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集錦15篇)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集錦15篇)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爲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糉子,我也想學包糉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糉,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糉子,啊!糉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2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陶瓷的故鄉”,以陶瓷聞名天下,蜚聲海外。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窯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歷史足跡。今天我們向日葵假日小隊踏着先人的足跡,追尋歷史的腳步來到了這個神奇的博物館。

走進大廳到處陳列着古代的瓷器,它們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好像在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故事。我們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八百年前,看到了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接着我們來到陶藝中心,親身體驗古代陶瓷工藝的神奇魅力。陶泥在我們的手中經過我們的拉、捏、拍、揉,一下子富有了生命力,一個個與衆不同的作品應運而生。望着我們自己的作品,我們都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成就感!

一天的博物館之行非常短暫,但同學們都爲我們祖先的心靈手巧,我們祖國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3

星期六我們班十六、十七組興高采烈、熱血沸騰地走進孝義文化館,與剪紙名人郭潤芝奶奶“零距離”接觸,體驗傳統文化-----剪紙的魅力。

慈祥、和藹的郭奶奶耐心地告訴我們,剪紙藝術在她家代代傳承,分爲政治類、日常生活類等等。最有意義的是郭奶奶還手傳手、口傳口的教我們剪紙了呢!奶奶還把剪紙的絕招,把剪刀當成筆,剪出自己的心花。

奶奶先教我們剪蝴蝶,可是蝴蝶好難剪呀,我們都剪成了“四不像”的美麗圖案。郭奶奶說:“那就從簡單的學起吧!”於是奶奶教我們剪“喜”字,我們跟着奶奶一步一步地剪,終於剪好了,我們剪得好漂亮、好開心。隨後我們參觀了《孝河兒女》、《懸空女回孃家》《獅子鬧春》等許多作品,剪紙線條如同行雲流水,讓人百看不厭!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提高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家長評語:

這次實踐活動很有意義,對應的這篇習作更有價值,文中條理地敘述了活動的過程,實際剪紙的步驟,筆中洋溢着快樂。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4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一直都很熱衷,但是我最喜歡的要算中國結了,中國結精緻喜慶,讓我覺得愛不釋手手。

中國結是一種裝飾手工藝品,也是一種中國民間藝術形式。它是用一根根五彩的絲線編織成的。別看這小小的中國結,它可是一種非常潮流的藝術品,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它可以做爲汽車掛件,室內掛件。也可以編織成手鍊,腰帶,戒指。帶在身上非常漂亮。特別在過新年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掛着中國結。因爲它爲主人祈福來年的平安富貴,也體現着主人的不同審美觀念。中國結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有盤長結,吉祥結,如意結。吉祥結一般裝飾在扇子上,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如意結一般裝飾在玉佩上,代表稱心如意,萬事吉祥。

中國結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代表着中國幾千年文明,我喜歡中國結,希望中國結可以繼續給人們帶來喜慶吉祥!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5

中國的傳統文化猶如一座巨大的寶庫。有書法、繪畫、雕刻、中國結讓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就是中國結了。

提起中國結,就讓我想起了我家的中國結裝飾畫。我家的中國結,它的顏色是紅色的,形狀是菱形的,中國結一般都是紅色的,因爲紅色代表紅紅火火。

我非常喜歡中國結。於是,我花了整整一星期的時間去了解它、研究它,中國結就像中國的書畫、雕刻、陶瓷一樣,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容易被外國人辨認出來,中國結代表着我們中華民族,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藝術,中國結有着豐富多彩的變化,像我家的就是中國結裝飾畫,可以掛在我們家做裝飾。中國結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北京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中國結做爲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深受各國朋友的喜愛。中國結也是新年禮品、新年廣告禮品、節日促銷禮品。

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魅力無窮!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6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着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爲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7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每年人們都會吃餃子,哪怕只吃一次。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清明時已有相當盛行。這時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爲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餃子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中國人立冬吃餃子,過年不能不吃餃子,就像外國人感恩節不能不烤火雞一樣。有些食物被我們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儼然成了某個節日的載體,承載起我們內心深處溫暖的記憶,也承載起我們許多美好的願望。

這就是餃子的習俗。還有中秋節、春節、年……等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8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春節,可以放鞭炮、吃水餃、寫對聯

春節可以過的好快樂,放鞭炮、堆雪人、打冰鉤,都特別特別的好玩。

放鞭炮很好玩,有很多種鞭炮,最嚇人的是紅色的鞭炮,一點燃,過了幾分鐘就噼噼啪啪地響,我們事先躲在房子裏,聽了真恐怖,包鞭炮的紅紙,都飛了過來。

還有一種鞭炮,粗粗的,外皮很鮮豔,點燃了,轟的一聲響,天上立刻出現也五彩繽紛的光束,漂亮極了,鞭炮像一束束鮮豔、美麗的鮮花。

下雪打冰鉤也很好玩。滿天飛舞的雪球,涼涼的,一會兒就化成了水。我試着添了一下,涼涼的,像雪糕一樣冰,就是沒有味道。房屋的屋檐下有一根光滑、晶瑩剔透的冰鉤滑滑的,摸起來特別舒服。打冰鉤用力得輕一點,如果用力太重了,冰鉤容易碎,也要接住。如果摔到了雪地上,就會被摔碎,所以打冰鉤要注意接住,最好兩個人一起玩。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9

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爲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

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爺爺會給我挾美味可口的菜餚,奶奶會給我一個帶有祝福的紅包,爸爸會送我一隻造型獨特的小燈籠。享受完一頓充滿歡笑聲的團圓飯之後,媽媽會拿出精心準備的月餅。有蓮蓉月餅、巧克力月餅、水果月餅,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看着那些香噴噴的月餅,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給爺爺挾了一塊他最喜歡的蘋果味月餅。爺爺一邊吃一邊樂呵呵地說:“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聽到爺爺這麼說,我的心裏甜滋滋的。

吃完飯回到家後,我和同學三五成羣在樓下花園玩起了小燈籠,還做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像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傳足球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啊!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0

今天,我在畫畫班學了剪紙。

一開始,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拷貝紙和一張彩紙,並教我們怎樣剪紙。聽完老師的話,我就拿起剪刀開始咔嚓咔嚓地剪,不一會兒,就剪出一朵漂亮的小花,接着,我又試着剪了冰激凌、糖果、大樹、蘑菇、葫蘆娃娃、松樹、西瓜、蘿蔔。最後,老師又給每個人發了一張白色的紙,讓我們把自己剪的都貼在上面,我就拿起膠棒把我剪的都貼在上面。這時,老師剛好走了過來,看見我貼的東西,誇我剪的好。

時間過得好快呀!不覺得,放學的時間到了,我急急忙忙地和老師、好朋友說了聲再見,迫不急待地趕回家。回到家,我拿出我的作品給媽媽看,媽媽誇我畫的好,還獎給我一個泡泡糖,我高興地說:“謝謝媽媽!”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因爲我學會了剪紙。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1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文明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傳說,如女媧補天……

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是傳說。其中,有一個“吳剛折桂”的傳說,讓我百讀不厭: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爲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而倍感自豪!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2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

中國的剪紙藝術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緒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術爲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爲刻刀雕刻爲主,風格轉向精巧,所以藝人也就不止婦女了。

剪紙是具有獨特的藝術和風格的民間工藝,它用手工刻制,再染上以明快鮮豔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爲年節的裝飾,貼在窗上,所以剪紙又叫“窗花”。傳統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劇人物,蟲草魚獸,以及一些吉祥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爲羣衆所喜聞樂見。

中國的傳統藝術還有國畫、陶瓷等,我們應該把它們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3

3月9日,天氣晴朗,我們北斗七星小隊來到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聽說京杭大運河可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我們可得好好參觀。

進入博物館,我們就看到了噴水的九個龍頭,那是什麼?哦,原來是大運河北端的源頭—北京浮泉遺址,寓意着千年運河從北京緩緩流到杭州。隨後,我們來到第一展廳,是介紹《運河的開鑿與變遷》,運河的最原始祖先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君主夫差爲了爭霸開鑿的邗溝,真正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是元朝形成的,元朝進行截彎取直處理,使路程大大縮短,只有1794公里。在第二展廳《大運河的利用》中映象最深的是蘇州府的官斛,一斛等於五斗,大約是現在的75斤。在第三展廳《大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我們看到放在玻璃地面下的一條栩栩如生的運河微縮模型。第四展廳主要講的是運河的文化,我們看到了西洋境、杭州老字號、揚州的剪紙、無錫的泥人……,還在 “運河模擬遊艙”多媒體展廳中觀看了關於介紹大運河兩岸文化的小型電影。

參觀完大運河博物館,我們不禁感嘆:京杭大運河不僅是偉大的水利工程,也繁榮了運河兩岸的城市,真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4

中國的傳統文化猶如一條大河。裏面有:中國結、臉譜、筷子、兵馬俑等。我最感興趣的是臉譜。

說起臉譜,它是中國的戲曲演員在演出時往臉上畫的繪畫。用來畫臉譜的顏色與圖案豐富多彩,它的特點是人們一看臉譜的顏色,就知道這個人物的個性。

我非常喜歡臉譜,也想知道人們爲什麼一看臉譜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物的個性。於是,我便開始研究它。經過了一週的研究與上網查的資料,我終於揭開了這個祕密。

原來,臉譜的背後還有豐富的含義。紅色的臉譜表示忠勇義烈、赤膽忠心,如關羽、姜維等;黑色的臉譜表示正直、勇猛、粗率,如包拯、張飛等;黃色的臉譜表示陰險、兇狠殘暴,如典韋等;白色的臉譜表示多疑、奸詐,如曹操、秦檜等……

臉譜的圖案也豐富有趣。孟良的額頭上有一個紅葫蘆,意思是愛好喝酒;雷公的臉譜中有一道雷電紋;趙公明的臉譜上有一枚金錢,表示它是財神爺……

傳統文化真是有趣,我愛我國的傳統文化,我更愛智慧與勤奮的中國人民。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5

昨天下午第三節課,老師在黑板了用彩色粉筆寫了六個大字,那就是走進傳統文化。首先老師讓第二組上臺表演。

第二組的組長上臺後,說道:“我們是傳統文化小組,下面請我們組的劉欣雨、徐子君和我給大家背一段《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然後是一陣清脆的聲音。()接着是第三組,第一組,第四組……開始的時候,我還很輕鬆,可後來我每看一個節目,心就怦怦跳幾下,因爲我感覺,時間的巨人正一步步向我逼近。我的心不時地提醒自己:快要到我們組了,組長一定會第一挑我的,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啊!終於到我們組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組長段明英說道:“我們是中華美食小組,下面有請許瓊文爲大家講松花蛋的來歷”。

我被組長氣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她幹嘛不先挑別人,幹嘛非先挑我,爲什麼時候我們一組總是我最倒黴?可是我也沒有辦法呀!只好厚着臉皮上臺了。上臺後,我結結巴巴說道:“松花蛋營養豐富……嗯……美味這時我才發現,這比我想象的要難得多。

我終於講完了,我急忙跑下講臺,回到座位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拍着胸脯說:“我終於熬過來了。”這時候我發現,我少了一句話:松花蛋由鴨蛋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