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關電影的散文(精選11篇)

有關電影的散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的散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電影的散文(精選11篇)

電影的散文 篇1

記得第一次看電影是在廣西凌雲縣中學的操場上,那時我還小,是剛剛上小學的哥哥帶去的。初初感覺非常新鮮:那張巨大的白布上面,竟然有房子有樹木有山水還有人,人會走路會說話嘴對着嘴(當時不知道那叫做“親吻”),看完後竟像是着了魔。

小城無以爲樂。每到晚上,城裏值得消遣的地方就是那家獨一無二的電影院。我們家很窮,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靠縫補衣服拉扯我們兄妹四人,想要母親買票帶我們去看電影,那是萬萬不可能的。看着其他小朋友被他們的家人帶進電影院,心裏羨慕的不得了。我有時壯着肚子去拉扯正要走進電影院的叔叔阿姨的衣襟,希望他們帶我進去,這樣一來,不是遭人白眼,就是被看門人呵斥。無奈,只好圍着電影院兜圈子,細聽那撩人肺腑的聲音直到電影散場。久而久之,放了多場影片的主題歌竟被記住,有時,裏面唱歌,我們在外面也跟着大聲地唱。

有一天早晨,哥哥悄悄對我說,晚上要帶我去看電影,我高興得給他當了整整一天的“馬”——我們的一種騎馬遊戲。我以爲他會帶我堂堂正正地從大門走進去,那知道到了晚上,他卻帶我偷偷摸摸地鑽進電影院後面的陰溝,出了陰溝我們便在影院的圍牆裏了,難忘的是那晚的影片正好是《地道戰》,我是鑽了“地道”之後纔看到它的。更難忘的是看完電影回到家,母親聞到我身上有股氣味不對,仔細檢查才發現我的褲腿上沾有一片屎糊。原來那條“地道”是排屎排尿的。母親問我到哪裏去了,我說去捉迷藏,摔倒在草坪上。平生第一次撒謊竟然瞞過了她。

“哥,以後還看不看電影?”

“看!”

“被媽發現怎麼辦?”

“我有辦法。”

我以爲他有什麼高招!原來是“地道”還是要鑽的,不過是脫衣服再鑽;電影還是要看的,不過是看完後跳到小河裏洗個澡再回家。

一次,看完電影,夜已深了,北風呼嘯,像要剝掉人的皮,我走到小河邊就是不肯下水。哥說,你還要不要看電影?經不住電影的誘惑,我哆嗦着下了水,整個身子篩糠似的在水裏打抖。回到家,一頭栽在牀上,已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地下。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牀上,母親爲此欠下三十二元伍角的債。

從此,我再也不敢“地道”看什麼《地道戰》了。一到晚上,老早就上牀,可怎麼也睡不着,一直等到電影散了場,聽到門外雜亂的腳步聲,才肯安心睡去。母親發現我們整天魂不守舍的樣子。她一咬牙,花了三角六分錢買了一張票,背弟弟,抱妹妹,手拉着我和哥哥,一家五口堂堂正正地走進電影院的大門。記得那晚放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我看得非常認真,儘管還看不懂。

當然,看完電影后好幾天,我們家的飯菜難得找到一顆油星┅┅

參加工作後,第一個月發工資那天我連看了兩場電影,雖然看的都是最沒意思的樣板戲,但從那張巨大的銀幕上,我彷彿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電影的散文 篇2

我的戰友兄弟

在部隊,能進團政治處宣傳股放電影,可是百裏挑一的美差。就像如今能進重點中學,意味着考大學幾乎是小菜一碟。進了政治處,不僅考軍校能捷足先登,最起碼組織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電影組的“總首領”是俱樂部主任上尉幹事董越楣,老董,1977年兵,出身軍旅之家,老父親是團職離休,老岳父是師職離休,“門檻兒”壓了半頭,加之董家嫂子是個大美女,老董雖說也是一表人才,但多少有點“懼內”,是“溫良恭儉讓”的典型代表。老董每週週末回市裏的家度“蜜周”,他的宿舍時常是我們聚會的“窩點”。

電影組總共五個人,組長吳秋來是1980年兵,人精瘦,走路一陣風,幹活雷厲風行,鬧不清是誰惡搞給好端端的吳組長起了外號“胡球來”,言簡意賅,甚是傳神。在機關,提起吳秋來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說起“胡球來”,絕對能很快對號入座。其實老吳是一個不錯的人,有很強的上進心,後來他也是我的入黨介紹人。直到後來老吳與後來進放映組的女兵王華結爲連理而受到處分與非議,幾乎頃刻間就斷送了美好前程,想來人生苦短,任何人不能簡單的以好壞善惡加以界定,軍紀無情,人無完人,我還是由衷地祝願他們幸福美滿。

其次是1977年兵曹福建,老曹和董越楣幹事是同年兵,曾經在總參通信部一同當放映員,前後調到十團,成爲上下級,相互知根知底,董幹事總叫老曹“操蛋”,喊急了,老曹叫董幹事“倒黴”。據說,志願兵轉業後的老曹被分配在一個棉花收購站,想來工作不甚景氣。多年來,音信皆無,老曹一直是我的牽掛!

1983年兵王義華,乾淨利落,頭髮總是擦點“頭油”,梳得一絲不亂。王的特點是寫着一手好書法,畫得一手好國畫,也是團裏有名的大才子。他的才華尤其在轉業後得到突顯,順利進了陝西某市電視臺,很快就擔任了某熱點欄目負責人,每年國家、省部級新聞獎多有斬獲。

1987年兵下士吳超來自湖北某市,大我三歲,是手把手帶我熟悉各種業務的“領路人”。小夥雙眼皮兒,大眼睛,思維敏捷,帥氣而精幹,頗得領導的喜歡,直至後來以一個戰士的身份復原後擔任基層派出所指導員、所長直至地級市公安經偵大隊大隊長,熟悉他的人並不感到幾分特別和意外!

電影組的日常工作就是每週一次電影,一次閉路錄像。其他時間,要麼練書法,要麼踢踢球下下棋。曾經有段時間吳超練拳擊,我和他偷偷在旁邊會議室裏將雙方揍得“鼻青臉腫”,畢竟年齡小,捱打的次數比打人的次數多。發誓“報復”,便教吳超圍棋,誘其很快上癮,每次在棋盤上對吳超採取的策略是“貓逗老鼠”,讓其血性掃地,生死兩難,受盡欺凌,甚是搓火。本來平時這小子很是大方,有幾次請客吃“涮羊肉”獨獨把我給扔下。可能真是生氣了。

電影組人數不多,派別不少。老董和吳超是“心連心”,王義華和老曹多屬於出力不討好不受待見“逍遙派”,吳秋來是獨領風騷的“掌權派”,阿寧是新兵屬於“糊塗派”。

有派別,就有矛盾。當時,吳超對放電影深惡痛絕。原因是:一、復員回家堅決不幹放電影的行當,本身老父親就是當地電影公司的放映員;二、據老兵說,電影機內的氙燈燒熱了有30個大氣壓的威力,相當於一顆手榴彈,能炸死人!每次放映前,吳超總是給組長吳秋來拿出各式的“軟釘子”。由於吳超和我們的頂頭上司上尉董越楣幹事是鐵桿兒,老吳先是告了小吳幾次狀,王義華和老曹也不滿,後來也實在沒有辦法。

吳超的“憂慮”導致我對放電影心有餘悸,有次從禮堂的陽臺上偷偷將一隻報廢的氙燈投擲出去,結果禮堂前的水泥地被炸出一個核桃大的一塊。“生死攸關”,再看放映機,早已不是開始的那種感覺。

時隔多年,大家各奔東西,每每想起,昔日的“瓜葛”,雞毛蒜皮,已成趣聞,往昔的日子倍覺留戀!

電影的散文 篇3

一次被掩蓋的事故

上等兵阿寧一進電影組,除了每天8遍號和7段音樂,管理禮堂,給政治處首長打掃辦公室衛生,就開始和組長老吳以及曹福建、王義華這些老兵輪流搭檔放電影。部隊的禮堂是一個能容納800人左右樓上樓下雙層的禮堂,加上週邊有幾個大學,每次能賣些票。那天,我和王義華搭檔放《白蓮花》大概是描寫一個女俠的故事片,我放1、3、5、7、9本,王義華放2、4、6、8、10本。

該死就該死在放映前沒有再仔細檢查一遍拷貝的順序,當王義華把第2本行將放完時,本來,按照順序應該由我切換到第3本,鬼使神差卻一下子把第5本放了出去!一瞬間,放映洞口傳出的影象信息告訴我們出了問題!停機!意味着一場播放事故!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王義華畢竟是老兵,見多識廣,臨危不亂!他果斷抉擇,冷靜的指示我:第3本不放了,5放完了放4,4放完了放6,隨後7、8、9、10就接上茬了!

劇情在神魂顛倒的延續,白蓮花時而情竇初開,時而騎馬開槍;時而與土匪決戰,時而洞房花燭……

那部電影被我們播出拷貝的實際次序是:1、2、5(錯誤就出在這)、4、6、7、8、9、10;

電影一結束,我和王義華就迅速跑到樓梯口偵察消息。

“這片子沒怎麼看懂!”女的揚臉告訴男的。

“導演是瞎折騰,本來是今天的事,突然跑到30年後,還沒整明白,30年後又折騰回來!”男的評論道。

“這片子就是老師講的運用的是插敘插議的手法!”女的很聰明。

政治處許主任瑞海、副主任王佔年揹着手,悶着頭,從我們身邊離開了禮堂。我迅速立正,行注目禮,心說:“萬歲!”

時隔多年,一直難忘,那會兒,實在是青春年少,如果有機會,我真想向《白蓮花》的導演以及那場電影的觀衆說聲:抱歉!

離開部隊近20年,因人世間風風雨雨而對部隊倍加懷念。心目中,部隊一直是我心靈的家園,累也好、疲也好、倦也好,家,是最好的港灣。當年,離開時不懂得何爲珍貴,就那樣輕率地乘車而別。工作多年,每年數次進京,均要從那個我的第二故鄉石家莊經過,每次,心隨風馳的火車一道漸漸走近,越來越近、清晰可辨的是隨着下車的人羣一道被揪着的、撕扯的、按捺不住內心的躁亂。我知道,在我的眼前、我的內心、我的渴求,是欲穿透人羣、穿透街道、穿透樓房深情地看一眼我的團隊,哪怕是僅僅一眼,也圓了一個十團老兵多年無休止的一次次懷念!其實,僅僅穿越兩股車道,就是石家莊車站行李房,李建軍大哥的愛人常倩嫂子就在那裏工作,每年的大年初一,李建軍大哥總會打來祝福的電話。康政委家的嫂子就在車站不遠的運輸公司。歲月如歌,我知道,在我心靈的深處所蘊藏着的那個橄欖青青的眷戀;歲月如河,我知道,歲月的河可以沖刷掉許許多多的記憶,但在我情感的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是,在這個素有“華北明珠”美稱的城市,有蘭政委、許政委、王文興、王志強、老董、徐維波、老吳……一個個我熟悉而時常懷想的人;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叢林裏,在我不朽的性格和良知深處,任何驕傲的摩天建築也無法可比我的團隊在我內心的偉岸。也許,再過十年,再過二十年、三十年直到我作古的前一瞬間,我依然會說:“從戎真好!我愛你——通信十團!”

電影的散文 篇4

青春,是散場的電影,而時間,卻是一場煙花爛漫,生生不息。有時候看夏季走過的痕跡,當炎熱瀰漫我心,一轉身,不見冷場的塵世間那一抹惦記。

繁忙的生活需要新鮮空氣,枯燥乏味,已悄然隱蔽在我們周圍,我開始疲憊,開始輾轉反側,究竟生活是什麼?是透不過氣的記憶?還是嘈雜中尋得寧靜?

是的,我想我需要安靜,至少,讓我開始接受夏季。

蟬鳴啼了一夜,驚動了月色迷濛,鳥鵲羣舞,飛躍在樹枝間,殘花,卻也不忘爭相鬥豔,僅剩的魅力依然耀武在烈日炎炎下。這時,渴望過大雨傾盆的傍晚,任雨水恣意擊打窗檐,聽着啪啦啪啦的聲音,感受風過後的呼吸。

我的驛站,繁華休憩,只爲路過的風景,日月如梭的光陰,證明我停留的痕跡。當有一天可以卸下包袱,我想那一刻歡暢而欣喜。夏天,可以盛開多久?纔可以延續到秋的深思。

春,總是走得那樣匆忙,夏,總是撲來的過於倉皇,我措手不及,我開始學着惦記。還記得昨日把青春唱成曲,等誰人來撫琴冷奏?漫步行雲,走近靜謐,走近深邃,走出蕭條,走出彷徨。

十字路口,屈指可數的落魄,映照在月下,輾轉成幽。看葉旋枝下,飄落土中,不禁感嘆世事變幻,終究一場空。或許夏夜不應有如此的淒涼,也或許,不應有如此的孤獨。

揹負年華滄桑,藏匿人情世故,我不得不承認,歲月不饒人,不僅僅是軀殼,還有思想。善感多愁,不僅僅是青春的遺失。路,終究要往前走,沒有退卻的韶華,沒有回望的時空。一條長河涓涌至盡頭,也許,這就是我們要走的旅途。

染綠的回憶,一筆一墨,可以寫下時間的留影。然而散場的青春,誰來挽留?我想……

電影的散文 篇5

看電影在童年那可是很快樂的事情,可這種快樂不是經常有的。

農村的電影放映隊是很受歡迎的,每個鄉鎮(那時候叫公社)都有一支。他們從縣裏電影發行站取回拷貝,然後每個村子(那時叫大隊)巡迴放映。每循環一次最低需要半個月時間。

很關注放映隊的走向,打聽到三裏五村有放映隊的消息,夥伴們立馬奔走相告,吃罷晚飯呼朋喚友跟着大人們前去觀看,常常一部電影能看上三五遍,影片裏的一些對白也就成了平時的口頭語。

這一天放映隊到鄰村的消息傳到村裏,夥伴們相互通知,早早的吃晚飯等候大人們收工回來,好跟着他們去看,因爲去鄰村要走好幾裏山路的,沒有大人領着小孩們往往會迷路的。

前幾天剛下過雨,山路上坑坑窪窪積着雨水,去的時候天還沒有全黑,大人們講着白天勞動的事情和久遠的傳說,以及找一個話題取笑某個人,小孩們則蹦蹦跳跳在水坑間跳躍着、嬉戲着,無論大人和小孩臉上都洋溢着歡喜。

記得很清楚,這天上映的影片是《地道戰》,我們去看電影的村子恰好叫高屯,所以“看你高家莊的地道能裝多少水”,就成了回家路上大人孩子們講的最多的話。

大人們常常惡作劇,走着走着就會跑起來,害的我們這幫小孩在後面拼命的的追,不時會有夥伴們被山路上的石塊拌倒,然後大人孩子們鬨然大笑,又放慢腳步着走。

這天我們又被大人們帶動下跑了起來,一邊跑大人們還告訴我們:前面有水坑,讓你們跳就跳。剛開始還好,我們隨着大人們的節奏,跑着跳着很是開心。大人裏不知是誰萌生了個壞主意,沒水坑的地方他們喊跳,我們就不知就裏的跳,惹的大人們一陣陣壞笑;而有水坑的地方他們卻不喊了,我們跟在後面還以爲是好路呢,結果就接二連三的踐踏在水坑中,鞋也髒了、褲子也溼了,大人們暴笑,還一個勁的問:高家莊的地道水深嗎?夥伴們都很狼狽,但也沒有辦法,如果說了不好聽的話,大人們就會說下次不領你們來看電影,我們可就傻眼了。

最恐怖的是有一次我們跟大人們到另外的一個村子看電影,電影結束時,我和小石頭與大人們及小夥伴們走散了,我倆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倆東一頭西一頭的亂跑,先是我哭了起來,緊接着小石頭也把壓抑好久的哭聲迸發出來。我倆縮成一團也不敢亂跑了,只是蹲在牆角大哭。還好,一會我們的哭聲驚動了鄰村的人,一位大叔走出了家門,問清我們的住處後,拿着手電筒把我們送回了家。

雖然看電影有種種不快的經歷,可我們仍樂此不疲,一旦有放映隊的消息還會欣然前往。

電影的散文 篇6

前幾天回老家路上,邂逅了老放映員郭師傅,歲月荏苒,讓我快認不出來是他。記得當年他雖然不是電影裏的明星,可絕對算得上是位婦孺皆知的人物。有一回,我放學回家,聽說郭師傅在村部準備放電影,放下書包,立馬衝向村部一探虛實,由於太激動,竟然和門前的泡桐樹來了一次親密接觸。這件事情,被父親提起好多次,當個笑話講的`:一聽說放電影的來了,就興奮得撞到樹上,還好,樹沒有被撞倒。

如今看電影可以進電影院,也可以選擇家庭影院,還可以電腦在線觀看。那時候看的是露天電影,天黑下來,觀衆自帶板凳,聚在村部空地上,坐等電影開演。《西安事變》、《杜十娘》、《路漫漫》、《南拳王》都是看了又看的電影,沒有誰說不喜歡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神鞭》,主人公的辮子很長,可以當做防身殺敵的武器。有一次居然還夢見自己腦後也長了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和電影裏的一樣。

看一部電影,郭師傅要換片幾次,這個間隙,部分小觀衆會抓住機會,溜出人羣,“方便”一下。有時候,還沒等到坐回原位,郭師傅的換片動作已經完成。鄰居小榮說他在姑姑家玩的時候,那裏的一個放映員換片動作比郭師傅還快,還可以連放幾個晚上片子——真的很讓人嚮往。那時我的遠大理想,就是長大後能做一個電影放映員。散場後的觀衆,像剛剛打了敗仗的隊伍,狼奔豕突。妻說小時候看完電影,推推搡搡間往自己的家疾步奔跑,眼看過河的小船要離岸,大概想學電影裏的女俠“一個箭步”飛跳上船,不料掉到河裏,幸好河水不深。

那時電影中的主題曲和插曲,是許多哥哥姐姐們熱衷模仿學唱的,歌詞是從《大衆電影》雜誌抄下來的,反覆傳唱,我就親眼見過大姐姐一本很厚的歌本,字跡工整,如果保存到現在,應該還是很有意義的。

電影的散文 篇7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黯然無色的。生活中,有悲傷,有快樂,;有平靜,也有狂風暴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是能構成一部小電影的主要來源。

我“看”到的這部電影,是悲憤和傷心的一部電影。

在一個平靜的午後,大家都在安詳地休息,忽然,隨着“啊”的一聲,這個平靜的午後被打破了。一輛車停在一個十字路口旁。附近有一個小男孩躺着,那小男孩動了一下,兩下,三下,他停止了動,附近聽到聲音的人聞訊而來,他們看到了這樣的情景,都心痛了,原來這是一起車禍。那司機還在座駕裏,忽然,他像瘋了一樣,開啓了車,加大了馬力,衝出了人們的視線,大夥看見了這樣的情形,個個義憤填膺,但大家都束手無策,只好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救護車來了,醫護人員把躺着地上的小男孩擡上了擔架,然後,救護車揚長而去,那小男孩的父母來到了醫院,而醫護人員也從搶救室出來了,他們對那小男孩的父母說;“對不起,我們已經盡力了,但還是沒法救回那小生命”。

這時,醫院外面開始下起了雨。那男孩的媽媽聽到了這個消息,頓時失聲大哭。而那小男孩的爸爸只是背靠着牆,不說話,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過了良久,他們在互相的扶持下。

慢慢的走出醫院。而這時,雨好像也懂事了那樣,停了。

那十字路口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似乎沒人知道這裏發生了什麼……

電影的散文 篇8

記得還是在孩童時代,一聽說有電影就別提有多開心了,恨不得不吃飯也要在運動場上等待着影片開始的那一時刻,生怕錯過了精彩的部分。當影片播放的時候,我甚至都能聽到和我一樣的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吶喊聲:?……開演啦!

小時候的遊戲活動很多,男孩子玩溜溜兒、踩地雷、滾鐵圈……女孩子玩跳皮筋、跳房子、扔沙包……不管玩的多麼興奮,肚子一餓就會乖乖地回家吃飯,但是露天電影就不一樣了,不管肚子叫得有多響,都會老老實實堅守在原地,生怕一走了最佳位置就被別人搶到了。那時,露天電影都是在一些重大節日纔會播放的。不管影片裏的內容是哪個類型的,不管能不能看懂,孩子們也不會煩的,而且會把影片從頭看到尾,就算是打雷下雨,就算冒着沒寫作業會捱打的危險也不會走的。那時,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神奇的記憶,當影片播放完以後,更能把影片的內容能從頭到尾敘述一遍,甚至幾天之內都不會忘記的。

時光飛逝,如今我已長大成人,生活之餘,在茶餘飯後,走進露天電影,是別樣的輕鬆、愜意,它的出現更讓我回到那個純真的年代。

露天電影久違了,謝謝你又讓我重溫兒時的那份純真美好。

電影的散文 篇9

放暑假時,我帶着兒子回到了依山傍水的家鄉,在鄰居屋前的空地上,看了場免費的露天電影。

一陣悠揚的音樂響起,我和兒子匆匆扒完稀飯,就趕了過去。

屏幕前三三兩兩的已經圍坐着許多老人和小孩。正在放映的是紀錄宣傳片《森林防火》,這讓從事林業工作的我覺得特別親切和感動。我的家鄉在林區,森林防火的宣傳牌、永久性標語隨處可見,紀錄片這樣的森林防火宣傳,伴隨着露天電影,以其更加全面直觀的表現形式,走進村頭巷尾男女老少的心中,真正做到森林防火,警鐘長鳴!

媽媽給我們送來了長凳,我們祖孫三代坐在一條凳子上。習習的涼風從山上河邊田裏吹來,讓人好不愜意;這裏是無蚊街,只需偶爾搖搖蒲扇趕走不多的幾隻蚊子。過了一會,媽媽嫌離屏幕太近,眼睛老花看不清楚,換後邊椅子上的爸爸來坐。爸爸年輕時兩三百度的近視,看電影電視時需要戴眼鏡,現在年紀大了,不僅沒老花,連近視也不治而愈,估計視力沒有1﹒0,也有0﹒8。有爸爸做榜樣,我對自己因兩三百度近視不願戴眼鏡,認不請對面來人,對同事朋友多有怠慢得罪的缺點,寬容有加,心裏美滋滋的想,以後我老了也有爸爸這樣的好日子過呢!

紀錄片之後放映的是電影《血性山谷》:一個黨代表要參加黨的“七大”會議,由一個小分隊的解放軍戰士執行護送任務,在護送的過程中,因漢奸出賣,與日本鬼子在黃土高原的狹縫中相遇,迂迴進退,展開殊死搏鬥,最後勝利地完成了護送任務的精彩故事。

當殺光了客棧裏的男人,四個日本鬼子把逃出門外奮力掙扎的女主人拖進房門時,當失足落進谷底的年輕戰士,用尖刀在黃土崖上挖出一個個落腳點,雙手終於攀上地面,目力所及卻是四個鬼子圍成一圈正用刺刀對着他時,當留下來阻擊敵人的戰士,打退了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舉行最後一次黨員會議的時候,我總是緊緊地抱住了坐在身邊的兒子。

兒子大叫:“媽媽,不要抱着我!”我請求道:“兒子,讓我抱抱你!因爲我好緊張,好害怕!”兒子笑:“你真是個傻媽媽!那是電影,是假的!”我答:“電影是假的,但當年日本鬼子侵略我們中國,乾的這些壞事,都是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讓祖國強大起來,纔會不受外國人的欺負!”

兒子擡頭看了看,不知是爲了轉移我的注意力,還是一心想要安慰我,說:“媽媽你看,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外婆家的星星全都又大又亮!”我故意問:“很多很多是多少啊?”兒子乾脆利落地回答:“數也數不清,無數顆!”

我也擡頭仰望天穹。夜幕下,星光璀燦,銀河系匯聚了億萬星座的光芒,輝映着牛郎織女幾千年的愛情神話。我獨自陷入了沉思:在永恆星河的感召下,在歲月無垠的滄桑裏,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是不是也都可以消融在那對面相逢的淡然一笑中,消逝在那永無盡頭的時光遂道里……

電影的散文 篇10

假如你是電影發燒友,一定要去中國溼地博物館看看。在這個博物館裏,可以欣賞到各種形式的科普影片,當然都是以溼地保護爲主題的。

踏進博物館序廳,有一個特別受孩子們歡迎的“體驗影院”。這是個充滿夢幻色彩的小影院,腳下游曳着由光影營造而成的彩魚,熒幕上放映的是時長10分鐘的《溼地之旅》,欣賞該片就能對溼地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步入中國廳,可以欣賞到大氣磅礴的《溼地暢想曲》,180度的環幕展現了美輪美奐的中國溼地風光,趙忠祥舒緩而富有磁性的解說,向遊客娓娓道出了溼地的無盡魅力。

來到西溪廳,又能看到兩場風格迥異的電影。首先進入的是“西溪形成影院”,360度的觀賞視野,配上身臨其境的地震臺,使遊客在短短12分鐘時間裏就能瞭解到西溪溼地的前世今生;然後邂逅的一個古色古香的戲臺,又是一座別緻的戲曲影院,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播欣賞《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十五貫》、《雷峯塔》等崑曲影片。

夠豐富了吧?可這些都還不是博物館裏最精彩的影院,要想欣賞到更加美妙的影片,還得“上天入地”呢!

登上相當於九層樓高的博物館觀光塔,你就能體味到“上天看電影”的奇妙感受。在玻璃觀光塔內不僅可以欣賞到最美的西溪全景,還可以躺在豪華的可調節躺椅上,觀賞一部全國唯一的扇形穹幕影片《夢幻西溪》。

深入到博物館的地下層,則還有一個可容納50人的4D影院,常年放映的是由博物館自行投拍的真人動漫科普影片《尋找麋鹿》,立體的影像、搖動的座椅、噴灑的水珠、飄飛的雪花,帶給你的是絕妙的刺激。

電影的散文 篇11

巴黎,一個浪漫的華麗之城,是世上多少人的嚮往之地,是多少人畢生的信仰之城。

巴黎,一個讀起來讓人心生敬仰而又陡增傷感的城市。這裏有多少大師隱匿於市,有多少大師在這裏爲生命的蜿蜒流長劃上了終止符。

就像白天與黑夜,巴黎是一個地域並存着兩個世界,這世界無比龐大。那就是陳寧所說的:生界與冥界。他們是並存的而且是相互交融的,甚至你看不到他們對立面。一如在白晝,巴黎繁華喧鬧的背後流動着也得黑暗,在巴黎依然有諸多的乞者,巴黎有她的髒亂,她的疲憊,繁瑣。在黑夜,在巴黎無數霓虹燈光點亮的黑暗處,那裏的生活是如此的露骨,如此的光鮮,亮麗。或者這是與其他城市別無二致,是諸多城市的共性。我想是的,但是那只是也許。巴黎是一個獨特的城市。

巴黎是生與死的和諧交融。村上說死作爲生的對立面,是永恆存在的。我想是的,生與死同樣值得敬畏。在巴黎,生者可得安慰,逝者可得安詳。在巴黎生界的現實裏,你可以看見冥界衍生的光影,巴黎的街道、地鐵和建築物都是以那些成就卓越的文學家、音樂家和畫家的名字來命名。或許,當你以一個旅人的姿態漫步於巴黎的大街小巷,坐在巴黎的咖啡店你無須專注的傾聽別人的言語就能夠聽到那些被複述無數遍的聲音——西蒙·波娃每天都在這條街上散步;這是海明威經常來的咖啡店;羅蘭·巴特曾坐在這裏寫作等等。你以爲他們死去了,但是他們沒有。在巴黎生者的追憶與念記裏,你就可以清晰地透視到他們盛年時代的悲歡。在巴黎的冥界屬地,你依然可以通過某些人事,觸景生情睹物思人,洞悉到生界的繁華。在巴黎的墓地,有肖邦、巴爾扎克、普魯斯特、王爾德、西蒙·波娃等藝術家的碑與銘,但是他們不是冰冷而黑暗的存在,最好的解釋便是在那些矗立多年不倒的墓碑前鮮花總是四季如新。你不能說孤單,在巴黎,孤單是難以啓齒的。

但是,這座城市不可以抽掉巴黎的冥界。抽掉了巴黎的冥界,或許巴黎就真的孤單,巴黎的浪漫就華而不實,因爲巴黎的浪漫諸多的因素還是源自於他的藝術性。巴黎的冥界穿透在巴黎的每一個角落縫隙,就像爬山虎蔓延在每一個可以企及的地方。年輕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來道巴黎,在巴黎的街道遇到海明威,便用西班牙語道:大師。海明威則揚揚手同樣用西語回覆:再見,朋友。在巴黎死亡是一個透明的存在,讓我穿透它觀看世界,它無處不在,可以點都不沉重。(陳寧)

他們還有攝影大師卡地亞·布烈遜,女作家沙崗,哲學大師德里達。他們是爲藝術瘋狂的一個羣體,他們讓巴黎的每一天都非比尋常,在冥界,他們爲巴黎印象着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巴黎,一個光影流轉出絕色繁華的藝術之都,一個容納諸多有家與無家可歸的藝術家,一個走在世界潮流最前列的城市,一個······

無論你是否來過巴黎,你需記得Bonjour,Au revoir.

日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