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隨筆:我解金剛

散文隨筆:我解金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解深密經》序品第一中對佛陀的描述是這樣的:

散文隨筆:我解金剛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佛陀)住最勝光耀,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妙飾間列,周圓無際,其量難測,超過三界所行之處,勝出世間善根所起。

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當時,佛陀(那以與真理絕對契合的覺者)住在淨化了的佛國世界,佛的智慧和功業散發出巨大的光明,光明所及之處,到處珍寶羅列,璀璨奪目,交相輝映。那光明無邊無際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僅籠罩着有慾望的生命世界,沒有慾望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即無慾望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三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來,充溢一切存在着的宇宙空間。

這樣的描述會讓我不知不覺的想起我們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命世界賴以存在的那顆耀眼的太陽。太陽的光芒普照萬物,就科學而論,太陽發出的光裏有我們人類能感知的,更有極多我們無法感知的,這一部分在遠古是一種被認爲很神祕的力量,但現在已被科學所發現,那些光確實會穿透那些我們未知的世界,這聽起來有些玄但事實上就是如此。

我們有時會很好奇那些高僧大德是如何在一些很尋常的事物上得到開悟,悟得正覺。在我看來無非是觀小而見大,用不尋常的思維看待尋常的事物。你比如禪宗六祖惠能就是在聽到別人唸誦《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開悟的。

提到《金剛經》我們不僅要想了解金剛到底是什麼那?有些人解釋爲真金久煉而成,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真金又是從哪裏來的那?有人會說是從金礦採的唄。確實沒錯,可是如果再追索到地球的起源,有些懂得一點天文知識的人就知道地球上的很多物質包括真金都是從我們這個星系形成的初期那次曠古的爆炸形成的,這當中我們的太陽起了功不可抹的作用。

是太陽讓我們這個混沌的世界慢慢有了秩序,有了清晰的模樣。現在在一些領域有一些說法,據說星空中的所有星體都是一個個完整的生命,地球就是這無量無數星體生命中的一個,我們只不過是這些生命上的寄居者,就如同我們身上那些看不到的細菌,細菌很微小,我們人類在浩渺的宇宙中又何嘗不是微小的。

真金爲什麼如此珍貴,就因爲它稀少,且有不凡的的品質,古代印加人把黃金視爲太陽的汗珠。黃金是來自那麼遙遠的地方,那個地方我們只有仰望才能看到,可用我們的肉眼卻無法盡觀,我們還是凡夫俗子,對於那耀眼的光明只能是頂禮膜拜,如同拜佛!

然而,真金和金剛石在品性上卻有着極大的不同。單拿金子來說,,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金是金屬中最稀有、最珍貴的金屬之一。金的金黃色之美可與太陽相比。金是衆金屬中拉力最強的。可鍛性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極薄易於捲起的金片。黃金作爲一種貴金屬,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煉”就是指一般火焰下黃金不容易熔化。純金有着極好看的草黃色的金屬光澤,可以說黃金在所有金屬中,顏色最黃。

很可惜,在自然界中見不到純金,而金屬雜質(首先是銅和銀)賦予金以各種顏色和色調,從淡黃色到鮮黃紅色。黃金的顏色同時也取決於該金屬塊的厚度及其聚集體狀態。例如,很薄的金箔,對着亮處看是發綠色的,熔化的金也是這種顏色,而末熔化的金則呈黃綠色,細粒分散金一般爲深紅色或暗紫色。自然金有時會覆蓋一層鐵的氧化物薄膜,在這種情況下,黃金的顏色可能呈褐色、深褐色、甚至是黑色。

說到這裏我們會想到我們的目力所及的.很多物質是不是都有金子的成分,因爲當你在注視一片碧綠的葉子時你有可能在那裏發現了金子的存在,這時你是不是有了悟的覺醒呢?

另外我們還要讚歎金子的化學性質及其穩定,有很強的抗腐蝕性,在空氣中從常溫到高溫一般均不氧化,金的電離勢高,難以失去外層電子成正離子,也不易接受電子成陰離子,其化學性質穩定,與其他元素的親和力微弱,因此,在自然界多呈單質即自然金狀態存在。

據科學家的測量和估算,地球的黃金總儲量大約有48億噸,而分佈在地核內的約有47億噸,地幔8600萬噸,而分佈到地殼的只有不到1億噸。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想想我們的地球的內心該是多麼柔軟,且多麼慈悲爲懷啊!

同金子一樣被我們視爲珍寶的金剛石卻又有着那樣不同的品性,同樣是我們要頂禮膜拜的寶物!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碳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金剛石。

也就是說金剛石是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結晶體,是自然界最硬的礦物。其名稱來源於希臘文“Adamas”,意爲堅硬無敵。金剛石是一種稀有、貴重的非金屬礦產,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把任何兩種不同的礦物互相刻劃,兩者中必定會有一種受到損傷。有一種礦物,能夠劃傷其他一切礦物,卻沒有一種礦物能夠劃傷它,這就是金剛石。

金剛石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硬度呢?直到18世紀後半葉,科學家才搞清楚了構成金剛石的“材料”。如前所述,早在公元1世紀的文獻中就有了關於金剛石的記載,然而,在其後的1600多年中,人們始終不知道金剛石的成分是什麼。

直到18世紀的70至90年代,纔有法國化學家拉瓦錫(1743~1794)等人進行的在氧氣中燃燒金剛石的實驗,結果發現得到的是二氧化碳氣體,即一種由氧和碳結合在一起的物質。這裏的碳就來源於金剛石。終於,這些實驗證明了組成金剛石的材料是碳。這不免讓我們的科學家們大跌眼鏡,碳是一種多麼普通的物質啊,幾乎隨處可見,如同我們的尋常百姓。

可是!知道了金剛石的成分是碳,仍然不能解釋金剛石爲什麼有那樣大的硬度。例如,製造鉛筆芯的材料是石墨,成分也是碳,然而石墨卻是一種比人的指甲還要軟的礦物。金剛石和石墨這兩種礦物爲什麼會如此不同?

這個問題,是在1913年才由英國的物理學家威廉·布拉格和他的兒子做出回答。布拉格父子用X射線觀察金剛石,研究金剛石晶體內原子的排列方式。他們發現,在金剛石晶體內部,每一個碳原子都與周圍的4個碳原子緊密結合,形成一種緻密的三維結構。這是一種在其他礦物中都未曾見到過的特殊結構。而且,這種緻密的結構,使得金剛石的密度爲每立方厘米約3。5克,大約是石墨密度的1。5倍。正是這種緻密的結構,使得金剛石具有最大的硬度。換句話說,金剛石是碳原子被擠壓而形成的一種礦物!

現在我們可以回過頭去理清這裏的頭緒啦!視乎有那麼一點開悟了的感覺吧!那麼什麼叫做開悟那?我在百度搜了一下,其中有一個很精彩的解答是這樣的:“開悟就是破無明。無明破了,就是開悟。無明又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我執,法執。離開外境而有“心”,這就是人我執;離開裏面的心而有外境,這就是法我執。由於此二執而產生種種煩惱:貪,嗔,癡,慢,疑,身見,旁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由這十種煩惱又可產生無量無邊煩惱,歸根結底在一念無明。認識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從認識上根絕了離心有境,離境有心,心境對立的錯誤的看法——無明自然根塵消融,物我一如,無可無不可而得大自在大解脫。這就是開悟。”

如果還沒明白,那就還要過一個門,就是開悟之門。

“什麼叫開悟之門?什麼開悟?心開悟。開悟的門在哪裏?門就在當下。守住當下,放下心境,心不落一處,你的開悟的門便打開了。離開當下,要想開悟,無有是處。”

在很多時候我們手裏有鑽石或是金子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這兩種物質它的珍貴之處究竟在哪?只是一味地沉溺在擁有它的虛榮裏。沒有得到的會窮盡一生要獲得它以顯示尊貴。佛教精典裏爲什麼會把這兩種人間至寶糅合在一處,是有着更爲深廣的意蘊的。如果一個凡夫俗子在他的一生當中修得瞭如金子和鑽石一樣的品性,他就會如同佛一樣具備了太陽一般耀眼的光芒,這光芒無邊無際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僅籠罩着有慾望的生命世界,沒有慾望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即無慾望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三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來,充溢一切存在着的宇宙空間。

寫到這裏我不禁三呼: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天尊!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天尊!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