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推薦】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十篇

【推薦】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十篇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

2.能大膽地在衆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學生能在寫作中圍繞“祖國在我心中”這個主題,以演講稿或讀後感的形式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重難點:

演講是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在演講中表達愛國情感,如何寫演講稿能做到觀點明確,有感染力和號召力,都需教師多花工夫。

 三、教學準備:優秀演講稿的範文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引出話題

在這次“祖國在我心中”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都很認真,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今天這節課,老師給你們搭建一個舞臺,召開一次“祖國在我心中”的學習彙報會,請同學們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奉獻出來,和大夥一同分享。

二、確定彙報形式,小組排練

1.讀口語交際的要求,明確彙報形式。(展示自己的綜合性學習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組討論彙報形式

建議:根據組內的材料情況和小組同學的的特長確定彙報形式。

教學預設:小組在確定彙報形式時可能會出現撞車的情況,而且還有可能形式都一樣,爲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教師可在課前瞭解學生的資料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頭腦中把他們分好組,在出現這種狀況時進行調控。

2.根據彙報形式,組內排練。

若是選擇的演講,那麼先在組內演講,再選出演講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表演。講故事組也是如此,而朗誦散文和詩歌的可全員參與,也可擇優上臺。

三、彙報會開始,同學評價。

1.宣佈彙報會開始

2.小組抽籤上臺,同學根據彙報情況做出公正的評價,選出最優秀的彙報者。鼓勵小組集體彙報形式,體現集體精神。

(評價標準由師生共同制定。如: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洪亮,語言有感染力,內容符合此次綜合性學習要求,內容較爲具體,瞭解途徑不單一,表達了愛國情感。)

3.根據評價,給最優秀的彙報者頒獎。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以自己獨有的形式表達了對祖國深切的愛,老師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牢牢記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老師更希望能從你們的行動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國在你的心中。

第二課時(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

1.讀習作要求,說說今天的作文寫什麼?(演講稿或讀後感。)

2.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寫演講稿要符合格式,要結合具體材料把表達的觀點寫清楚,要點明主題,有號召力。

寫讀後感要表達真情實感。

不管寫什麼,都要圍繞“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

二、寫作指導

1.明確演講稿的格式

(開頭:根據聽講人的身份,寫上適當的稱呼。正文:結合具體材料把表達的觀點寫清楚。結尾:點明主題,發出號召。)

2.怎樣寫好“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稿呢?

(1)出示範文《祖國啊,母親》,師演講。

(2)聽了老師的演講,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動……)

(1)這說明演講稿有什麼特點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們再默讀這篇演講稿,說說它還有哪些與其他文體不同的地方?

(觀點明確,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沒有確定的人物,沒有確定的景,重表達情感,象在談話。)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2

如果我身在異國,如果別人問我:“在地圖上長得像金雞的祖國是什麼?這個國家很偉大嗎?”那我將會回答:“是的,這個國家的確很偉大,而且,每個人都擁有梅花的精神,一顆善良的心,一顆聰明的大腦,正是人們擁有這顆充滿智慧的腦袋,所以祖國也有許多偉大的奇蹟”。

比如:清澈的長江三峽,美麗的桂林山水,雄偉的萬里長城,壯觀的秦兵馬俑……

辛勤、聰明的人類,先進的科學發明,他們加起來會讓我們擁有更大的科學發明。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裏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裏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着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老舍先生筆下的《北京的春節》具有濃濃的京味,而咱的家鄉:濰坊,那裏的春節,也具有獨特的魯味。

濰坊的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這一天,咱們得煮臘八粥:用紅米,黑米,薏米等煮成。同時,臘八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剝蒜可不是件容易事兒,不過看到泡好的蒜色如翡翠,一切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年味兒就重了。這一天得祭竈:把各種祭品放在竈臺前,還得有糖,粘住竈王爺的牙齒,免得他上天說壞話。與此同時,這一天還要上墳:把死去的老祖宗帶回來,供起來,天天水果、餃子不得中斷。同時還得點上香燭,讓其和活着的人過個團圓年。

過了二十三,“春運”大移民開始,船票,機票,汽車火車票,往往一有班次,票就被一搶而空——哪怕是站票。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外邊的人忙着回家,家裏人也不敢怠慢:大掃除,買鞭炮,備年貨,準備打一場“春節攻堅戰”。

除夕到了,人們各歸其所。農村裏,家譜得擺出來,但絕不能讓出嫁的女兒看到,因爲她們要跟丈夫上夫家的譜。正因如此,有時還會拒不讓進門。年夜飯得包餃子,包餃子前得放鞭炮,以示吉祥。那麼餃子是誰發明的呢?帶着疑問,咱查了史料——醫聖張仲景在民間時冬天,老百姓由於烽火連天,缺衣少食,染上凍瘡和其他疾病。張仲景見此,下定決心,爲窮人治病,他買來麪粉、羊肉等禦寒食材,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於大年三十子時(二十四點)將其發放給窮人,故又稱“交子”,後演變成餃子……年夜飯吃完後,大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守歲,咱可沒這精力,但是剛睡下便被煙花吵醒,只得尋一間隙入睡……

正月初一來了,這一天要由長子帶領男丁,放着鞭炮,繞着老祖宗的墳走上一圈,同時還得相互拜年。

初一完了就是十五,這天晚上天還沒有全黑的時候,燈就早早亮起,看燈前,大家吃頓元宵,以祝團圓。燈火通明,許多展出大型花燈的街道成了“步行街”成千上萬的人來一睹花燈風采……

過了十五,春節也就結束了,不過,他給咱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5

坐井觀天之後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前腳一撲,後腳一蹬,蹦到了井外。

青蛙擡頭一看,啊!天空無邊無際,一輪太陽掛在天邊,一朵朵白雲在天空中移動,飛機在白雲中駛過,小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大雁正要飛向南方,有時排成“人”字形,有時排成“一”字形。多美麗的天空啊!我可從來沒見過。

遠處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崇山,山上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鳥兒說:“那片森林就是我的家,在那我有許多好朋友,有愛唱歌的'喜鵲,小巧玲瓏的灰鵲,愛打扮的孔雀,還有百鳥之王鳳凰;還有小猴子,小熊貓。每當我們百鳥舉行選美比賽時,百獸們也會舉行運動大會的。從山上流下的小溪,就像彈奏着樂曲,好聽極了,小青蛙你要是有時間的話記得來我家玩。”小青蛙,恨不得馬上插上一對翅膀飛到樹林裏。

山腳下是一個美麗村莊,有一排排青磚瓦房,有時炊煙裊裊,村莊前有一條無名小溪,水很清,要是經常走過那裏的人,就會看見一羣羣小魚在自由的游泳,一羣羣大白鵝伸長脖子“嘎嘎嘎”地叫。近處是一片金色的稻田,像鋪上了金色的地毯,一串串稻i笑彎了腰,像一個個金色的問號。好像在問:我長得這麼飽滿,你們滿意嗎?一個農民伯伯捋着白鬍子,高興得不停地點頭,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小青蛙被眼前的風景迷住了,它真想唱一首歌表示自己對井外生活的嚮往。小鳥說:“小青蛙,井外的風景美麗吧!”可是青蛙卻回頭往井邊走,小鳥問:“朋友,你爲什麼還往回走,你不厭倦井裏的生活嗎?”青蛙回答:“不是,我要回去把太太,孩子,母親,父親,都接來,讓它們不要再坐井觀天了。”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6

在爆竹聲中,咱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咱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坐車的時候,咱突然想起:咱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回過咱的老家——-湛江呢。老家過年會是什麼樣子呢?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咱一定要問問爺爺。

知道了咱的問題後,爺爺便給咱講了起來:“在咱們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貼春聯、團年飯、守歲和壓歲錢。除夕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午後每家每戶開始貼春聯。貼春聯的同時,湛江人還有貼門神、年畫,倒貼“福”字的習俗。門神貼在兩扇大門,傳統都是歷史上的一些顯赫人物,威武有殺氣,達辟邪擋災,倒貼“福”字則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貼在牆壁、門楣、房門,表示“福氣已到”。”

“除夕的“團年飯”,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遠工作的人都盡力趕回來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習俗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纔開飯。席上一般有雞、魚、蠔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咱們老家,年夜飯還必須有這兩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斬雞。湛江有的地方還流行吃團年飯時,遇上遠行的人未歸,則桌上擺未歸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徵團聚,以示懷念。若有新婚夫婦,也多擺一副碗筷,取來年添丁吉意。團年這頓飯,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豐盛有餘有剩。”

“午夜12時,父母長輩叫醒小孩起牀,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給壓歲錢。壓歲錢,湛江俗稱“穿衫帶”,多數稱“利是”,討壓歲錢稱爲“逗利是”。由長者給後輩,以兒童爲主,未結婚的成人與兒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壓歲錢意在鎮壓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長大,聰明進步。守歲在湛江的一些農村尚流行,子時一到,炮竹齊鳴。而今城市以看中央臺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取代守歲,看完聯歡節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聽完了爺爺的講述,咱終於知道了湛江春節的習俗,也增長了許多知識,將來有機會,咱一定要去咱的老家湛江看看。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7

老人們說,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爲這位菩薩插地香就成了一種民間的慶祝方式,也是我們這裏代代相傳的習俗。

傳說地藏王是一個肩負大地的神佛。他若一轉肩,大地就會發生地震;他若生氣,那更了不得,會發生天搖地動、天崩地裂的大事。你想,人們怎麼會不對他充滿敬畏之情呢?

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個金黃閃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們會把這柚子插在一根長長的棍子上,然後在柚子上插滿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陽臺、門前或頂樓上,一家人雙手合十對着像刺蝟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這可是禮拜地藏菩薩的莊嚴儀式哦!

沒有準備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門前的士裏或者牆壁上插上香,心誠則靈嘛。夜裏,從路上走過,路旁點燃的香頭閃閃爍爍,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氣裏飄來的淡淡的香味和嫋嫋娜娜的薄煙,行路人會覺得自己也彷彿成了天上的神仙。

這一晚上,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揮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幾個人聚集一起,比比誰的柚子大,誰的香插得多,或者幾個人聚集在一起舞動,讓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條龍、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戀戀不捨回屋睡覺。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滅,大家一一拔出殘餘的香棒,喜氣洋洋地掰開祭拜過的柚子,你一塊、我一口地爭着吃得一千二淨。看來,地藏菩薩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給我們飽口福啦!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8

滿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讓我們去走近它,瞭解它吧!

滿族,現有人口982。1餘萬人。滿族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餘大部分分佈在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福建等省區,一小部分散居於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農村的滿族人,其住房繼承了傳統的建築形式,院落圍以矮牆,院內有影壁。住房一般爲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

滿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勢”、“空齊”是傳統舞蹈,多在節慶的宴會上跳。舞時二人相對,舉一袖於額,反一袖於背,盤旋作勢,稱爲“莽勢”;舞者歌唱時衆人拍手以“空齊”二字相和,叫“空齊”。“清音子弟書”是八旗子弟於18世紀中期創作的一種只有唱詞,沒有說白,配合鼓板、三絃演唱的新鼓詞,是滿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曲藝形式。

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繫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一樣;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滿族男人留髮梳瓣,穿馬蹄袖袍褂,繫腰帶;婦女頭頂盤髻,穿寬大直統旗袍,不纏足。今天,旗袍已經成爲典型的東方婦女服飾,風靡全球。

最能代表滿族飲食文化的莫過於“滿漢全席”。這種宮廷佳宴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滿族菜餚無論在選料、製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滿族特色,製作菜餚的山珍如人蔘、鹿茸等大都還是來自滿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滿族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薩其瑪”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種。?

這就是滿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後,你熟悉它了嗎?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9

我們的祖國是不辭辛勞的園丁,他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栽下五十六朵嬌豔又自強的鮮花,裝點祖國萬里大花園。

我們的祖國是勤勞能幹的少女,她用自己的雙手,哺育了萬千華夏兒女,卻不求一點兒回報。

我們的祖國是智慧的工程師,他勾勒出了一張張無懈可擊的藍圖,讓一座座高樓從廢墟中拔地而起,受災的土地上又有了歡歌笑語。

我們的祖國是綠化環境的能手,她用溫柔的手撫摸着祖國大地,灌木在公園安了家,楊樹、柳樹在路旁工作。連胡楊也跑到沙漠旅行,白楊屹立在邊疆守衛祖國!

我們的祖國是運動能手,在奧運會屢屢奪金,將五星紅旗頻頻升起。

我們的祖國是一根蠟燭,一根普通又渺小的蠟燭。可它卻有燃燒的勇氣照亮他人的壯舉!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10

爺爺是個老常州,對於家鄉的民風民俗應該瞭如指掌的,我決定向他請教一番。然而他神祕的告訴我:到除夕夜的時候,你都會知道的!

好不容易等到了除夕,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忙着擺菜,一大盆的豆芽,百葉絲,豆腐乾絲和筍尖拌的菜擺在桌上,這是什麼菜,亂七八糟的,爺爺說:“這是老常州的家祭菜,過年不能缺的一道重要菜。”一條大魚正等着下鍋呢,爺爺說:這條魚象徵“吉慶有餘”!“哇,這麼大,怎麼吃得完呢?”“可不能一次吃完,必須年年有餘!”奶奶和媽媽在包春捲,豆沙餡的,甜甜的餡象徵我們來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來到了客廳,桌上吃的東西五花八門,真是過年好呀!爺爺指着各種東西告訴我,“這些都有說法的:蘋果,象徵平安大吉;橘子,象徵團圓;長生果象徵長身不老……”“呀,以前只顧吃了,沒想到這裏面有學問呀!”

時間一晃,下午兩點了,爺爺叫我:“毛智賢,快來幫爺爺貼春聯!”我趕緊跑過去,幫爺爺拿起了漿糊,只見爺爺手捧一卷紅紙,寶貝似的出來了。爸爸手裏拿着凳子,我們祖孫三人一起走向大門口,大門一打開,我就問爺爺:“門上的對聯好好的,爲啥要換,多可惜呀?”“那是去年兔年的,今年是龍年,春聯每年都要換新的,寓意辭舊迎新!”原來還有此一說。爸爸把舊的對聯先撕除,爺爺把新的對聯抹上漿糊,先右後左,再橫批,一副應景的春聯貼好了:“雲起八方升祥瑞,龍騰四海報平安,財源廣進。”

“爺爺,爲什們家家過年要貼春聯,有說法嗎?”

“當然,傳說古時候有個怪獸叫夕,專門禍害百姓,但它懼怕紅的東西,所以古人就想出了對付它的辦法,後來演變成了一年最後一天叫除夕,每家門上都貼紅春聯。現在的春聯是包含着對來年的祝福和新的嚮往了。”

“噢,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