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房屋變遷話今昔散文

房屋變遷話今昔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朝有所思,夜有所夢。昨日下午,受人之託到某房產小區爲友人選房,看到設計合理、美觀實用的戶型朋友讚不絕口,我亦爲之感嘆不已。世事變遷,日新月異,一幢幢農村社區洋房熠熠生輝,一棟棟城區高樓拔地而起。不知咋的,夜間夢中竟然回到了老家的舊居里。

房屋變遷話今昔散文

我的故鄉薛祥村,位於八百里秦川腹部,是一個民風淳樸、地傑人靈地方。我剛記事時正是解放初期,那時候村裏還相當貧窮,村中只有上百戶人家,五六百口人。南北村各有一條殘差不齊的街道,村外還稀稀落落地住着一些人家,破敗不堪,十分蕭條。房屋以土木結構的偏廈瓦房爲主,土木結構的瓦房約有五分之一,也有爲數不少的草房。那時聽大人們說,城裏人住的是樓上樓下、用的是電燈電話,村人對此不敢有非分之想,認爲這似乎是一件遠在天邊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

我家世代以農爲生,到了父母這一輩在農耕之餘兼做一點小生意。老一輩幾代人苦苦奔波嘔心瀝血,解放初期才勉強給家中前院蓋了一間半瓦房,過道只有1米,勉強能通過一個手推車。記得那時,農村還沒有實行衛生間改造,家家戶戶都要養上一兩頭豬用土墊圈作爲土肥,起土糞時要通過過道,一不小心就要擦破手皮,那可真是一個技術活。

家中10口人,住宿就是一個大問題。中間偏廈房是哥嫂的住房,後邊廈房兼做廚房,母親姐妹們住在內邊,我和六哥、父親3人住在前房內。前房緊臨大街,夏天悶熱不堪,就拿張草蓆到門前乘涼。到了冬天,寒風呼嘯,火炕前半夜熱得睡不着覺,後半夜冷得受不了。那時,爲了睡覺我和六哥經常鬧矛盾,我只有經常在村中同學家中借宿,六哥天暖時就睡到前房半空中用高粱杆合泥巴製成的吊板上。回想起那時的艱苦歲月,實在是讓人不堪回首!

隨着國民經濟不斷髮展,黨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我家和全村人一樣住房條件不斷改善,而且越來越好!

六十年代,大哥、二哥先後分居,搬遷到新址另起爐竈,隨後,我們也告別了矮小陰暗的祖屋,搬遷到新址。我家在新址後院蓋了大房作爲廚房,父母住在裏邊,中間爲我們弟兄三人各蓋了一間偏廈,門前是倒腳跟偏廈。當時,村上一般都在門前蓋上了大房,只有家庭比較貧困的才蓋成偏廈,就這樣父母親對此仍然高興得不得了。後來,在前院蓋大房的人家越來越多,母親對此十分羨慕,盼望家中能在前院蓋上大房,自己百年之後能夠在大房底下駕鶴西去。令人遺憾的是,在那個並不富裕的年代,母親還是沒有等上這一天,竟在八十年代初因病撒手人寰,抱着遺憾離開了我們。

幾年後,我和六哥與家中分居,申請了新莊基蓋上了新房。

滄海桑田,日新月異。母親絕對不會想到,在她離世之後,泱泱華夏大地改革宏圖拉開大幕,僅僅30年的時間,故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就拿我家的變化來說,就是我村鉅變的一個縮影。解放初期,我們是10口之家,住在一個四米多寬的莊基內,地方窄小陰暗,讓人無法容身,而現在分居後的10戶人家都有了自己的莊基,有5家住的`是二層洋房房,其餘各家也是磚混結構的平房。

如今,在黨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家鄉人民勤勞苦幹,依靠自己的雙手將一個一窮二白的薛祥村改變爲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村中4條街道整齊劃一,水泥馬路寬闊平整,排排小樓房一家比一家漂亮,家家電冰箱、電磁竈、太陽能熱水器應有盡有,部分家庭還裝上了空調,村上通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數字電視,固定電話已被大多數家庭淘汰,村民普遍用上了隨處可打十分方便的手機。可以自豪地說,村民們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比城裏人毫不遜色!

我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我們國家鉅變的一個縮影,這一切都應當得益於黨的富民政策。我堅信,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新型農村將更加詢麗多彩,在黨的富民政策引導下,咱老百姓的日子會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一天比一天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