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亭中看山散文

亭中看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沿着崎嶇的山道,我彳亍而行。可卻免不了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似乎歲月增長的重量都攤在腳上了,每登一個石階,都成了提升重物的竭力。看着不時在側旁輕捷而過的年輕身影,我不免有幾分妒羨,幾分無奈。

亭中看山散文

看來,人要是上一定的年紀,就無法享受登山的樂趣了。

來到還不到山腰的一個涼亭,我已近精疲力竭,似乎有邁不開步的感覺,便迫不及待地在長椅上一屁股癱坐下來。隨即,從揹包裏掏出水杯,不緊不慢地呷起茶來。一會,又從褲袋裏掏出了煙,點上,悠悠抽了起來。畢竟還是是春季,氣溫不高,到掐滅菸蒂的時候,身上的汗水已完全消卻。氣順了,心也平了。一陣陣微風徐徐吹來,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更覺前所未有的舒坦。

三三兩兩抵達涼亭的人們,喝口水,吸支菸,小憩片刻便又匆匆前行了。可我依然靜坐着,全然沒有起身往上攀登的慾望。倒不完全是體力不支的原因,而是缺了那份奮發向上的激情。年輕的友人也在旁一個勁的催促,“上吧,上吧”。我只能懶懶地擺擺手,示意不想上了。

人都走了。涼亭裏空曠了,寂靜了。這倒給了無所事事的我一個平和的心情,和隨意張望的廣闊視野。

亭子處在山道拐彎處懸崖邊的突出部位,除了一面被山體遮擋,其餘三面均可極目迥望。坐在亭間隨意遠眺,山氣氤氳着淡淡的朦朧,如羽薄的輕紗籠罩着連綿的山丘。幾座稍高些的小山峯浮現在霧靄上,如同一個個綠色的小島,廝守着恆久的曠寂安然。遠處浩渺的湖泊,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幾葉小舟緩緩蠕動着,宛如落在宣紙上的幾個小蝌蚪,自在而悠然。扶着亭欄舉目仰望,層林疊翠,花色閃閃,一條登山小道忽隱忽現,向上蜿蜒盤旋。一道不算大的瀑布掛在懸崖上,白花花的,如是一匹永不斷頭的銀色的長絹,飄然而下。高高的穹頂上,有人影在晃動……想必有跳躍歡呼的,也有靜靜瀏覽的。

隨想之時,不免有點惆悵,頭腦裏瞬間跳出了董橋先生的話:“轉眼撲蝶的舊夢都過去,只剩看山的歲月了。”是啊,時光的風已吹散了童年的夢幻和青春的激情。登山道上矯捷的身影,絕頂上“一覽衆山小”的豪邁,已被定格在泛黃的相冊裏,成了“曾經”的見證。雲成舊夢,月滄前塵,人生的喧囂和和張揚註定如落花般褪色萎靡。好在還有些歲月,還有風塵中磨礪出的心態和境界,可以看山。

不知在什麼時候,一對年輕的夫婦帶着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出現在我的旁邊。在長椅上稍待片刻後,小傢伙便耐不住寂寞了,嚷着要繼續往上爬。臨走時,還熱情地邀請我加入他們的隊伍,“爺爺,我們一起爬吧。”我微笑着擺擺手,謝絕了出自童真的好意,意味深長地說:“爺爺要在這看山呢。”小傢伙有點木然,倒是他的父母會意地點了點頭。

這看山的含義豈是童蒙之心能曉喻的?在玄奧的佛教裏,“山”是人生的意象,以看山是山和看山不是山作爲不同的人生境界的。自然中的.看山,更是一種與處世態度密切相關的複雜的生命體驗。陶淵明在五柳樹下“悠然見南山”,表露的是一種平靜淡泊的心態。李白看敬亭山是“相看兩不厭”,流露的是孤寂無奈之時對敬亭山的深深喜愛。簡單的看山裏,有着深邃的涵義。

轉眼之間,太陽爬到了亭檐邊。湛藍的天空,白雲朵朵緩緩飄動。山氣已蕩然無存。腳下的山丘、溝壑,散落在綠叢中的牛羊,山上的亭臺樓閣,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山已完全袒露着樸質的身姿,讓人一覽無遺。然而卻有鐘聲從寺廟裏傳來,在空中迴盪,彷彿山在被掀去一層裹罩的同時,卻又被籠罩在濃濃的禪意裏了。

“春山淡冶而如笑”。在亭中,看着如笑的山,我只感受着淡淡的愉悅,沒有感慨。因爲在我心裏,山也應該就是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