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五柳歸園散文

五柳歸園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陶淵明的認識隨着人生經驗的豐富越來越是敬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也幻求自己的一片桃花源。但桃花源畢竟是想象,無從尋覓與無處實現,正因爲境界着實太高,所以便更爲高山仰止。

五柳歸園散文

陶淵明的生活最爲普通,一句話性本愛丘山。但也是最難,他是完全生活在自己愉悅的心境之中,在《歸去來兮辭》“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乎遑遑欲何之?”便有歷經滄桑之後,感嘆人生如白駒過隙,還是順其自然,無需終日惶恐不安。這種放得下是需要大胸襟。陶公非佛教徒,但又與《金剛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向契合。看似容易,殊不知行的.困難,我有一好友,逍遙派的作風,孑然一身生活灑脫,往往樂觀心大之人睡眠質量是很好的,這位好友就是想睡就睡,什麼時候感覺睏意襲來,倒頭便睡,讓我這等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之人,好生羨慕。

人總是被周圍的一些事物纏身,今日公事,明日家事,好不容易沒事身體又不適,真是久在樊籠裏,所以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乃人之常情,畢竟我們乃是飲食男女,陶公自知也逃不掉,所以三十六計走爲上,辭官不幹跑了,走時還扔下一句“不願爲三鬥米,像鄉里小二競折腰”。讓那些依舊在職場打拼的人爲之汗顏。

陶公這一走便走進了“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陶公這種人只能敬仰,像我這種欠了世間一堆債的人,等到還完了也差不多去見馬克思了,王小波《黃金時代》裏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爲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瞭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人生好似很悲觀,但人生總歸還要繼續,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既然做不到陶公那樣悠然自得,爲什麼不樂觀的去迎接,去開心的生活呢。其實,從《桃花源記》中看出,陶公也是在抒發心中理想之地,也在尋找世外之境。不是老有人說不在乎眼前的風景有多美,而在乎看風景時的心情有多美。與陶公共勉,共渡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