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關於端午節的名家經典散文

關於端午節的名家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導語: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下面關於端午節的名家經典散文,歡迎欣賞。

關於端午節的名家經典散文


  篇一:端午節的回憶

時令已進入了農曆五月,賣棕子的忽然多了起來:形狀不同大小各異的棕子,外面包着的曾經鮮綠的葦葉煮熟後已成了黃褐色,牢牢地裹着裏面的糯米,還有各種各樣的餡。雖說葦葉顏色已變,但那清香卻逸散開來,那應該是棕子獨有的味道,喚起人們心中的記憶,藉此牽扯人們的視線。

長大以後,我很少吃棕子,或許因爲它既是一種甜食又是一種粘食吧,那過濃過膩的口味總讓我敬而遠之。雖然不喜歡吃棕子,但每每看到棕子,我還是忍不住好好端詳一陣,把它們與自己記憶中的棕子進行一下比較,總是試圖找出這些棕子的不完美,前些年每次都能如願。近些年來,棕子的商品化已讓它們身價倍增,它們的外觀也空前漂亮起來,完美得讓人幾乎找不到一點瑕疵。無論那些棕子怎樣精緻,它們依然難與我心中的棕子匹敵,因爲那是帶着母親味道的棕子啊,天下沒有人能替代母親在兒女心中的地位,母親親手包出的棕子,什麼樣的棕子可以比得上?

小時候家裏很窮,能吃飽飯就不錯了,沒有人會奢求吃上美味佳餚。那時的節日似乎只有春節家裏才過,父母太高興了,可能會在中秋節時給我們幾個孩子一人弄上一塊月餅,至於端午節,我們的思想裏是沒什麼概念的。雖說家鄉哪裏都是池塘,池塘裏生滿了蘆葦,但對葦葉與端午節的關係我們卻一直都不知道。每年端午時蘆葦已長得一人來高,葦杆粗壯,葦葉肥碩,寬寬的,厚厚的,泛着碧綠的油光,看着怪着人喜歡的,有時忍不住會摘上幾片葦葉編上一頂帽子(命名爲帽子,只是有個大致樣子,那外形實在有愧於這個名字),裝模作樣地戴上,還得用手扶着,恐怕一個不小心,那帽子就會四處飛散。有時母親會讓我們多采一些葦葉帶回家,她用來鋪屜。但那時小小的我從不知道葦葉還能用來包棕子,甚至對棕子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棕子,甚至那時還可笑地把“棕子”與“凳子”兩個詞混爲一談。

知道棕子是從母親的口中。母親記憶力極好,口才極好,特別善於講故事,什麼樣的故事到了她嘴裏都那麼生動有趣,總是讓人聽不夠,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時候總是坐在母親身邊,聽她那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現在回想起那些時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識字的母親是從哪裏得來那些故事的呢?或許有聽來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編出來的,只是母親健在時,自己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更沒問過母親,如今想問也沒處去問了,這也就永遠成了一個謎。

早已忘了是什麼緣由,母親會講到棕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經的生活,回想起棕子的甜美吧。母親繪聲繪色地說着,於是棕子的香味在我們頭腦裏瀰漫開來:香噴噴的糯米,粘粘的,帶着韌性,一粒粒被絲絲縷縷糾纏着;紅豔豔的大棗,甜甜的,裹在米中,咬開棕子時會從裏面露出來;而棕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綠的葦葉,家鄉到處都是的葦葉,只是這扁長的葦葉怎麼可能裹住米呢?雖說母親已說得很詳細了,但我們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棕子是什麼樣的,何以葦葉能包住米。雖然還是不知道棕子是什麼樣的,但關於棕子的美味想象卻異常豐富起來,看到蘆葦時就會忍不住想到棕子,幻想什麼時候家裏也能包上一次棕子,也能真的嚐嚐棕子的味道。

後來上學了,家裏還是很窮,還是包不上哪怕一次棕子。可能是小學一年級吧,老師給我們講了棕子的來歷,說是爲了紀念屈原跳江而亡。母親雖然有許多故事,但她畢竟沒上過學,認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棕子的來歷。當我把這棕子和屈原的關係講給她時,她認真地聽着,就如我們聽她講故事一樣睜大了眼睛。母親生在那個年代,沒能上學,上學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爲那個原因,她對我們上學非常支持,她不想讓她的痛苦延續到我們身上。母親聽完我講的棕子和屈原的故事後,非常鄭重地說,哪年家裏條件允許了,端午時一定要包許多棕子,既可以紀念那麼好的官兒,又可以讓我們幾個孩子也嚐嚐棕子解解饞。

沒想到母親說這話不久,家鄉就實行了生產責任制,很快家裏的吃飯不成問題了,那一年端午節前,母親不知從哪買來了米和棗,於是家裏第一次要包棕子。

母親吩咐我們兄妹幾個採葦葉,告訴我們小心些,儘量找寬大些的葉子,別把葦葉弄劈了,想着棕子的甜美,我們幾個興高采烈地奔向葦塘。五月的葦塘如一片碧海,蘆葦喜歡生得擠擠挨挨的,一顆顆頎長筆直,幹相依,葉交叉相連,即使風來,也難鑽入其間。我們拉開密密的蘆葦,小心不把它弄斷,揀肥大的葉片完完整整地摘下來,一片片碼放整齊,在心裏,這葦葉早已變成了棕子,裹滿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紅棗。

母親把我們採回的葦葉又檢查一遍,洗淨表面的塵土,放入開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綠的葦葉成了深綠色,卻變得柔韌了許多,用手卷動再也不裂開,母親把汆好的葦葉放入冷水中浸泡,端來早在大盆裏泡好的米和紅棗,找來洗好的稻草,開始包棕子。

母親在左手中鋪開三四片葦葉,用右手撈一把米,再加上幾個紅棗,上下左右折幾下,扯過一顆稻草繫上,一個嚴嚴實實的大棕子就包好了。我們幾個在旁邊看着,覺得母親的手太神奇了,怎麼那麼幾折葦葉就裹住了米呢?於是我們就吵着讓母親教,可能家裏終於能包棕子了,母親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別有耐心,一遍遍講着,演示着,我們用心地學着,但終歸是手太笨,不是葦葉根本包不住米,就是雖然勉強包在一起了,但不是這裏漏了,就是那裏破了。我們互相取笑着,互相鼓勵着,於是滿院子都是母親的笑聲,我們的叫嚷聲。

雖說我們包的棕子醜陋異常,母親還是給我們留了下來,並做了記號,說等棕子熟了時,讓我們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們覺得自己也會做棕子了,都很開心。

棕子終於包完了,母親把它們一個個碼在大鍋裏,開始煮棕子。煮棕子可不是一件輕鬆事兒,五月天氣已熱了,母親坐在竈前燒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棕子裏的米是生的,又被葦葉包在裏面,要煮好久纔會煮熟,包完棕子時已到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了,母親整個晚上就要守在竈前煮棕子。我們本來都在盼着吃棕子,就都圍在母親身邊守着鍋。母親也不煩我們,一邊燒着火,一邊給我們說着謎語,講着故事。我們的心情都在棕子上,母親的故事再好也聽不進去,總是不停地問母親棕子熟了沒有,還得等多久?母親總是說過一會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們的眼皮開始打架,實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時,母親還在往竈裏添火。於是棕子的香味飄進了我們的夢裏。

第二天早上,在母親呼喚起牀的聲音中我們睜開眼時,母親早已擺好了飯桌,桌上是剝好的棕子,我們爬起來,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棕子。母親擋住我們的手,讓我們馬上洗了臉,一起來吃。那棕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們的小肚子都脹起來了,母親不得不喝住我們,告訴我們再吃會生病的,我們在不捨中住了嘴,但眼睛還在那些棕子上轉。

後來幾乎年年都包棕子,我們對棕子也不再那麼親了,但還是喜歡吃母親做的棕子,好象那棕子總帶着母親的味道一樣。其實何止是母親包的棕子呢,母親做的任何一種飯,我們都覺得好吃,母親確實手巧,似乎什麼東西經了她的手,都會有滋有味的,只是後來母親生了病,不能給我們做飯了,但她還會指揮我們做這做那,因了母親的悉心指導,我們兄妹幾個做飯的手藝都很不錯。但母親生病後,家裏再也沒有包過棕子,一方面是因爲我們工作了,沒有時間去做那麼麻煩的事,另一方面是因爲我們都覺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親那麼漂亮那麼好吃的棕子。家裏不包棕子後,我也不再喜歡吃棕子了,本來我就不喜歡吃甜食,別人包的棕子與母親曾給我們做的棕子好像味道差了許多,我對棕子也就徹底失去了興趣。

今天母親離開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還如昨天看到的一樣清晰親切。走在街上,看到棕子時,我還是忍不住去看,去與記憶中母親的棕子比較,但我知道母親的端午節再也不會回來了,再也不會了!

篇二:聽夜雨,聞糉香,寄鄉思…

聽,屋窗外那一縷嘀嗒零碎的細雨聲;

聞,念相中那一連飄香甜醉的糉子味;

寄,離鄉人那一份淺淡憂鬱的故鄉思。

————————-題記/文。冬雪

【聽夜雨】

不知道爲什麼,濃濃的夜色總會讓我波瀾的心得到十分平靜,淡淡的思緒也總會讓我從中恍然醒悟。今夜,即是如此……

此時,不停的點動着網頁上那一行又一行用優美、淡雅、淺恬、清新、幽情、緬意……的文字所編織成的一篇篇文幅使得看似平靜的我又一再的被之所動。不停的沉浸在這些文字裏面,不斷的被這些文字勾起心中那一波又一波漣漪……

每當壓抑不住時,就時不時擡起頭,仰望天,靜靜地聆聽窗外的那一縷縷輕風細雨。才發現,這種感覺是那麼的舒服,那麼的心適。不足的是在這寂靜無比的黑夜之中。如若是在白天,我會毫不猶豫的跑出屋外,漫漫的與雨共舞,同雨呼喚,與之化爲一體。伴隨着雨滴痛快的激情熱舞后化作一縷清煙消失在大自然中……

【聞糉香】

稍縱即失,時間總是過得如此之快。翻開日曆,又是一年端午佳節。當然,又是獨自一人在異鄉過着這個節日。掰開手指數下,才發現自己早已忘記有多少個端午節沒有在家更別說和親人們一起度過了……

一個人,蕭瑟地走在繁瑣囂嚷的大街上,夾雜在一波又一波行雲在馬路中的密積人羣裏,顯得我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渺弱無助,寂靜落寞!只有不遠處的小餐館裏一直飄外出那另我甜醉無比的糉子香,才漸漸的刺動着我的思緒與情感……

看見了那一排排被綠綠的衣裳裹着的糉子。我想它們吃起來一定是很美味,粘密,鮮嫩。想着想着,眼睛又溼潤了。腦子浮現出了小時候,看看媽媽包糉子的情景。是那麼的清晰,可彷彿又是那麼的模糊。也許是離家太久了,離開媽媽太久了。也憶起了,小時候不聽話的我偷吃糉子被爸爸碰個正着的小插曲。更懷念起,一大家人齊坐在奶奶家吃團圓糉子大餐的熱鬧景象……

【寄鄉思】

對於一個離家太久的人來說,每當逢年過節之時,總會思念起那家鄉的水,家鄉的土,家鄉的人,有關的家鄉的一切一切。“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總是能代表着每一位異鄉遊子的心……

因爲今天上海在下雨,所有今晚的夜顯得格外的平靜。沒有了夏天本應該有的炎熱與煩躁。因爲如此的寧靜才讓些時的我聯想萬千,思緒涌動。纔會想到有關家鄉的一切……

故鄉的一草一木,早已是紮根在我心裏的,對故鄉濃烈的感情也早已浸在骨子裏的,不管過去多少年,故鄉的一切想起來還是那樣的清晰,時間越久遠,對故鄉的感情不僅不會淡忘,還會更加濃烈……

我想起了我家房後的那座沉落了數年的獅子巖,也想起了那一棵又一棵的桔柑樹,也想起了那條清涼澈底的小河流,還有那一道道佈滿了我們的味道的鄉小路……這一切的一切,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因爲這些都是珍藏在我內心深處最真最貴的回憶……

倚着夜的心扉,誦着幾段詩情,閱着幾頁畫卷,醉在幾許清風,隔窗而望去,我那充滿憂思的雙眼早已被今晚溫柔的夜給深埋。悠然的走在這紅塵之外,陶醉於自己的悲憫情愫之中……

 篇三:感受端午

這些天,電腦裏手機上時常收到有關端午節的問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還有“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預祝端午節快樂!”

那一個個畫面上用糉葉包着的可愛的糉子躍入眼斂,一絲絲香甜似是穿躍時空穿躍電腦和手機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問候如夏日清涼晚風,拂過我的臉夾,沁入心扉。

在每一個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間,然,當那些節日的祝福聲起。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被朋友們惦記着;才發現左右逢緣的樂趣;才突然發現心與心的距離其實很近。那種感受會讓我莫名感動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貴!

以前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都會安排我們去採艾葉掛於大門上,以避邪。而母親自己總是從端午節的前兩天就開始準備包糉子。她採來許多糉葉,將糯米洗乾淨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準備香菇、紅棗、花生、蝦米、綠豆、肉絲,這六種食物加糯米包成鹹糉,還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糉,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糉。母親還會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糉子爲主食,父親還喝一杯雄黃酒,一家人聚在一起過端午其樂融融。母親自在享受做糉子的快樂而自己吃的卻很少,而我們卻是隻在享受吃糉子的快樂。

接着母親還會吩咐我們把蒸熟的糉子送給村裏年邁的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們。雖然當時在農村糉子不怎麼值錢,但在母親,卻是對家人一份深情的體貼和關愛,對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絲絲濃濃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孃家時,看不見門上的艾葉黃也聞不見廚房的糉子香了。母親已經離我們而遠去了,再也見不着真實的觸手可及的以往,而母親的細緻與慈愛已定格成記憶的永恆。也開始自己親手包糉子,其實更多的則是爲了體驗母親生前所有過的那份包糉子的心境。將做熟的三個糉子置於母親墳前,再敬三杯酒、燒三燭香。對於母親的思念,再一次那樣的真真切切!遠在天堂的母親,過得可好?心臟病是否已治癒?是否可以感受到我這遲來未報的孝心?是否能聽見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親的關愛!

凝望遠山,凝望藍天,凝望蒼穹。屈原這在名字在我的感受中是厚重、酸楚和傷痛。這個出生於湖北的偉大愛國詩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艾葉的黃糉子的香和龍舟的快樂。更多的則是一種臨死不屈的愛國精神的廷續,一種憂國憂民的政治品格的閃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曾被流放於漢北和江南。屈原一片忠心不能報國,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被後世千年傳誦。當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從此,人們便於每年的端午包糉子享親人團聚之樂,賽龍舟表國泰民安的舉國之樂。汨羅江人還將糉子置於江河中,以拜祭屈原的亡靈,追憶他的精神。

感受歷吏感受屈原,我像是凝視着他憂國憂民的雙眸;讀懂了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那種百折不撓,不遺餘力上天下地的追求和探索精神;體味着他因報國無門而痛投汨羅江的千般痛楚的心情。我的兩行清淚不由奪眶而出,爲歷吏的無情而流,爲屈原的遭遇而流,爲今日的感動而流。

此時,那個遠在天國的愛國詩人可好?他是否已經走出了那個君主統治的年代?他是否還在寫着愛國詩篇?他是否知道這世間還有很多人在懷念着他?他是否看見一個愛詩的的荊楚女子在爲他寫着憂鬱的文字?

在淚眼朦朧中,在人們慶端午的時刻。我看到的是一種愛國力量的廷續,一種品格精髓的昇華!我想,在這種精神的感化下,我們會更加的的關愛父母、疼愛孩子、理解同事、愛戴老弱;我們會更加深刻地懂得活在世間要感恩惜福,敬業報國!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朋友的祝福;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親的關愛;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屈原的溫度!



更多熱門的勵志文章推薦:

1.有關端午節的散文賞析2016

2.2016年關於寫端午節的好文章

3.精選6篇關於寫端午節習俗的文章

4.有關端午節的微信優美文章精選

5.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微信文章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