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漫話武功山散文

漫話武功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武功山位於江西省中西部,屬羅霄山脈北支,綿延八百里,蔚爲壯觀。山名數易,古蹟衆多,傳說神奇、宗教文化厚重。其中,高山草甸、茂林修竹、山溪飛瀑、奇巖怪石、佳禽異獸,美不勝收,自古就與廬山、衡山齊秀,並稱爲江南名山。一時間,武功山聲名遠播,拜謁者絡繹不絕。

漫話武功山散文

神奇的山名由來

據清?謝旻等編纂的《江西通志》卷九記載:武功山在安福縣西,根盤八百餘里跨吉袁二郡,界接長沙,最髙者爲白鶴峯。相傳有武氏夫婦逺來脩煉,夫止盧蕭,婦止西昌,遂以武公名山,故泰和有武姥山雲。及陳武帝時,山神陰助王師平侯景之亂,更名武功。盧蕭山在安福縣西二百二十里,接袁州萍鄉界。山頂二水,瀘水東流注鄱陽湖,瀟水南流,注洞庭湖。或雲盧蕭二道人結廬峯頂,因以名山者,非也。由此可知,武功山是瀘水和瀟水的源頭,所以它最早名爲“盧蕭山”,這是以水名山。晉代,因爲有四川武氏夫婦中的丈夫在此修煉,故又改名“武公山”,這是以人名山。再到了南北朝時,陳武帝因山神陰助,得以平息侯景之亂,遂更名爲“武功山”,這是以事名山。 從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種名稱而名傳千古。現在蓮花、安福一代的百姓都自稱爲“瀘瀟人家”,這應該與武功山最初的山名有關。蓮花縣在歷史上先後屬長沙郡、安成郡和廬陵郡管轄,地處吳頭楚尾,有“瀘瀟理學,碧雲文章”之美譽。而安福在歷史上也有相似的境遇,安福境內的瀘水河貫穿全境,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最後在吉安縣匯入贛江。所以“瀘瀟市場”“瀘瀟大舞臺”“瀘瀟視點”等以“瀘瀟”命名的地名和電視欄目名稱在安福的出現,絕非偶然。

厚重的人文歷史

武功山九龍寺位於九龍山九龍歸槽中心開闊地,舊寺佔地約4畝,分爲前、中、後三殿,麻石砌牆,鐵瓦覆蓋。系元高僧浮屠寧州與其弟天文,誅茅闢壤所建。相傳,這裏僧徒衆多,香火旺盛,綿延三百多年,直至清末才衰落。後來,寺毀僧散,現僅存有廢墟遺蹟。九龍寺右峯上有十八塔,成六角,七層,麻石結構。現存“鎮山塔”、“千佛塔”、“通天塔”等十座古塔可辯跡象,其餘損毀,均爲明代建築,是江西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古塔羣。傳說乾隆來遊玩武功山的時候,正是武功山九龍寺興盛時期。歷史記載,寺院有300多個和尚,房屋40幾間,以種植川術爲生。當他來到九龍山頂觀看時,大吃一驚,只見九個小山脈快要形成一條龍,於是他下旨,在每個山頭山尾,各建一座塔(十八塔)來壓制,期中最大一座叫鎮龍塔,可惜,現今只存兩座了。

武功山的最高峯,今稱爲“白鶴峯”或“金頂”。傳說東漢葛玄、東晉葛洪曾經在此修煉,後得道羽化登仙,駕白鶴而去,所以人們將此峯命名爲“白鶴峯”。在金頂之上,存有石構圓形祭壇數座,石材爲花崗岩,祭壇分前院和壇室兩部分,壇室內供張真人、葛玄、許遜等道祖石像。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汪仙壇”和“求嗣壇”這兩座石壇了,因爲它與我們廬陵先賢有關。 “汪仙壇”,亦稱望仙壇。據《吉安府志》記載,說吉州知府汪可受是位清官、好官,可惜他因“恤民遭貶”,憤而脫俗在武功山。百姓爲紀念他,特在金頂建壇立塑像以神像祭祀,祈望其早登天庭爲仙,福佑百姓。“求嗣壇” 神臺下面有一巖凼,泉水清冽,終年不斷,不涸不溢,甚是神奇,傳說這是葛仙煉丹的池水。南宋時候,廬陵文天樣之父文儀登金頂“求嗣壇”求嗣,飲丹池水後,生下文天祥。文天祥後來高中狀元,成了丞相,爲感恩金頂神靈,特捐銅瓦蓋殿堂,並親筆爲“葛仙古壇”題字。

由古祭壇往安福一側,下行數百米,有“白鶴觀”赫然在目。此觀始建於唐神龍年間(705年),舊址在吊馬樁後山窩處,以石砌牆,茅草覆蓋,故稱“茅庵”,當時專供葛仙、王爺二神像。至唐乾元年間(758年)遷建於山頂。幾經倒毀復修,至今前來朝拜的信士,絡繹不絕,香火鼎旺。另有白鶴峯山門,建於清康熙六十年(1722年),創建後雖幾經重修,但今天依然氣勢不凡。山門爲巨石條砌就,門楣上有“白鶴峯”三字,兩側石條上鑲嵌一副對聯:“萬里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字跡古樸莊重,運筆遒勁有力,系萍邑劉存一先生所書。

武功山安福一側古蹟猶多,在半山腰的圖坪、三天門和箕峯有觀音堂、廣濟宮、太極宮、集雲庵、玉皇殿等道教宮殿遺址。無怪乎,人們對武功山充滿了崇敬之情,武功山是他們心中的福山、聖地。

優美的自然風光

武功山,風光旖旎,令人陶醉。少年時期就立下了“大丈夫當朝遊滄海而暮宿蒼梧”宏大志願的明朝地理學家、文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被武功山的自然風光所吸引,曾經在此遊歷了十天之久,寫下了六千九百多字的遊記,由其後人收錄在《徐霞客遊記?江右遊記》中。據說,徐霞客遊歷武功山之時,眼前美景讓他詩興大發,遂口占七絕一首:“千峯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可見武功山的魅力非常。

金頂之美,美在高山草甸。春夏之時,武功山金頂,青草吐綠,舉目四望,滿眼綠意盎然,置身其中,恍若內蒙古大草原,尤其當有馬幫拾嶺而上時,更是加深了這種感覺。到了五月份時,在這裏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帳篷節”,五顏六色的帳篷猶如多多山花綻放,甚是壯觀。山頂多雲霧,如絲如縷,往來飄忽,恰似天女下凡時,身披的霞煙,令人歎爲觀止。吉安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主席曾緋龍先生曾到此採風,面對這雲霧中的萬畝高山草甸,讚歎不已,欣然寫下了美文《漫步雲中草原》。到了秋冬之之際,茅吐白絮,冰封峯頂,站在附近山峯,遠眺金頂,儼然白鶴昂首挺立,故名“白鶴峯”,這也是“白鶴峯”之名的.另一種解說。這種說法,是不是更具詩意呢?

箕峯之美,美在山形溪澗。雞公巖,狀若雄雞垂羽而立,惟妙惟肖。“五里箏”,多麼雅緻的稱謂,其實就是一條溪水,從箕峯蜿蜒而下,水流清澈,泠泠作響,宛如仙人彈箏,清脆悅耳。“桃花江”從“賜福橋”下款款流過,兩岸竹樹掩映,幽深清麗。最妙的是“人間四月天”,山下百花爭豔,山上杜鵑盛開,漫山遍野,若彤雲浸染。

羊獅慕之景,美在奇峯怪石。天子峯如穿雲石筍,巍然屹立於半空之中,攝人心魄;如來佛掌凌空拔起,豎立於路岸之下,五指分明;一組石頭極像金雞歸巢,頭朝安福,尾向萍鄉,匍匐于山谷之中,情趣盎然;種德石中空外直,傲然聳立,虛懷若谷;夫妻峯兩座石峯緊緊相依,詮釋着伉儷深情;臥虎石形似一隻猛虎蹲踞於此,護佑一方平安。至於諸如仙人論道、童子拜觀音、關公面壁……等景點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漫步在人行棧道之上,目睹這奇峯怪石,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山風起,雲霧生。雲從山腳慢慢升騰而起,好像羣羊奔騰,席捲而來,不一會兒眼前的奇峯怪石好似被仙人裹挾而去,變成了一片虛無。深處其中,恍若夢境,有飄飄欲仙之感。

武功峽之美,美在飛瀑溪流。一條“野牛江”,亂石穿空,飛花濺玉,蛇形而下。兩旁間有瀑布,高掛峯巒,霧氣蒸騰,若仙境然。

武功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它古老,它睿智,它美麗,它年輕。古老是它的歷史;睿智是它的內涵;美麗是它的山川;年輕是它的生機。今天,山腳建起了溫泉山莊,山腰建起了上山索道,山頂正有序開發。我相信,武功山的明天一定會更美、更靚。它必將成爲贛中大地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作者:劉新生,筆名:魚石散人,江西省安福縣泰山學校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吉安市作協會員,電話:,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