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母親節寫母親的散文

母親節寫母親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母親,總是用我們難以察覺的情懷,無聲地傳遞着不盡的愛。下面是本站小編推薦的母親節寫母親的散文,希望大家會喜歡!

母親節寫母親的散文

  【母親節寫母親的散文1】

母親生前沒有攝影取坐像的照片,但這姿態清楚地攝入在我腦海中的底片上,不過沒有曬出。現在就用筆墨代替顯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親的坐像曬出來吧:

我的母親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裏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親的老位子。從我小時候直到她逝世前數月,母親空下來總是坐在這把椅子上,這是很不舒服的一個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開間的樓廳,右邊是我的堂兄家,左邊一間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沒有板壁隔開,只拿在左右的兩排八仙椅子當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親坐的椅子,背後凌空。若是沙發椅子,三面有柔軟的厚壁,凌空無妨礙。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幾根木條,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親坐着沒處擱頭,很不安穩。母親又防椅子的腳擺在泥土上要黴爛,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村在椅子腳下,因此這隻八仙椅子特別高,母親坐上去兩腳須得掛空,很不便利。所謂西北角,就是左邊最裏面的一隻椅子,這椅子的裏面就是通過退堂的門。退堂裏就是竈間。母親坐在椅子上向裏面顧,可以看見竈頭。風從裏面吹出的時候,菸灰和油氣都吹在母親身上,很不衛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闊的一條天井便是牆門。牆外面便是我們的染坊店。母親坐在椅子裏向外面望,可以看見雜沓往來的顧客,聽到沸翻盈天的市井聲,很不清靜。但我的母親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這樣不安穩,不便利,不衛生,不清靜的一隻八仙椅子上,眼睛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母親爲什麼老是坐在這樣不舒服的椅子裏呢?因爲這位子在我家中最爲衝要。母親坐在這位子裏可以顧到竈上,又可以顧到店裏。母親爲要兼顧內外,便顧不到座位的安穩不安穩,便利不便利,衛生不衛生,和清靜不清靜了。

我四歲時,父親中了舉人,同年祖母逝世,父親丁艱在家,鬱鬱不樂,以詩酒自娛,不管家事,丁艱終而科舉廢,父親就從此隱遁。這期間家事店事,內外都歸母親一個兼理。我從書堂出來,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親的身邊,向她討點東西吃。母親口角上表出親愛的.笑容,伸手除下掛在椅子頭頂的“餓殺貓籃”,拿起餅餌給我吃;同時眼睛裏發出嚴肅的光輝,給我幾句勉勵。

我九歲的時候,父親遺下了母親和我們姐弟六人,薄田數畝和染坊店一間而逝世。我家內外一切責任全部歸母親負擔。此後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時間愈加多了。工人們常來坐在裏面的凳子上,同母親談家事;店夥們常來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親談店事;父親的朋友和親戚鄰人常來坐在對面的椅子上,同母親交涉或應酬。我從學堂裏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邊,同母親討個銅板。有時這四班人同時來到,使得母親招架不住,於是她用眼睛的嚴肅的光輝來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時又用了口角上的慈愛的笑容來勸勉,撫愛,或應酬。當時的我看慣了這種光景,以爲母親是天生成坐在這隻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纏繞不清的。

我十七歲離開母親,到遠方求學。臨行的時候,母親眼睛裏發出嚴肅的光輝,誡我待人接物求學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關照我起居飲食一切的細事。她給我準備學費,她給我置備行李,她給我制一罐豬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網籃裏;她給我做一個小線板,上面插兩隻引線放在我的箱子裏,然後送我出門。放假歸來的時候,我一進店門,就望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歡迎我歸家,口角上表了慈愛的笑容,她探問我的學業,眼睛裏發出嚴肅的光輝。晚上她親自上竈,燒些我所愛吃的菜蔬給我吃,燈下她詳詢我的學校生活,加以勉勵,教訓,或責備。

我廿二歲畢業後,赴遠方服務,不克依居母親膝下,唯假期歸省。每次歸家,依然看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裏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現出慈愛的笑容。她像賢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師一般教訓我。

我三十歲時,棄職歸家,讀書著述奉母,母親還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裏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只是她的頭髮已由灰白漸漸轉成銀白了。

我三十三歲時,母親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從此不再有我母親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見這隻椅子的時候,腦際一定浮出母親的坐像——眼睛裏發了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她是我的母親,同時又是我的父親。她以一身任嚴父兼慈母之職而訓誨我撫養我,我從呱呱墜地的時候直到三十三歲,不,直到現在。陶淵明詩云:“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這個毛病;我曾經全部接受了母親的慈愛,但不會全部接受她的訓誨。所以現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親的坐像,對於她口角上的慈愛的笑容覺得十分感謝,對於她眼睛裏的嚴肅的光輝,覺得十分恐懼。這光輝每次給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勵。

  【母親節寫母親的散文2】

我的記憶裏,母親的線兜裏總是有着各色各樣的碎布頭,冬天的鞋墊兒,端陽節的香草袋兒,以及我的書包,都是這些碎布頭拼成的。母親的一針一線,總能把零碎的日子拼接得繽紛多彩也溫馨宜人。許多年後。我終於明白我童年裏好多美好的記憶,都源於母親手中的針線,它能讓我的童年鮮亮如一,也讓我沉浸在溫暖幸福的回憶裏。

我保存着一件舊上衣,它跟着我到過許多的地方,我一次次清理東西時都沒有捨得把它扔掉。它於我來說是一段珍貴的記憶。昨天,我翻曬衣服時捧着它還忍不住哭了。母親已經70多歲了,已經不能爲我縫製新衣了,但30年前爲我改做這件上衣的情景卻歷歷在目。這是當年在礦山工作的父親發的工作服,很耐穿,那時我們家正是最困難的時期,父親一人在礦山掙錢,母親帶着我們兄妹四人在家務農,於是父親積攢下來的工作服就是我們兄妹幾個最好的衣服。工作服很大,母親總要將它改制成合我們身的小衣服。在那昏黃的油燈下,母親一針一線縫製出的新衣給了我們多少的溫暖……我把臉輕輕地貼在衣服上,感到了一絲柔潤,也聞到了一股久遠的氣息,就像兒時的小臉蛋緊緊地貼在了母親那愛意綿綿的心坎上一樣。

在那些貧困的日子裏,母親用細蜜的針線縫補着全家清貧的生活,不管是穿過的舊衣舊布,還是零碎布頭,都能在母親的手裏派上用處,呈現出一種樸素得體的美。母親年輕時手很巧,在我們那一塊是出了名的,哪怕是用碎布做一雙鞋墊兒,或者是給小妹改制一件短裙,她總能在上面做出一些花樣來,我們兄妹總是一次次感受到同伴們羨慕不已的目光。

母親手中的針線豐富着我們兒時清貧的日子。如果說我的成長是這部書裏的一幅風景,那母親就是辛勤的作畫者。我一遍遍回憶童年,也感慨如今人們已很難體味到 “慈母手中線”的深情了,商場裏有各種款式和檔次的衣服,年輕的母親們已不屑於針線了。但我依然喜歡母親爲我做的衣服,因爲那是母親送給子女的一片五彩雲朵,一片青青草地,一個燦爛夢想;;

我從母親的針線中體味到了溫暖和幸福,也從中找回心靈的平和與寧靜。我忘不掉母親手中的針線,母親縫縫補補的,又豈止是孩兒們童年穿破的鞋子和開線的褲腳?遊子遠行的日子,母親那倚門而望的目光,不就是又一根綿長的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