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原汁原味記鄉情散文

原汁原味記鄉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一)

秋風起了,東北吉林已到了秋收時節。

原汁原味記鄉情散文

趙廣清又來到了熟悉的玉米地邊考察、寫生,那漫山遍野的玉米杆在爽快的勁風中爭相舞動,不停歌唱。他閉上眼睛慢慢地深深地呼吸,將這玉米特有的味道吸進肺裏、心裏、靈魂裏……

這味道是童年的味道。媽媽抱着他下地種玉米、收玉米、扒玉米、摞玉米、煮玉米、吃玉米。這種味道沒有隨着歲月的流轉消失,而是慢慢沉澱,日漸豐厚。無論他走到哪裏,無論他遭受怎樣的困境苦難,都能憑藉着這一抹親切而甘甜的氣息,將一顆疲憊的心放歸鄉野,浸潤在樸素純真的感動裏,投入到故鄉母親溫暖的懷抱裏。

這味道是炊煙的味道。少年時的他每當晨光乍露或暮色蒼茫,都要幫母親點火燒飯,然後往返數十里去上學。那縷縷炊煙便升騰在空氣中,瀰漫在雞犬相聞的村落裏。深深地吸一口,滿滿的都是玉米杆燃燒的味道,清香得彷彿能盪滌塵埃,瞬間淨化了心靈,也鑄就了他純良敦厚堅忍不拔的性格。

此時他讓陽光照在臉上眯起眼睛細嗅,沉醉在這濃濃的鄉情裏,媽媽呼喚自己乳名的聲音如在耳畔、香噴噴的玉米飯、和哥哥姐姐搶着睡的熱炕頭、鄉親們火熱的不加掩飾的熱情,暖暖的感覺,涌上心頭。

看到收成這麼好,趙廣清禁不住摸了摸一尺長的玉米棒子,籽粒飽滿,挺撞手,外面的包衣也青綠片大且紋理清晰,很適合作畫。他滿意地點點頭,在衆人的目光中習慣性地撓撓頭頂,推推眼鏡,用鐮刀砍下一棵來,又把玉米根刨出來反覆端詳,圍觀的村民不解地問:除了燒火能有啥用?

趙廣清笑着說:玉米杆粉碎了能做環保新型建築材料、還能做藝術雕塑、特色傢俱等等。玉米根曬乾清潔後能做畫框、浮雕等等藝術品。大家把它晾乾了,明年開春兒我就讓人來收走。

村民們面露喜色,唧唧喳喳地議論個不停:玉米杆、根、棒今後能賣錢了,還有了藝術價值和環保價值,真是做夢都沒想到啊!

冬天到了,趙廣清佇立在白雪皚皚的田野裏,看玉米杆仍挺立在朔風中,雪灼風摧都不能使其低頭,寒侵冰凝愈增其璀巍。他覺得如此頑強的玉米杆和自己是一體的,更彷彿看到春風化暖後,風乾了體內最後一絲水汽的玉葉(杆、根)在自己的手中華美變身成原汁原味的玉葉畫。

一種創作的衝動讓他想馬上回到自己的博妙齋書畫院,高大挺拔的背影漸漸消失在瑞雪紛飛的曠野中……

  (二)

“中華千年歲月,把歷史文化注入美的哲學裏。把傳統和親歷的故事融入作品裏,伴隨着各種感情與各式色彩人生,構成作畫的靈感激情,成爲畫家的信仰、追求和歸宿。畫的文化、藝術、激情。文化、藝術、激情地畫,動人動心,賞心悅目,沁人心扉。”這是趙廣清的感悟,也是他爲之努力的方向。

趙廣清擅於從熟知的生活場景中提取素材,刪繁就簡,把樸素自然的美呈現給觀衆,比如將玉米順手拈來入畫,看左邊這幅手繪國畫,在尺幅生宣上,用寫意的手法畫了一株玉米,取其植株最生機盎然的一截,像攝影時局部特寫鏡頭般的,精緻描繪了玉米棒的碩大飽滿,玉米粒的金黃燦燦,最精妙處在其留白上,玉米粒成熟得掙破了玉米皮彷彿呼之欲出。巧妙地運用濃墨和焦墨點皴,再加上幾個層次的淡墨渲染,把玉米棒的立體感、空間感、質感表現得恰到好處。用流暢的筆法及濃淡相宜的'墨法畫出了玉米杆下粗上細,呈圓柱體的準確樣貌,拔節處連接自然,寬大的玉米葉的翻卷、前後遮掩、遠近穿插都用不同的墨法靈活地表現出來,幾處飛白的運用更是彰顯了畫家嫺熟老道的筆法墨韻。如果不是那一點金黃和汁綠,還以爲是一幅素描靜物。僅用黑、白、灰就把明暗、光影表現得如此鮮活、如此惟妙惟肖,這真是畫家高妙的筆墨技法出神入化使然。款提是一首婦孺皆知的經典詩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趙廣清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對糧食的珍惜,對耕種的辛苦體察最詳,感悟最深。土地是人類的衣食父母,糧食是上天的饋贈,他時時感恩這一切是給予自己的藝術創作不竭的源泉和動力,也是他挖掘昇華浩瀚的原汁原味的自然物象其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的素材寶庫。

他總是這樣說“每件藝術作品的成型猶如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用儒家人生的哲學思想,能精闢地闡述玉米葉藝術的全部內涵:從玉米葉、皮、杆、根、芯的每處細微變化當中,能準確識別出她的精神潛質,並還原出大自然賦予她最美麗和最真實的生命狀態”。因此,他就在右邊的這幅用玉米葉創作的《秋碩》中,用靜態的玉米棒和動態的雞雛歌頌着秋天豐收的碩果。在構圖上,玉米棒處密不透風,籃子裏滿滿的裝不下,有的散落在地上,有的連扯着籃子,象徵着金玉滿堂、財富有餘。四隻雞雛也聚散有度:三個一堆,一個獨自,與玉米棒分割畫面疏密得當。籃子左傾又引領視線上移至單獨的雞雛,再回落在左邊角款提上,使畫面氣脈貫通。籃筐的粱兒是竹劈做的,取竹子節節高升之意。三隻雞雛活潑可愛,張嘴昂首,彷彿在爲果實的豐收唱着頌歌。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如意;雞雛又象徵着新生事物蓬勃發展,生機盎然、後勁十足。畫面各元素均用玉米葉製成,玉米葉金黃的顏色高貴典雅,與背景的中國紅相映生輝,象徵着日子紅紅火火,大富大貴。整幅作品,體現出了濃厚的人文氣息,飽含着藝術家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一個個“神來之筆”,來自多少個不眠之夜,有多少次坎坷和求索,又有多少嘔心瀝血的常人無法想象的實驗、實踐,失敗、打擊、寂寞、痛苦、孤單,用掉幾車宣紙,幾噸玉米葉(杆、根),趙廣清也說不清楚。但是他從不後悔自己對藝術的執着和追求:“藝術是我心靈的歸宿,我會用畢生的精力去感悟並還原上蒼創造的每一片葉,讓玉米葉藝術在我對生命的感悟中自然昇華,讓玉米葉爲我的家鄉乃至整個人類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