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墨戎風情散記散文

墨戎風情散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從鳳凰古城赴張家界,途經吉首、保靖、古丈三縣(市)交界處時,有一個號稱“湘西小千戶”的村寨,名墨戎,即古丈縣龍鼻嘴村。墨戎是苗語,意思爲有龍的地方。這裏居住着700多戶苗族人家,是湘西最大的苗寨,也是民俗風情最濃郁的寨子,聽說還是歌唱家宋祖英的外婆家。

墨戎風情散記散文

墨戎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遠古之時,東海龍宮因爭奪王位而發生內亂,鬧得烏煙瘴氣。有一條蛟龍早就想另立山頭,便趁混亂之機逃離龍宮。東海龍王平息內亂後,發現不見了蛟龍,便下令將其捉拿歸案,以身正法。蛟龍得知消息後,化身藏匿在武陵源一帶的懸崖間,龍鼻在絕壁上凸起,龍眼用荊棘掩蓋,龍嘴藏在下面,因而沒有被龍王找到。後來當地人便將蛟龍藏身的地方叫做“龍鼻嘴”。

寨子入口處橫臥一塊龍形的石碑,正面有“墨戎”兩個大字,背面刻有《墨戎記》。佇立石碑後面的小平臺,河對岸的墨戎苗寨全景可盡收眼底: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青瓦房,草木蔥蘢、延綿起伏的山巒,綠水悠悠的墨戎河,花鼓林立的河岸,長龍般的永吉高速高架橋,全都彙集在同一個畫框中,真可謂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相融共生。

越石橋過了河,進寨要通過掛着“竺璀”匾額的風雨長廊,一時弄不明白竺璀的意思,後來才知道這是寨門的苗語。重檐翹角、燈籠高掛的長廊中,幾位穿着苗族盛裝的姑娘,拉着綵帶把我們給攔住了,需要對歌喝酒纔可放行,這苗寨遊覽中的老把戲也難不住誰,一位女遊客唱了一首《只有山歌敬親人》,婉轉悠揚的經典歌曲爲大家打開了通道,那香甜米酒當然由歌者獨自享用了。

走進了山寨,在狹窄的山道上,又有兩個盛裝打扮的苗家姑娘堵住去路,這次不是請你唱歌喝酒,而是要你陪她倆拍個照,與美女合影這等好事何樂而不爲,大夥依次與兩姑娘拍了三人照。離寨時姑娘笑意盈盈地攔在寨門口,用合影的靚照與大夥換錢。你說,這賺錢的套路算不算溫柔的一刀?

墨戎苗寨前臨碧水,背依青山,民居都系木結構的房屋,片石壘成的牆體,小青瓦的屋面,長長的房檐,狹窄的院子,頗具年代感。寨中路巷迂迴曲折,縱橫交錯,依山就勢,忽高忽低,在寨子中轉來轉去,如入迷宮,沒人帶路,我恐怕自己走不出村寨。

在墨戎短短的半天時間,無暇作深入的探訪,但最有特色和趣味的跳鼓、長攏宴和巫儺絕技,已留給我難以忘懷的印象。

墨戎的“跳鼓”節目《苗族四方鼓》頗有名氣,曾赴臺灣參加第二屆“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交流活動,還曾參加過上海世博會的表演。“跳鼓”也稱“苗族鼓舞”,意爲“邊跳邊鼓”,這是苗族將擊鼓和跳舞結合起來的一種古老的祭祀性舞蹈。在就餐前的空閒時間,一羣墨戎的苗族大姐表演了這原生態的舞蹈,她們形體雖不婀娜,舞步也並不輕盈,但身姿矯健,灑脫奔放,那紅綢飛舞、鼓聲激昂的場景,真情演繹了苗民慶賀豐收的喜悅心情。最引人注目的那隻奇特的四方鼓,四面蒙皮,4人面對各自的鼓面,一邊敲鼓一邊起舞,把人看得眼花繚亂。大夥都說只見過兩面蒙皮的鼓,這四方鼓見所未見。據說以前四方鼓只會在苗家重要節慶時出現,平時很難見到,我們邂逅墨戎,能親眼目睹四方鼓和“跳鼓”,可以說眼福不淺。

“跳鼓”剛結束,大姐們又接着跳起了竹竿舞,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中,在竹竿分分合合的瞬間,她們敏捷地進退跳躍,灑脫自然地跳出各種優美的動作。一些遊客看得心動,也紛紛加入舞者的行列。初跳時有人被夾腳,有人被絆得踉踉蹌蹌,後來也許是掌握了節奏和規律,在“點、點,跳、跳、跳”的口令聲中,大夥跳得都挺歡挺順的。

中餐吃的“長攏宴”,又稱長桌宴。以長桌擺成長長的一列宴席,是苗族宴席的崇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傳承了幾千年,通常用於接親嫁女、滿月酒以及村寨重大喜慶節日的宴飲活動。現在被移花接木用在旅遊團餐上,不過形式稍有不同,每10人配一張長桌,不像正式的長攏宴那樣,桌子會連接成幾十米長。我們一長溜地坐着,在長桌頭尾的人夾菜不大方便,但能經歷如此的民俗,也挺開心的。再說飯菜質量還算不錯,不光飯給吃飽,菜餚不夠時也可拿空盤子去添菜,幾位熱心的遊客就不厭麻煩地跑來跑去,爲大夥添加了好幾道菜餚。吃過這麼多的旅遊團餐,這還是第一次遇到可以自己加菜,衆人紛紛讚許好客的墨戎。

在墨戎我們還見識了源遠流長的苗族儺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儺技是古代驅逐鬼蜮的'儀式。儺技中有“上刀梯、下油鍋、踩鏵口、吃火”等絕技絕活,獨具特色,神祕莫測,充滿驚悚奇險,會讓你目瞪口呆,歎爲觀止。

在一座木樓裏,一個瘦小羸弱的巫師爲我們表演“仙人合竹”的儺技,能近距離地觀看儺技大家比較興奮,但都懷着敬畏之心,誰也沒有說話,全場靜悄悄的,顯得特別的肅穆。巫師先是邀請一男一女遊客爲他助演,一對天性開朗的中年夫妻主動請纓搶到這活。巫師拿來已經剖好的竹片,要他倆對面而立,左右手各拿竹片的一頭,放置腰的兩邊夾住腰身。助演的夫妻體型幾乎同一個模胚,肩寬體胖,腰身如桶,竟然說找不到自己的腰,這句詼諧的閒話差點引起鬨堂大笑,好在大家生怕觸犯神靈旋即禁聲。大師燒紙化符,口中唸唸有詞,一手不停地搖着司刀,一手不停地畫符,大夥屏氣凝神地盯着兩片平行的竹片,突然發現那竹片慢慢地向內彎曲,中間部分竟然奇蹟般的貼在了一起。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出現這種現象,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後來在武陵源觀看《煙雨張家界》演出時,也有巫師在臺上成功上演了“仙人合竹”和“秤桿提米”的儺技,這也許是目前還不能用科學可以解釋的。據說湘西最絕的儺技是“趕屍”,用符咒作法,能驅動屍體自己行走,讓客死他鄉的遊子屍骨還鄉,魂歸故里。如此恐怖詭譎,當然不可能現場表演,只能聽聽而已。

沿墨戎河離別村寨,悠長的河畔每隔一段便立着一面花鼓,淺黃色的鼓面,大紅色的鼓框,在碧綠河水的襯映下,別有風韻,分外壯麗。相信這個具有“苗族花鼓之鄉”、“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稱號的墨戎苗寨,在激越高亢的鼓聲中,將以嶄新的面貌闊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