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推薦】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六篇

【推薦】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六篇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1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曆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曆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爲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以鄉、旗、盟爲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2

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第一次,就像是一個個腳印,印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第一次對我們來說都是難忘的,我的第一次就在下面,你自己看看把。

那是一個炎熱的暑假,我要回奶奶家度過。唉,可是這回回去,是要自己坐車回去。我從來每一個人坐過車回去,我的心情一下子緊張起來。我問爸爸媽媽:“你們怎麼不送我會去啊?”媽媽親切的說:“我們有事去,沒有空。你怕了啊,那我叫奶奶來接!”我一聽媽媽那小看我的語氣,就理直氣壯地說:“這有什麼好怕的。坐就坐嘛。奶奶他老人家,麻不麻煩啊!”我一口氣吹了個大牛皮。這可是要有代價的。媽媽馬上說:“那好,我送你到車站,你自己回去吧,到了打給電話回來。”一聽,我可心急了。心想:怎麼辦呀!一個人回去,會不會找不到啊。我有些不知所錯。爲了不讓我的牛皮吹破,還是打消了這給念頭。

就這樣我踏上了艱難的旅途,當與媽媽分別那一刻我害怕的差點流出了眼淚,還是忍住了。漸漸的我膽怯的心大膽起來了。我一路上與小溪玩耍。與微風打招呼,與小草聊天不知不覺車站到了。我開心極了,因爲我度過了心裏的難關。這也讓我明白只要相信自己,鼓足勇氣什麼事都會爲您而解決。

這就是我第一次做車地經歷。作文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3

《小兵張嘎》是中國當代作家,電影編劇家徐光耀於1958年創作,適合兒童閱讀的中篇小說。展示了嘎子、胖墩、玉英、佟樂四個孩子,在抗日烽火中的戲劇故事和富於傳奇的童稚友誼。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澱爲背景,以嘎子夢想參加八路,夢想得到一支屬於自己的真槍展開。奶奶爲了保護八路老鍾犧牲了,嘎子隻身上縣城找傳說中的羅金保,打鬼子替奶奶報仇。在縣城結識了佟樂,嘎子仇沒報,陷入鬼子追殺。在佟樂和神祕便衣羅金保的幫助下,脫離險境,將嘎子帶到區隊駐地。在一次戰鬥中,嘎子繳獲一把真槍。眼看夢想全部實現,槍卻被區隊長收了。嘎子想不通,和胖墩一起重返縣城,要單獨替奶奶報仇。

八路特派員劉燕肩負使命路經白洋澱被伏擊。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員混入區隊。白洋澱魚戶女兒玉英,打魚時救了劉燕。劉燕受傷難行,請玉英去城裏尋找聯絡員,玉英在城裏遇到了嘎子一夥,三方力量圍繞着真假特派員鬥智鬥勇,特派員肩負的任務迫在眉睫,大批藥品將在指定時間內經過白洋澱。鬼子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奸細石磊瞭解真想,將區隊八路和藥品一網打盡。區隊錢隊長則逐漸識破石磊真面目,將計就計引鬼子出動。而真特派員劉燕卻與孩子們在一起。

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爲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藥品順利過境,一舉殲滅肥田齋藤一夥日本鬼子。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4

“民以食爲天”。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說起吃來,我最喜歡的是我們家鄉潮州的小吃,總是讓我勾起一個個美好的回憶。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冬節裏的一次次關於“吃”的往事。

冬節過小年在我們那裏是個大節日,在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過了冬至就預示着舊年即將過去新年又要來臨。要辦很多東西來慶祝,我最喜歡的還是小吃“甜圓”。“甜圓”可是冬節的主角,一年只此一次,家家戶戶必須吃,大人對小孩說:吃過“冬節圓”,又長一歲了。

聽爸爸說,以前家家戶戶自己做“圓”。做“圓”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工作大概從幾天前就開始了。每家每戶買來糯米,然後小城裏的人就開始忙開了。聽說爸爸小時候巷子裏只有一臺“地臼”——這種臼使用腳踩着臼槌捶穀物的。每當這個時候“地臼”發出的“咚咚”聲就響個不停,每家每戶的大人們都帶着自家的糯米來到這裏捶。直到變成粉末之後,才能把它裝回家。

在冬節的前一天晚上,這可是一個有意思的時刻,全家老少必須團聚在一起“搓甜圓”。大家分工合作。首先,大人們對糯米粉“加工處理”,將糯米粉加上溫水形成一種粘粘的固體,用手不斷的摻和,直到形成一個麪糰。然後將麪糰帶到餐桌上。一家的老老少少已經圍坐在餐桌邊摩拳擦掌了。之後一家子忙起來了:首先將糯米糰捏成一個個“圓”,做法有點像擠牛肉丸。然後將它搓圓。大家分工合作,像一條工廠流水線。由於全家老少手大小不一,所以搓出來的“圓”大小也不一樣,我們對這方面可有講究,越是搓的大小不一參差不齊越好,這叫“父子公孫圓”。一個個做好的白白胖胖的小傢伙被均勻地放在鋪着糯米粉的筐裏。一鍋熱騰騰的開水已經在等着它們了。最大的幾個圓成爲“落湯錢”,是拿來祭祖的,一個個肥肥胖胖的,很可愛。“探完了湯”之後,將它們撈起來,裝入另一個鍋,邊煮邊加入白糖,白芝麻和粉紅色的爆米。之後就可以裝入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碗了。大家肯定等不及他們的勞動成果了,紛紛搶着碗圍坐在一起吃起來,小孩子最佔便宜了。不一會兒,所有的“甜圓”都被吃個精光,連湯汁都一滴不剩。只有那幾個有福氣的“落湯錢”還穩端端地屹立在那裏。它們先要在冬節裏給祖先“吃個飽”,但最終的歸宿還是那些子孫們。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大飽口福”啊!

如今冬節裏潮州城內到處都有大攤小攤的買“圓”店,我們不需要自己做就能吃到“圓”了。可是當年的那些老老少少團聚在搓“圓”吃“圓”的時光還殘留在老一輩的心中。像北方人團聚包餃子吃餃子守歲一樣,我們這邊過小年做“圓”吃“圓”像是在“守小歲”,其實就是一段團聚的時光和一段美好的記憶。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5

每說到春節,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幸福與快樂吧!春節那一天,人們都會穿自己的新衣服!大家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當然!我也很喜歡春節!同樣,春節也有許多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是有一個個小故事哦!

今天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這些小故事!

一、熬年守歲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吃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會返回到山林中去。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與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三、貼福字的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爲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爲紀念馬皇后。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春節的風俗小故事!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6

一年級時,因爲在班裏的表現優異,我被老師選爲了第一批加入少先隊的學生。老師說,紅領巾代表着五星紅旗的一角,少先隊員戴上紅領巾,必須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發揚革命先輩艱苦奮鬥的精神,好好學習,將來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從六年級的大哥哥爲我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發誓,一定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從此,紅領巾便成爲引領我前進的一面旗幟,更成爲了我的摯友和諍友。

在我放鬆對自我的要求時,紅領巾告誡我要做好自己,遵守規則。我每天都要去泳校參加游泳訓練。一次數學課,老師因爲有一道題講解得十分仔細,延遲了五分鐘下課。當老師說可以放學時,我絲毫不敢耽擱,立刻收拾好書本,拎起我的游泳書包,急忙往泳校飛奔而去。要知道,我們的游泳教練可是個“魔鬼式教練”,不是一般的嚴厲!遲到十分鐘,就要罰五十個上下蹲;遲到十五分鐘,游完三千米後,還得罰跑三千米。我可不想被罰了上下蹲接着還要罰跑步!一邊想着我一邊加快了腳步,還好學校離泳校不遠,跑步前進,五分鐘就可以到達。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我跑到十字路口時,紅燈不早不遲,居然亮了起來。我不得不緊急剎住我的“11”路車(雙腳)。我緊盯着前面的計時器,天呀,90秒!好漫長的時間啊,好不容易過去了10秒,我覺得簡直等了幾個小時,什麼叫“度秒如年”,今天我真的見識到了。正當我心急如焚時,我看見一個年輕的媽媽帶着她的女兒不顧紅燈,衝向了馬路對面;我回過頭,一位老爺爺也騎着自行車穿過了斑馬線。看見這情景,我又左右瞧了瞧,此時旁邊既沒有交警叔叔,路上又沒有別的車經過,我不如也衝一次紅燈吧!正當我向前跨一步時,風把我胸前的紅領巾吹了起來,紅領巾霎時變成了一個小精靈,它張開雙臂攔住了我,生氣地說:“你不能這樣做。”我辯駁說:“我都要遲到了,況且現在馬路上又沒有車經過,也沒有人看見,不走白不走呢!”小精靈依然攔在我面前:“越是沒有人監督,越要管好自己。而且平時外公接你放學時,你不也是督促外公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嗎?”我聽了後,慚愧地低下了頭,同時也把邁出的那一隻腳收了回來。那天我雖然被教練罰了,但我依然爲自己沒有闖紅燈而感到慶幸和自豪!

我和紅領巾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我學習遇到困難時,紅領巾教會我要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在我遇事膽小怯懦時,紅領巾鼓勵我要勇於嘗試;在我做錯事想說謊時,它提醒我一定要誠實……

我也非常愛護自己的紅領巾。每天放學回家,我就會把它脫下來,用手撫平上面的摺痕;有時,摺痕比較深,我就請媽媽幫我燙平整,然後整整齊齊地摺好,放在書包裏。早上,穿好衣服,我第一時間就是戴好紅領巾,這時,平時不臭美的我一定會在鏡子前轉幾個圈,看看衣領後的紅領巾一角是不是在正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