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經典]《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經典]《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呼蘭河是個小城,但它卻包含了整個封建時期民衆愚昧無知,卻又平靜安寧的生活。

在那時,呼蘭河這個小城交通還很閉塞,當地人都很迷信。很多其他城市早已絕跡的行爲依舊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還根深蒂固的紮在人們的意識裏。但小紅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脫離了小市民的身份,成爲了一位作家,留下了許多至今都很著名的文學作品。

但讓人惋惜的是她英年早逝,沒能留下更多作品。

在《呼蘭河傳》裏,小紅衣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寫了當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但卻有同時表現力一個北方小城市的單調的美麗。當時人們的思想還是很單純的`,遠沒有現在社會上那麼深不可測。

在這本略顯孤寂和苦悶的小說裏,蕭紅又不着聲色的添加了一些活潑的元素。小蕭紅的童年生活還是很有趣的,她和祖父的園子更是充滿了各種美好回憶和奇聞鐵事,還有她慈祥的祖父,更有許許多多自由、無拘無束的昆蟲和植物。整天與它們打交道的小蕭紅是怎麼也不會感到孤單的吧。

可惜的是,呼蘭河裏也不是隻有美好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就是因爲她婆婆的保守固執而導致的。試想一下,一個只有十來歲的少女天天遭到婆婆的毒打能不生病嗎?但即使生病了,人們還只是用去找人跳大神、抽帖子的偏方,哪能有用嗎?

呼蘭河只是一個小城,小蕭紅所見的人和事也只是那個時期的冰山一隅而已,過好眼前纔是好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城裏的人大抵是這些:在"黑夜"中擔心地活着又自尊心極強的有二伯;尖刻無聊心眼兒小的老廚子;還有勤懇忠厚愛妻小的馮歪嘴子,唯一出場的女主人公是率真開朗卻被活活燙死的團圓媳婦。呼蘭河的女人們害怕男人,不平等的地位昭示了不平等的命運。小城彷彿一個封閉廣闊的世界,生活並不單調,可怕的是重複。那幾個粉墨登場的主角定是蕭紅精心挑選的。他們身上重疊着無數呼蘭河人的影象。他們並沒有太壞的心思,縱使是譏笑嘲諷,也只爲打發這簡單而冗長的時光。春夏秋冬寒暑往,生老病死平常事。他們的生活就象在山中自然開落的花兒,生命並不是象菸絲一樣節節燃燒着那樣漫長,而難測的命運則象無情地吹落了菸蒂上的菸灰。活着是小城裏的人的唯一的生活目標,而沒有其他的想望,就連想看看城那邊是什麼的想法有沒有。因而人們活在了自我的目光裏,但很滿足。沒有人的瞳孔裏有哪怕一絲的好奇的火焰,沒有人的腦海中有懷疑詢問的念頭,爲此我感到深深的悲涼。

蕭紅用一種平靜的筆調來呈現一個平靜的世界,用自然的口吻講述着小城自然的.生活,難道錯了嗎我們總認爲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理應有着它思想的深度,平鋪直敘的故事必須是欺騙了我們。但我沒有覺得這種筆調和口吻不好。試想,當一箇中年人推開往事的柵欄,用一個不太更事卻又初涉人間冷暖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經歷那令人心顫的寂寞的童年時,平靜自然的下頭,是一股多麼深沉洶涌的潮流。靜水流深。蕭紅的內心有幾人能真正理會。

《呼蘭河傳》讀後感3

蕭紅啊!蕭紅,呼蘭河水把您養大。您是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優秀的女作家,是愛國文學青年的典範。您珍貴的文學作品,是黑土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令人永不能忘卻的一段歷史篇章。是呼蘭河的驕傲,是呼蘭人民的驕傲。您熱戀着這片黑土地,熱戀着呼蘭河,熱戀着鄉親們。

《呼蘭河傳》就充分體現了您的心靈。您還有很多作品沒有來得及寫完。如:反映東北開荒史的長篇小說《泥河》、反映哈爾濱女學生抗日鬥爭的長篇小說《晚鐘》、《呼蘭河傳》的第二部,另外還有《還鄉人》、《採菱船》、《珠子姐》等十個短篇小說題目都擬好了;可是殘酷的戰爭缺醫少藥,奪去了您青春年華。人民爲您惋惜,爲您憐憫……

蕭紅啊!蕭紅,您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歷盡磨難、飢寒交迫、貧病交加、坎坷曲折。生活的漂泊,愛情婚姻的不幸,戰爭的災禍,您無不飽嘗。爲的是推翻黑暗的封建社會,爲的是不當亡國奴,爲的是讓廣大勞苦人民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您懷着對祖國對黑土地的一片赤誠,蘸着自己的血液和膽汁,不足十年的創作生涯卻留下了近百萬字的珍貴文學作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民族危機嚴重的'動盪時期,在國將不國的劇烈變動中您寫盡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以抗日作家之譽蜚聲中國文壇,名揚海內外。報效祖國的熱血在您胸中奔騰,鞭撻吃人世界日寇鐵蹄暴行。您是現代史上巾幗英雄,文壇巨星。萬古流芳!永放光芒!

您的短暫人生卻綻放出晶瑩閃亮的文學火花。您在廣州珠江畔銀河的英靈,我們莊嚴向您告慰:我們踏着您的步履繼續奮鬥。今天您的願望實現了:祖國已陽光普照,盛世隆興,東方巨人,錦繡前程。請您望一望家鄉的鉅變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爲“中國三時年代的文學洛神”“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被魯迅稱爲“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筆名蕭紅。蕭紅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體特徵,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事之間的邊緣文體——“蕭紅體”。

《呼蘭河傳》講述了一個灰暗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的一個故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見人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大模大樣的',兩個眼睛骨碌骨碌地轉”。……這一切都表明了這個女孩並不像謹小慎微的團圓媳婦。於是,婆婆開始“好心”的教導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了,沒想到出事了,小團圓媳婦“病”了。然後熱心的各位鄰居帶來了各種偏方,請胡仙、跳大神、鬧甚鬧鬼、畫符、用開水燙……一一試過後,小團圓媳婦終於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終於“回”家了……

《呼蘭河傳》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通過追憶上世紀20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以更加成熟的藝術筆觸,寫出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城鎮的單調和美麗、人品的善良和愚昧。小說的風俗畫面並不僅僅是爲了增添一點地方色彩,他本身還有着巨大的文化內涵與深刻的生命體驗。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打開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着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

在那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裏,因爲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着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爲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爲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剛開始活潑、開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沒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讓親人傷心的並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們做了一個賠本的買賣。

在舊社會中,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那樣,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爲舊觀念,舊思想,我慶幸現代的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也沒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6

暑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此刻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動着,憤慨着,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溫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伕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裏喝彩,幫忙車伕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溫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纔會讓生活更完美;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着祖孫深情,僅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爲“我”的童年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媳,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之後,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爲什麼會病倒?是什麼致使她成爲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衆強行脫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裏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終,頭髮都燙掉了,還說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說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後,她的家人並沒有所以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麼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着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着蕭紅講述着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憂鬱,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7

這個寒假,我有幸閱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整本書主要描述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蘭河傳》全書分七大章和尾聲,第一和第二章節主要寫了全縣的三條街與當地跳大神,放河燈,看野臺子戲和廟會等風俗,其餘五個章節寫了與作者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和親人,把祖父的和藹可親,馮歪嘴子的辛勤質樸,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述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並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杯具,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終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那裏的人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名明白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

作者還描述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採蘑菇那段就十分趣味,好好地去房頂採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還有一次,作者把花兒插在了祖父的帽子裏祖父非但沒發現,還笑着說:“今年花兒真香,隔着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

兒”。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我,童年的完美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長大了纔不會後悔。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可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完美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我的完美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轉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讀了一本蕭紅的長篇小說,名字叫《呼蘭河傳》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講的是蕭紅小時候在哈爾濱市的真實故事,一個個故事都讓我感動不已。

最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的祖父。她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60多歲了。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她和祖父經常在這個花園裏玩,花園裏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蕭紅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和孩子一樣,祖父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身體很健康。手裏喜歡拿個手杖,遇到了小孩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家雀。"趁孩子往天空上一看,伸出手把那個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面,有的時候放在袖口裏頭,他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們都知道祖父有這麼一手了,並不以爲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祖父常常這樣做,也總是把帽子放在同一個地方,總是放在袖口,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沒有一次不是他在他袖口裏把帽子拿出來的。好像他和孩子們約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這,你來找吧!"

他的祖父是多麼慈祥呀!他的祖父是多麼有童心童趣呀!他的祖父是多麼和藹可親啊!希望我也有一個這樣的祖父,那我是多麼的幸福啊!可以安慰我,可以陪我玩,可以帶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呼蘭河傳》是民國才女蕭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描寫的是在松花江和呼蘭河邊一座叫做呼蘭的小城裏發生的故事。作者描寫了很多當地的社會社會風貌和人文風俗,有歡樂也有苦痛,既有對封建社會裏的惡習和體制的控訴,也有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筆大家了封建統治者。很明顯,她是一位愛國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鼓勵和支持!

書中的`呼蘭河小城,人們對生活已經沒有抱任何希望,他們沒有理想,對生活也沒有熱情,似乎在封建統治階層的壓迫和剝削下,已經變得麻木不仁,對遭受苦難的勞動人民也變得冷漠不關心,這種心態和精神狀態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簡直是災難。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難中,他們對封建迷信卻十分篤信,他們對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將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來世,我們可以說他們非常無知,但設身處地的思考,也反應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蕭紅在書中也描寫了一些傳統風俗給童年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跳大繩、唱秧歌、放河燈等等,而這些優秀的民俗其實是對精神的寄託和美好的祝願,卻並沒有被我們後人好好的繼承,也是非常可惜的。

讀了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才情打動了,她的文字雖然寫得看似平淡,描寫了呼蘭河小城裏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們的生活,但樁樁件件都是對封建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控訴和痛斥,對於人們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會,享受着前人無法獲得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暑假裏,我看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我禁不住被蕭紅的寫作手法所觸動,文章描寫細緻,而且還大量運用了比喻等各種修辭手法,彷彿讓我身臨其境。

我認爲整本書可分成三大部分,稍微寫一寫的是呼蘭河的大泥坑子,我覺得這個大泥坑子,雖然是一個在呼蘭河裏最會鬧事情的大坑,但是卻就是因爲只個大坑,給呼蘭河這個小村莊添加了許多熱鬧的成份,當馬掉進坑時,就會有許多人以飛快的速度擁過來,一部分是熱心的'人,捲起袖子,打算下去大幹一場,把馬給救上來,當然另一部分就是那些衣帽整潔的“貴族”啦,在一旁袖手旁觀,但是經過人們的一番努力,最終這匹馬還是被救上來了。

還有就是講的是呼蘭河這個小村莊一天的流程和風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文章中講到的跳神,那些所謂的跳神很像一些巫師,裝神弄鬼,把一些不大的事情搞得沸沸揚揚,弄得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文章中這些跳神唱的歌還既連貫又押韻呢,實在是太有趣了,簡直就好像是一首首小詩。

其中寫得最詳細的就要數作者蕭紅和祖父以及村裏發生的一些事情,我覺得蕭紅的祖父真好呀,不但和自己的孫女一起幹活,一起談事,還會教自己孫女一些東西,其中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祖父和蕭紅一起唸詩了,唸詩時蕭紅的調皮可愛令我哈哈大笑,祖父的耐心教導,又令我驚歎不已。

假如你還想知道呼蘭河這個小村莊裏更多事情,那你就趕緊去看看《呼蘭河傳》這本書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他的童年裏最歡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齊,因爲在這花園裏,他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所以在我眼裏,蕭紅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看看,蕭紅在那麼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僅有祖父,這不令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是歡樂,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麼小就嫁人,不知耽誤了自我多少的學業,浪費了多少的青春,再嫁過來後,還被婆婆如此虐待,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生命,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們此刻的生活,十分歡樂,幸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教師教導着,同學幫忙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呀,我們並不明白如何去珍惜這一完美的時光,反而,動不動開口大罵,甚至動手,他們害了你似的,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當會有所啓發。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第一章講述了呼蘭河的當地風情。乍一看,這完全是關於家庭八卦的事情,就像我不喜歡看的電視劇一樣。

呼蘭河人充滿了惰性與愚昧,沒有革新的意願,體現在很多方面:一是那大泥坑子雖然搞得人仰馬翻吞噬了不少,可呼蘭河人除了拉人拉馬和口頭上說說的拓寬點走的路,卻沒有人使用填坑的方式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二是對不幸者就都叫花子,沒有一點惻隱之心;三是染缸淹死過人照樣是生意紅火,冷漠的.呼蘭河人沒有因此而改變一點點;四是扎彩鋪的精美與夥計的粗糙醜陋形成鮮明對比,呼蘭河人對生老病死沒有一點點動容,一切都是走過場而已,彷彿一個個行屍走肉,沒有思想,沒有遠方。

後半部分的內容開始有一點點生氣,買麻花的女人家的五個孩子是有思想敢於反抗的,最後被馴服了,被當成一齣戲看;吃塊豆腐竟然是呼蘭河人的最愛,閉塞的程度可見一斑;火燒雲的變幻莫測預示了呼蘭河即將到來的風起雲涌;最後一劑藥膏象徵着呼蘭河人依然沉淪在混沌未開的當下。

第一章看下來,呼蘭河人似乎個個混吃等死,深受封建社會的荼毒,真是哀其不幸恨其不爲怒其不爭。愚昧無知是不是這裏的最終結局呢?等待下一章揭曉。

這一章我看到了魯迅式批判的影子,卻沒有看到文學大師的造詣高深在何處,可能真的是水平有限。可是這麼高深的文學著作,帶着天真爛漫的10歲孩子又如何能讀懂呢?他們能從這裏吸收到什麼養分呢?他們如何在閱讀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10歲的孩子更需要培養閱讀興趣,激發正能量。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時光的河入海流,長大的人兒分頭走。人們直到長大甚至年老才能回想起童年的美好。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河,在無際的沙漠中緩緩流動,變換着色彩。我赤足站在河邊,正準備用玻璃瓶盛滿我喜歡的色彩之時,我和她邂逅了。

在後面的相處中,我瞭解到,她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悽婉的歌謠。”,她是把狗尾巴草當成穀穗的女孩,她就是《呼蘭河傳》作者——蕭紅。

蕭紅,一個擁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就這樣無聲地走進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心疼和惋惜。

她,從小飽受父母的冷眼、奶奶的打罵,一個幾乎沒有愛的童年伴隨她成長。唯有和藹可親的祖父讓她嚐到了一點愛的滋味,他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向蕭紅日漸灰暗的心靈。

她唯一的快樂就是在祖父的園子時的時光。她很喜歡在那裏玩,看她在鮮花遍地開蝴蝶滿天飛的後院中,歡笑不斷,“栽”白菜卻將白菜踢飛,“拔”野草卻誤拔穀穗,給祖父頭頂插花……園中各種趣事連連令讀者也歡笑連連,將先前的悲涼悽慘頓時拋之腦後。

在這部半自傳體小說中,蕭紅的記憶之口像是裝上了水龍頭,有條不紊地流出,一段段地述說。這裏的小村莊,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類似於團圓媳婦的悲劇數不勝數。我不知如何去評判哪個值得同情,而哪個值得痛恨……

我和她的邂逅是那麼的轉瞬即逝,希望她的後來可以彌補她內心深處遺失的美好。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你走了,就像這邂逅還未開始似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真爲被殘忍的宗法社會折磨死的人們而感到憤憤不平!

20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的故事。生活猶如河水一樣平靜地流淌,可是宗法社會本質是殘忍的。這不,書中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被愚昧的.人們折磨死了。當然不止小團圓媳婦,還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難免一死。這大約又是宗法社會的波瀾吧。書中還記敘了馮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經歷,使我悟出了平靜是堅韌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卻讓作者難以忘懷。是呀,童年的完美時光誰能忘卻得了呢?它是我們成長的背影,我們應當牢記這些童年的完美時光。不知不覺,我陷入了沉思……

在記憶的心扉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歡樂。在春天,我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公園裏玩耍;在夏天,我能夠在樹下歡樂地乘涼;在秋天,我能夠在田地裏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能夠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歡樂。可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且那時的宗法社會是殘酷的,爲此許多人被折磨死了,這是多麼不公平!

此刻,我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書,你要去閱讀,去發現,這樣,你就會發現童年的無窮樂趣。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寫了自己童年所看到的,內心所感受到的一些事。

我讀書,有時有這樣一個習慣,大致地翻看一下本書內容,然後先讀自己喜歡看的,讀《呼蘭河傳》,我就是先讀的團圓媳婦這一章節。讀完後的感受,用兩個字形容:痛心!對封建社會人們的麻木不仁感到可恨!可悲呀!一個活生生的正處於花季中的少女(在現在,可能還在媽媽跟前撒嬌),卻被封建迷信、被無知的人,被愚昧的人,被她的親婆婆活活虐待死了!把她扔進缸裏,往她身上澆熱水,卻說是驅趕病魔,然後醒後再潑。

我讀到了一個愛她的祖父,也感受到了她在祖父園子裏的快活,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祖母對她的不喜歡,作者在這本書裏隻字未提到她的母親和父親,通篇每次都提到祖父帶他去什麼什麼,多寫到關於她和祖父的對話。我爲蕭紅能擁有這樣一位愛她的祖父而感到幸福和欣慰,如果沒有祖父對她的愛,她的童年該是多麼的孤獨和冷清。好偉大的祖父!好值得尊敬的祖父!

上帝是公平的,他把一個人送到人間,並不是把所有的`苦難都強壓在這一個人身上,蕭紅是苦難的,但她擁有了這樣一位慈愛、可親可敬的祖父,這說明上帝又是善待她的。這使我想起了羅曼羅蘭的一句話:只要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爲生命而受苦。蕭紅的人生,苦難多於快樂,想起祖父,我想,她在屬於自己的沉靜時刻,也會認爲,這一生喜大於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