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扁擔客

散文:扁擔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解放前,在交通閉塞,貧窮落後的東秦嶺商洛山區,活躍着許許多多的以肩挑扁擔搞運輸的農民,人們稱他們爲扁擔客。

散文:扁擔客

扁擔客出遠門長途擔腳時總是頭戴草帽,身穿粗布衣衫,腰間繫着帶子,小腿上綁着裹纏子(一種四寸左右寬的帶子),肩上圍着用布縫製的半寸厚的圓形肩圍子。肩扛扁擔,手持搭柱,儼然一幅武士打扮,看起來很是威風,使人榷有羨慕欽佩之感。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耍扁擔的人。他從20多歲起就擔腳,直到解放初50多歲,可以說,他們前半生是伴着扁擔渡過的。

從我父親那裏,我才知道,就是這些成千上萬的扁擔客,翻巴山下四川,爬鵑嶺赴湖北,跨越伏牛山進河南,穿過秦嶺去關中,把這些地方的布匹,棉花,食鹽,鐵製用具等貨物,用自己的雙肩挑回來,分送到商洛山中的每一個小縣城和各個小集鎮上,或批發給當地的生意人,或零售給當地老百姓。他們又把商洛山中的木炭,木耳,核桃,柿餅,藥材等山貨土特產挑出去,賣給外地人。他們翻山越嶺,涉水過河,經年累月,就幹着這樣的行當。

父親說過,當個扁擔客真是不容易。他開始擔腳時,肩膀紅腫,一天下來,腰疼腿痠,即使休息一夜,第二天擔上扁擔,肩膀火辣辣的疼。但爲了生計,爲了糊家養口,他只好咬着牙關硬挺着,時間一長慢慢就練出來了。

耍扁擔,不僅身體要強壯,意志要堅強,而且還要有心計。所謂心計,就是要知行情,民情和路情。知行情就是要知道各地貨物的價錢及品質,這樣才能知道啥貨賺錢,啥貨出售快。知民情就是要知道所去地方的風俗習慣,這樣纔不致鬧出笑話。父親講過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們去鎮安縣擔貨,路上遇到一邦子當地腳伕,這些人向他們打聽去安康縣的路程,開口就說:“瓢把子,到安康有幾里路?”父親等一夥一聽稱他們爲瓢把子,以爲是罵他們,心裏很惱火,便便生氣的說:“你們是瓢頭!”便和對方吵了起來,後來有人做解釋:“瓢把子”在當地是老大哥的意思,這才消除了誤會。知路情,就是要知道所去地方沿途的路況,這樣才能對自己的行程做出仔細的安排。在我們這裏,流傳着“口見口,九十九,擔上扁擔一天走,七十里會峪路不幹,三十里網峪走半天,下四川,千里巴山實艱難”。這些就是扁擔客經過長期實踐對路況的總結而編成的好懂易記的順口溜,至今仍然流傳着。

扁擔客走的地方多,接觸的.人多,社會經驗廣。小時候,父親就講過許多從來未聽過的取事,像秦巴山中流傳的“石板蓋房房不倒,龍鬚草還穿到老,洋芋糊湯吃個飽,疙瘩生火任你烤”。關中道流行的“麪條像褲袋,鍋盔像鍋蓋,房子半邊蓋,辣子一道菜,不坐蹲起來......”。這些都反映了當地的風俗民情,我至今不忘。

扁擔客出了門,他們擔着貨,常常是起啼雞打半夜,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他們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之中。欣賞着異地風光,聆聽着氣問妙趣,一路上有的哼着小曲,山歌,有的來幾句地方戲,說說笑笑,倒也歡樂痛快,如果到達目的地,貨物很快出手,賣上個好價錢,他們數着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那時候更是欣喜萬分,精神抖擻,信心倍增。然而,他們也有憂愁的時候,扁擔客上了路,心裏有四怕:一怕路上遇到土匪和盜賊,錢和貨物被劫被盜,他們的辛苦勞動就付之東流;二怕在深山溝裏碰上豺狼虎豹,也會使他們感到頭疼,耽誤行程;三怕走到中途突降暴雨,山洪爆發,擋住去路,拖延時日;四怕貨到地頭,出手慢,賣不上好價錢。另外,人在外地,還操心着家中的父母媳婦和兒女。

歲月匆匆,人事滄桑,而今商路山區有公路有鐵路,交通四通八達,貨物運輸再也不用扁擔挑了,扁擔客已經成爲人們記憶中的東西,一去不復返了。然而,人們不應當忘記數以千記的大山裏,沒有公路,沒有汽車的年代起了多大作用。是他們使山裏和山外進行交流,是他們把廣大羣衆所需要的生產生活用品源源不斷的運到城鎮,運到農村,運到深山區裏的角角落落;是他們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把山區和外部世界連接起來;是他們把外部的經濟,技術和文化信息帶了回來,把外面的國家大事和重要消息傳播回來,使山裏人從一定範圍內,瞭解了外面的七彩世界。

從一定意義上說,扁擔客擔起了深山區社會發展的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