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眉嗚嶺訪古散文

眉嗚嶺訪古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春天是適宜踏青的時節,約朋友此刻郊外訪古,更是愜意。附近該去的地方都去了,朋友便說去眉塢嶺吧,在那兒也許能揀塊寶貝呢。於是騎車疾駛而去。

眉嗚嶺訪古散文

眉塢嶺是古時橫垣在眉縣、周至、戶縣、長安一帶東西走向的一條土嶺,眉是董卓的封地,塢“高厚各七丈,積穀三十年儲”,儲藏頗豐。董卓自稱憑此“成則雄居天下,不成則足以備老”。

朋友帶我騎了很遠,在一片高地上停下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殘存在戶縣文義村北側與長安區苗駕村之間的百餘米黃土馳道,氣勢宏偉。董卓藏寶於巢穴眉塢(在眉縣),爲方便往返於漢長安城與眉塢之間,動用數十萬遙役,鞭打繩拴,修築了這條馳道。車輛奔馳其上,衛隊護衛其側……其工程之巨大,動用遙役之衆,社會上有“北修長城,南筑塢嶺”的說法。將修築這條馳道與修築長城相提並論。董卓被誅滅後,漢軍打開眉塢,內藏“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其它絲錦綢緞、碧玉古玩“堆如山丘”。《三國志·董卓傳》的集註言:“長安至塢二百六十里”。這個數字,應當是這條馳道的總長度。

駐車,回望掩映在悽悽荒草中的.這條馳道,不由沉思起來,試想,如果當初董卓沒有挾獻帝西遷長安,今天的西安就不可能是十三朝古都了。

朋友長我十幾歲,他說,眉塢嶺建國初還甚爲完整,東從戶縣蒼遊鄉文義村北側而入,西過兆倫村、鑿齒村、什王村、坳河村、魯家寨、澇店鎮,西去周至,爲一道高嶺。農業學大寨期間,大搞農田基建,幾乎將其全部平毀。眼前的這段百餘米馳道,因地處長安、戶縣界畔,才得以倖存。

我的目光,在麥田的間隙搜索,想獲得意外的收穫。陶範、瓦塊什麼的。眉塢嶺是鍾官城的遺址,我是知道的。鍾官爲官名。漢武帝時爲水衡都尉的屬官,職掌鑄錢。最初主管鑄造鐘鼎之類,其後以鑄錢爲主,演變成主鑄錢幣之機構。當時管理鑄幣的最高長官稱鍾官,其城亦名鍾官城。這裏,曾是漢代鑄幣中心鍾官城。又因此處位於西漢上林苑內,所以亦稱上林三官鑄錢工場。它是2100多年前中央統一鑄幣權的國家鑄幣工廠,也是目前唯一確知的上林三官鑄幣場所,可稱爲中國漢代的“中央銀行”,比英國的國家統一造幣廠早了1000多年,在貨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三輔黃圖》雲:“鍾宮,在戶縣東北二十五里,始皇收天下兵器銷爲鍾,此或其處也。”《元和郡縣誌》卷二雲:“鍾這官故城,一名灌鍾城,在(戶)東北二十五里。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銷爲鍾處”,《太平寰宇記》亦有此記。《三輔黃圖校正》認爲:“《元和》(《元和郡縣誌》)作鍾官,極爲正確,蓋水爲衡都尉鍾官令鑄錢之地,爲上林鑄錢三官之一。本文誤作鍾官,遂列入秦代宮殿之內。”

蒼龍河畔的戶縣大王鎮兆倫村,是鍾官城遺址的中心地帶。清康熙《戶縣誌》紀異欄開列:“舊璽,注:明弘治十三年(15020)陝西都御史熊等遣人獻玉璽一雲:戶縣民毛志學等,於趙倫村泥河水濱所得。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色純白微青,皆有螭紐,周廣一尺四寸。厚二寸,等以粘結秦璽復出也。”雖“舊璽”不可能爲鑄錢處所制,但其關係是否有所牽連?兆倫村在縣城北約二十五里,與《三輔黃圖》和《元和郡縣誌》所載方位、距離無異,應是昔日鍾官鑄錢之故址。

沐浴着陽光,穿行在田間的小路上,我們的呼吸是這樣舒暢、清新。在兆倫的村頭,幾個老人在閒談。我們下了車子,同他們攀談起來。扯到遺址的事,他們就來了興致,說腳下這土裏不知有多少寶貝呢。上世紀50年代,村裏在這裏修蒼龍河道時,就挖出了不少鑄錢的陶範。年輕時在田裏幹活,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些陶製的錢範和大量漢代的磚瓦。後來平整土地和開磚窯時,發現了不少建築的夯土臺子和完整的鋪地方磚以及筒瓦、板瓦等,有的上面還有“上林”、“千來萬歲”、“永壽無疆”的篆文。上世紀70年代,村子周圍出土了不少漢代的半兩錢、王莽時期所鑄的“一刀平五十千”、“大泉五百”等錢幣。當時村裏的老人猜想,這裏過去可能是鑄錢的地方。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文物部門纔對這一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最終確認這裏就是漢代鍾官城鑄錢遺址。2001年6月,國務院將該遺址列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朋友說,如果有興致,收了麥子,咱們再來這兒,說不定能揀塊寶貝呢。我說是的是的,只要心誠,萬事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