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名家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精選

名家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端午的正日子過了,不過這小長假還在繼續哈!趁着端午的氛圍還在,趁着假期,不妨來讀些關於端午節的文學作品咯!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名家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精選,歡迎大家閱讀!

名家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精選

  【名家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精選】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糉子,裏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乾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1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硃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麼?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裏面灌的不是硝藥2,而是雄黃。點着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着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薰五毒3。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裏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裏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4、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裏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裏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爲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爲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着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裏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裏,掛在大襟的鈕釦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醃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裏面洗淨,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裏,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裏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5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6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麼?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豐子愷《端陽憶舊》

我寫民間生活的漫畫中,門上往往有一個王字。讀者都不解其意。有的以爲這門裏的人家姓王。我在重慶的畫展中,有人重訂一幅這類的畫,特別關照會場司訂件的人,說:“請他畫時在門上寫一個李字。因爲我姓李。”這買畫人把畫當作自己家裏看,其欣賞態度可謂特殊之極!而我的在門上寫王字,也可說是悖事之至!因爲這門上的王字原是端午日正午用雄黃酒寫上的。我幼時看見我鄉家家戶戶如此,所以我畫如此。豈知這辦法只限於某一地帶;又只限於我幼時,現在大家懶得行古之道了。許多讀者不懂這王字的意思,也挺難怪的。

我幼時,即四十餘年前,我鄉端午節過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頭”,預備這一天給自家及親戚家的兒童佩帶。染坊店裏的夥計祁官,端午的早晨忙於製造蒲劍:向野塘採許多蒲葉來,選取最像寶劍的葉,加以劍柄,預備正午時和桃葉一併掛在每個人的牀上。我的母親呢,忙於“打蚊煙”和捉蜘蛛:向藥店買一大包蒼朮白芷來,放在火爐裏,教它發出香氣,拿到每間房屋裏去薰。同時,買許多雞蛋來,在每個的.頂上敲一個小洞,放進一隻蜘蛛去,用紙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煙的火爐裏煨。煨熟了,打開蛋來,取去蜘蛛的屍體,把蛋給孩子們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黃放在一大碗紹興酒裏,調勻了,叫祁官拿到每間屋的角落裏去,用口來噴。噴剩的濃雄黃,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門上寫王字;又用指撈一點來塞在每一個孩子肚臍眼裏。據說是消毒藥的儲蓄;日後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門上去撈取一點端午日午時所制的良藥來,敷上患處,即可消毒止痛雲。

世相無常,現在這種古道已經不可多見,端陽的面具全非昔比了。我獨記惦門上這個王字,是爲了畫中的門上的點綴。光裸裸的畫一扇門,怪單調的;在門上畫點東西呢,像是門牌,又不好看。唯有這個王字,既有裝飾的效果,又有端陽的回想與紀念的意味。從前日本廢除紙傘而流行“蝙蝠傘”(就是布制的洋傘)的時候,日本的畫家大爲惋惜。因爲在直線形過多的市街風景中,圓線的紙傘大有對比作用,有時一幅市街風景畫全靠一頂紙傘而生成;而蝙蝠傘的對比效果,是遠不及紙傘的。現在我的心情,正與當時的日本畫家相似。用實利的眼光看,這事近於削足適履。這原是“藝術的非人情”。

  沈從文《邊城》

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後,在城裏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爲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划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隻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着硃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乾燥洞穴裏,要用它時,拖下水去。每隻船可坐12個到18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爲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着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黨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爲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凡是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隻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500響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