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追憶母親

散文追憶母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分爲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追憶母親,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散文追憶母親

散文追憶母親 篇1

小弟沒有能留下來,我成了母親身邊的一根獨苗。原本就疾病纏身,貧困的煎熬,嚴酷的政治環境,家人備受折磨,人生的不遇,等等。這些無疑在不斷的加重母親的病情。或許,她已經預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了。但對她來說,深知“沒孃的孩子是根草”,那時,她最需要的是能給她呵護自己的幼子時間,而蒼天無情,母親是那樣的無奈。在憂鬱和壓抑中,母親的精神崩潰了,她一時清醒,一時糊塗。在我清晰的記憶中,那段時間裏,母親不允許我離開她,有人圍觀時,她摟着我,母子相處時,她牽着我,吃飯睡覺也是如此。我也似乎一下子懂得了母子是如何的連心,不再滿山的“瘋”跑,時時依偎在她的身邊,須臾捨不得離開。

也許是迴光返照,去世前的幾個月的母親,神智異常清晰,情緒也很平穩。沒有想到,厄運很快就降臨了。那是一個早秋傍晚,天黑得格外的早。放學後痛快地玩了一場“水戰”的我,興致勃勃回到家,就嚷嚷着要吃飯,在藤椅上躺着的母親,微笑地注視着我,並招呼正在挑水的父親給我做飯。父親說:“不急,先給你燒水洗澡,你在藤椅上已經躺了一天了,到牀上去歇息舒服些。”母親堅持要父親先給我做飯,並要我將坐着的小板凳移到她的藤椅邊上。我看到,母親費力擡起她的左手,撫摸着我的頭,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然後用微弱的聲音說:“快九歲了,也該懂事了。你性情急躁,我不在了,不能再任性了,你要改一改。不過也沒關係,吃點苦,長得快。”又說:“無論對什麼人,都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要從自己做起。寬容一些,學會忍耐,自己纔會好過些。”我一邊吃着飯,一邊似懂非懂地聽着。當時還很納悶,母親爲什麼要說這些話呢?

飯後,我又來到屋外與小夥伴們玩兒,在家裏,父親正在幫助母親洗澡。忽然間,我聽到了父親的號啕大哭聲,我似乎意識到了什麼,飛也似的跑回家。父親哭着告訴我,母親已經離我們而去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母親剛纔的話是她的臨終叮囑。她是帶着對兒子滿腹的牽掛,無奈撒手人寰的。

其實,那時的我,還沒有完全領會到母親臨終前的那番話的良苦用心。直到幾年後,父親重組了家庭,由於我性格上的桀驁難馴,與繼母關係處得很不好。那段時間,我不僅衣衫襤褸,而且有時整天都吃不上飯,心情鬱悶,處境非常艱難,真實地品嚐到了沒有母親的辛酸味。有一次我在路上走,聽到從身後傳來了一個聲音:“媽媽死了,湘仔的命也變了。”對於這一切,熟悉人情而又瞭解兒子性格的母親,實際上都已經預料到了。她想告訴自己的兒子,如何去適應人生的變故?忍受不幸,善待他人。母親的教誨,讓我終身受益,後來的工作中,我始終能做到,即使與我曾經有過爭執,事後也總能與之和諧相處。母親,我開始理解您臨終遺言的真實意思了!因爲人世的矛盾總是短暫的,居善應爲處事待人之常心。

不僅如此,母親還爲我做了她力所能及的準備。把她對兒子那綿長的掛念,延續到了她的生命之後。

散文追憶母親 篇2

2011年的5月4日,這一天,永久地定格在我的生命裏。那天,是我最後一次回老家探望母親,盡了一份做女兒的寸寸孝心。

那時候,每年都有幾次老家行,無論工作多忙,家裏有多少事情,我都會擠出些時間來,探望寡居的老孃。

剛過完春節,八十七歲的老孃,身體雖然硬朗,精神可也不如從前了。特別是在每天的半夜到清晨的這段時間裏,老人常常會出現幻覺,常看到家中有些不認識的男女老少,他們在家中隨便走動,還談天說地呢!

母親描繪起那些情節來,還有許多故事呢,她講得活靈活現,和真的一模一樣。

我的母親一生要強,她性格剛強也膽大,從來不講究迷信,更不信邪。可是,這次卻唸叨得如此畢真,連照顧她的兒女們都害怕。我也犯了嘀咕:“難道說,這世上還真有鬼怪不成?”

人常說:“夜明珠一顆頂事,羊糞粒滿坡無用。”這話在母親身上應驗。

母親雖然生養了兩男七女,可沒有一個有權有勢,出人頭地。儘管大家都不自私,相互謙讓着照顧老媽,可是,個個已然中老年,最小的妹妹已經四十多歲,上有老下有小,家家戶戶瑣事多多。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母親晚年,非常喜歡安靜,多次提出不要兒女們來陪伴。加上兒女們的忙碌,也無法陪年事已高的老孃,享受天倫。

外地的我們姐弟五個,爲了生活忙碌奔波,每年輪流着往老家跑,雖然只回上一兩次,也呆不了多長時間。但是,人多畢竟力量大,臨時照應些日子,一晃大半年就過去了。

何況,本地還有大姐和兩個妹妹,二弟夫妻,他們近在咫尺,便於照顧。特別是母親最後的日子裏,一個個不分白晝,買菜做飯,洗洗涮涮,輪流陪伴着,生怕老人有了閃失。

清晨,我們坐上了第一趟回老家的火車,轟轟隆隆的聲音,生硬地摩擦在鐵軌上,好像瞭解我歸心似箭的心情。眼望着窗外一排排樹木,城市與鄉村,都丟在了腦後。似乎受到了渲染,忘卻了家中瑣事,一步步地向老家飛奔!

那天,和我同行的是從山東回家探親的小兒子。他聽說外婆身體不好,把有限的時間抽出來,安排到了回姥姥家。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母親的門。

欣慰的是,母親精神雖不如從前,但比想象中飽滿得多。她猛然看到了我們,激動得兩眼放光,欣喜若狂:“你們都來了?”

她隨即拉着兒子的手:“姥姥做夢也想不到,你那麼忙,還會來!快,快,聽說處上女朋友了?過來!過來!讓姥姥好好地地看看你!”又和兒子開玩笑:“這有媳婦兒和原來就是不一樣啊,嘖——嘖嘖嘖,比原來可帥氣多了!”

我忍着激動的淚水,撫摸着老孃的雙手,撒嬌地:“想你了唄!”

風塵僕僕,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倦意。也許是老人年紀大了吧?我凝視着慈祥的老母親,好像有一種直覺: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多盡些孝心吧!

我給我的老孃洗頭,水調得不冷不熱,溫度適宜。老孃順從地坐在水池邊,像個聽話的孩子,輕輕地把頭低下,濃濃的母女親情,就在洗髮膏的`白沫中滾雪球一般,越變越大,越來越多,它們在我的指揮下,在老孃那歷經風霜的頭上前後移動,左右翻滾,發出了陣陣香氣。

洗着老孃的頭髮,我的心酸酸地,眼眶裏溼潤澗地。彷彿看到母親走過艱難坎坷的一生,彷彿看到在歲月的長河中,母親的頭髮一天天在變化,它們由黑變花,由花變白,由粗變細,由硬變軟,越來越稀,越來越少,脫殼成如今的這個樣子,沒有一點兒光澤。

如今,老孃的頭髮摸起來像只茸茸的小雞毛,又似軟軟的棉花一般。那絲絲白髮記載着她由童年到少女,由年輕到老年,記載着她歷經風霜的里程,也記載着父親走後,風燭殘年的老人,孤獨的二十個春夏秋冬。

記載着她所生養的九個兒女,一個個的出生和成長,也記載了平凡的母親,一生所經歷的甜酸苦辣。

我用熱水給我的老孃擦洗身子。她那皮膚綿綿的,沒有一點兒彈性。只有背上的那顆大黑點,還和從前一樣黝黑。

從兒時的記憶裏,老孃就叨叨背上的黑點癢癢,從小就讓我給她撓。還說黑點長的位置不好,壓得她苦了一輩子。所以,那顆黑點長在老孃身上,卻刻在我的心裏。還對它有些刮目相看,記憶猶新。每次給老孃擦洗身體,它都是重點。

我給我的老孃洗腳。也許是年老的原因,近幾年來,老孃的左腳食指彎曲伸長,歪長在左腳大拇指上,掰都掰不開,越壓越緊,越長越牢。看上去,活像大哥揹着小弟一般,好有意思。

老孃爲了方便走路,常拿布條把食指和其它幾個指頭纏在一起,但是,也不頂用。

我給我的老孃剪指甲。她指甲又厚又硬。

陰曆三月十五,是母親的生日,我們給她做壽。

清早,我們就忙碌起來,買菜蒸糕做菜,還訂了大蛋糕。一切準備就緒後,把老壽星扶坐在桌子中間,戴上了生日帽,相機咔嚓咔嚓,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回憶。

我們圍繞在老孃的周圍,夥同她吹蠟燭,一起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日子過得飛快,值得我幸運的是:回來的那些日子裏,老孃吃飯香,睡眠足,全然沒有了前些夜晚的徵兆,身體一天比一天硬朗,她還親自下廚房,給我們包餃子吃。

幸運的是,和母親生命中最後一次包餃子,是她九個兒女中的我。

那天,晴空萬里,白雲飄浮在藍天中,沒有一絲風,小區內,風和日麗。小鳥落在剛建好的花池邊,跳來跳去,好不自在!退休老人們在大門口圍成一圈,下着象棋。北方的陰曆三月,氣候變幻無常,還經常颳風。難得有這樣的好天氣!母親身體完全康復了,她面色紅潤,精神特別好。吃過早飯後說:“媽還有些羊肉,咱們包餃子吃吧。”

其實,我最煩包餃子了,除去費工耗人不說,做出來也不見得怎麼好吃,老孃不這樣想,每次我回來,她都用最純的羊肉,親手包幾次,看着我吃。在她看來,餃子最香最好吃。永遠是過節招待客人的上等好飯,平時誰都懶得做。如果說回孃家連餃子都沒吃上,走了以後,她定會叨叨幾日,追悔莫及的。

我和兒子出去買菜的同時,她在廚房開始做準備。把羊肉從冰櫃裏取出來,剝蒜切蔥垛姜,好一陣忙活。

我們順從她的意思,買了韭菜做餡。進屋後,看着白髮蒼蒼的老孃在廚房裏進進出出的身影,心中又喜又憂,喜的是她身體恢復了健康,憂的是畢竟年紀大了,怎麼能丟下她?實在不忍心一走了之,和她開口說要回去的事。

我的性格外剛內柔,好沒出息,遠不如老孃剛強能幹,還有些神經制。一想到自己又快要走了,心一酸,眼淚控制不住,潸然落下,躲閃不及,被老孃看了個真切。

“怎麼哭了?”老孃奇怪地問。用她那渾噩的雙眼疑惑地看着兒子數落。“你媽還誇你,這也好那也棒,她還不是爲你好?是不是頂撞她了?爲了你們,她真是不容易,今天我告訴你,做晚輩的要記住,孝順老人天降福呢。”隨即自信地說:“我的孩子們可不這樣,從來都不頂撞我。”

被冤枉的兒子莫名其妙,不知爲何遭外婆數落。看看我又瞧瞧外婆,弄得哭笑不得。轉而腦子一轉,明白了事理。壞笑着,抱住外婆的臉,調皮地親了親,回答道:“姥姥請放心,您的女兒如此偉大,我尊敬還來不及,咋捨得頂撞她呢。”

我們扶老孃坐在牀頭休息,她又叨叨:“肉醒的剛好,要切得碎碎的,那樣好吃,既鮮嫩又可口,千萬不要回刀,硬垛出來的肉沒營養。”兒子和我耍鬼臉伸舌頭:“媽,姥姥說你了?聽見沒?今天可不是在咱家,由着性子來,有人管着你哪,趕快遵命吧!你不是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前’嗎?”

我瞪了兒子一眼,低頭幹活。

看着老孃思維敏捷,精神恢復到從前,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好象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不是滋味兒。暗暗祈禱上蒼開恩,就讓這沙沙切肉聲,碎碎的肉粒,比做女兒的心願吧,化成對老孃深深的祝福,保佑老孃身體健康,心情舒暢,等到家中瑣事安排停當,定然回來多住些日子,伴您左右。

老孃還是嘮叨,拌餡這樣那樣好,調料先放那個最合適。我順着她的意思,服從命令聽指揮,當她面拌,還讓她親口嘗鹹淡。是啊,她一輩子要強,在她面前,我還是孩子,永遠長不大的。

面和好了,不軟不硬,剛好合適。我把餡盆連同面板放在老孃牀頭,趕皮讓她包。兒子湊熱鬧,毛手毛腳地幫忙趕餃皮,誰知,那皮在他手裏不聽話,變型耍滑,弄得不圓不方,該厚的則薄,該薄處又厚,根本不能用,還弄得滿臉面粉。

老孃笑他:“看你那活幹的,現在可不象從前,大男子主義的社會。講究個男女平等,你想想,一塊上班賺錢養家,一起回家做飯帶孩子,象你這樣不會做家務,將來定受媳婦兒欺負。”兒子說:“想不到姥姥思想如此新潮,讓我先學會侍候媳婦兒。就衝您這話,也得答應我好好保重身體,等着我學會了包餃子,把媳婦兒帶回來,我倆給您包,怎麼樣?”“那太好了!”老孃開心地笑着,慈祥的兩眼眯成縫,指頭點兒子頭。“姥姥準備好禮物,等着你帶媳婦回來的那天呢。”

屋子裏洋溢着歡快祥和的氣氛,老孃那獨特的大肚餃子,在她飽經風霜的手中,裝滿籠屜,變得越來越多……

回想起來那情那景,就在眼前,是如此地幸福。想不到那餃子,一頓平常的家長便飯。卻成了歷史,老孃的神態舉止,每一句言談,每一下動作,音容笑貌,歷歷在目。

天上人間永不相見的老孃呀,您將永遠活在我心裏,那最後的餃子,也成了我生命中珍貴而永恆的回憶……

第二天,更讓我意外的是,我親愛的母親,竟然親手打包,安排我們回家:“明天你們就回去吧,家裏事多,你也離不開,還得安排孩子回山東呢。放心吧,媽很好……”

當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老孃啊老孃,您是世上絕頂聰明,最最慈祥,最能讀懂看透女兒心的好母親!

我們就要走了,清晨起來,我就開始收拾老孃的屋子,我要把它收拾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才放得下心!

老孃常說:親人們走後,最好短時間內不收拾屋子,更不需掃地。否則,掃得他們暫不回來。所以,每年我回孃家,都記着這一點,收拾乾淨再走,爭取早日返回來。

老孃安頓:“快走吧,不要誤了車,這次,媽就不送你了……”我的心酸酸的,不敢和老孃混濁的眼睛對峙,更不能說話發音,生怕我的哽咽聲傷到了母親。

我狠了狠心,和兒子一起,大步流星地出了老孃的門,快步拐彎離去!

其實,不爭氣的淚水早已涌出,我不敢回頭,更不敢再看一眼親愛的母親,因爲我知道,她定在門口望着,目送我們離去……

我擦乾了淚水,默默地祝福:老孃,祝您身體健康,老孃,祝您長命百歲,老孃,望您與天地同在,和我們永不分離……

只要有母親在,無論你走到哪裏,幹什麼職業,多大年紀,有娘在就有人疼,有娘在就有人愛,有娘在就有人牽掛,有娘在就有人唸叨,有娘在就有人想你盼你,心心念念地惦着你……

現在的老家,永遠失去了疼我愛我的母親,失去了盼我想我,惦着我的老孃,那藍天白雲的老家啊,你已經失去了早先的吸引力,如果沒有事情,我是不想回去了……

散文追憶母親 篇3

世界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就是母親,對我來說,母親就是我的天,我的地,她給我的恩比天大,比地闊。給我的愛深似海。只要想起母親曾對我的種種關愛,心裏就溫馨而感動。

我和母親沒有血緣關係,她是我的養母。姓楊,名石泉。我看過母親十八歲時的照片,是個非常標緻的女子。記得母親告訴我,她小時候,算命先生說命裏缺水,所以才改了這個名字。我小時候因爲親生父母孩子多,家裏貧窮,無力撫養,在我不滿一歲的時候,就把我送人。母親是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抱養我的。我養父姓樑,是南下幹部,轉業軍人。母親原先沒有生育,把我當作親生,在撫養的過程中,對我百般呵護,疼愛有加。在我懂事的時候,她曾多次講起我小時候經歷的事。還沒有去河南的時候,因爲當時我沒有奶吃,她就到鄉下給我找了個奶媽,據說奶媽餵養我一個月後,我的屁股上長了許多水泡,奶媽嚇得立刻把我送了回來。母親抱着我到處求醫直到水泡消失。在冬天寒冷的冬夜裏,我常常餓醒啼哭,母親不顧寒冷和疲勞,連忙披衣起身,生煤油爐子爲我煮精肉粥,煮好後用嘴吹冷,一勺一勺餵我。直到我吃飽重新睡去。

記得在我五歲那年,因爲患麻疹,三天三夜高燒不退,這可急壞了母親,茶飯不思,到處請醫問藥,還把醫生請到家裏診治,天天夜裏陪着我不得安睡。直到我完全康復。我記憶尤其深刻的,是在夏夜下暴雨的時候,我正睡得香,突然被聲聲炸雷驚醒,嚇得心裏“撲通撲通”跳個不停。這時候母親就慈愛地把我抱在懷裏,輕輕地安撫說:“有媽哩,我孩兒不怕。”這時我的心才逐漸平靜下來。

在我七歲那年,母親又親自用布縫了個書包,把我送到學校讀書。每當我從學校裏回來,母親就把飯菜做好了。母親是南方人,外婆家是廣東汕頭,她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在香港,那時常有通訊聯繫。母親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是卻看過很多書,會講許多故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如昭君出塞,文姬歸漢,還有《濟公傳》裏的故事等。母親當年講的這些故事,在我的心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如果現在我能寫出一些文章,這和小時候母親對我的文學啓蒙分不開的。母親心靈手巧,不僅做的飯菜好吃,而且會做衣服,做鞋子,尤其擅長打毛線,能織出各種花色圖案。我記得當時村裏許多青年姑娘都到母親這裏討教,母親總是熱情地教她們。

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是我的生日,每當我生日那天,母親總是給煮一碗香噴噴的雞蛋麪。在母親精心呵護下,我慢慢長大了。在十三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我就和母親相依爲命,生活過得很艱辛。母親因爲是南方人,在北方生活有些水土不服,後來就經常生病,身體日益虛弱,見不得風,經常躺在牀上,用蚊帳遮着。她怕自己有一天會病得不能起牀,有次把我叫到身邊,講述了我的身世,說我不是她親生,說我的親生父母在江西,還有兄弟姐妹。如果她今後不在了,要我自己一個人回南方去找自己的父母。我當時被母親的這番話驚呆了。怎麼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她還經常告訴我,人死如燈滅,如果有一天她死了,叫我不要害怕,她會保佑我的。在母親生病的日子裏,我上學回來,就學着做飯給母親吃,照顧母親的起居。我不但學會了熬玉米粥,還學會了擀麪條。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母親去鄭州看病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夜裏不免有些害怕。但是想起以前母親對我說的話,好像母親就在身邊一樣,頓時不再害怕了。

在一九七二年秋天,在江西的大哥來信,說他考慮我養父去世後,我們在北方會受苦,要我母子二人回來,當我和母親回到江西,見到了我的親生母親的時候,我感覺很是陌生,因爲沒有感情的緣故,“媽媽”二字怎麼也叫不出口,親生母親是個衣着樸實的農村婦女,養育子女的艱辛和農村生活的艱苦,使得她過早地衰老了,臉上皺紋縱橫,背也有點彎。她對我的歸來顯得很高興,對我問這問那的,可是當時我對她說的話聽不怎麼懂,因爲她說的都是當地土話。後來我和養母就住在了親生母親家裏。在一起生活的時候,親生母親問我喜歡吃什麼,就給我做。顯然是想和我建立感情,我也試圖去親近她。雖然她沒有養我,但我畢竟是她親生,沒有她就沒有我。這個道理我懂。我記得當我開口喊她媽媽的時候,見她用衣角去擦眼裏流出的淚水。我想她心裏是高興的。是啊,天下的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兒女的,當年她也是沒辦法才把我送人的。如今我又回到了她身邊,她怎麼能不高興呢。在我的記憶裏,那段日子有兩個母親在身邊對我噓寒問暖,真的是很幸福。現在想來,那是我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

我來到南方後,到縣城中學繼續讀書,但初中二年級沒有讀完,爲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只好輟學了。我是在二十歲那年,靠自學考上師範學校的。兩個母親都爲我高興。儘管那時候家裏經濟拮据,但是養母還是想辦法變賣了金手鐲給我做學費。我師範畢業後,分配了工作,在鄉鎮一所學校教書,當我把第一份工資交到母親手裏的時候,看到母親臉上綻開的笑容。我心裏感到踏實又欣慰,母親含辛茹苦把我撫養大,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如今我終於可以回報母親了。

母親到了老年,脾氣變了許多,神經很敏感,當我因一些瑣事意見不合和她頂嘴的時候,她總是很傷心,說我沒有良心,此時我也感到痛苦,不知道怎樣才能使她滿意。後來當我娶了妻,因爲婆媳矛盾尖銳,母親和妻子常發生不愉快,母親就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我被夾在中間兩頭受氣,而我又嘴笨不善於調和矛盾,有時候見她嘮叨個不停,不免對她產生一些怨氣。當時我沒有經歷過這些,不知道天下婆媳都是很難相處的。後來直到我的女兒出生,母親很喜歡,高興地幫着帶,這才大大緩和了和妻子的矛盾。

我的親生母親先於養母去世,因爲感情疏遠,在親生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沒有感到特別的悲傷,而在撫養我長大成人的母親去世的時候,我簡直悲痛欲絕。母親平時會看些醫書,有着較爲豐富的醫學知識,很會養生保健,平時沒什麼大病,如果有時候身體感覺不舒服,還會自己開藥方治療。但是到了晚年,最終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在她病重最後的日子裏,我沒有好好照顧她,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母親在臨終的時候,我因爲去糧店買米不在家,妻子後來告訴我,當時她在廚房做飯,好像聽到母親叫我的名字,大概是想留下最後的遺囑,可是當時我卻沒有在她身邊,這成了我永久的遺憾。母親是在一九九五年寒冷的冬天去世的,終年七十八歲。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走了,母親去世後,我的心好像被掏空了,感到天塌地陷,日月無光。過去母親關愛我的一幕幕情景在腦海裏閃現,我經常獨自哭泣,只要想起沒有爲母親送終盡最後的孝道,我就感到十分內疚和悔恨。我親愛的母親,您的在天之靈能原諒我嗎?您的養育之恩我永遠不會忘記,爲了緬懷母親的恩德,我唯一能做到的是在每年的清明節,我和妻都去給母親掃墓來寄託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