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娘倆散文

娘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歲月是一個篩子,濾盡一切,存留的是最真最純的一種厚重幸福,那就是親情。

娘倆散文

——題記

(一)我和母親

窗外的陽光就這樣溫柔地照在母親的身上,廚房裏一片明媚。母親在菜板上輕輕剁着韭菜,滿屋子都是春韭的清香。“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詩句吧,我知道,母親在春日來臨時,也“剪”了幾縷愛的春光。

我躺在沙發上,靜靜聽着廚房的聲音。這聲音,伴隨着我成長的每一天。母親嘮叨着:“我可告訴你啊,天氣預報說又要降溫了,你一定要多穿衣服,要不又該喊這疼那疼了。”我一隻耳朵塞着耳機子,嘴裏含糊的答應着。母親放下手裏的活,從廚房走出來,用沾滿面粉的手輕輕碰了下我的臉,“聽見沒有啊,要降溫了……”我“嗯”了一聲,向母親笑了笑,母親也微笑着走回廚房。我繼續閉目,享受着春日裏這愛的溫暖。

習慣了母親的嘮叨,這是幸福的嘮叨。曾經想過,如果某一天聽不見這熟悉的絮叨,我的血液是否會停止流動?

母親說,女兒要嬌養。從小,無論生活發生多少的變故,無論歲月給予多少的滄桑,無論悲歡離合如何浸泡這個家庭,我,似乎都是在母親的嬌寵里長大的。幸福,跨越了無數的障礙讓我獨享。因爲我知道,那來自生活的苦被母親一人劫走了,那來自生命的悲被母親一人承擔了。濾盡生活,三十多年了,我在母親身邊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永遠是一個被她嬌寵的娃娃。母親給予我雙倍的愛,因爲“父親”的形象只留在我八歲之前的印象裏,薄薄的,淡淡的,幾乎沒有太多的心靈感應。等到年齡長大,懂事很多,對父親感知最多的就是那一張病牀、一個很難與我溝通一句話的人。我的世界母親佔據着太多太重的位置,她將女人的溫柔、男人的魄力,一併演繹在我們的生活裏,讓我,看不到殘缺。

母親說,社會混亂,女兒從小嬌養纔可以抵擋未來社會上的點滴誘惑。其實母親,在這點上我是反對你的,因爲,真正能夠抵擋誘惑的,在於做人的原則和尊嚴。

母親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說女孩兒要堅強,女人更要堅強。我不敢疏忽這份教誨,在我三十多年的生活裏一直篤信“堅強”這個座右銘的力量。我感謝母親,諄諄教導在我的內心萌生起不變的力量,任憑疾病擁抱、悲傷襲來、坎坷相伴,耳邊一直有“堅強”的聲音以及母親堅強的身影。才讓我,經受生活的洗禮,笑迎前方的未知一切。

因爲我知道,再大的困難,又怎可以和母親的喪子、喪夫之痛相提並論呢?那是致命的雙重打擊,卻能讓母親在咀嚼着悲傷、吞嚥着不幸的日子裏,堅強的活着……我,又怎可以輕易的放下,或者輕言艱難?我,沒有這個資格。

一股餃子的香味鑽進了我的鼻子。“快吃吧,雨兒,挺香的呢。”母親忙不迭地說着,伴隨着身影在廚房間忙碌。不是我慵懶,也不是我不幫助母親忙碌,而是母親常常說的那句話總在我的耳邊響起:“我呀,還能給你做飯,還能看見你吃的那麼香,我就覺得活着真好……”母親的話語,其實是在昭示着一個我懂得的真理:她是在找一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堅強的母親不願做一個輸給年齡和經歷的晚年享受者。有事做、有寄託的生活會讓她感到幸福的存在,感受到活着的價值……

那麼,如若母親是一本書,我既然已經讀懂,何不爲其創造一個能讓她感受到幸福與價值的機會呢?

餃子上手捏的排排褶兒,就像母親臉上夾雜在皺紋間的笑容。我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放在嘴裏,春韭的香,是希望的純美。

“香嗎?”母親笑問。

“很香的……媽,我多吃幾個哦。”我動情地說。

母親更高興了,暖陽在她身上格外的美麗,似乎有了一種別樣的燦爛。因爲這一刻,她又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命快樂。

就像春日暖陽,能夠付出屬於自己的價值,就好。

(二)我和兒子

時常我會靜靜微笑,只源於眼前晃動的那張俊朗的臉。

我的兒子,是我生命的延續,更是我活着的希望。

“兒子,一會兒多吃點兒!走路瞅着點兒!上課認真點兒!”每天早晨,伴着兒子推門而出,我都會重複着這幾句經典的“臺詞”。兒子隨口說一句“嘮叨”便關上門,然後又打開門探進小腦瓜,做個鬼臉。蹬蹬蹬,走下樓去。

嘮叨?我沒覺得啊……也許,是我傳承了母親的性格?不,天下母親對子女最簡單最直接的愛,其實,不就是那份永不厭倦的嘮叨嘛。

我很感謝兒子,他的出生,竟然讓我的身體好了很多。那個曾經的“林妹妹”,不必再“弱柳扶風”了。看着兒子從襁褓中的那個小粉團兒一點點長成今天的帥小夥,這生命歷程的見證,是命運送給我最好的禮物。縱然這過程裏有辛苦委屈,有眼淚歡笑,但是生活,不就是如此的真實嗎?看着門框邊上畫下的一個個標記,看着十四歲的兒子如今1米76的個頭,我就像欣賞着一幅自己的畫作。不管是濃墨重彩,亦或是輕描淡寫,都讓我欣喜若狂。兒子總習慣經過我的身邊時用手摸摸我的頭,然後低下頭詭祕地衝我笑。言外之意是他比我高了很多了……於是我給了他一個自信的契機,輕輕說:“你長高了長大了,該由你照顧我了哦。”兒子馬上就說:“那是,必須的!”每到這個時刻,我的眉間是幸福的色彩,我的心間是滿足的味道。

兒子有時候會很急躁,面對那一本本的書,他的觀點就是未來社會上也就能用到一樣,爲何都需要細細來學?雖然內心的急躁難以掩飾,雖然此情緒也只是偶爾的出現,但是隻要擡眼看見我在盯着他,就會趕緊堆上滿臉的輕鬆笑容。兒子的此種行爲,真的像極了我。記得當年的我就是對物理課反感極了的人,總想逃出“它“的魔掌,總覺得物理所學就是用在社會上也是未來生活裏男人該承擔的。可是又不得已爲了升學而拼命學習着。其實我希望兒子的世界簡單快樂,純美的像小溪潺潺。因爲只有在這個年齡段纔可以有最純美的東西,一旦步入社會走入成年,很多東西便會有質的改變。可是無奈人生道路的追求以及知識的疊加,在這個社會只能以一顆“聽從”的心去面對。

兒子說:“媽,難道只有升學纔是出路?”

我說:“不,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學習的最佳時間,錯過了不會再來。”

兒子說:“有那麼多沒太多文化的人,不也是很成功的嗎?”

我說:“是的,不否定。但是,他們在回憶的時候,總有遺憾。”

兒子說:“可是人生,總是有遺憾存在的啊?”

我說:“……”

每一次諸如此類的對話,我驚異於兒子成長的變化,更擔心於此時一種未知的淺薄與迷惘。我想以我的`觀點說服他的思維與爭辯,但是我更知道,時代的變遷允許兒子這一代人有着衝破理論傳統概念的勇氣,允許他們有着創新思維火化的碰撞。而我,只需要注視着,在他的腳快要陷入泥淖的時候,趕緊拽他一下。之後,他絕不會再弄滿身的泥污。

很多時候,我喜歡靜坐一隅,或者站在窗前漫無目的的遐想。究竟內心充盈着什麼,我自己都不清楚。也許是一種生活習慣吧。每到這時候,兒子就會問我到底在想些什麼。兒子說我是一個謎,似乎有着太多的故事,而且說這故事還屬於連續的劇情……其實,我很想將兒子看做一個觀衆,然後我傾情爲他上演一幕真實的人生劇。可是我知道,在兒子的年齡,更需要的是快樂的音符,那些源自生活的嘈雜、悲涼的曲調,還是不要讓他過早的聽到吧。也許我會慢慢過濾,也許兒子會漸漸懂得不再追問。因爲生活的曲調豈是由他人彈奏的呢?自己,應該是一個指揮者,拿着人生的指揮棒奏響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樂。我相信有一天,曾屬於我的抑或悲傷抑或快樂的曲子,兒子不僅能懂,而且,還會由他來指揮呢。

其實我和兒子,我們娘倆,更像朋友。有時鬧,有時吵,有時爭,有時搶……時光就在其中靜靜流淌着愛的旋律。

(三)我、母親、兒子

我坐在沙發中間,左面是母親,右面是兒子。

忙碌了一天,每到這個時刻,是我最輕鬆的。疲倦,因爲兒子的調皮而躲藏;睏乏,因爲母親的笑容而掩匿。夾在中間的我,一會兒靠靠母親,一會兒摟摟兒子。時光,凝固。

兒子突然說:“娘倆,娘倆哦……”怕我不明白似的,還伸出兩個手指比劃着,好像發現了新大陸。而伴隨兒子的話音,我左看看,那是我的未來;我右看看,那是我的曾經。而無論左右,他們,卻都是我的希望和愛的交織。那瞬間,我感受到肩上的責任重大,“承上啓下”的我,過渡着母親一生的滄桑,演繹着兒子未來的斑斕。一份厚重是我感恩的回饋,一份厚重是我責任的使然。無論什麼,我都義無反顧地必須去做。哪怕生活的煩憂將我淹沒,我依然希望母親和兒子浮出水面,自由快樂的呼吸。

我對兒子說:“有了你,我對你外婆的愛似乎少了……”

母親對我說:“當年的我,也和你一樣……”

哦,我明瞭。每一個母親,其實都是將愛以傳承的方式進行的。在此過程裏,沒有酸澀沒有不滿沒有遺憾,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渡和付出。將愛,給了下一代的人。歲月就在這愛的傳承裏,平靜度過,沒有覺得什麼不應該不適合,恰恰是,感到豐盈和幸福。

看着兒子,我想起當年我的青蔥歲月,有了母親的呵護,讓我的回憶裏都是美好佔據。

看着母親,我知道我也會變老,但我相信,有兒子的愛,我的未來不會孤獨蒼白,依然美好。

歲月是一個篩子,濾盡一切,存留的是最真最純的一種厚重幸福,那就是親情。那麼,就讓這兩份美好長久的疊加吧,組合成親情的力量,少了誰,都是一種幸福的缺失。

月光傾瀉,灑滿屋清輝。柔柔的,美美的。

我和兒子幾乎同時說:“媽,快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