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端午遐思散文隨筆

端午遐思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路上行人手持艾草、糉葉,街頭巷尾飄着的糉子香氣告訴我,又是一年端午節!在端午節吃糉子自然成爲一種很難忘記的事情,走進超市,看見滿貨架各式各樣的糉子,我意識到,端午的糉子是一種綠色、一種氣味、一種情思。

端午遐思散文隨筆

各式各樣的糉子和成捆的艾草,在“氾濫”地傳遞着端午的信息,我一時不知把自己節日的思念傳遞給誰。穿越時空的隧道,最終我把端午的思念遙寄於千年之前的屈原。

從教科書上,我知道了屈原是我國最早的大詩人,爲後人留下了《離騷》、《天問》等文學經典,開創了楚辭文體。而讓他千古流芳的則是他對人民生活的一腔赤情和濃濃的愛國情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黜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騷,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屍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藥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被水流衝散,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便是最早的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汩羅江的五月,是一個民族的端午。滿腹離騷,一腔熱血;倚劍而立,千古絕唱。在五月的汩羅江頭,屈原還生如壯歌。屈原,你放着好端端的榮華富貴不享,硬是要憂國憂民。壯志未酬,卻遭小人饞害。當汨羅江畔的人們,因爲屈原,在五月初五投糉於江祭祀時,屈原的靈魂,或許會得到一些安慰。畢竟,人們沒有忘記他的皓皓之白,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永遠也不會!

屈原在數千年之前不屈於權貴,不苟且偷生,用生命奏響了獨立、自由的華彩樂章!我心中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想起你,我只覺得周身熱血沸騰,我只想向你道一句肺腑之言:你選擇了爲正義獻身,值!

兒時的端午節是快樂的,是令人嚮往的。每到端午節,母親都會做上一鍋糉子,剛出鍋的糉子,帶着濃郁的糉葉的清香。剝開糉葉,裏面的糯米嫩滑、清香四溢。還有那百聽不厭的屈原大夫的故事,真是難忘!

隨着年齡的漸漸增長,對端午節的意識也越來越淡了,尤其是回不了老家的端午節,也只是簡單地從超市買上幾個糉子,吃完也就算是過完端午節了。再也找不到兒時糉子的味道,找不到兒時的快樂,卻只留下無邊的思念……屈原大夫的故事已在腦海中歷久彌新。每逢端午時總不免追思詩人,更加追思的是詩人的精神、詩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