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雜說朋友散文

雜說朋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這兩年有一位復旦大學的美女老師很網紅,她是陳果。

雜說朋友散文

我看過幾段陳果老師講課的視頻,她對大學思想品德課的內容進行了創新,一改過去古板的說教,不再講一些連老師自己都做不到的,而是講了許多她自己的一些認知,與學生們去分享。這樣很好,最起碼這個老師是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一個單純的說教者。我說陳果不是一個單純的說教者,並不等於說她與“教”無關,從某種程度上,或者從一些內容上來看,她彷彿更像一位佈道者,在宣揚着當代都市之中一些小資們所渴望的精神或心靈的歸宿,這一點,尤以她的“朋友無用論"爲甚。

什麼是朋友?

曾有人戲說: 在上古之時,人們生活在黃河流域,很難見到大海,所以貝殼稀有,常以貝殼作爲流通的貨幣。一般是在貝殼上打個洞,然後用繩子穿起來,五個一串叫作一系,二系叫一朋。如果好友來了,就在脖子上掛兩串貝殼去喝酒,所以這叫“朋”友。如此看來,古時候朋友的交往也是要花錢的,雖然當時沒有銅臭味,但也難免會有海腥味了。其實,只要存在商品經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離不開孔方兄,更何況朋友是人際關係中很重要的交際對象。雖然朋友有遠近、有親疏、有層次之分,但即使君子之交淡如水,當下的純淨之水也是要花錢的。農夫山泉就有這樣一句廣告詞: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哪有搬運工白乾活,工資總是要支付的。純粹的精神或心靈上的朋友在這個世上是少之又少,那種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在人世間就更難尋了。

也有的人說: 朋友是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我覺得這個範圍太窄,在現實的生活中,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也有的是朋友,否則,“四海之內皆兄弟”和“求同存異”這兩句話就解釋不通了。《易?兌》中說:“君子以朋友講習。”對此,有人註解:“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這個解釋僅限於君子之間,範圍就更窄了。古人常用君子和小人對人羣分類,而在現實社會中,君子與小人都是小衆羣體,絕大多數的人是介於君子與小人之間的。事實上,人們都是在努力爭上游地去攀登君子的高峯,即使做不了君子,也不讓自己掉入小人的深淵。把朋友的概念只定義在君子的範疇是不符合實際的,俗話說的好,“秦檜還有三個好朋友呢。”

我認爲有一種解釋還是比較合適的。朋是雙月,月與月的關係就是物以類聚。不管是性格、愛好、親戚、同學、戰友、同事都是朋,如果這種朋的感情很好,有共同語言,而且經常交流,有時間就聚一聚,在生活中能相互幫扶一下就幫扶一下,那麼這就是友了。也就是說,朋不一定是友,但友一定是朋。

我記得周華健有一首歌曲是《朋友》。“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朋友一生一起走。”其實,朋友就是能夠與你相伴而行的人,那怕他只伴你走過一程山路,他也是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