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味散文隨筆

鄉味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時間充裕,材料齊全,做上幾個拿手好菜,是極具趣味性的。做菜,必須得自己去買菜,次數多了,挑揀品質佳的食材成了一種本領。買菜,我喜歡逛百貨商場,超市;明碼標價,務須斤斤計較;不同於菜市場,甚至有爲幾毛錢爭得唾液橫飛,眼看着要動手的節奏(我不贊成小市民思維,買賣雙方各讓一步又何妨?)也曾經逛過菜市場,似乎每個菜場裏面空氣不流通都有刺鼻的“五味雜存”(五味雜陳),瞬間影響食慾,影響心情;而做菜是需要走的。

鄉味散文隨筆

對於自認爲是饕客的吃貨來說,湖北美食沒能入圍“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實感嘆惜。《舌尖上的中國》蓮藕以湖北身份也只是露了個側臉而已,而非真正意義上具有代表性的菜餚。

作爲湖北人,吃着鄂菜長大的遊子,我輩須有責任與義務爲鄂菜正名。鄂菜;雖排不上八大菜系,卻也是十大菜系之一。我湖北, “千湖之省”,以得天獨厚的淡水河鮮;菜品香鮮甜辣,同時注重本色,講究原滋原味,菜式豐富多彩,融合了四川,湖南的麻辣鮮香;廣東的清淡鮮美;以及北方引以爲傲的麪食。或許,鄂菜未必比八大菜系經典,但其融合了衆多菜系的精髓,味道的融會貫通,形成鄂菜獨特風格,甜鹹適中;南北皆有的特色菜系。(比如:清蒸武昌魚,排骨藕湯,東坡肉,全家福;在此無需一一列舉,饕客自會意味。)

我認爲《舌尖上的中國》 去到我的家鄉採風,必定別有一番滋味收穫。

卷煎,我們武穴有獨特的做法,是我的最愛 ,只有過年前後才能享受的美食。全家人唯獨奶奶做的.最美味,也只有她願意花時間,付出精力爲這工序繁瑣複雜的美食用心忙碌(爲了家操勞一輩子的老人)。爲此,好幾天前她便開始着手準備食材:大米炒熟,肥肉,瘦肉切碎過油鍋炒熟,蔬菜,花生,豆腐,豆芽,大蒜,蔥,生薑。切成丁攪拌均勻後用油炒熟。(如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也豐富;卷煎內的菜餡可以五花八門,多達二三十種,全憑個人喜好)內餡做好,選菜皮尤爲重要,必須是柔軟且耐破,芥菜是上選,葉厚,巴掌大,放在開水中略燙片刻,再將菜餡放入捲成三角形狀,送至油鍋中煎,火候掌握至關重要,火不能太旺容易卷皮燒焦,不僅品相不好,味道也會大打折扣;要細火慢煎,上下翻動,直至雙面焦黃,外硬內軟,品嚐起來便會又鮮又美。

年糕,我們老家習慣稱之爲“粑”更爲貼切,與江浙地區年糕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家鄉的年糕富有粘性吃起來甜軟細膩;而江浙地區富有彈性,雖在外遊蕩多年,終究沒能接受其他地域的年糕(作爲晚生後輩自然不能評判任何美食),獨獨“單戀”家鄉的味道。臘月將近,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上百斤的年糕。做年糕不但耗人力,費時間,必須得在村頭竈房,有土竈和大蒸籠。需準備大米洗淨,用水浸泡後碾壓成粉上蒸籠。做年糕就算全家人齊上陣也得通宵一兩天,90年代我和妹妹還是孩童,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也會樂此不疲的跟在大人身後,待在竈房裏通宵守着年糕。餓了,爺爺會遞給我們剛出籠的年糕過過嘴癮,熱氣騰騰;玩累了便倒在竈口的草垛上睡上一會兒,暖烘烘的。透過竈房頂上唯一一片透明的瓦看着外面的夜雖寒氣逼人,天上星光點點,竈房裏的竈火映紅了全家人幸福的面龐,熱氣騰騰的蒸汽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房。

時代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豐富;年糕已成爲了商品,缺失了童年的味道,人們不再願意追尋曾經的味道。村頭的三間竈房已拆了兩間蓋起了新房,另一間依然還在,卻是破敗不堪。不知何時會倒塌,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找藉口佔地基爲己有。腦海中記憶雖然清晰,可已不存在的東西便會逐漸模糊。散落在歲月長河裏的美好,感謝自己能用文字把場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