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故鄉是條流動的河散文

故鄉是條流動的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春節即將到來。有關方面預計,今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超過28億人次。這28億裏面,相當多的是由在他鄉工作、生活的人們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返鄉大軍”。作爲一個在異鄉工作生活的人,最怕飛機落地是在黃昏。提着行李箱走在空港,世界一片寂靜空曠,看見夕陽就會想着要回家。但是天地茫茫,去向何方?

故鄉是條流動的河散文

與傳統社會相比,當今社會的人口流動量劇增,離鄉的人越來越多。於是,許多人喜愛通過書寫這一方式來達到“精神上的還鄉”。每年春節,我們終究還是會踏上回鄉路,回到已經成爲異鄉的故鄉。不是爲了熱淚盈眶,也不是爲了渲染苦難,更不是讓一處和一處分出高下,讓選擇和選擇成爲對立。故鄉是此時此刻自己世界的起點,那裏有美好的記憶,有等待的家人,還有當初離開的緣由。故鄉也終究成爲未來自己世界的邊疆,讓每一次出發都變成迴歸。還鄉以及未及還鄉的寫作者們,熱愛並鍾情於在紙上還鄉。撲面而來的鄉音,村口的一條小路、一口老井、一棵古樹,曾經看過的一場村戲、吃過的一盤家鄉土菜,一起嬉鬧玩耍的童年夥伴,還有那些古老的甚至漸已消逝的民風民俗民歌民謠……

人們說,在外面漂泊得越久,所謂家鄉的概念也就越是淡漠。我想這話多半是真的,你會去新的地方,認識新的人,品嚐新的菜式,憑藉現代交通拼湊出一個只屬於你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你最喜歡的咖啡廳可能分別在巴黎和加德滿都,你最愛去的書店可能在北京和臺北,你最吃的餐館分別在東京、香港和上海。你在這個世界裏擷取無數碎片,連綴出自己可以愜意棲息的小世界。不是一座城市,一條街巷,一棟樓宇,甚至不是相同的一張牀。不禁想起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爲一切事物都在運動中。我想,如果故鄉是條河流,那麼這條河流也一定在不斷地流動之中。可是,審視我們對故鄉的大量書寫,常常呈現的是一條久遠之前已停止流動的河流。當河流停止了流動,是否將會變成一潭死水?

曾經有學者研究認爲,“懷鄉”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對記憶中淳樸而溫情的故鄉的回望,的確能夠讓寫作者通過寫作這一行爲獲得心靈上的安撫。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纔是我們真正的寫作背景。有句話說得好:重要的不是話語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話語的年代。那麼是否可以說,重要的不是故鄉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故鄉的年代?誠然,對於故鄉的所有回憶,對消逝的時間、空間以及人和事的感嘆與傷懷,都凝固成了記憶的“琥珀”。這些“琥珀”讓人們記住故鄉。它們值得我們珍藏。

還有那個沒人會公開說出口的理由:當初驅使我離開的理由還在。人們眼眶溼潤只是因爲回憶裏的感覺,並不是爲了真實重歷那樣的.生活。關於遠方的想象並沒有隨着歲月凋殘,對於自我的選擇依然頑固堅定。回憶並非是爲了自己反對自己,在故鄉最深處,依然埋藏着某種抗拒。它當年驅使你背轉身離去,今天在抵禦着你的親近。彷彿蒲公英對種籽說:飛遠點,再飛遠一點。

但或許還不夠。如果故鄉是條河流,惟願它在你我他的筆尖流淌的時候,既閃爍着歷史的積澱和文化的記憶,更充溢着豐富的時代氣息,匯聚着多面的現實觀照。在這條河流的涌動中,我們可以讀到自身所站立的這個時代,所蘊含的傳統的力量、文脈的傳承,看到這個時代所顯現的某些症候,聽到這個時代所發出的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這個時代所彰顯的種種情懷,觸摸到這個時代所傳遞的最真切的溫度。這,或許是更重要的。

因爲誰也沒有辦法在地理上走進回憶。故鄉與其說是處所,不如說是河流。無論歡喜悲憂,它總要向前流淌,不斷改變形貌,只有沉積在水底的幾塊石頭能讓你想起它的舊日模樣。如果你一直沉浸在河流中,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連貫的,你沒有生分,甚至不能覺察,因爲你也屬於這個變化的一部分。可惜你遊遠了,你要回去的家鄉,是十年、二十年前那天下午的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