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間貨郎散文隨筆

鄉間貨郎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在一位同事訂閱的畫報上看到了李嵩的《貨郎圖》,畫中的挑擔貨郎、鄉村婦女、孩童姿態各異的靜止着、定格着,而那份喧譁與熱鬧卻從畫中撲面而出,連帶着拽出那埋藏在歲月深處的身影。

鄉間貨郎散文隨筆

記得兒時,我們這羣山裏孩子最盼望的事情除了過年,便是貨郎的到來了。貨郎們都有一面小鼓,扁圓形,兩根紅色的嵌在鼓沿上的紅繩各吊一個珠子,左右一搖,便發出咚隆隆的聲響,鼓聲隨着山風撒着歡兒的跑向村裏,鑽進孩子們的耳朵裏,孩子們就會迅速地撒腿向村口跑去,然後簇擁着貨郎的擔子來到村子裏,那種互動,不需要預演,不需要彩排,發自內心而真實。

那時的貨郎擔很簡單,一頭一個圓竹筐子,筐子裏面放着貨郎的被褥、臉盆等用品,把一個人的生活壓縮、過濾然後硬塞進那兩個有限的空間裏。筐子上面架着玻璃面的長方形木櫃,裏面擺放着貨郎出售的商品,像一個微型的小超市,在那個年代,商品還算是很豐富的。

貨郎來了,女人們也就蜂擁來了,這些女人們早就在心裏擬了一張購買清單,東家女人的男人大褂線開了,要買線縫補,西家女人娃的褲子掉扣了,要買釦子釘上,南家女人髮油用完了,需要買一瓶。終於把貨郎盼來了,該買的東西也就有了着落,女人們紛紛向貨郎的擔子涌來,瞬間擔子就被堵的嚴嚴實實的,大家鉚足着勁,搜尋着自己的獵物。

買好了需要的物品,女人們並不急於離去,她們有的擠出人羣,挑剔的審視自己的物品,尋找瑕疵,有的還在意猶未盡的搜尋,捨不得離開。那時的村子裏,日子就像村頭的那口水塘,波瀾不興,偶爾的雞鳴狗吠,偶爾的呼兒喚女算是村莊裏比較熱鬧的喧譁了。貨郎的到來,就像是一塊重量級的`石頭投入了池塘,泛起一圈圈的漣漪,沸騰着小村子。

那時,我聽過幾個爲數不多的故事,其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無端覺得貨郎就是夸父,始終在不停的追,風裏在追,雨裏在追,一座村莊甩在了身後,一座村莊又成爲新的跋涉起點,一副鐵肩擔負着生活的重任,一雙腳板丈量着山路的長度,就這樣不停的追着。

而今村子裏再也不見到搖撥浪鼓的人了,當年的撥浪鼓搖着貨郎的無奈和辛酸,也搖着他們的希望和未來,咚隆隆的鼓聲雖然遠去了,身影卻被人們用筆、用墨記住了,雖然沒有濃墨重彩,卻也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