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以養花爲鏡照育人之道散文

以養花爲鏡照育人之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去年春天,老公忽發養花雅興,購置數盆花草於家中,一有閒暇便澆水施肥,伺花弄草,可謂無微不至。然而就在他信心滿滿要把花草養壯養茂盛時,花草卻一盆盆枯萎了,僅剩一盆文竹奄奄一息。老公興味索然,將那盆文竹棄之陽臺一角,不再過問。我本對養花無興趣,只是於心不忍,偶爾給文竹澆點水,以爲它不久也會完全枯死。孰料今年春天,文竹竟又鬱鬱蔥蔥起來。老公養花的情趣因這一小片綠色重新煥發,他總結教訓,購置好種易活自己會奮鬥的花草,減少了澆水的頻率,倒有幾盆長得生機勃勃,但仍有萎靡不振者。分析原因,原來花草各有各的特性,要養好花,必須要研究花的習性。

以養花爲鏡照育人之道散文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看着老公養花,我自然聯想到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來。唐太宗李世民道:“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以養花爲鏡照照育人之道,可以照見什麼呢?

有這麼一說:“花都是澆死的。”初養花者,往往雄心勃勃,自以爲精心照料就可使花草長得茂盛,過度的澆水施肥讓花草不堪重負,必然導致夭折。花草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自己奮鬥,同樣,人的成長也需要自由發展的空間。現實是年輕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地將孩子送進了各種興趣班;我們的教師,爲了讓學生取得所謂的好成績(考試考出好分數),大量進行機械訓練。在這以愛爲名的“過度澆水施肥”中,孩子們失去了自由玩耍的快樂,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權利,失去了興趣愛好的培養,失去發展特長的機會,失去了生存能力的鍛鍊……花草的夭折是可見的,孩子們失去的我們往往視而不見。

養花要懂得花的特性,有的喜陰,就要放在室內;有的喜光,就得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有的喜幹,就別多澆水;有的喜溼,就得保持土壤的溼潤;有的要酸性土壤,有的愛鹼性……依據花的特性養花,花自然豔麗,葉自然蔥翠。育人如養花,也應因材施教。童話大王鄭淵潔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說:“應該用一百種方式去教育一個人,而不是用一種方式去教育一百個人。”然而實際上我們正是用一種方式去教育一百個人。五六十個學生擠在一個教室裏聽一個老師講課,一個學校採用一種教學模式,一個或幾個省的學生使用一種教材,走遍大江南北,我們的課堂大同小異。“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都成了空洞的口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束縛在一種教育模式下,他們的個性怎能得到張揚?

園丁研究養花之道,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兩者都在研究,兩個研究的立足點卻大相徑庭。園丁研究的是不同花的不同習性,探究每一種花最合適的管理方式,立足點在花;教師研究教育教學,立足點不在學生而是教師自己。不必感到詫異,不信請看:當我們在研究一節具體的課的時候,我們往往關注的是怎樣設計一些亮點,讓聽課老師爲之一震,怎樣讓整節課的設計做到新穎獨特,在各級賽課中脫穎而出。教師關注的是自己的聲譽,有幾人去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再看寫論文,我們寫論文不是爲了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當然也沒有可推的成果),而是爲了評職稱,爲了評骨幹教師或名師。以前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雖是抄,還講究個抄的技巧。現在抄論文連技巧都不要了,直接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想抄不想抄。你只要抄了,再交一點錢,文章便會發表,你就可以拿着載有自己文章的刊物去評職稱評骨幹教師。誠然也有教師是認真搞科研的,他們潛心苦讀各種教育教學理論,實時把握教育發展的脈動,不時拋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然而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他對教育科研投注的精力越多,對學生個體關注就越少。一句話,教科研的立足點是教師自己而非學生。

園丁看到花草有枯萎之象,便會心急如焚,想方設法施救,如若救不活,也會痛惜不已。花草長不好,會得到園丁的格外關注。學生學不好,得到的卻是家長的訓斥,是教師的嫌棄,是同伴的冷淡。他們也在不停的努力,但因不適應目前的教育模式而進步微乎其微,永遠落後於同學。他們沒有錯,但他們自己並不知道,他們獲得的信息是學習不好就是他們的錯。因此他們與孤獨爲伴,陷於深深的自卑自責當中。就這一點而言,人不如花草也。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