得滿嘴都是糉香。奶奶又在小碟裏放上白糖,讓我粘上一點,又香又甜,那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哪!我不由得想起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的兒歌。

端午節除了可以吃到這美味的'糉子外,還可以跟着爸爸去幾裏外的溱東看賽龍舟。那熱鬧壯觀的場面,常常深深地印在我的夢裏,以至於夜裏做夢都大喊“加油”。

我愛端午節,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噴噴的糉子,也忘不了賽龍舟的情景。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姥姥昨天就包好一大鍋糉子煮好等今天早晨吃,姥姥說頭天晚上煮好再燜一燜,早晨吃才鬆軟粘。今天早上,我一起牀就聞到了糉子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哇!粘粘的米,甜甜的紅棗,棗周圍的米已經被棗浸成了棕紅色,我一口咬下糉子的尖,粘粘甜甜的真好吃!

中午,我和姥姥去大舅家,大舅、舅媽還有我哥哥,我們一起包餃子,茴香肉餡的,我擀皮,開始我擀的`很不均勻,有三角形的,又四不像形的,總之圓的很少。我看姥姥擀得那麼圓,真羨慕!後來姥姥教給我怎麼才能擀圓,我還真擀了好幾個圓皮呢。

我已經和姥姥約定好,明年端午節我要和姥姥一起包糉子,還要學會擀圓圓的餃子皮!

端午節作文 篇3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春節、清明節等等,但問我最喜歡哪個節日,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端午節。

我尤其喜歡吃糉子。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把步驟報給媽媽聽,媽媽寫下包糉子的步驟:先在洗好的葉片上放些米,然後在米里放一到兩塊肉,幷包起來,最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燒十到二十分鐘就可以了。

媽媽按步驟開始包糉子,糉子剛一做好,我和爸爸馬上跑到餐桌旁等着吃糉子,那樣子把媽媽都逗笑了。

關於端午節,我還知道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爲爭霸主,不停地打仗。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做“大夫”的官職,他很有才華,爲了幫楚國強大起來,他出了不好主意,可一些大臣總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這讓楚王很不高興。有一天,秦國的`使者來到楚國傳信說要和楚國交好,並請楚王到秦國做客,楚王答應了,可屈原覺得這是個陰謀,他勸楚王不要相信,沒想到楚王連告子都不接,還把屈原貶出國都,結果楚國被秦國滅了,屈原聽說後,傷心不已,於是投河自盡了。我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雖然我也喜歡春節和中秋節,但端午節對我來說更有意義,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祖母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祖母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祖母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爲祖母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糉子在祖母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裏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着自己做的可愛的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作文 篇5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作文 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悠久歷史來源與獨特傳統風俗。我要說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名稱有非常多,比如: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屈原日……

在我們宜昌秭歸,古代有一個名人,他叫屈原。據說,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爲人清正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爲傳統,漸漸演化爲端午節。“端”字有“初始”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活動,一個是吃糉子,另一個就是賽龍舟。糉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採回一些蘆葦葉,洗淨,準備包糉子用。把糯米,還有這些葉子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糥米放進葉子裏,也可以放些紅棗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從糉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就行。最後將糉子放入鍋裏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糉子,糉子非常好吃,不等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就會聞到香甜可口糉子香味,嘴饞人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着那噴香紅棗糉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糉子。

端午節不僅會吃香噴噴糉子,還會划龍舟呢。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划龍舟是怎麼進行,但是我聽奶奶與其他人說過。划龍舟是因爲屈原投江死去,楚國人捨不得他,所以就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魚。

划龍舟是一條龍船上整齊地坐着兩隊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節奏地打着鼓,許多身體強健壯漢,拿着木槳一齊有規律地划着船。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夠協調,那龍船就走不動!

中國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斕畫卷,上面畫有屈原、唐東傑布,還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歷史畫卷纔會如此豐富,生活也纔會如此多姿多彩。

端午節作文 篇7

令人期待的端午節假期又來臨囉!今年媽媽心血來潮的說要親手包肉糉和甜糉來吃,一想到即將可吃那香噴噴、令人垂涎三尺的糉子,我們這羣小蘿蔔頭開心的跳了起來。

此時,妹妹問有關端午節由來的事,姐姐回答說:“最有名的就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位愛國的詩人,人們爲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競相划船,希望可以找到屈原的屍體,所以,現在纔會有在端午節吃糉子和划龍舟的活動。”

據我所知,端午節還有一些流傳已久的習俗,例如:立雞蛋、戴香包、掛艾草……等,都是很有意義的事呢! 說到這,媽媽的糉子出爐了,大家迫不及待的往廚房奔去,當咬下那飽滿油亮的糉子時,我不禁流露出滿足的表情,媽媽包的`糉子真是色香味俱全,好吃到筆墨難以形容。

端午節不僅是傳統的節日,也是家人團聚的重要日子,所以每年在這時節,離家許久的遊子,都會回家探親,一解鄉愁。而我很慶幸,除了能吃到糉子外,還可以和家人開心的一起過端午,真是太幸福了!

端午節作文 篇8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重五節,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在端午這天,一大早就聽見奶奶在幹着什麼,我趕忙起牀,穿好了衣服就跑了出去,走上前一看,哇!香噴噴的糉子正要出鍋。奶奶看見我笑眯眯的對我說:寶貝孫女聞到香味了?彆着急,奶奶馬上把糉子給你盛到盤裏。我剝開綠油油的竹葉,哇!一粒粒糯米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向我眨着水汪汪的眼睛,好像在說:饞了吧?別猶豫了,快嚐嚐我們的味道怎麼樣吧?我看着這隻糉子,似珍珠,如瑪瑙,色澤鮮豔,晶瑩剔透。透過翡翠般的.糯米看到了紅棗泛起的紅暈,一陣陣清香侵入心肺,我一口咬下去,啊!香香的、粘粘的糯米包含着淡淡的棗香。我仔細的品嚐還有竹葉那種特殊的香味,那種味道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我愛端午節,愛着香甜的糯米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