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詩傳詩聖散文

詩傳詩聖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唐睿宗景雲三年正月初一,沉浸在新年喜悅當中的鞏縣瑤灣杜氏一家比別家更多出一份喜悅,在杜家筆架山前的窯洞裏,一個新生命誕生了!喜悅當中的杜家人當時不會意識到,這個新生命是胸懷一個偉大的靈魂來到人世的,他的到來,將會對中國文學史、對中國人的精神史產生持續不斷的巨大影響,會爲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這個新生命就是杜甫;這一天按現在通行的公元紀年,是712年2月12日。

詩傳詩聖散文

杜甫一生歷經坎坷,他成年後長時間過着窮困潦倒、顛沛流離的生活。但窮困無改其志,杜甫用如椽大筆深刻地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留下了不朽的“詩史”;潦倒更見其格,杜甫身體瘦弱不堪而胸懷廣闊無邊,於困迫中心憂天下、情繫人民,守仁取義,遂成千古“詩聖”;流離不沒其才,杜甫爲詩不僅內容厚重,而且藝術成就巨大,沉鬱頓挫、精微高妙是其詩作的基本品格,其七言律詩所達到的藝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

杜甫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最具永恆價值的傑出代表。在今天這樣一個熙熙利來、攘攘利往的年代,金錢竟成爲對人本身的最主要的價值衡量尺度,因而建設社會義核心價值體系毫無疑問地成爲擺在全社會面前的重要課題。此時,杜甫的精神價值怎麼估價都不過分。2012年是杜甫誕辰1300週年,以此爲契機,讓世人更好地認識杜甫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所具有的重要精神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因而紀念杜甫誕辰1300週年,對中原以至中國文化界來說,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讀到了一部奇特的書稿——《杜甫詩傳》,這是李鐵城先生以詩的形式爲曾經書寫出“詩史”的偉大“詩聖”所寫的“詩傳”,是一千多年來首次以詩的形式爲杜甫立傳,具有開創性意義。

李鐵城先生古文根底深厚,近年來碑銘、祭文、賦頌、詩詞等佳作不斷,廣受好評。1997年,全國炎帝公祭活動向全球徵集祭文,他的《祭炎帝文》被選中,從此聲震文壇。該文2001年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讀本。他爲河南新鄭皇帝故里拜祖大典撰寫的《拜祖文》也大受稱讚。此後,他撰文並書寫了大量重要碑碣,如《軒轅黃帝之碑》、《嫘祖之碑》、《孔子之脾》、《詩聖杜甫之碑》、《唐詩人劉禹錫之碑》、《唐詩人李商隱之碑》、《光山司馬光之碑》、《民族英雄趙尚志之碑》、《梁山伯與祝英臺之碑》、《嵩陽書院將軍柏詩碑》、《豫劇大師陳素真墓碑》、《中原山水賦碑》、《韓昌黎先生論贊》、《臥龍臺詩碑》、《振興門記》、《昂昂溪古遺址賦》等。鐵城先生不僅文章好,書法也諸體兼備,獨樹一幟,楷書、行書、草書尤佳。此外,他所著的《新道德經》萬餘言字,分立身、治國、事理三篇,曾引起強烈反響,被國人譽爲“五四運動”以來闡述人生問題最爲精闢的警世之作。

我與鐵城先生相識二十餘年,先生於我是師輩,但爲人耿介的他待我很親切,我們的交往是忘年之交、君子之交、坦誠之交。2009年5月18日晨,我通過手機短信收到鐵城先生髮來自悼詩三首,讀後感慨良多,曾依韻作七律一首,表達我對先生的敬意:

相識廿載友情長,疏懶無心話暖涼。

傲骨一身迎衆小,雄碑數座對朝陽。

好詩千首千秋重,佳賦百篇百代芳。

莫道桑榆天色晚,期君椽筆譜新章。

在多年的交往中,先生有事或簡或詳總會和我說說,我因而早知道先生在用詩歌的形式爲杜甫立傳。不意蒙先生不棄,囑我爲之作序,這令我驚喜中也心懷忐忑,唯恐有負先生之託。

世人皆知鐵城先生是作舊體詩的行家,殊不知先生於新詩也造詣極深。他曾將作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體詩結集出版,名《失愛者》。詩集中的很多詩篇讀來讓人不由不擊節讚歎。近來,他相繼出遊西藏、歐洲等地,將其所見所感寫成了一批新體詩並在《莽原》等專業文學期刊上發表,反響極佳。可以說,鐵城先生新詩的創作才華被其舊體詩文的萬丈光焰所淹沒,以至於儘管先生在創作《杜甫詩傳》期間曾和我探討過有關新詩的一些問題,但我一直先入爲主地認爲他是在以舊體詩的形式爲杜甫立傳,直到看到成稿時才發現是新體詩。

鐵城先生是杜甫研究專家,對杜甫和杜詩都理解深入,曾多次撰寫相關文章並書寫了杜甫有關碑碣。其《杜甫詩傳》除前面的引子外,共分七章,分別是書香世家、十載壯遊、困頓長安、感時傷世、流浪巴蜀、飄泊荊襄和尾聲,其中各章又各分若干小節,寓敘事、抒情、議論於一體,描寫了杜甫的一生並分別予以恰當的評價;同時在各個部分,還分別附錄杜甫此一時期的代表作詩作,並以詩的形式進行點評,語言精警、見解獨特,對深入理解這些名作大有裨益。因而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一部以詩傳杜甫、以詩評杜詩的獨闢蹊徑之作。

在杜甫誕辰1300週年之際,詩傳詩聖,是彰顯中國文人精神傳統之舉,是賡續道統之舉,是於現實大有功德之舉。爲杜甫立傳,表達對杜甫的敬意,使杜甫精神在每一箇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是中原文化界也是中國文化界爲詩聖杜甫獻上的一瓣心香,是對杜甫最好的紀念,也正是這部作品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