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語文園地一·習作》的作文培養

《語文園地一·習作》的作文培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作文難,難作文”這是小學生作文的通病,也是小學教師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經常看到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愁眉苦臉、叫苦連天,因爲學生所寫的作文常常令他們讀得無奈,聽得乏味。對於同一題目的作文,很少有學生寫得有條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究其現狀,主要有體現在五個方面:

《語文園地一·習作》的作文培養

1、筆下無物,無話可寫。

2、語言貧乏,難寫生動。

3、主次不分,詳略不當。

4、結構零亂,缺乏安排。

5、錯字、句多,不善修改。

針對這不容樂觀的現狀,作爲語文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帶領學生走出這種不良的困境。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知識如此,寫作文又何嘗不是這樣。關鍵在“好”和“樂”二字上下功夫。愛因斯坦也曾言之“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搞自然科學如此,寫作文亦然。關鍵在一個“趣”和“愛”花力氣!

“興趣是入門的嚮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激發和培養起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則作文教學就已成功了一半。要帶領小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興趣,下面談談鄙人的淺陋之見:

一、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並且善於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併產生強烈的寫作願望。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作文源於生活,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對於客觀事物,只有通過認真細緻的觀察,纔會有深刻的理解,纔會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引導學生樂於觀察,善於觀察。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美麗的大自然,構成了學生生活的廣闊空間。學生投身其間,其樂無窮,如果讓學生稍加留意,並隨時將自己耳聞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東西用寫觀察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日子久了,學生就獲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這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瞎編一氣,爲躲過一次作文而撒謊,提綱式的幾句話就交差的毛病。

如一位教師利用一節語文課跟學生一起交談,問他們最近有什麼新發現,爲了表現自己,學生們各抒己“見”,滔滔不絕,就在他們說得正帶勁時,教師忽然止住了他們的話題,用同情的口吻說:“真遺憾,許多想說的小朋友沒辦法在這裏說。可是老師還真想知道每位同學的見聞,怎麼辦呢?請大家幫一幫老師吧!”很多學生都想到了用寫的辦法把想說的記下來,讓老師再慢慢去看,於是,教師贊成了學生的想法。老師對學生提出了每天都寫寫當天看到的人和事的要求,並教給他們寫日記的格式,發給了每人一個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寫下“每天都有新發現”。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讓學生多讀書,培養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魯迅先生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閱讀是一種資源,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作文的基礎。因此,必須要求學生廣泛地閱讀,首先要把課本閱讀好,理解透徹。現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上,所選的課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實際上都是一些很好的範文,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借鑑學習寫作方法的好範例。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照應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獲取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培養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李吉林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寫灕江的水的特點時,爲了讓學生體會本文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了一系列訓練。

“灕江的水,靜、清、綠,”同學門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麼聯接的詞兒,就可組成句子?例句:

灕江的水既靜又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指點:

其實這一句就是這一個小節的概括。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使讀者感受到灕江的美嗎?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麼說?

灕江的水靜靜的。

灕江的水清清的。

灕江的水綠綠的。

指點:

詞語一重疊,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

我們看着灕江的水不禁讚歎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該怎樣組織排列?

例句:

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書上就是感嘆句。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一些,但是灕江的水靜得怎麼樣,清得怎麼樣,綠得怎麼樣,讀者能感受到嗎?課文是怎麼寫的呢?

通過這一系列語文訓練的鋪墊,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語感,體會灕江之美。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細細地品味作者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對自己以後的寫作絕對是大有好處的。

另外,李老師還設計了一個語言訓練的題目,出示:“我愛長江、西湖和家鄉的小河。”誰能把這個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如:

我愛長江,我愛西湖,我更愛家鄉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飾語)如:

我愛浩蕩的長江,我愛明鏡般的西湖,我更愛家鄉彎彎曲曲的小河。

我想,學生在這樣的長期訓練下,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讓學生學好教材上的範文以外,還要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要讓學生廣泛涉獵,厚積薄發。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越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越是應當多讀課外書。每本書、每篇文章,都爲讀者展現出一個嶄新的天地,使他們開眼界,長知識,受薰陶(其中自然包括語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學生,越應當多爲他們打開一些認識周圍世界的窗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窗口就是書。”讀書的時候,要求學生要真正讀懂其意,體會其情,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所感悟,寫出讀後感,要學會摘錄、仿寫、改寫、縮寫、擴寫、續寫等。這樣持之以恆,學生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也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無從下筆的畏難情緒。

三、上好“口語交際”課

我常告訴學生,不應該把作文看得太神祕、太難,作文不過就是“我寫我心,我敘我事,我說我話,我抒我情”,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因此,只要做到作文前認真想好寫什麼,爲什麼要寫,怎麼寫,然後先自言自語說通順,最後把怎麼說的就怎麼寫下來,這便是寫作文。我常常抓好語文課本中的“口語交際”,有時還自己隨機設計一些題目,如介紹我的家,介紹一種你熟悉的動物,講故事,說笑話,說說讀後感(觀後感),說每日新聞,演課本劇,學當主持人、導遊,小小討論,小小建議等等,學生說完演完後,就動手寫下來,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習作起來很輕鬆,提高了他們的習作興趣。如有一年我班組織了春遊活動,活動後,我讓學生以《_______的春遊》爲題寫一篇作文。有的學生說:“早知道要寫作文,我就不去春遊了。”面對此狀,我首先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全班口語交際,讓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議論出什麼時候,我們哪些人,到什麼地方幹什麼,一路上看到了什麼,活動中自己做了哪些事,耳聞目睹了些什麼,心情怎樣,感受如何。然後讓學生將這些內容有順序地整理通順,最後把自己所說的話寫下來,怎麼說的就怎麼寫。結果,學生普遍寫得有血有肉,效果很不錯。

四、多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

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跳繩、踢毽、打乒乓球、拔河、跑步、滾鐵環、賽陀螺、老鷹捉小雞等活動都是學生愛玩的,玩時讓他們做生活的有心者,留心觀察其中的喜怒哀樂,不管是自己參與的,還是沒參與的都可以作爲寫作的良好素材。如幾個同學玩賽陀螺之後,其中一個同學寫到:賽陀螺真有趣。中午,完成了作業後,我們幾個小夥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賽起來,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誰就贏。我們同時轉動陀螺,我的心隨着心愛的陀螺的轉動“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頭不住地給它打氣、加油,讓它再堅持一會兒,但後來還是輸了,我的心思白費了。再賽的時候,我認真總結了失敗的原因,最終我取得了勝利。看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纔會成功。

五、從“講故事、聽故事”中培養寫作興趣

聽故事是所有學生都喜歡的,“講故事、聽故事”,有利於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口頭作文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聽完故事,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再講給班上的同學聽,回家講給家長聽,學生從中就得到了鍛鍊,收穫多多。如聽了《龜兔賽跑》故事後,可以續編《龜兔第二次賽跑》的故事。續編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吸取教訓,學生的想象力和作文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有利於寫作興趣的培養。

六、抓好作文後的講評和批改

講評是老師在作文課上要做好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教師講評有重點,學生印象就深刻,教師講評的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在講評時,對寫得好的文章既要鼓勵,又要指出其不足之處;對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只要看到點滴進步就要當衆表揚,以增強他們作文的自信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

教師批改作文的目的在於指出作文的不足之處,啓發學生動手、動腦,有事可做。在批改上,我認爲關鍵在“批”而不在“改”,如果教師細緻改,改的地方多,費時也多,但學生不看或不認真去消化還是白費力氣。把重點放在“批”上,既不費時,又可以在批閱過程中隨手寫下,便於學生拿到作文本後有事可做。不過,要使“批”起作用,老師不但要做好發動工作,更要做好檢查督促工作,這項工作做得好,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要帶領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我認爲必須藉助廣闊的生活天地,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舞臺,從小處着眼,從內容入手,走寫作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於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