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寧城區八記散文隨筆

大寧城區八記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南山隨記

大寧城區八記散文隨筆

向晚,在南山。揀一塊石凳坐下來。身側正有一棵柳樹,枝條下垂,細葉密密,灑下一片濃濃的陰涼。輕風徐來,頓覺渾身舒爽,十分愜意。山頂公園,幾無遊人,極靜,間或有幾聲鳥鳴,“鳥鳴山更幽”。

已是夏日,花已敗落,除蒼松翠柏,無可悅目者。無繁花也無喧囂,彷彿世外,正一個“幽”字了得。我蹺起二郎腿,微閉雙目。忽覺應該帶本書來,好書,幽境書伴人,應是最好去處。迷忽間,又想起山頂原是有廟,東嶽大帝行宮。殿宮輝煌,地獄卻森人。小時多病,經常到廟裏進香、祈願,記得母親曾把我小小的魂靈記在東嶽大帝案前,而後戰亂頻起,廟宇塌毀,也不知我那小小的魂靈收回沒有?又想,此生匆忙,無心無肺,悠悠歲月,不解紅塵,也許就是魂不在舍吧。

夕陽西下了,有云,欲雨,月亦將升,就想起古人詩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可眼前卻無花。起身下山,還是想着下次來時一定要帶本好書。書可明智,明理,讓我所剩無幾的餘年生活過得更明白,更充實,也更愉悅。吟如下詩句:

四面碧螺擁翠微,

幽亭獨坐送夕輝。

鳥鳴聲聲山愈靜,

花樹寂寂蝶自飛;

東嶽威案覓無處,

魂靈終老不可追。

弄風柳枝迎新月,

細雨輕落伴人歸。

金殿廣場散記

在金殿廣場散步。沿着河岸走,欄杆拍遍。垂柳如躬,絲絛拂面。向裏走去,一條鵝卵石鋪砌的幽徑,兩邊遍植冬青、玉蘭、松柏,間有石雕數座,繪當地歷史風雲人物。廣場敞闊,地面鋪砌,熠熠閃光。中央有噴泉,面東爲露天舞臺,北隅裝有多種健身器材。更有幾柱高高挺立的潔白的長杆,頂端綻放着花朵般的燈盞,璀璨亮麗,讓人仰視。這裏已是休閒娛樂的場地,特別晚燈一亮,人潮涌動,曼舞輕歌,一派歡樂。可每走到這裏,我腳底便覺涌動,腦海裏總是浮現出當年的一些情景。我小的時候,這裏是一條深溝,溝內溪流清朗,有石拱小橋,橋旁住着二三戶人家,種着溝東一片菜地。山腳下有娘娘廟,一連五孔磚砌窯洞,娘娘閉目端坐,靜享人間香火。每年農曆二月有廟會,鑼鼓聲起,神臺前香菸嫋嫋,戲臺下人頭攢動。歲月滄桑,俯仰之間,已成過往。於是,我就覺得我是在邁着歷史的腳步。我很喜歡曾經走過的歷史的路,也許它負載着曾經的文明,想着就感到充實。想着過去,看着眼前,心潮涌動,也就吟出一首短詩:

欄杆河岸柳迎風,

映日高燈玉玲瓏;

相戲童稚騰歡笑,

長廊翁媼講古董。

翠微山脊梯道小記

翠微山東側,沿陡峭山脊修出一條直通山頂的大理石梯道,蜿蜒盤曲,作銀龍向山頂騰飛狀。山脊下原是一片沃土,種糧豐茂,種菜鮮嫩,人曰此地有着龍脈。昕水河繞下一個大灣,太極圖形一般,過去,河水集聚,一泓潭水般森森的綠,深不可測,遇洪水暴發,怒濤激浪,駭然驚人。岸北有龍王廟。世事滄桑,此處現已爲繁華地段,街道寬展,高樓參差。山腳下的那片沃土也已修建起宮殿式的全民體育健身中心,每到夜晚,彩燈亮起,直如進入瑤池仙境。我喜在此閒步,看山,看水,心情十分愉悅。

一日,在山前樹下佇立,山脊梯道竣工,映着夕陽,熠熠閃光。凝視良久,忽有所悟,頓生浮想,眼前彷彿真有一條銀龍騰躍飛舞,因作如下短句:

銀龍玉闕下翠微,

兩翼蒼蒼樹低垂;

辭卻帝鄉棲宿地,

耕雲播雨任爾飛。

又一日,薄暮。雲霏霏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看這銀龍般石階梯道更是騰躍,奔競,又詩:

躍上蔥蘢四百旋,

玉宮金闕雲自閒;

蒼茫暮色殘照裏,

冷雨數滴落山前。

濱河路行記

傍晚,忽然想起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來,於是,立即從書案前站起,穿街走巷,向濱河路走來。時令正是秋日,萬象叢生,可也有了一種肅殺的感覺。夕陽還未落山,彎彎的新月就從東邊的山頭浮了起來。我心中有金燦燦的將要落下山去的太陽,卻也裝上了那清清亮亮如一葉小舟般的月亮。俯仰天地,百感交集。沿濱河路繼續行走,看夕陽漸漸西沉,雖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但仍覺有着一股激情,遂詠詩一首:

萬木蕭蕭下落葉,

雁鳴聲聲月半弦。

釆菊猶且憶東籬,

斷句慎思念郊寒。

逝水岸邊惜逝水,

煙山崖畔仰煙山。

驚歎歲月知奈何,

夕陽西下獨盤桓。

鳳凰城記

午後,沿街西行至鳳凰城。河邊石壩壁立,雙橋橫架,作展翅欲飛狀。沿河路面鋪砌,欄杆及腰,隔一短街,樓羣參差,聳立摩天,有白雲繚繞。這裏曾是一片荒陌,後雖有建構,但蓬門瓦舍,屋宇低矮,現今卻成一片繁華地面。向西轉彎處,面河突出一堞垛式巖碣,腹凹內陷,其上原有一小廟,風刺爺(呀)廟,此處也就名曰“風刺爺堞”。風刺爺廟極小,我記事時已是一小堆爛磚,沒有了廟的形跡。風刺是小病,但奇癢難忍,起了風刺,慣常總是在雙臂和前後胸間用濃墨書寫“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字跡,仍不見效者,就到風刺爺廟前敬獻香火。風刺爺堞側有一大灣,夏日,洪水暴漲,這裏便成了一大漩水渦,黑鴉鴉山柴涌進灣裏,人們赤身裸體跳進洪水中打撈山柴,岸邊坡上小山似地堆起撈出的山柴。在那個年月,柴是日常生活第一要務,所以,每發洪水,這裏人來人往,熙熙釀釀,便像鬧市般紅火。也就因了這,風剌爺堞在當地就很有了名堂。時代進步了,風刺不見了,小廟塌毀了,大灣填平了,堞垛上也修建了樓房小院。

在鳳凰城小街徜徉,眼前總閃動着那些年月的影像,於是,忽有感悟:大寧爲北屈僻地,歷史上貧困封閉,可現今,東砌龍脊梯道,西建鳳凰麗城,龍騰鳳舞,空前繁榮了。因作短詩一首:

鳳凰展翅舞翩躚,

銀龍騰躍攀雲天;

滄桑古今換容貌,

人傑地靈呈吉祥。

登浮圖結記

又上浮圖結。小的時候,經常結伴到這裏戲玩。那時寨牆還在,只是戰亂頻仍,寨內蒿草沒膝,荊棘叢生,像一個被廢棄了的古堡。曾有過佛寺,也只是一片殘磚碎瓦,周邊是一塊塊荊刺圈起來的農田,給人一種歲月殘落的滄桑感。可那時我們幼小的心靈還不懂花開花落,紅塵過往,只是一味地在殘垣破壁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樂趣。幾十年過去,浮圖結仍是蒼顏依舊的凍結地帶。前年,隨幾位省會來的`專家考察,見幾處寨牆坍毀,寨角有盜墓者挖出的深洞,沒有農田莊禾,蒿草深深,荊棘叢叢。逝去的已然逝去了,心頭只留下一絲涼意。站在寨口往下看,街市繁榮,車水馬龍。時代的腳步在前進。

又一日,登翠微山,至半山腰,駐足遠觀,見浮圖結“嵯峨天平”,“凌空而俯”,於是,思緒在時空中游移,遂有了“浮圖結懷古”一首:

靈峯危聳不計年,

風雨滄桑入坤乾。

寨連雙城通雉堞,

巔立菩提接西天;

狼煙頻起動干戈,

廢井頹垣息市廛。

堯舜京畿荒僻地,

花開盛世築夢圓。

攀龍窩記

龍窩乃縣古八景之一,位於城南二里丹崖赤壁之上。一日午後,太陽西傾,炎熱漸退,忽生興致,去攀龍窩。公路至龍窩山坡極陡,荊棘叢生,蒿草過膝,隨處有高過人頭的野棗刺,像一隻只野狗橫擋去路,時不時便咬住衣襟褲腿。昨日剛下過一場新雨,多處泥流斑駁,時有滑脫危險。不過,相信路在腳下,相信世上的路總是坎坷崎嶇,相信人生總是在艱辛的路上前進,相信偉人曾說過的“無限風光在險峯”,心中似有信仰,身上倍增毅力。經歷半小時的艱辛努力,最後又抓緊一株蒿草,腳蹬石坎,騰身躍上一半人高的石壁,終於上去了。龍窩在巨石頂端凹陷處,龍形騰躍,歷歷在目。巨石底部是一塊不規則的長方形平臺,浮土漶漫。巨石下部較平,有前人題刻,細看,一是大金年間大寧守宰張仁溥的一首絕句:“折花攜酒看龍窩,鏤玉常旋俊彥過。他日同爲雲外客,碧紗龍卻又如何?”另一是明嘉靖年間癸亥七月時人題刻,也是一首絕句:“忽聞此地有龍窩,老君乘閒試一過。霖雨蒼生知有日,轟雷震起看如何?”站立平臺四望:遠山蜿蜒,翠色可餐;藍天如洗,霞彩飛血;田園片片,屋舍點點……此時此景,宛若畫圖中人,依依不肯離去。於是,在石臺上坐下來,想黃龍守護仙女寶鏡的傳說。作詩一首:

巨龕老坡自巋然,

黃龍欲舞仍蹁躚。

仙女渺渺歸東海,

寶鏡依稀壁上懸;

雲橫西嶺千秋醉,

月照三川萬戶間。

多少古今蹊蹺事,

留得後世作笑談。

冬日觀筆架山隨記

??冬日午後,過筆架山。剛下過雪,冰雪狼藉,四野朦朧。筆架山形如古時筆架,丹崖壁立,如柱擎天,有"文峯"別譽。小時候,到山中砍柴,山側溝壑極深,名叫凍凌溝,即使炎炎酷暑窟洞中也有凍凌,渴了就去取冰,坐在山坡上享受那份清涼,真有神仙般的颯爽和飄逸。山下有昕水河自東而來,在崖下聚起一弘墨綠色的深潭,像釅釅濃墨,供彩筆描繪錦繡。這一幅“錦繡”妙圖,歷史上無能繪就,現今卻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美夢在圓。筆架山冬日積雪,夏日存冰,堅骨凜然,冰心常在,“文峯”自是生花妙筆,故歷代文人多歌詠之。我非詩人,但於嚴冬觀筆架山蒼峻勁拔,心中油然生出敬畏,於是,賦詩以詠:

列峯嶔峻迫雲天,

危壁巖巖面滄桑。

昕水盤曲浮萬象,

晚山蒼黛動清煙;

筆花獨傲生殘月,

靜壑虛澗納風寒。

觀汝始知窮物理,

挺拔兀自不奴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