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綠地長廊行思遠散文

綠地長廊行思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居於鬧市,晨練的去處很多。而我與夫,無論春夏秋冬,總是避開小城那些人多的地方,獨獨喜歡在人跡罕至的城郊鄉路上以散步的方式鍛鍊身體。

綠地長廊行思遠散文

這是城西的一處鄉村地帶,毗鄰新城區。

清晨我們從家裏出發,沿着綠樹成蔭,車水馬龍的城市道路,兩折一拐,經建新路小學,漢王大酒店,一路向西,大約二十分鐘,就走到了這裏。

因這片村子處在建設中的森林公園地帶,依政府規劃,土地都已被徵,只有兩家無人居住的村舍,院門緊閉,鐵鎖把門,孤寂存在,大多房屋被拆毀,堆砌成待處理的殘垣斷壁。村子裏大片的土地都栽成了一塊塊松樹,柳樹,槐樹,胡楊等一些綠化樹。

傘狀的柳樹,塔式的松樹,亭亭玉立的槐樹,婀娜多姿的胡楊等樹木,一棵棵,一塊塊,枝繁葉茂,穿着綠衣裳,英姿颯爽,碧綠滴翠,像是一汪綠色的海洋,取代了這鄉間的田地,使村莊失去了故有的面貌。

家鄉樹多,名爲“黑樹窩”,也是因樹得名。每每走到這裏,這一地地的樹木,總能勾起我對家鄉的懷想。

地溝路旁除了樹,還長滿了沒膝的駱駝刺,羊蒿子,攀爬能力極強的扯拉秧,羊楠子等許多叫上名,叫不上名的鄉村特有的綠色植被,生得非常蔥鬱。它們的花開得細細碎碎,花瓣只有麥粒大,很不起眼,不細看,就被綠色隱沒。近前細看,卻是一簇簇,一叢叢,紮成了堆,熱熱鬧鬧,質樸而芬芳怡人,惹得蝶舞蜂忙。置身在這條路上,放眼,所到之處,大地被綠色覆蓋,生命的綠,在這裏達到了極致。

夏天,此處是這裏一年中生命力最爲旺盛的時候,幽靜的村莊美景常常令我沉醉,流連忘返,當我想要提筆寫下它們時,卻感到力不從心。也難怪,大自然的神來之美不是誰都能隨意輕而易舉寫就的。

這條柏油路由北向南,寬七八米,乾淨平整,長度不確定,被向西通往森林公園更深處的寬闊馬路分割成爲幾個“工”字形,隱藏在兩邊成片綠樹中,人跡稀少,十分清幽。

這裏往返大約一個小時。每天早晨,我們漫步在這裏,天藍地綠,空氣清香,心情無比愜意舒暢。

這裏之所以吸引我們,不僅是因爲這裏優美的鄉村自然景觀,更主要是,它像心中的原鄉。

盛夏,正是家鄉麥收的季節。看着這片鄉地,雖然麥田已不復存在,但眼前依然浮現的是一塊塊金色麥浪,眼裏晃動着的是那些舊時光裏父老鄉親溝壑縱橫汗流浹背,在炎炎烈日下搶收麥子的情景。走在這條路上,不經意間,故鄉的炊煙,家鄉的人事,都會在內心升騰潮動,有一種走在家鄉田間地頭的親切感。

我們行走在這裏散步鍛鍊身體有三年之久。

這裏沿路零零落落有大概二十幾戶人家,曾親眼目睹了那一個個村舍被瞬間夷爲平地的`情景,心裏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憐和失落。

也許是我出生在農村的緣故,骨子裏終究流淌着農民的血脈,信念一直無法完全融入城市。雖然闊別家鄉,我也在城市已生活了二十多年,但親奈家鄉的那份感情還在,始終沒有忘。

從小在那個缺衣少糧的年代,飽受飢餓的困擾,故“民以食爲天”自上學起學習了這個詞,它就像一個烙印深深根植在了我的心裏,認爲土地是國之本,故爲它的流逝惋惜。

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二十多年風風雨雨的城市生活讓我懂得,只要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哪裏的黃土不養人?”

說實話,從初中努力考學,跳出農門到大城市上學,然後畢業工作,至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再到辭職經商,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我已厭倦城市生活的喧囂和一張張僞善的面孔。如今農業基本已經機械化,每次回到家鄉,看着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越發嚮往寧靜淳樸的鄉村生活,甚至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爲什麼要千方百計努力跳出農門,遠離故土。

爲此,我一直想不通,好好的莊稼地,爲什麼都統統變成了樹林。好好的村舍,爲什麼被摧毀,住在這裏有多好。但這裏早就看不到一塊麥田,或玉米地,菜地……只有一個龐大的花果園子,保留着鄉村的特徵。

我一直有一個心願:老了要到鄉下,買一套不大的村舍,種三五畝地,務作一個園子,栽上各種花果,種上各種蔬菜,再養幾隻雞,幾隻羊,喂一頭豬,供子孫後代節假日來消遣,以此安度晚年。故想不通這裏的人爲什麼要搬離這清幽的綠色天堂。

聽說拆遷,實現了他們對財富的夢想,一夜暴富。政府不僅給了他們新樓居住,還補償了不少現金,且把他們養老的後顧之憂也解決了。這樣的好事,是幾輩子才能修來的福,在富足的物質金錢面前,誰肯不願意離開祖祖輩輩生活了幾代人的家園?

我想象着,住在這綠樹環繞的村子裏是多麼美妙的事,不知道自己是該爲他們慶幸還是遺憾。

旁路的這條水渠,水泥磚襯,自從我們走在這裏就沒見淌過水。渠裏磚縫裏都長滿了草。那些樹地都是通過地下管道供來的水澆灌,有專人管理。偶爾走過,看到地下管道頭流出的清泉,我們會無比興奮,久久佇立觀望。

記得小時候,輪到村子裏澆水,村子裏可熱鬧了,渠沿地溝上到處人影綽綽。男人肩扛鐵杴,奔走在田間地頭灌溉綠油油的莊稼;女人端盆坐凳,渠沿上堆滿了衣服,牀單,背面,在渠沿上用盆躬身手搓清洗;小孩子的我們,膽小的在土渠沿上來回奔跑,或在淺水處脫掉鞋子,坐在水溝邊撲踏,膽大的會脫掉衣服在渠裏游泳,那歡樂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渠沿上的駱駝刺開着玫粉色的花,扯拉秧匍匐在渠沿上,開着白的,粉的,紫的花,好多攀附纏繞在駱駝刺上。還有羊楠花,粉白如雪,它們彼此交相纏繞,分不清誰是誰,滿渠芬芳把這條渠裝扮得非常美麗,像一條鮮花盛開的綠色長廊,美不勝收。

我小時候手握鐮刀給牛羊驢割過青草,拔過豬草,在荒灘地埂渠沿上放過牛羊驢,對這些草感到無比親切和敬畏。

這些草,讓我想起物資緊缺的年代,它們的珍貴。在過去,這些草都是牛羊豬騾馬的美味佳餚。扯拉秧和羊楠子是豬的好飼料。駱駝刺和青草是牛羊騾馬的美食。

那個時候,家家的地埂溝沿都被鐮刀颳得精光,就連荒灘都是它們的天然餐桌,被啃得光禿禿,哪能像現在生長得這麼茂盛。如今騾馬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牛羊豬都被高科技飼料圈養了,再也不用不着這些凝聚天地之精華的大自然的草料,因此它們才生得這麼葳蕤。

那種叫羊楠花的植物,剛出土時汁液飽滿,鮮嫩,脆甜。我們小時候物質匱乏,沒有零食,它就是我們的零食之一。它一般生在土坡上,清明一過,它就破土而出,我們就爬在土坡上挖吃它。羊楠花結的果實像棒針,翠綠,折開,裏面是牛奶似的乳汁欲滴,可生食,味道香醇鮮美,還是給孕婦熬稀飯時調在米湯中下奶的佳品。至今,我們這裏的孕婦都在食用。

現在,正是羊楠花果實豐盛的時候,我和夫走在路上,總免不了摘吃一些,過過饞癮,品品舊時光。

綠是生命的長青。這鄉村的綠地長廊,樹木成林,芳草萋萋,野花遍佈。行走其中,因羨慕它們的這份隨性而生,無拘無束,恣意生長,我常常陶醉在這份綠色妖嬈的清幽寧靜中和質樸的花香中,懷想着故鄉的一草一木,並深深眷戀着遙遠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