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明散文:清明感悟

清明散文:清明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歲歲清明,縷縷相思念親恩。一年一度,清明又至。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清明散文:清明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散文:清明感悟

  【清明散文:清明感悟1】

清明尚在幾天之後,天氣已經有些陰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畫面想必也會如約而至,添墳燒紙,祭祖焚香,告慰已逝故人們的在天之靈。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介子推割肉救難晉文公,辭官歸隱,不求封賞,臨死不忘勸諫。敬重他的人品,也推崇他的詩。介子推死後第二年,晉文公在介山祭奠介子推,此後這天被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也是很豐富有趣。民間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寒食節雖然已經很少被人們提及,不過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鍛鍊下身體,還是很好的。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此風俗想必也已被人們擱置)。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更多的是一份寄託與思念,這個日子裏,供品、紙錢、話語,是否真能傳達天地,無人可知,卻有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祝願,清明的懷念與祭悼,會匯成一條思念的河。

也許,這就是清明節帶給我們的情思吧

  【清明散文:清明感悟2】

歲歲清明,縷縷相思念親恩。一年一度,清明又至。這一植根於傳統深處的緬懷先人追述祖恩的節日,在我心中激起追憶逝者的波瀾。我和往年一樣,約子女一起到我父親母親墓地燒紙掛錢,焚香叩拜;又和老伴一行數人專程到岳母、大哥墳上祭掃。

中國的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祖節日。據專家介紹,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曆史。

清明最早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它在春分後半個月,此時春色已濃,陽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氣溫漸漸升高,正是農耕的大好季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古代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就把寒食延至清明,由於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就合二爲一,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清明踏青在宋代最爲流行。

清明掃墓在唐朝就開始盛行,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在繼承。

清明祭掃緬懷先人的形式多種多樣。傳統的有燒紙掛錢,修墳除草。近年來又出現一些新形式,如:獻一束淡雅的鮮花表達無聲的交流和思念;植一棵長青樹,掛上先人名,意在將思念植於土中,四季長青;在家供奉牌位,家人團聚,共同祭拜,教育後代飲水思源。我還覺得清明節寫篇懷念文章,寄託對先人的哀思,既不落俗套又意義深遠,也不失爲一種好形式。

從2008年開始,清明節作爲法定的假日,這一決定得民心、合民意。

清明假日化是對這一傳統節日的正名。

以前曾一度認爲清明掃墓祭祖是迷信。千百年來人們在清明節裏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懷念先人,“慎終追遠,明法厚道”,體現了感恩祖宗,傳承家庭榮譽的文化傳統,怎能說是迷信呢?

今天鼓勵人們過清明節,正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悟和認同。清明節不僅是掃墓這一形式,它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寄託着炎黃子孫崇敬先人,仰慕先賢的情懷,它對延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

清明假日化,我們更應該深刻領會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要通過對先人的感恩、敬仰,獲得思想昇華,通過對先人的緬懷,獲是靈魂的薰陶。

祖宗恩情不能忘,傳統文化不能丟!

清明節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讓我們民族的優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退休後有時間回憶過去,一個個先我而去的親人、好友,他們的形象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我一一的將他們的事記下來,以寄託哀思。“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他們就將這些文字翻出來重溫一遍。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對已逝的親人之恩,雖難以回報,但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他們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力量,他們的坎坷讓我認識了歷史,懂得了人生。

讓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能得以相傳,是對是錯任評說。這就是我一個古稀老人提筆作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