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又到一年收麥時散文

又到一年收麥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太陽醒了,我醒了,窗外的布穀鳥醒了,沉寂了一夜的鄉村也醒了。院子外面水泥路上來來回回行走的收割機,終於又喚回了寂靜的鄉村記憶。

又到一年收麥時散文

也許已經習慣了無愛的呵護,沒人精心料理的麥子長勢倒很喜人,給孤獨的小山村注入了勃勃生機,也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其實,只有當麥子成熟時,各家各戶在外打工的,或者在外地上班的,都會抽時擠空走進這個曾經供養過他們的小山村,也唯有此時,我們小時候的玩伴方可有個照面的機會。也許,農家的孩子,很難拔掉深埋在故土的根,因爲自己的血液與這片土地的山水經脈相連。

現在收麥子的節奏快得有點讓人懷疑,這得歸功於現代化耕做水平的迅速提高。幾百畝的麥田,只要聽到收割機的聲音,不到幾個小時全部柴禾就會與麥粒徹底分離,節省了許多汗水。戴上遮陽帽站在麥田地梗上,只須滿懷歡喜地等着金燦燦的麥粒曬在水泥路面上。看着這可心的一幕,時光又把我拉回到了童年的麥收時節。

那時候沒有先進的收割工具,收麥所有工作都是靠雙手揮着鐮刀與大量汗水的流淌中完成的。麥田開始泛黃的時候,母親就會趁着下雨,套上牛拉着碌碡,將擱置一年的麥場碾壓幾遍,喚作勁場;若天不給力,就得頭天晚上撒上一些去年的麥糠,挑水潑在上面,打溼了,待到第二天早晨再去碾壓。麥場是用來小麥脫粒、晾曬用的,得在買手前準備出來。現在好了,聯合收割機直接脫粒,家家都用水泥打好了院子,再也不愁收下的麥子無處晾曬了。

那時候,田地裏的麥子似乎變熟得程度並不整齊,這裏黃些那裏又黃點,如果遇到那塊田地裏穗頭幹黃,就趕快下鐮割倒,畢竟是手工操作,生怕一不小心把麥粒落在地裏。只記得,早晨有露水的時候,是不適合割麥子的,可以整理家務,提早吃飯。等到太陽趕走露水,趕緊備好足夠一天吃的`喝的,外加一把磨鐮石頭,動身前去割麥,不到太陽落山是不可能回家的。毒辣的太陽對於頭頂上的草帽根本不放在眼裏,任由炙熱的溫度使得汗水不停地往下流,雖則如此,眼前的麥子還是在腰痠背痛裏割去一大片。對於割麥子的記憶,我只記住了太陽無情的模樣,以及蹲下去半天站不起來的疲憊,有時候,會遇到雷雨前來搗亂,雖然手忙腳亂的有些狼狽,但還會享受到雷雨來之前的那股涼風。天上若有烏雲出現,母親會讓我們把割好的麥子圍成一簇,她親自堆成一個大饅頭形狀,還要在上面戴一個麥捆做成的帽子。

麥子全部割完,先堆放在地裏,因爲碾場裏一下子容納不了那麼多數量的麥捆,時間允許的話,纔會一塊地一塊地的挨個兒往回運輸。平地倒還可以拉上架子車套着牛拽回來,山地運輸可不是那麼容易,父親會拿着扁擔,兩端分挑一些,我們姐妹只能用繩子捆紮起來,用脊背往回馱。等到麥子全部運到場地之後,又一捆一捆挨着晾曬,等到曬乾麥穗之後,方可堆成一座小山模樣的麥垛。莊稼人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只有當所有麥子拉回來之後,比一比誰家的麥垛長得俊巧而且高大,因爲這樣的麥壘有時會存放一個多月,所以壘好麥垛是莊稼人的一門手藝。

麥子收回來以後,牛就忙碌起來了,天不亮就會下地耕田,把割過麥的田地一犁一犁翻新。中午回來稍歇片刻,就會被趕進碾麥場,拉個碌碡,一圈一圈地轉個不停,直到麥粒全部脫離麥穗。那種收麥碾麥的方式,辛苦的不僅僅是牛,更多的是鄉民,一旦有能填飽肚子的糧食在眼前晃悠,一切歷史的艱辛與淌過的汗水已經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慢慢地,隨着社會的進步,當第一臺手扶拖拉機開進我們村子的時候,引來了許多鄉鄰們羨慕的目光。拖拉機只有一臺,而鄉民們的麥壘大而多,要想討得人家前來碾場,首先得拉攏好關係,要不然,你把麥散放在場裏,人家找點藉口不來,你不會又捆起來吧,所以說,那時候誰家能早點爭得拖拉機進麥場,就是一種榮幸。而那些具有操作拖拉機能力的師傅,此時比做個大官還牛氣,在手工操作的大環境下,開拖拉機的師傅們着實風光到了極致。

碾麥是揹着火紅的太陽前行,而碾好之後的揚麥糠卻在焦急的等風中讓人無奈。麥子碾好以後,只有等到風順了,方可以分出麥粒與麥糠,可天公哪會讓你事事如意,眼看就要進倉的麥粒有時得等幾天,不是所有的風都會順着鄉民們的心思吹。於是,守夜等風似乎也純屬正常,一個晚上蹲在場邊,左等右盼,只要有風,趕快啓動傢伙,一杴一揚,直到沒風的時候稍作喘氣。一直習以爲平常的順風卻在那時變得猶爲重要。

看着眼前的一切,往事一幕幕在腦海裏回放,思緒也在起伏中清晰,不得不承認,社會的巨大進步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曾經數千年以土地爲生的農民在夾縫裏靠着天公討生活,因爲生存條件的惡劣以及生活方式的粗糙,從而決定了農民的地位低下。如今,先進的耕種技術已經使得鄉民徹底輕鬆,並且,隨着近幾年國家“退耕還林還草”以及“合作醫療”,“糧食補貼”“低保”“養老金”等等政策的推行,使得農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也讓鄉民成爲最自由也最悠閒的人。

麥子收完了,只用了大半天的時間,現在的人不怕餓肚子,也不用弄個大倉庫屯積糧食,短短數小時晾曬之後,都被收糧人運走。原來一個月的勁場、收割、堆麥垛、碾麥、揚場等一系列活動,放在現在,全都幾小時搞定。加上農村交通條件的改善,空氣,水資源的優化,也許,不久的將來農村將是最適宜居住的世外桃源。

布穀鳥的叫聲似乎比從前多了一份開心,收割機的轟鳴聲將我零亂的思緒徹底整理,面對着滿目金黃的麥田,我由哀地感嘆,現在鄉民的生活條件真心不錯,現在的社會真好,猶如成熟了的麥田,耀眼的金色裏又散發着股股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