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淡淡玉米香濃濃思鄉情精彩散文

淡淡玉米香濃濃思鄉情精彩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哎!你快些,我等你一下”,正在掰玉米棒子的丈夫停下來,隔着密實濃厚的“玉米林”,衝着遠遠被他甩在後邊的女人喊了一聲,脫掉手套蹲在地壟上,美美的吸了一口煙。兩口子收穫的幸福,洋溢在無邊無際的“青紗帳”裏。

淡淡玉米香濃濃思鄉情精彩散文

中秋節過後,八百里秦川自西向東,一望無際的“青紗帳”已經泛黃,斜立在玉米杆上的棒子,掙裂開泛白的外衣,擠露出金黃整齊的“牙齒”對着人笑,胖娃娃似得惹人喜愛!手工收穫的人和轟鳴的機器夾雜在一起,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用機器從玉米棒子的收穫到秸稈還田以省去了不少勞力。稍不留神,莊戶人家門前鬱鬱蔥蔥擋住人視線幾個月的綠色屏障,就會蕩然無存,田地間豁然開闊起來。一場喜潤的秋雨連綿在這村到那村升起的裊裊炊煙裏。

雨下了一天,村子裏一改往日農忙時的喧鬧,寂靜了許多。年輕人聚在一起打着撲克,嬉笑打鬧着,老年人坐在各家各戶玉米棒子堆成的“小山”後面,剝着玉米的外皮,隨着有節奏的撕扯、甩手,沒有了外衣的包裹,黃燦燦的玉米棒子嬌羞的擠在一起,閃着水嫩的亮光。細雨中,早有勤快的莊稼人在田間地頭查看着墒情,高興的議論着......

作爲關中地區主要糧食作物的玉米,在人們的記憶裏,是揮之不去抹之不掉的。在過去缺吃少穿的年月,不得已要被一日三餐做主糧裹腹。正是因爲這樣,玉米也被人們蒸、煮、炒、煎,情有獨鍾的奉爲冬季裏的膳食首選。

九月初,城裏夜市上,就有了用烤爐烤的噴香的玉米棒子在賣,但味道最爲純正的,莫過於在土竈上煮的味道。去田裏挑幾個最爲粗壯肥碩的玉米,連同翠綠的秸稈砍回家,剝出嫩白的玉米棒子,清理掉細細的須絲,輕輕一掐,冒着白汁的玉米棒子,帶着青苗的氣息,嗅着蒸鍋裏冒出的香氣,早已叫人垂涎欲滴了。剛出鍋的玉米被捧在手心,難以拒絕的清香早已叫人不停的吞嚥着口水,輕咬幾粒入口,黏黏糯糯的帶着絲絲甜味,刺激着味蕾,滿滿的'咬上一口,一粒粒像珍珠爆裂似得釋放者濃濃的香味,來不及咀嚼的吞嚥着,脣齒間全都是玉米的濃香。一口氣啃光玉米粒,水嫩嫩的的芯子被捧在手心,一口咬着稍稍用力吸吮,一股甜甜的汁水流進喉嚨,清清爽爽、香香甜甜,如香醇的美酒,滋潤着五臟六腑,這是要醉了!

隨着天氣的變冷,路邊幹黃的野草上掛起了白霜。田裏的紅薯胖胖的身子頂的土地裂開一條寬寬的縫隙,急急的向外供着紅彤彤的身子。紅薯配玉米糝子,不知是誰發明的坊間公認的美食。玉米是精選後曬乾,如今已是工廠化生產,鑫谷玉米的各式產品,已銷遍大江南北,玉米糝已不用自己加工,從農村到城裏,都是想買米一樣的精裝產品在售。“連北京大首長每年都要派人買去給老母親吃的,老太太說這纔是家鄉的味道”,老闆逢人就自豪的講着這個故事,抑或是他賦予了玉米新的尊貴身份,更因爲玉米糝子是北方人永遠抹不去的故鄉的眷戀!

紅薯在洗乾淨去皮後,與玉米糝子下鍋一起熬煮,在冬日裏的農村,這是家家戶戶早飯的必選。開飯了,除了年輕人喜歡規矩的坐在餐桌前,年紀稍大些的人,端了碗總是跑到門外,加入到每天同一時刻開始的“老碗會”中。門外各家男女端着各式的碗筷,碗裏冒着尖的盛着幾乎一樣的紅薯玉米糝子稀飯,飯是粘稠的,玉米糝子的濃香伴着紅薯甜甜的味道,這是冬日裏難以抵擋的美食誘惑。用筷子纏起一團,就着窩在碗裏的雪裏蕻酸菜,東家長西家短的議論着,呼嚕呼嚕沿着碗沿的喝粥聲,筷子不停的敲擊碗底聲,高興時朗朗的笑聲,端着碗忘記吃飯只顧下棋的叫罵聲,吆喝孫子端着空晚回家不小心摔在地上孩子的哭聲,這樣的畫面在各村各街道每天準時的上演着......

由於是盛產的緣故,關中人對於玉米就有了很多種吃法。玉米麪的發糕和鍋貼就很美味,“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趁着剛出鍋的溫熱,輕咬一口,黃澄城的酥軟綿香。雖然現如今的電餅鐺代替了當年中間架着鐵環的大鍋,但不曾改變的,還是脣齒間久久留存的玉米的清香。

玉米麪攪團是我的最愛。麥草小火輕舔着鍋底,左手不停地撒麪粉入鍋,右手用擀麪杖一個方向不停的攪動,熬到濃稠熟透攪不動時便好。大飯勺蘸了水舀出一坨來,倒進左手舉在水盆上的漏勺裏,漏進水盆裏的面魚兒,遊動的像有靈性一般,是誰賦予了它這般美好鮮活的名字!吃麪魚兒幾乎是不用筷子的,順着碗沿流進嘴裏,細嫩滑爽,來不及細嚼就忽而鑽進喉嚨下肚了。剜一坨熱的攪團在碗裏,澆上下了黃菜葉的酸湯,名曰“水圍城”,吃麪喝湯,極其滋潤。這兩樣,原先被人喚作“哄上坡”,是因爲不抗餓,可現在的人們那裏還曾感覺到餓?朋友吃飯時大喊;“要一碗吃不飽的”!這樣的話在現在聽來平常,要在原先人人飢餓的年代,恐是要招人罵的!

受經濟利益的影響,成片的青紗帳中間,已被各種時令或者反季節的蔬菜瓜果夾雜其間,玉米已不再是人們生活的主要糧食,機械化的收穫和脫粒,不等晾曬就被糧販收走。快成熟時,也沒有人金貴的看護,要吃青玉米滿田裏信手去折。玉米糝也不用自己去磨了,有專業加工後精美包裝的成品在賣。但無論如何的演變,不變的總是坊間百姓生活親切的眷戀、脣齒間的美味和叫人不可忘卻的悠悠的思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