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難忘的芭蕉扇散文

難忘的芭蕉扇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入夏以來,天氣逐漸炎熱,人們開始享受着電扇、空調這些現代的物質文明。可從我小時候的記憶中,還是省錢又輕便的芭蕉扇,伴隨着我們過夏又過秋,一年又一年,而且是自漫長的農耕社會以來,它成爲人們須臾不可離的消夏工具之一。

難忘的芭蕉扇散文

芭蕉扇,是由一種天然植物芭蕉葉稍微加工而成,也叫蒲扇。其形狀大多爲橢圓形,葉根部有個長柄。人們在炎熱的夏天,爲了涼爽宜人,就手握扇柄搖來搖去,自然就會帶來清涼的微風,手搖用力越大,風力就越大,也就越涼快。

扇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季節性很強的一種工具,從古至今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不是嗎?古人曾把它寫進《憫農》詩裏:“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裏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詩從一個側面說明古代即便是王孫貴族在炎夏季節要消夏享受的一種辦法就是搖芭蕉扇,或者是鵝毛扇。當然,過去王孫貴族消夏不需要自己費力搖扇子,而是宮廷的宮女或府上的奴僕下人伺候。可是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誰不自己伺候自己呢?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由於家裏窮,孩子多,芭蕉扇雖兩毛錢一把便宜也沒有幾把,一是年齡過小搖不動,二是人多使喚的多用得費,三是芭蕉扇不結實使用不愛惜。爲了結實耐用,母親總是把新買的芭蕉扇用舊布條縫製包裹一圈,尤其是在使用最多的握柄處精心縫結實,還注意美觀。這不,上個月回農村老家,還見有兩把芭蕉扇掛在母親臥室的牆上,像老古董那樣成爲家中的寶貝。父親春節前去世了,按說扇子應該隨他而去,可是母親不捨得扔掉,一來留作紀念,二來還想夏天使用它,這兩把芭蕉扇已伴陪她幾十年了,很有感情了。我知道,我們兄弟姊妹7人,在襁褓中,在夏天和秋天,哪一個沒有父母親的芭蕉扇庇護驅趕蚊蠅才得以酣然入睡呢?我知道,在我們的童年歲月裏,自從能掂動芭蕉扇起,哪一個沒有得到芭蕉扇的庇護驅趕蚊蠅才得以安然消夏入秋呢?我知道,在我們的年年成長過程中,在沒有使用電扇空調前,在夏天和秋天,哪一個能離開芭蕉扇的涼爽庇護而忘記它的功勞呢?

芭蕉扇,我對它情有獨鍾,即使是在普遍使用電扇空調現代物質文明的今天,我在省城的家裏仍存放有3把芭蕉扇。每到夏季,我在家最初不是先開空調,而是先找芭蕉扇,繼而是開電扇,不到萬不得已不開空調。我認爲,傳統的芭蕉扇很適合體弱多病者,既省錢又節約能源,還是個人享受,這也是我母親的心得體會。因爲父母長年體弱多病,弱不禁風,長時間的吹電扇、開空調他們受不了,真熱了搖搖芭蕉扇,風力正好,這也是他們長年保存舊芭蕉扇的充分理由之一。

電的發明和普遍使用纔有後來的電扇等一系列電器的`使用與推廣,逐步替代了芭蕉扇。而我對電扇、空調的瞭解與使用是有個過程的。我1973年15歲半到縣城上高中才真正瞭解使用上了電,之前只是每年看鄉下露天電影時看到了電燈,電在當時是奢侈品,電扇更是少之又少。我家1988年夏天花費100多元纔在縣城的小家中添置唯一的電器落地搖頭扇,那年我31歲。也就是說,30歲之前我的消夏全是仰仗芭蕉扇。又過了8年,我才於1996年夏天咬咬牙在家中花3500元買了一臺春蘭牌空調,至今在使用,還是因爲我右上臂骨折在家養傷的需要。社會進步了,時代前進了,我們的經濟收入也多了,不會再爲買臺電扇空調糾結半天了,可是,現代的物質文明也帶來了副作用,有些人既怕熱又怕冷,整天開空調,得了“空調病”。不但增加了經濟開支,浪費了電力資源,產生了噪音污染,還降低了自身的免疫機能,容易感冒或生其它病。我家的空調使用沒有依賴症,夏天開啓定時,最多一次不超過兩小時,也不設定到攝氏25度以下;到冬天根本就不開,天冷了穿厚一些,鋪蓋厚一些,嫌被子涼就使用電熱毯,開啓一小時關閉。從養生學考慮,春暖夏熱秋涼冬寒這是自然規律,誰也不可抗拒,但是,人要順其自然,適應環境,多加強鍛鍊。就在當下的暑天,到公園鍛鍊時還看到個別中老年人,手持芭蕉扇,邊行走邊搖扇,顯得很悠閒自在。也有一些廣告商,專門用硬紙做成芭蕉扇狀(不過要小得多),讓人們當扇子搖的同時,也達到廣告宣傳之目的,真是一取兩得。

電扇比起空調來,雖不及它的風力大,但長時間固定扇一個部位,也會得“電扇病”。我就在剛參加工作時遇見一個同事,夏天頭天晚上見面還好好的,可是次日再見嘴歪了,到醫院看醫生,究其原因,是天熱貪涼,睡着了扇電扇固定一個位置長時間扇的,最後東跑西看,到處求醫,十來年纔好徹底。電扇比空調的花樣多,從外形上看,有吊扇、檯扇、掛扇、落地扇等;從功能上分,有搖頭扇和不搖頭扇,定時扇和不定時扇等;從用材分,有鐵扇、塑料扇等。而空調外形分立體機、窗機和分體機,除功率大小制熱冷大小外,一般只分變頻和不變頻。最簡單的扇子芭蕉扇,完全是自然生長而成,取之於大自然,用之於老百姓。而鵝毛扇顧名思義是用鵝毛製作而成,一般是有點兒身份的人使用的,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綸扇冠巾”。複雜一點的是摺疊紙扇,扇面上往往作畫題詩,比較文雅,如《唐伯虎》中的唐伯虎,造型手搖紙扇,風流倜儻。芭蕉扇則不然,使用者都是素民百姓,社會下層。

記憶中,我家的芭蕉扇除消夏納涼的作用外,在那物質匱乏的人民公社大集體時,柴火不夠燒,家家戶戶要買散煤燒,或者是燒蜂窩煤,點火時少不了用芭蕉扇扇風鼓風,藉助外力使煤火快旺起來。更可笑的是,大集體時,我和小夥伴5月中下旬小麥即將蠟黃成熟之際,我們會到地裏偷着揪幾把麥穗,用手揉搓往鍋蓋上一放,爲了把麥粒和麥殼分離,就用芭蕉扇對着小麥很扇,風一吹,麥殼跑了,剩下的只餘麥粒,我們會大把抓麥粒往自己嘴裏填,看誰吃的麥粒多,吃完再去地裏揪麥穗,回來還照前面的樣子做,直到有一次被生產隊長當場抓到,揚言要罰當年的口糧,並告訴了各自的家長嚴加管教才罷休!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芭蕉扇,作爲人們消夏納涼的功能已被先進的電扇空調所取代,模樣也可能已被許多人遺忘,甚至當代城市的小孩子不曾再見到,彷彿是它已經正終壽寢,可是,我要說,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決不能忘記芭蕉扇曾經給我們帶來的涼爽和愜意、幸福和愉悅,世界上還有一部分人離不開它,它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我大腦中保留着的那份永恆的記憶。芭蕉扇,我永遠懷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