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四年級科學作文3篇

四年級科學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科學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科學作文3篇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1

一包牙籤,一袋胡蘿蔔丁,就能搭成一座“塔”。你可別不信,我們學校正要舉行這樣的活動呢!

活動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我把媽媽準備好的材料拿到學校,下午的時候,我和同學們急不可待地來到活動現場。再老師的分配和指導下,我們每三人一組,隨着清脆的吶喊聲“開始”,活蘿蔔搭塔比賽開始了,我激動得手忙腳亂個半天,卻怎麼也搭不出塔狀來,看着有的同學已經把塔的底部搭好了。我的手也越來越緊張,一緊張,手被牙籤紮了,血珠子冒了出來,真疼啊!可一想,堅持就是勝利,我甩甩手咬咬牙,繼續下去。

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終於把底部搭好了。接着一層一層搭起來,同學們真是絞盡腦汁,爲了讓牙籤和蘿蔔搭建得又高又穩可謂是想出了千奇百怪的搭法,有的天馬行空搭出創意模型,有的參考摩天大樓,塔尖高崇,怎麼搭最牢固,每組同學都有自己的巧辦法。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了,同學們聚精會神地把塔搭好了,就在我們看到希望的那一刻,塔搭到一半多的時候,比賽的結果終於揭曉,王文軒,蒲雲翔他們那組爭奪第一名,接着第二名,第三名也產生了,我們這一組小手握着小手給自己鼓勵,不要氣餒,爭取下次得第一。

我們都沉浸在喜悅中,這次搭蘿蔔塔活動比賽結束了。不管成功與否,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科技的魅力,在體驗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在參與中成長。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2

我總是提問題,經常提一些科學問題,如一切是怎麼出現的?“萬有引力”會消失嗎?霍金是怎樣成爲物理學家的?等許許多多的問題。就在一個月明夜靜的晚上,我又睡不着覺了,於是提問題。突然,我想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周少輝是科學家嗎?說到這裏,我得說說自己了,我是一個天生就愛好科學的人。不但愛,還在學習。從20xx年開始,我就自學科學,一直到現在,已經堅持了四年。在這期間,我既學習也研究。在地理上,我研究大陸的形成。事實上,大陸的形成問題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研究過了。不但研究了,還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說”,這已經是成功解決了的問題。你再研究,豈不是多此一舉嗎?如果你這樣說。我會說:我重新研究大陸的形成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地理上的需要。因爲,我發現大陸不一定是漂移的,有可能是創造的。爲此,我提出了新的`學說,即“大陸創造說”,這個學說是否正確,現在還不知道。但我認爲我的學說有正確的可能,萬一是正確的,“大陸創造說”和“大陸漂移說”猶如“日心說”和“地心說”。或許,我就是地理上的哥白尼。在歷史上,我研究過“燭影斧聲”等歷史問題。在考古上,我研究武則天的無字碑,並得出了研究結論。雖說我研究了很多問題。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科學家。

我知道科學家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僅憑我這幾年的學習和研究,就說我是科學家,恐怕沒有人相信,我自己也不太信。其實,我知道世界上許多著名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他們纔是科學家。我不是,我只不過是民間科學愛好者。

雖然,我不是科學家。但我的夢想是成爲科學家。爲了這個遠大的夢想,我會一直努力下去。至於能否成功。我只能說:聽天由命了!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3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遊着,可是明天,水裏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污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纔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在二十一世紀裏,科學將會成爲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裏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人們熱愛科學,並用科學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造的巨大財富。因此,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但怎樣才能做到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探索科學奧妙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種強烈慾望的方法是要勇於問爲什麼,勇於嘗試、創新,勇於挑戰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們不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勇敢地指出前人錯誤的論點。通過親身實踐,做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我聽說有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的三位學生,他們也具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竽”這樣一種民族樂器充滿了好奇,他們分析了這個樂器的特點後,決心也要做一個類似於“竽”的樂器。他們每天都去撿或去買很多支吸管,他們又仔細研究了這些吸管,利用了無數休息時間,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他們終於成功了,1000支吸管插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吸管樂器,吹起來一樣美妙、婉轉,簡直比“竽”吹出來的聲音還要好聽。

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偉大的科學家,卻能想到這樣的東西,並克服重重困難去做,真不簡單。其實,諾貝爾獲得者的先天條件不如我們,他們能做到的東西,我們又爲何做不到呢?青少年朋友們,抓緊我們寶貴的少年時期吧!動腦筋動手去做吧!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遊着,可是明天,水裏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污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纔會有更美好的生活。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因當熱愛科學,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學中的奧祕,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有些人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瞭解了表面,而沒有深入的去探索,這樣怎能獲得成功呢?諾貝爾科學獎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呢?不用問了,只要你從小播種下科學的種子,努力學習,它就在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