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收麥的季節散文

收麥的季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晉南的麥收季節,正是炎陽高照的六月份。

收麥的季節散文

當地的人們總是把這個季節稱做爲“龍口奪食”,意在說,這個季節是“小孩的臉,一日三變”,是個多雨的季節,更是一個易發生暴風驟雨和冰雹的季節。

記得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初期,原來的生產隊耕地,都全部分給了農,那一年的小麥收穫季節,就下起了連續幾天漓漓不斷的雷雨,通往田間的道路被沖壞了,大部分田間又灌過了過多的雨水,長勢很好的小麥被雨水泡軟了根部,全都倒臥在地裏,遠遠看去像是一大塊金燦燦的大地毯。三二日之後,受過雨水淋溼和侵泡的小麥籽粒在高溫的吹佛下,開始漲鼓,又開始生長出細嫩的麥芽兒。

只見,母親和村人們在雨停之時,踏着泥濘的土路,來到自已的麥邊,大多數人們扶着側臥在地上的麥子,看着麥穗上剛剛生長出麥芽兒,不由的流下了眼淚。回到家後,她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年的麥子沒有指望了,要想着趕快補種秋糧。要不,我們家明年就要沒糧餬口了。”

無論是豐收年還是災害年,每到麥收還在進行之時,大人們就要抽空在剛收割過的麥田裏開始復播小秋糧了,如玉米、穀子、油葵和高梁等等農作物了。

從我的經歷中來講,我是很害怕麥收的。但母親不這樣認爲,她說:“沒有夏收,一年三百六十天你喝西北方風去。”我的害怕夏收是因爲天氣的炎熱和勞動的困累。

最早參加夏收之時,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村裏還是六個生產隊,我們家屬於第四生產隊,土地主要分部在東灘地、東嶺和籽麻溝。因爲是生產隊集體勞動,大多數人幹起活來出勤不出力,常常是一個年度的麥收就要延續一個多月的時間都完不成,長期的把麥收戰役打成了“疲勞戰”。所以,村裏的勞力們也就有了一些“厭戰”情緒。這樣以來,效果都往往更不堪設想,無論從人力和物質都消耗很大,且大家的收穫都不理想,好的年份每口人可以分到一百多市斤小麥,差的時候僅僅分到三十多市斤小麥,這樣數量的口糧也就僅爲一個人的一個月口糧。人們看到這樣的情景,往往收到的都是很大的失望。

但我最早參加麥收就是在這個時期。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學的學生,剛剛十一二歲的樣子。每年的這個季節,學校裏總要放十天的夏忙假期。我們這些娃娃們雖然幫不上多少大忙,但我們卻也付出了勞動,每天總是用空灑瓶裝上一瓶涼開水,很是費力的扛着一個大鐵絲做的擼耙,在炎熱的太陽下,在剛割過的麥田裏,南來北往的拉着鐵絲耙子跑。只見,接地的那排鐵齒下,像卷雪球式的不斷地把大人們在割麥、捆麥、運麥時漏在地裏的麥子擼到一起,在地的兩頭提起擼耙,把擼住的麥子抖數下來。

每當這個時候,一起做活的夥伴們,總是用赤裸的手或臂胡亂的抓抹一把臉上的汗水。然後,相視一笑,露出滿臉勝利者的燦爛。但這樣燦爛的笑容,只能在剛剛放麥收假的三五天之前纔會出現,等到很是精疲力竭之時,原來夥伴們的臉上燦爛笑容,都變成了一朵朵久住不散的烏雲。因爲,那時我們這些十多歲的娃娃們,必經年齡太小,這樣興高采烈的幾天之後,一個個都變成了“小啞叭”,“小懶蟲”,平時的話變少了,要睡的覺確多了,每當大清早大人們要下地時,總是叫不醒自已這些平時活潑地像猴子一樣的.孩子。大人們也只有長長的嘆一口氣說:“那就讓娃多睡一會吧!”

我們西海村是一個很特殊的村子,村中80%以上的土地都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的山坡上,而村東和村北的土地又多是水面,有很充足的水源,卻難以灌溉三面的坡地。所以,雨水較少的年份,這些坡地的小麥生長的都不太好,有時候麥子長的僅有尺把高,這樣收割起來就非常吃力。

用收割機收打麥子僅是近幾年來的事情。過去的日子,每年收割小麥都是用人工,而且,收打的程序也很多,總是割麥,捆麥,往回運麥,碾場,打麥,涼曬麥子等多種工序。但最基礎和最勞累的工作就在於割麥,如果遇上早些的年份,麥子長的很低矮,村民們就得腿兒蹦直,腰兒彎下,右手握鐮刀,左手抓麥子,頭頂烈日,通過雙手的有機結合,才能把一行行麥子割倒,往往從早上四五點鐘下地,到落日後天完全黑下來收工,一天下來就要在地裏幹上十四五個小時,常常累的村人們在地頭或躺在地頭的麥子上就睡覺着了。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初,我便到了北京的某部隊參軍,這一去就是好幾年。但我的母親多次對我講過,那時候父親是村裏的幹部,整天忙村裏的事情,剛分到家裏的責任田就全靠了母親和妹妹們去做,真正做起來,就比別的家庭就多了勞動強度和過份的勞累,加上那時候機械化程度又不高。尤其是到了夏收時節就更加做難了。

在我的生活中,參加麥收的記憶不太多,但印象還是很深的。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我從部隊回到了地方工作,每年的麥收都要回幫助收麥子。母親很長時間以來,就是我們家的“生產隊長”,雖然,對於她的這個職務,全家人都沒有正始選舉過,但全家人還是很服從她的安排和管理。

清晨,天還未放亮之時,母親就要把全家人叫喊起來。在這之前,母親會比全家人起的更早,她首先給家裏的養的牛拌上草和料,準備讓父親起牀後加上牛車從坡上往回運麥子,然後,把全家人要使用的幾把鐮刀,在井臺邊的磨石上都磨上一遍,擦淨放好後,才一個個叫我們起牀。

也許,我不常經參加體力勞動的緣故,在這樣時間緊迫,勞動力度大的麥收季節,就有些低檔不住,常常是等不到家裏的麥收完成,就得“草草收兵,打道回府”,在單位裏好好休養上幾天,但往往回到單位的這幾天也是不好過的日子,常常是身上先發紅髮紫,過幾天就從臉上到上身都要脫落下一層皮來,體重也因爲在麥收的日子裏常常吃不好飯,也要減上好幾斤,必須要經過好長一個時期才能完全恢復過來。

過去的日子,麥收和夏種是村人們一年當中的一件大事,村人們都盼着能在這個季節裏收穫更多的糧食。同時,也收穫村人們豐收的喜悅和一年生活的希望。

很是欣慰的是,近幾年來村人們的麥收很好渡過了。由於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大縮短了麥收季節的時間。只見,村民們騎着摩托車或開着自家的三輪車,帶着一包啤灑、飲料和撲克牌、象棋坐在自已的地頭,一邊玩一邊等待着聯合收割機的到來。全村二千多畝的麥子也就三、五天時間就全部收割碾打一次性的完成了,然後,再涼曬上三五天就能入庫了。

母親面對這些情景,很是感慨地說:“還是現在的社會好,還是現在的年青人有福。唉---我們過去收麥子時,要受多大的累啊!”

我從母親的話語中,感受到了新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也更希望我的村人們更加迅速的都能過上自已希望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