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泥巴路上的回憶散文

泥巴路上的回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回到家鄉的感覺格外親近,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一切依舊。我喜歡家鄉的靜謐,喜歡家鄉淨藍的天空,喜歡家鄉的泥巴小道。

泥巴路上的回憶散文

如今的家鄉,雖然還是貧窮落後,但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大大的提高了。如今,別的不用說,村裏通了電、喝上自來水和一條土公路。電通了,村民們致富的信息多了;公路通了,村裏與外面的世界的距離近了,村民們結束了背腳生涯,高山的農產品值錢了。

以前在村裏的時候,渴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在城裏把美麗的心願築圓。當我走進城裏以後,看着高樓大廈,心裏充滿無限歡樂,我以爲自己一定可以把夢綻放,遊蕩了幾年,夢還是沒有實現,心也累了。最後,我總結了一下失敗的原因,得出一個結論:不是我不夠優秀,而是追夢的人太多,競爭太大,現實就是不會因爲你有夢而變得美好,變得偉大,它是在考驗你適不適應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裏生存。所以在失望或孤單的日子裏,我更懷念在家鄉的日子,才懂得平靜的生活是多麼可貴。

此次回到家鄉,我的內心很平靜,走在泥巴小道上,聞着泥土的芬芳,一幕幕回憶從腦海裏洶涌而至,我一下子回到以前在家裏的日子。

村裏有上百條泥巴路,其中有一條相對寬一點兒的泥巴路,從村裏的東頭,一直延伸到村裏的西頭,全長八公里左右。步行要行走兩個小時。我家住在村東頭,村小學在村西頭,大姑媽家也住在村西頭,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在這條路上就留下過腳印。

這條路曲曲折折,從我家出發,經過四條溝、五座山,才能到學校,再翻過一座山,才能到達大姑媽家。大姑媽18歲從這條泥巴小路嫁到村莊西頭,來來回回在這條路上走了40多年,這條路見證了她每次回孃家的幸福感和歲月感。今天,她離開我們已經兩年了,但她慈祥的笑容和濃濃的愛,還深深地刻在我心裏。

父親曾和我說過,他小時候,完全是大姑媽照顧他的。父親出生於1958年,這年,正是國家鬧饑荒的年代,父親上面已經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嚴重的家庭負擔已經讓爺爺奶奶無暇顧及到還是嬰兒的父親。這時候,大姑媽已經將近10歲,已經很懂事的她,便走遍村裏好過人家的門前,然後向他們討米,熬成米粥,一口一口地喂父親吃,父親才健康地長大。父親小的時候,特別調皮,但只要大姑媽一說話,父親就會變得很乖順。所以父親孩童時代,大部分跟在大姑媽身邊,姐弟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也許是小時候時聽父親唸叨大姑媽的好,自小我就對她特別親熱、依賴,時常叫父母送我到她家去玩兒。父母一般在不忙的情況下,就會送我到她家。我很小,父母就揹着我,遇到平路段的話,他們就會把我從背上放下來自己走。在平路上,雖然路窄,但是我自己能走。小時候,我也很淘氣,對路邊的花花草草特別感興趣,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拔起兩根嫩嫩的葉子問他們這是什麼?父母告訴我:有的是前胡,可以治感冒;有的是白芨,可以涼血……漸斬地,在這條路上,我認識了一些中草藥,爲以後自學中醫奠定了基礎。在這條路上,我也摔倒過很多次,但父母見了都不會扶我起來,總是要我自己從地上爬起來,大姑媽也是如此,她每次送我回家時,見我在平路上摔倒了,也是叫我自己爬起來。他們這樣的舉動真的讓我很生氣,有時我想,是不是因爲我身體的殘疾讓他們討厭我呢?後來,隨着年齡越長越大,爺爺、外婆的相繼離世,痛苦越來越有感覺,我彷彿明白了一些道理,父母和大姑媽並不是不愛我,他們在用行動讓我變得堅強、獨立起來,我不可能一輩子都依賴他們,有一天,他們不在我身邊,我要有能力自己飛翔。

在大姑媽家玩時,她把我當自己親孩子一樣的疼,有什麼事也都和我講,她給我講過她許許多多的感人經歷,其中有個就是她出嫁那天的故事。

大姑媽18歲出嫁那天,是初春時節,雖然低山沿河一帶的冰雪都融化了,但是村裏的泥巴路上還結着冰。她雖然嫁得不太遠,但是路不好走,還是趕早出發了。爺爺奶奶請了幾個幫工把他們爲大姑媽準備的兩口椿木箱子、兩口裝糧食的櫃子、四牀新被子,一個衣櫃九件嫁妝送到未來的大姑父家。由於她是小腳,走不快,遇到路段滑的地方,就更不敢邁開步子走了。路面窄又滑,隊伍走得很慢,她很着急。在翻過兩座山後,太陽出來了,冰雪開始融化了,林間的鳥兒開始唱歌了,大自然變得活躍起來,像是也在爲她祝福。翻過第三座山後,就可以望見大姑父的家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姑父望見他們來了,就隔山唱起了山歌來了,讓大姑媽覺得好浪漫、好幸福。

大姑媽每每想起結婚的那天情景,臉上就會流露出甜甜的笑容。

自從下學後,我就很少走過這條路,由於工作原因,去大姑媽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兩年前,我聽到她因病去逝的消息,我關了五天店子,坐車回我家後,和堂姐們一起去她家祭奠。大姑媽一生多苦多難,所以她去逝時,天一直下雨,去的路上,由於路滑,我摔了好幾次跤。跪在她的靈牌前,想着她受的苦、受的累和對我的關愛,淚水嘩嘩地和屋外的雨下成一片。她安葬的頭天晚上,先生讀祭文時,長達半個時祭文,除了表哥表姐跪着聽完(他們是大姑媽的親生兒女),剩下就是我了。半個小時的祭文讀完後,我雙腿已經麻木失去了知覺,是旁邊的兩位大伯把我扶起來送到牀上休息了一個小時才恢復。事後,很多人都說我傻,只要盡到心意就行了,何必太認真。我很嚴肅的告訴他們:大姑媽這一輩子最善良,她爲每個親朋好友都着想,如今,她離開了我們,先生把她生平的苦難都泣訴給我們聽,我跪着聽完,不是說我多麼有孝心,而是聽到她的苦難,我們作爲她的親人,對她的愛回饋的太少,應該感到慚愧、愧疚。

這條泥濘小路,充滿着親人們對我的百般呵護,還有每每讓我憶起就熱淚盈眶的老師和同學們。

從我6歲開始,除了星期天和寒暑假,我天天從這條羊腸小道上學去。一般去學校的路上,前面是馬老師,中間的是我,身後緊跟着是弟弟。

馬老師住在村東最遠的一家,他每天上學時都會先路過我家,帶着我們兄弟倆一起上學。每天天剛亮,他就從家裏發出,到我家時,正好我們吃過早飯,他和我的父母寒暄幾句後,就帶着我和弟弟向學校出發。走着走着,大多數的同學都走到了一路,但不管人數怎麼增加,馬老師總是走在最前面,我跟在他後面,弟弟緊跟着我,由於我的特殊,同學們一點意見也沒有。遇到不好走的路段,他就拉着我的手走,遇到坡度很陡的路段,他就把手提包交給弟弟,揹着我慢慢走。去學校的途中,有一個叫陡險彎的地方,路面上不是稀泥,就是石頭,特別難走,一個大彎,幾百米,他一直揹着我向前走,那時我很胖,7歲時就60多斤了,我貼在他的背上,能清楚的聽到他心跳加速的勞累聲。我對他說:馬老師,放我下來吧,我自己能走。他喘着氣說:不行,這段路很陡,老師怕你摔倒了疼。他還對我說:剛子(我的乳名),農村的生活很苦很苦,你的身體吃不了這苦頭,你要好好學習,利用知識走出村莊,走出大山,這樣纔會過上好日子。他的這一段話,我如今還深深地印在腦海裏,可是我天生愚鈍,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到如今,仍沒有一技之長在身。

馬老師對我照顧有加,對其他的同學也是一樣的關愛,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因爲和他在一起,心裏沒有一點壓力,大家都很輕鬆。每天去學校或放學後在路上,他總會給學生找快樂,教我們唱兒童和講故事。現在,我還深深的記得,我們最喜歡唱《讀書郎》和聽《小白免和小灰免》的故事,特別是《讀書郎》,我們上學時在路要唱一遍,下午放學時唱一遍:小呀嘛小兒郎∕揹着書包上學堂∕不怕風雨曬∕也不怕風雨狂∕只怕先生怕我懶……早上唱,笑聲吵醒了林中熟睡的鳥兒,它們也嘰嘰喳喳的和我們一起歌唱;放學後唱,西下夕陽顯得更光輝,彷彿在爲我們喝彩。他很受學生們的愛戴,在學校裏,大家都叫他馬老師,平時,大家都親切的叫他馬伯伯。

時光荏苒。如今,村裏的小學早已撤離,馬老師也退休了,曾經通往東西小泥巴路也去年被一條土公路代替了,這條泥巴小路少了足跡和歡笑,再美麗的山水,再無人欣賞它們的美了。

如今,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富裕,勞動越來越輕鬆。在一切都變得更美好時,讓我看到很憂慮的幕幕,我沿着泥巴小路走了很長的時間,一路金色的太陽、藍色的天空、蒼翠的山林、綠色的田野、悅耳的鳥語和撲鼻的花香,如此美麗的風光,卻只遇到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這寧靜的氣氛靜的讓我有害怕。想想以前在村莊也是相當熱鬧,過紅白喜事,總是會人潮擁擠,現在,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大伯、大媽在家裏,過個什麼事,總要提前好幾天做準備,不然就搞得不利索。而且,這種現象還在不斷地加速加劇,真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