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端午隨想作文彙總4篇示例

端午隨想作文彙總4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導語: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們思緒萬千,心中堆滿感慨……以下是端午隨想作文,歡迎閱讀和參考,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隨想作文彙總4篇

  端午隨想作文第一篇

端午節隨着田裏金黃色的麥子,枝頭黃橙橙的杏子悄然來臨了。端午節在兒時的記憶中是模糊而又清晰的。

小時候每到端午節,便是我們小孩子最興奮的時刻。因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吃到平時很難吃到的“好東西”,還有許多的意想不到的“禮物”。如糉子和雞蛋、香包與絨線等。記得那時母親會在端午節的早上,在鍋裏煮上幾隻雞蛋、一些大蒜頭,然後在我們兄妹幾個每一個人的口袋裏會裝上一隻雞蛋和幾個大蒜頭。雞蛋和大蒜頭我們是捨不得吃的,往往會在身上裝一整天。在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在小孩的脖子、腳踝和手腕上要扣上五彩的“絨絨”,腰裏掛上芳香四溢的香包,說是辟邪用的!

早在端午節的前幾天,莊子上就會有外地的小商販挎着個籃子在叫賣絨線、香包和鈴鐺了。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大都是中、老年婦女。她們包着四方的花頭巾,手裏面挎着個竹篾籃子,看上去像個狼外婆。但她們很溫和,臉上總是笑眯眯的,給人的印象是和藹可親的。每每這時候母親總會上前去買上一些絨線、 鈴鐺,然後小心地給我們兄妹四人扣上絨線。那時候能扣上絨線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因此我們會喜滋滋地跑完整個村莊,捋着袖子在小夥伴面前炫耀。說真的並不比現在帶上項鍊、手鍊的感覺差!

在端午節,我們不能不想起一位偉大的詩人。那就是寫出千古“離騷”的詩人——屈原。紀念屈是過端午節的初衷。想當年詩人懷着着一顆愛國之心和自己堅決不做亡國奴的之精神,毅然不顧汨羅江的驚濤駭浪,縱身跳了下去,成爲千古的遺憾和楷模。再回首,心裏不禁有點澀澀的,只恨英才早逝。不然的話,在燦爛的文學史中,又要多幾篇讓人反覆吟唱的詩章了!

斯人已去,追古惜今!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當代人,我們早已不再爲五斗米折腰了,我們也不再爲做亡國奴而去擔憂,因我們的國家早已強大!但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在都市的燈紅酒綠的背後,我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是否要靜下來,去誦讀一下詩人的《離騷》,去體會和學習一下當年那個“文人騷客”的心情與精神呢!

  端午隨想作文第二篇

汨羅江邊,披頭散髮,一代賢臣,置身潮水.。

——題記

五月,多麼美好的時光。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個“詩人節”,又是一個飄滿糉香的日子。家家都備好糉子、雄黃酒,掛上菖蒲,爲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秭歸縣人。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從小就沒有富貴子弟身上的那種猖狂、任性,這使他成爲了一個愛國詩人。屈氏子孫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楚國朝廷中,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他向懷王進讒言,懷王庸懦昏聵,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最後,懷王不聽屈原的勸告,客死於秦,當時屈原已經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北地區。楚懷王死了以後,長子頃襄王繼位,再次將屈原流放到江南, “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而就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他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他的一生詮釋了世上最真誠的愛國情懷,他用他的一片真情譜寫了《離騷》這一古代瑰寶。

即使這樣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也無法挽留他。昏庸的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讒言,卻對屈原的忠言不管不顧,屈原最終不忍看到國家滅亡,在五月初五這天,懷抱一塊大石頭,帶着滿腔的憤怒、滿肚的冤屈投向了汨羅江。聞此事,世人哀之。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文潛用寥寥數筆寫出端午賽龍舟時對屈原受的冤屈感到悲傷,忠魂一去便不再回。國家滅、人也死的事件今天哪裏有?只留下一點影子在世間。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唯我獨醒,滿載豪情慾報國,卻鬱郁不得志,君主無能,奸臣當道,如此的世風,怎能不讓他痛心!爲了區區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結果卻不是他所預料的。

  端午隨想作文第三篇

剛剛過完六一,馬上就到了端午。想起以前在家裏的時候對端午節沒什麼好期待的,糉子感覺貌似也沒什麼好吃的,從小也不喜歡吃;唯一還好的一點就可以說是學校放假。又可以和同伴一起玩了吧。

如今回想起來。感覺有些想笑。不知道是笑那時候的純真,還是不知好歹,或者是笑自己?

記得初中快畢業了的時候,也是端午節左右。那時候我們彼此忙碌着,也許並不是準備中考。而是在寫留言冊,或者是買了個“記事本”,我們統稱爲歌本。就是給同學抄一首歌,不過都是一些老歌,什麼“記事本”“窗外”還有個經典歌曲“單身情歌”“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呵呵,現在又是畢業的季節。或許我們那時候所謂的流行,也就不復存在了吧;不過,記得我們也曾流行過。如今,記得我們未曾離開過。雖然從未聯繫,然而未曾忘記。

記得有人說過,真正的朋友並不時常聯繫,卻好似從未離開。無論相隔遠,無論何時相見。在相聚的那一刻,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平淡、默契。如果需要靠聯繫才能維持的朋友,那這種就朋友就很容易失去。因爲要經常聯繫。一不聯繫就會斷的。

端午節,對於我們來說。我感覺並不是憶屈原,而是在這繁華、充滿誘惑的都市裏,給自己一種心靈的放假。在這難得的無憂無慮的日子裏,釋放那壓抑很久的情感。當然,包括親情、友情還有所謂的愛情。

在這一天裏,你可以打個電話回家。平時,沒時間可能不記得或者是沒什麼話題。也許平時只能說一兩分鐘,那麼在這一天可能會多少幾分鐘。也許,相對你來說無關緊要。可是,對於你家人來說。你開始懂事了、長大了;有空可以打個電話給同學、朋友、兄弟。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情,分享你的快樂和煩惱。也可以打個電話給你的“愛人”互相關心下對方,對煩惱的事情給予幫助、給予鼓勵。偶爾調佩調佩,培養下感情;

記得以前喜歡過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特別是過年,父親在外都回家了。有好菜吃,有錢用,還有壓歲錢。

現如今只要是過節都喜歡,因爲有假放。不過喜歡的節日,跟以前也差不多,有所改變的.就是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也漸漸的喜歡了。當然,五一、十一、過年也是很喜歡。

具體的原因,也不太清楚。也許是因爲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多了,或許是想的更遠了,更多了;

  端午隨想作文第四篇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記憶裏儲存着端午節的許多片段,烙印最深的便是飄着清香的糉子、各色的香包、繽紛的五色線、雄黃酒、芬芳的艾草。那時,不諳世事的我總是充滿純真的歡樂,節日在童年的記憶裏是沒有憂傷的。待成熟漸漸爬上我們漸高漸大的身軀時,因爲認識了屈原,心中就平添了無限的感慨與景仰,端午節一到,總油然而傷感地想起這位詩人,想起悲愴的飄着詩人魂魄的汨羅江,想起奈何橋畔那些因喝不下孟婆湯而流傳後世,亙古綿長的文字。

“死去了一個人,卻出生了一個節日。天空裏飄揚的不只是艾草的十里香氣,還有輾轉千年的盎然詩意。”也許讀懂這些時我們也會讀懂端午——這個因爲詩人而有的節日!

青青的蘆葉、香甜的江米、誘人的紅棗,在那一天你一不留神的時候,就會在鄉村的上空瀰漫起怡人的清香;還有艾草,那個穿越千年的傳說。這就是端午,一個讓你無法忘記卻又永遠隆重不起來的節日。

農村的端午節一般都是農忙的時候,偶爾也有空閒的一年,村裏人便會顯得特別興奮。一大早,每家的男人便會起來,去村外的野溝裏割艾草。然後一個人抱一大捆回來,掛在屋檐下曬乾,以便等到夏夜裏薰蚊子。我也不知道艾草是不是能薰走蚊子,但一到夏夜的傍晚家家戶戶就會飄起霧白色的輕煙,氤氳着濃郁的艾草味。可每到夜裏,我還是總會被蚊子叮醒,這時候,母親就會拿着蒲扇,拍打着蚊子。那個場景,已成爲了我一生的記憶,曾經在多少個異鄉的夜裏溫暖着我離別的鄉情!

如今,條件好了,臥室裏很少有蚊子了,可是依然有許多人在夏夜裏失眠……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過節,終於還是要說到吃的,那麼端午的糉子應該是應景的一種小吃了。也許是習慣,或者是一種依戀,這麼多年來,母親包的糉子一直是我認爲最可口的食品,吃的時候或然會飄起淡淡的詩意——

輕輕地將綠綠的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上面點綴着紅棗、葡萄乾,讓你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立刻甜汁溢入口中,氤氳的香氣四散開來,便想着如果再來點酒,便真的是神仙了。

然而已經好多年沒有吃到母親的糉子了,家鄉的她應該還會在每個端午想起我這個遠在異鄉的兒子,因爲沒有她的糉子而遺忘端午的失落!

五月是浪漫的,即使是溫暖的風,風的背後也篆刻了溫柔的背影。

五月初五丈量不了生命的長度,用心走過五月,我們知道,只是拂拭着你容顏的滄桑,別忘了曾經因爲美麗而泛起憂傷的那些文字,平平仄仄地傾瀉着千年。那些牽手的相約,點點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動,心跳的聲音需要我們去聆聽!

用心走過的五月,一直記錄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夢裏,還是在夢外,同樣值得我們回味……

屈子遠了,千年之前的他站在汨羅江時,是否曾想過千年之後的我們,在這一天會吟誦着他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