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鐵爐港之歌散文隨筆

鐵爐港之歌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鑲嵌在海棠灣之南,與亞龍灣一山之隔的鐵爐港,明淨得像一面鏡子,雲朵在水底流動,魚兒在天上暢遊;富足得像南海龍王,汪汪一港碧波,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清越的漁歌和清新的民謠,像歡樂的潮水,舒緩的溪流,常年唱不停。那是個美麗富饒,魅力無窮的地方。

鐵爐港之歌散文隨筆

上世紀四十和六十年代在這裏生活的日日夜夜,在腦海中不斷重現,我像翻閱似水流年的老照片,百看不厭,像傳唱的動人歌曲,百聽不煩。

四十年代末,本該是掏鳥窩、撈魚蝦過無憂無慮日子的我,卻過早地爲生活而奔波在藤橋到三亞的往返路途之上。每次下車徒步過竹籃嶺,我總喜歡停步,站立山頭,回眸或放眼一平如鏡的鐵爐港。那水似在心中流淌,那波似在胸中激盪。她靜靜地躺在青山腳下,明晃晃的,與翻騰的海棠灣相通,與亞龍灣相靠,與蜈支洲島相望,與我遠遠地對視。但是,每次都是匆匆而過,伸出的手從未相握,我真想啊,真想掬起她來親吻,投身到她的懷抱。我還年少,要成長,要充實,讓肩膀更有力量,腳步更加豪邁,於是我與她揮手告別,邁進了知識的殿堂。

一別就是二十年,我染疾,急療養,不得已放下書本,走出校門,何方是我養病之所?我立即想到鐵爐港,毫不猶豫地與一位何姓病友,住進了林旺村漁民老林叔家。港灣就在村子之外,鹽場之南,幾十步之遙,因而,得以天天與她相處,時時與她爲伴。

港灣岸邊,有不少嶙峋石頭,上面附着很多很多小海蚌。其肉鮮嫩,可炒菜,可做湯,味道鮮美清甜。黎家少女喜歡腰繫竹簍,手拿鐵鏟,三五成羣,二三一夥地結伴,邊唱山歌邊採蚌。老何平日裏就愛哼歌拉調的,碰到這場合,哪肯放過。只見他裝模作樣地去採花,慢悠悠地,靠上去,想聽個明白。姑娘們像故意逗他玩似的,走近了,便停嘴,一走開,又唱起:“儂採海蚌哥採花,想看什麼就說話。做乜走近又溜啦,像個小偷怕被抓。”這近乎白話的即興之歌,弄得老何好不尷尬,而姑娘們卻笑得彎了腰。

港灣坡地上的灌木叢中,長着很多的紅豆樹,裂開的夾子裏相思子排成行,圓溜溜的,紅豔豔的,半截是黑色,像眼睛,惹人愛。讀書人愛採集,大半是讀了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詩句。我們天天有收穫,不久便有了一小袋。老何說拿回去送知己。不知道他的知己有幾個,這一袋該送多少人。這些環港而長的紅豆樹,撒落地上的'相思子成了港灣的項鍊。

我們不是出去轉悠,就是看書。老林叔說,你們想吃魚,增加營養,可要到港裏去看看啊,光看書不行。說得有理,我們跟隨着他出門了。

盪舟港灣,飽嘗美景。那水清澈透底,整個港灣蕩着的,好像一枚巨大無比的翡翠,又像一塊碩大透明的果凍。我嚐了一口,有點鹹。可不敢投身進去,那深達幾十米藍悠悠的水,非把我淹死不可,我是個旱鴨子啊!真羨慕那成羣結隊的魚兒,在港底,東遊西逛,悠哉遊哉。那山林的倒影,增加了港水的綠色,那映在港中的白雲,增添了港水的透明度。夜裏,明晃晃的月兒升起來了,天上一個月亮,港底一個月亮,港灣像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給漁民一個好夢。

可誰能睡得着呢,這正是捕撈的好時刻啊!夜的港灣,點點漁火,可熱鬧了,漁民們採用各種方式作業,有的在港中固定一片網眼比較密的排球網,用竹竿敲打水面,吆喝幾聲,像唱漁歌似的,趕魚兒上網,然後走進岸上的草寮安然入睡,等待天亮收拾掛着魚兒、海蟹的網,老林叔不用這種方法,每天都有所得;有的划着一條船身刷得雪白、十多米長窄窄的木船,飛速滑水而過,魚兒看到白浪,很自覺地跳進船裏,有的拿木耙攏沙成圈,讓漲潮的水把魚兒帶進圈中,靜等潮水退了,抓魚蝦;有的飛身拋網,也能罩到幾條魚兒……方法雖然簡單落後,但是魚蝦多,總會有所獲,每次捕撈,一家人是吃不完的,還可出售,或曬乾。

我們眼睜睜地看到這麼輕易就能抓到魚蝦,心裏總是癢癢的,可老林叔硬是不讓下港捕魚,說我們身體吃不消,也不安全。靜養大半年,我們身體基本康復,離開了鐵爐港,可心卻永遠留在了這裏。

現在,我又到鐵爐港來了,爲的是乘快艇去蜈支洲島。社會前進了,眼前港中網箱養殖竹排密佈,魚蝦多了,可人口增長也快,靠老式捕撈,怎麼行啊!靜謐怡人的鐵爐港變成了遊客如雲的熱鬧港口。漁民們又多了一種謀食方式,亦漁亦旅。等到海棠灣國際旅遊度假區的建成,漁民們就業的門路會更加寬廣,鐵爐港會更加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