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轉山收秋記散文

轉山收秋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詩友安東兄住旅遊路附近,緊挨轉山。轉山如熟友,數見不相厭,天長日久,居然生出在山上開荒的念頭,還真就在半山腰墾出一塊地,種了花生、豆角、芋頭、西紅柿、南瓜、冬瓜、黃瓜之類,地只有狹長的一溜,大概兩分不到,種的又雜,數量當然都不算多,實際他種的種類很雜,還有山藥、秋葵、生薑、洋姜、薄荷等,甚至地角野生的酸棗,也被嫁接成地道的大棗,巨石邊的這片地葉綠花黃,可謂琳琅滿目,——秋葵和棉花的花朵類似,芋頭的葉子像荷葉,洋姜金黃的花冠儼如向日葵高高竄過頭頂,籬笆上的豆角謝了,野生的牽牛花又盤踞上來,大紅棗那麼饞人地掛在枝頭,南瓜秧則一路綿延遠遠逸出了園地……

轉山收秋記散文

其中有些作物,就是我這從農村出來的人,也不認得,比如不識生薑,把芋頭也當成了旱藕。裏面數花生種的多,有八九壟,安東對邀請來的詩友說,大家一人一壟,誰收的歸誰,中午在我家喝酒,已經備好酒菜了。於是忙碌起來,沒有工具單憑手薅,薅上來的算收成,落在地下的歸土地爺。安東種地不計成本,專門買了美國肥料,雖是貧瘠山坡,土質倒真不錯,拔花生秧並不費力,倒是收秧下的花生麻煩,陽光下天太熱,得找個陰涼地慢慢摘。張永兄、新毅兄、我,還有山師的盧教授都收穫頗豐,自然也收穫了一頭汗。大家不光是得了花生,也摘了他的秋葵、棗子、西紅柿,拔了他的瓜秧,猶如搜山的刮民黨,我摘了一個南瓜,張永兄弄到一個冬瓜,我們還揮鋤想刨出主人的山藥,掄了幾鋤不見山藥的影子,只得作罷,又把周邊一些成熟的野果納入囊中。安東樂此不彼地把身邊的花花草草介紹給大家,說這種野草的葉子可泡茶喝,敗火,那個開藍碎花花的草也能入藥。一幫勞動人民籍貫不同,多是在農村讀完的高中,有濟南的、有日照的、臨沂的,也有淄博、菏澤的.,走在山間小徑上,卻共同認出了一種生着長蔓的草,說這個的果實可食,順着秧一顆顆摘下來,果實紡錘型,一寸多長,剝掉皮,再剝去裏面鱗片一樣的種子,嚼裏面的瓤,甜甜的,過癮。呵呵,真想不到,在這大城之中,還真的做了一晌午的農民。

採收時想,要是自己也有這麼一塊地(當然不是在這兒而是在自家門口),該多好哇。春天在樓下花壇種了幾株山藥,長勢賊旺,藤蔓幾乎攀到了樹梢,可惜後來讓園丁的打草機滅了,栽在樓下的一棵香椿,也被人拔了去。要說自己還是挺喜歡種點花草的,北園路拓寬的時候,沿街的冬青都被剷掉,我路過時從曬乾的枝子下找出兩棵尚有綠意的,栽進花盆養了十多年。

安東和我不一樣,他一個人開闢這麼一塊地,要耗費很多業餘時間。現在大家一塊採收着實熱鬧,可想想他一個人在山上種的時候,又是什麼光景?山下就是高樓大廈,就是營營攘攘的街市,而他在崇山峻嶺的懷抱中,在酣睡的樹林裏、寂寞的山石間揮鋤揮汗勞作,褲管黏附着蒼耳子,一個人,孤介、高傲,和朝霞染成青銅色的松林融爲一體,一束陽光灑在他勞作的身影上,——出羣九天外,安東真“超人”也!想想自己安逸充塞的遊惰生活,真是自愧弗如啊!一個人要想成爲自己,就必須善於放棄一些東西,有失纔有得哇,實際上即使氣質不同,我們每個人也一樣都在生活中四處尋找意義,只有那些真心喜愛的做起來纔有動力,而這個真心喜愛,也許正是人活一世相對缺少的東西。

是啊!每一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最終需要的是什麼。

轉山是一片很大的山,不熟悉路徑轉進去不容易轉出來,想這個時候找安東,真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了。山中松鼠、野兔不少,只是白天不易看到,安東栽種的莊稼,也是它們的消費品,處處留下了它們的齒痕。轉山一側現在修建了登山的臺階,山腰建有涼亭,我們在那兒合影留念,頭上是俯視萬物的碗狀天空,高藍的天沒有一絲雲彩,空曠明淨。透過搖曳的荒草,能看見市區鱗次櫛比的建築,橫跨的高架路和兩邊的羣山。我們在草叢中尋路,置身轉山頂,不在五行中,上山之時,翩躚的蝴蝶引路,下山亦是如此,你駐足,它就圍繞高叢生的灌木欲飛還停。繞過刀刃般指向天空的斷崖,便到了主人的家,適逢桂花飄香,酒,自然要喝泡了桂花的酒,五斤的一罈,直喝到挨近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