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周作人散文風格特點

周作人散文風格特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周作人的散文篇一:淺論周作人散文對現代散文的影響

周作人散文風格特點

摘要: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散文的最早提倡者和開拓者,稱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全心全意經營散文並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也不爲過。他無論是在散文文體上還是在情感方式和思想內涵上都對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影響。

關鍵詞:周作人散文影響現代文體情感方式和思想內涵周作人的散文文體種類龐雜,,形式多樣,美文、隨筆、小品、雜文、筆記等文體都是他寫過的對象。在這些創作過程中,周作人既堅持文體的獨立性,強調散文文體與小說、詩歌不同,主張明辨和嚴守散文體制,又努力打破各種體式的界限,在散文文體中尋求突破的途徑,使得散文各體之間互相融合。可以說周作人的散文既對立又互補。首先是美文,周作人的美文代表着現代散文文體的“某種標準”。“美文”代表對現代散文文體的新的認知。對於現代散文發展初期,周作人用了論文和美文兩個名稱來取代散文廣義和狹義的範疇,這些都對後來散文的發展起到影響。隨筆,周作人的隨筆常常採用閒話式,任性而談。小品文,小品文的概念代表了現代散文文體的進一步思索。雜文和筆記,這種文體內容無物不含,社會百事都記入其中,十分自由,帶有隨筆特點。

上面五種文體的創作周作人既強調文體的獨立性,淨化散文文體,又在散文文體中尋求突破的途徑,正是周作人這種看似矛盾的創作心裏,讓他的散文文體豐富多彩,也開拓了現代散文文體的新局面,對

現代散文文體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周作人的富有東方色彩的個性化的精神內質和來自外域的個人主義精神內質都一一融入了他的散文思想精神層面上,使得他的散文精神東西結合,從而構成一種不同於傳統散文的周氏散文風格,而且形成了一種新的散文潮流,對現代散文的內涵影響很大,到現在仍有許多追隨者。

對周作人來說,情感表達方式也是文章的寫作方式,所以說他的散文追求的是個性化,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說是帶有小資情調。周作人說過,“我的散文並不怎麼了不起,但我的用意總是不錯的,我想把中國的散文走向兩條路,一條是匕首似的雜文(自己卻不會做),一條是英法兩國似的隨筆性質較爲多樣,我看舊的文集,見有些如《賦得貓》、《關於活埋》、《無生老母的消息》等,至今還是喜愛,此雖是敝帚自珍的習氣,但的確是實情”。(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致鮑耀明)從中可見周作人他自己對於自己的散文也是喜愛於表達自我的,而不是像魯迅的散文一樣想匕首般的,他也不會。爲自己而寫,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趣味,無拘於人讀書敘事,其中還有他的《談酒》、《烏篷船》是此類,這也最爲接近他自己所提倡的美文。

周作人的散文的思想內涵追求一種閒適。在《風雨後談序》有云:“文字意趣似甚閒適。”也說:“此處所選亦本是以近於閒適之文爲多也。”而此後的諸文風格也大致相同。這種散文追求自身的閒適情調不僅是周作人自己的價值觀的取向,也對以後中國散文的思想內涵產生影響,可以說是促進中國現代散文走向英法之路。但在另一面,仔

細推敲周作人上面所說的話,一句是“似甚”,一句又說“近於”,可見周作人的散文內涵不能僅僅用“閒適”來打發的。在《風雨後談序》中,周做人還說:“拙文貌似閒適,往往誤人,唯一二舊友知其苦味,廢名昔日文中曾約略說及,近見日本友人議論拙文,謂有時讀之頗覺苦悶,鄙人甚感其言。”還說:“閒適原來是憂鬱的東西。”可見閒適中其實含有欲說還休的情感成分,也就是苦味。情感受到壓抑,不能暢快表達,然而周又有所流露,這造成他的文章的一種內在張力,產生相反相成的效果,周作人的這種表達可能比他暢快表達更具有感染力。周做人散文的“苦味”來自於內容的“苦悶”,也來自於“閒適”與“苦悶”或“憂鬱”之間的不協調關係。周作人從前在《自己的文章》中把閒適分爲兩種,一是“小閒適”,即“留戀光景”,“欣然有會”,此類文章寫過一些。二是“大閒適”:“唯其無可奈何所以也就不必自擾擾,只以婉而趣的態度對付之,此所謂閒適亦即是大幽默也。”第二種也就是這裏所說的“苦悶”,這可以說是周作人散文的主要情感風格。寫人如《玄同紀念》,敘事如《上墳船》,都是苦悶之作。周作人散文內涵還有“簡單味”,讀之平平淡淡,似乎沒有什麼感情寄託在裏面,雖然有些文言的成分,但大體十分好懂,而卻文言成分也越來越少。不過簡單不是好讀或說能讓我們喜歡上,,只是字面上的簡單,就說散文中的苦味不是每個人讀的出來的。

周作人散文的閒適也好,苦味和簡單味也罷,都是與他的表現方式有關,是可以納入他的散文美學範疇裏面的。而周作人的散文美學理論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具有開創性,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散文理念,

使得他的散文精神氣質在中國完全是新的東西,最後引起了新的散文潮流。

周作人的散文對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影響深遠,他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模式,又開拓創新了中國先打散文的新觀念和新領域。使得中國散文趨向多元化和豐富化,我們應當重視他的散文和他的貢獻。“人歸人,文歸文”,只有把周作人犯的錯誤和文章分開,才能更好的研究他的散文,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散文的發展。

周作人的散文篇二:淺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藝術特色

有人說周作人散文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只不過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經據典顯示學識;也有人說周作人的散文苦澀難懂、令人費解;還有人說周作人曾做過漢奸,他的文章是反動文學……帶着文學史及人們對周作人的種種評價,我懷着一種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開始走進周作人的世界。徜徉在周作人所創造的文學氛圍中,我對作品裏的風俗人情開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發現了一個獨特而又優美的散文藝術境界。

正是在這種理智和情感的驅使下,我開始(來自::周作人的'散文)了對周作人小品散文藝術風格的探尋……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小品散文的創作在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對其小品散文的藝術特色進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爲神奇、點鐵成金的文抄體是周作人散文獨具的特色。其文抄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運用周氏獨到的評點,達到了文我合一、物我兩化的藝術境界。其次在其閒適藝術風格中所表現出的平和沖淡的意境迂迴曲折的筆墨情趣和滲透於文章的淡淡的苦味。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筆調把讀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韻致的故鄉情緒美。另外,周作人散文語言平實質樸,卻不乏精煉,平實冷靜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爲神奇、點鐵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體。

周作人自幼飽學詩書,長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學日本時又廣泛涉獵了外域文化。他能夠對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幷蓄,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學養。周作人這種特殊的讀書經歷所形成的文學涵養,使其在文章中經常大段地抄引古書內容,使“文抄”成爲其文章的一大特色。錢玄同在給周作人的信中寫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覺無意思,但鄙意老兄數年來之作風頗覺可愛,即所謂?文抄?是也。”對於周作人這類文抄體,許多人似乎很難接受。他們甚至認爲周作人這類文章脫離現實,躲入書中以書本知識濟文章,文中沒有自己,其文抄只不過是顯示其學識,給人故作高深之態,讓人產生“高山仰止”的感覺。面對此類批評,周作人很不以爲然。對周作人而言,抄書並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內容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融合。周作人在寫作實踐中確實做到了“知識與趣味的兩重統制”。在文抄中把知識與趣味融爲一體,讓讀者在瞭解某

些知識的同時,獲得令人愉悅的生活情趣。讀這類文章,我們感到的不是引文的枯燥、繁冗,而是行文橫生的妙趣。在《蒼蠅》一文中,作者用瞭如下文抄:

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

——《歸庵》日本·小林一茶

蠅好交其前足,有絞蠅之象……亦好交其後足。

——《埤雅》

像烏豇豆格烏,像烏豇豆格粗,堂前當中央,坐得拉鬍鬚。

——紹興小兒謎語歌

本來令人厭惡的蒼蠅,在文抄中被描繪得活靈活現,風趣十足。讀者在欣賞其“坐得拉鬍鬚”的神姿時,也傳達出不同的人對蒼蠅的某些態度,充滿了豐富的生活趣味。

其二,在“文抄公”的文體中體現出來的“文我合一,物我兩化”的藝術境界(“文”指文抄內容,“我”即作者)。周作人在“文抄體”中,不論引文多寡,都能駕輕就熟,運用自如,把引文和本文有機地融合起來。對於周作人來講,抄書並不比寫書更爲容易。中外古籍浩如煙海,從中選用材料如同沙中淘金。周作人就在這種淘金精神的支持下用自己的胸襟和眼光去發現古人。這些被引用的文抄都是經過了他的精心選擇與剪裁,傾注進了周作人的心血和精力。有時周作人又常常打破時空的界限,把古文抄和現實經驗聯繫起來,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以達到文我合一,物我交會的目的,周作人通過獨特的發現,運用精妙的評點,點鐵成金,激活了古人文字,使古文與今文融爲一體。

所以說周作人散文中的“文抄”己不是簡單的引用,而是被周氏激活了的、己化爲其鮮活生命的一部分。正基於此,我們在讀周作人這類“文抄體”時,纔會時時感受到那種“文我合一,物我兩化”的藝術境界。這正是周作人“文抄體”所表現出的最高的藝術境界。

(二)、在“平和沖淡”中流瀉出的迂迴曲折的筆墨情趣和淡淡的苦味。

人們常用“閒適”來概括周作人散文的藝術風格。周作人散文取材廣泛,舉凡東洋西洋、今人古籍、宇宙昆蟲乃至故鄉的野菜、烏篷船、南北的點心、北京的茶食……都納入其筆端。選材的廣泛性使周作人在寫作時能隨意自如,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絲毫沒有矯揉造作的痕跡。從北京的茶食說到南

北的點心,由吃茶寫到飲酒,從北平的春天寫到故鄉的野菜,還有金魚、野草和狐仙鬼怪……行文中沒有感情與筆墨的誇張,信馬由繮,舒徐自在,讓筆意自然地流瀉,從而形成“平和沖淡”的藝術風格。在周作人的筆下,他有意識讓文字淡下去,當然並不是平淡無味,而是將感情沖淡,把感情有意識地隱藏起來,用質樸的文字平平道道出,沒有做作,沒有雕飾。這恰好表現了其對文學的態度:“我近來作文極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平和沖淡”是周作人散文閒適藝術風格的主要表現。但如果僅僅把周作人散文的閒適歸結爲“平和沖淡”是不全面的。我們在讀其散文時常常有一種迂迴曲折、山迴路轉的感覺,這正反映了周作人散文閒適風格的另一特點:行文迴旋往復、迂迴曲折的筆墨情趣。他在行文中沒有刻意地選擇所描寫的事物,而是自然地敘事寫物,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在看似漫不經心中讓讀者領略行文的婉曲紆餘、搖曳多姿,體會其難以言傳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正是這種行文風格,形成了周作人散文平易流暢中富於曲折變化的筆墨趣味。在周作人閒適散文中,那類追慕自然平淡的文章往往能讓我們陶然忘我,融入境中。而這類帶有苦味的散文往往能讓讀者在平淡之餘品嚐出生活的真實滋味。

如上所述,沖和平淡的蘊致、迂迴曲折的筆墨情趣以及蘊含文中的苦澀味構成了其閒適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其小品散文的魅力所在。

(三)、身臨其境的意境美和淡淡的情緒美。

中國古代詩歌靠意境取勝。詩人善於用高度凝鍊的語言,勾勒出優美的意境,吸引讀者徜徉於詩歌所創設的意境中留戀忘返。散文創作如果也注意到意境美的開掘,不但可以增添文章詩意色彩,而且可以吸引讀者走入文中,沉醉於所描繪地優美意境,從而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周作人散文創作恰恰發揮了這種意境美的長處。與意境相適應的,是周作人散文中所蘊藏的那種淡淡的情緒——故鄉情愫。在周作人散文中,時時可以看見故鄉的影子。周作人曾經對民俗進行過專門的研究,故鄉的風俗人情更成爲周作人心中抹不掉、揮不去、無以了斷的故鄉情結。在周作人的筆下,故鄉的風土人情是寫不完的、道不盡的。然而周作人散文中的故鄉情思並不是通過直抒胸臆表現出來,而是通過創設一種情緒氛圍,在這種情緒氛圍中來表現那種平淡而又久遠的鄉思。所以我們在分析周作人散文時,不能不留意其瀰漫於字裏行間的那種真摯平淡而又回味無窮的故鄉情愫。

(四)周作人散文語言精煉、質樸、平實而又富有幽默感。

周作人散文追慕的是平淡自然的藝術境界。與其閒適風格(平和沖淡)相適應的是周作人散文語言上的質樸平實,從而形成了一種談話式的語言風格。這種談話並不是那種讓人正襟危坐、誠惶誠恐聆聽聖人六字真言的教師爺風格。讀其散文,讓我們感到的是:綠蔭下,清茶一杯,三五人圍坐一旁,有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正搖着蒲扇,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感覺的產生正得力其散文語言的質樸、平實。如在寫自己故鄉風物的文章中,無論是故鄉的野菜、烏篷船、石板路、石橋、酒店……都是平平道出,猶如白話。沒有刻意的渲染,也沒有感情的波瀾,只是把生活的原樣呈現出來。就是在一些寫人的文章中,周作人也是儘量避免感情的強烈外露,以免使文章造成某些做作之感。周作人的語言來源於民間口語,但卻是從中提煉的純淨的語言。他的語言絲毫看不到一點雜質,它是一種豪華落盡、洗淨鉛華的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語言。有人或許會說,平實質樸的談話式的語言往往會造成語言的拖沓、冗長和散漫,使語言缺少必要的精煉,特別是周作人的很多文章都存在瑣碎的敘述。但是我們在分析周作人語言時就會發現,周作人質樸的語言並不缺乏精煉和集中。

在品味周作人散文語言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其語言的幽默感。周作人的幽默則沒有刻意的變形誇張和矯揉造作,而是如同人在表達情感是通過眼光或微笑淡淡地表示出來。周氏的幽默是在平實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其幽默冷靜而又充滿理性的智慧,就如同一個人講笑話,周圍的人己笑得前仰後合,自己卻始終不動聲色。同其文中的“苦澀味”一樣,周作人文中的幽默也是淡淡的,絲毫讓人感不到幽默的熱烈火爆。但從中我們卻能感到一種會心的笑意,一種淡而有味的韻致。透過周作人的幽默,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滑稽。在笑過之後,我們往往會引起某些思考或某種啓迪。

正是由於周作人小品散文獨特的藝術光彩,爲當時的文壇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喚醒了小品散文沉寂的文壇,吸引了衆多作家開始矚目於小品散文的創作,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小品散文創作的高潮。今天如果我們要研究和反思小品散文的創作歷史和發展現狀,真正把握小品散文創作發展的脈搏,我們就不能不想到小品散文的首倡者——周作人,就不能不對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藝術特質作深入地探討研究。

周作人的散文篇三:周作人的美文

隨手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品味茶的顏色,凝視碧葉在清水中舒捲沉浮,散發出縷縷清幽的茶香,思緒也如同這輕盈的茶葉般,搖曳生姿。周作人的散文如茶,在平淡中孕育出悠長的韻味,越品越覺得清香四溢。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點是沖淡平易。他說:“我覺得如在江村小屋裏,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鉢,喝清茶,同友人談閒話,那是頗快樂的事”。可見他是一個平淡灑脫,與世無爭之人。《苦雨》是周作人寫給好友伏園的一封信,文中有“臥在烏篷船裏,靜聽打篷的雨聲”的“夢似的仙境”,“一葉扁舟”在“暴風雨”中滾浪行進的“危險極也愉快極”的豪情,也有“胡坐騾車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前行”的快樂。但這一切“只是我的空想,如詩人的理想一樣的靠不住”。故鄉的一草一木,在他筆下都包含着深情,無限依戀,寫的十分清雅脫俗。讀周作人那段在北京家院中聽雨的描寫,是那麼怡靜美妙。彷彿能聽到那屋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聲,那水漫進房屋的潺潺流動聲,還有蛙蟲的歡鳴聲和小孩子們的打鬧聲,種種聲音融爲一體,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周作人筆下描寫的是一個平淡閒適的世界,當我用心讀《苦雨》時,我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入神了。我想這就是美文的魅力,美文的美在於形式內容給人一種舒適和諧的感覺。周作人坦言:“我現在的快樂只想在閒時喝一杯清茶,看點新書,無論他是講蟲鳥的歌唱,或是記賢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繪,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榮”。周作人寫文章是爲了自己,在散文中抒發的是自己最真實的情感:一種熱愛生活,追求生活情趣的態度。我想這也是周作人的散文成爲美文的一個因素。從他的作品《北京的茶食》中,可以清楚的瞭解他對生活的態度:“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這篇文章旨在引導人們把生活當作一種藝術,微妙地美地生活着。生活是需要情趣的,我們應該學會欣賞生活的美,如周作人一般,灑脫有情調地生活着,活出生活的質量。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裏,覓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淨,人會由衷的快樂。我想,周作人的散文就是喧囂城市中的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淨。

周作人的散文是富於知識性的。品讀他的文學作品,能在不知不覺中開闊自己的視野。他的散文中囊括了上下古今,海闊天空。確實能夠給人以天下國家,現實人生,風土人情,等方面極爲廣闊的知識。散文是一種藝術,並非知識的簡單堆砌。周作人既掌握美文創作的方法,又有淵博的知識面,因此他創作的散文總是能讓人大開眼界。在作品《烏篷船》中,周作人就詳盡介紹了故鄉的烏篷船的種類,構造,在船上飲酒、喝茶、大牌、讀書,夜間可傾聽水聲,櫓聲。讀過之後,我也知曉了關於烏篷船中有大的四明瓦,中的三名瓦,小的一葉扁舟的腳划船之類的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周作人的散文是美文:景美,情美,知識豐富。品味周作人的散文,越品越飄香四溢。它們讓心靈上的塵埃慢慢的隱遁去了痕跡,在時光的隧道里沉澱出一份安寧與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