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合集七篇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合集七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在我記憶的長河裏,有的事情使我悲傷,有的事情使我後悔……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我學會包糉子那件事。

記得那是去年的端年節,按照習俗是都是吃糉子的。那天早晨,我對媽媽說:“媽媽,快去買糉子吃吧!”哪知道媽媽突然心血來潮,說:“我們今年不買糉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糉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糉子吃。”“爲什麼?”,我不解地問“買回來多方便呀,熱一下就能吃,幹嘛要自己做,自找麻煩。“可是我們家有材料啊,爲什麼不做,除非你不會做。”媽媽說。聽她這一說我可火了,竟然說我不會包糉子。好!我今天就讓你瞧瞧本姑娘的厲害,便隨口說了一句:“做糉子就做,誰怕誰呀。”

可剛說完我就後悔了,因爲我卻不會包糉子,不過我外婆很會包糉子,媽媽小時侯跟外婆學過,所以,我家的包糉子能手要數媽媽了。

五分鐘後,媽媽把材料準備好了,大家都開始包糉子了。我不會包,既然有“高手”在場,不妨先“偷師”,然後再開始包。只見媽媽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葉子,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幾勺江米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個紅棗,最後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線繩繫緊,一個四角的大糉子就包好了。這一下,可把我這個在傢什麼事都不幹的人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我真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媽媽似乎發現我一直盯住她,就說:“瑋瑋,我教你練着包吧!”“這有什麼?包就包吧!”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子葉捲成個大“喇叭”,用勺子舀了幾勺江米,又放上紅棗,然後包了起來。可糉子在我手裏卻不聽使喚,一會兒,江米“拱”了出來,慌忙抓起一片葉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可羞死人了!這是什麼糉子呀?圓鼓鼓的,簡直成了個大肚娃!還有江米露在外面,好像在咧嘴笑我呢!再看看桌子上,又是江米又是水……我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正想放棄,可又想想,要是被同學知道我連糉子都不會包,那多沒臉子呀。不行我一定要包好,我暗暗下了決心。我包一個又一個,當包完第五個的時候,“哈哈!”我高興得笑出聲來,我終於包出一個合格的糉子了。我真高興啊!當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時,感到無比的自豪。這次包糉子的事情深深印在我心裏。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未食五月糉,寒衣不敢送”這句民諺告訴我們五月初五以後,天氣漸熱,纔可以放起厚衣服。這句諺語也讓我想起我們這個星期一,作文老師爲了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端午節,舉行了社會綜合實踐了——“包糉子活動”。

陳老師跟我們講述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和習俗。比如: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據說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爲了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煮熟的米飯糰、雞蛋、鴨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

還有古時候人們認爲在五月初五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和壁虎等有毒的動物出來咬人。於是家家喝雄黃酒,門口插艾草,菖蒲來驅趕妖魔,毒物等。人們還迷信地認爲那天是“惡日”,生出來的小孩不能養活。否則男孩長大害父親,女孩長大害母親。那天還不能蓋房子,否則家裏人都成禿子等。

陳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傳說之後,就教我們包糉子。

只見老師把糉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呈現出一個沙漏的模樣,把糯米放到裏面裝滿後,便用糉葉尖頭部分蓋住,最後用繩子繞緊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糉子很輕鬆地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糉葉,照老師的樣子,把米裝進去。可不料,糉葉竟被我給捏爛了,我只好把米倒掉,重新再做一個。我又拿起了一片糉葉,與之前相比我小心多了。我把米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正準備扎繩子,糉子竟散了。我不由一股怒氣涌上心頭,乾脆扔下糉葉,坐在椅子上看她們包。這時,我看到我旁邊的女孩也是不停地失敗,但卻沒有像我一樣不包了,她一直還在努力地包着。我開始問自己:“爲什麼你不能像她那樣,堅持不懈?爲什麼非要放棄?爲什麼……”我又拿起糉葉,雖然還是失敗,但我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包好了一個,我心裏高興的比吃蜜還甜!

後來,陳老師又讓我們記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她說,這些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

整個下午,我雖然只包了一個糉子,但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中往往包涵了太多太多失敗的苦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又是一年端午到,看到媽媽在廚房裏忙着包糉子的身影,我心裏癢癢的,也想去試一試。跑進廚房,眼前一亮,哇!包糉子的材料可真豐富,有五花肉、糯米、紅豆、花生、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我搬來凳子,在媽媽身邊坐下,默記着包糉子的步驟:先把三到四片糉葉捲成一個喇叭形,放入少許糯米和紅豆,然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蜜棗或豬肉,最後用早已撕好的棕葉條把糉子較大的一頭捆紮好。

我一邊默唸方法,一邊學着包起糉子來。前面的程序倒不是很難,最後一步可成了攔路虎。我左手握着糉子的.半成品,右手拿着棕葉條,剛想做一個纏繞的動作,沒想到左手一下就鬆了,糯米和餡兒撒了一地。媽媽趕緊安慰我:“萬事開頭難,慢慢學就會了。”接着,她特意放慢了捆紮的動作,一邊纏繞一邊交代要領:“把糉子攥緊點,捆綁時得用點勁。這樣纔不會撒,煮的時候也不會散開。”在媽媽的指點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糉子。轉眼看看媽媽,居然已經包了一盤。我不着急,慢慢學,一會兒,基本能趕上媽媽的節奏了。真可謂“熟能生巧”!

媽媽看到我包的糉子,笑着說:“你包的怎麼像個三角形?不過還是蠻漂亮的,有創意!”我一看,還真是,媽媽包的是一個個圓錐形的糉子,有模有樣的。

該煮糉子了,媽媽往鍋裏放了一些水,然後放入一個金屬架子,把糉子一層一層壘上去。一個小時後,糉子出鍋了,一股濃郁的糉葉香撲鼻而來,聞着就想吃。我搶先嚐了一個,哇!好燙!我只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這樣反而更能品味到糉子的清香了。

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聞着濃濃的糉香,真是妙不可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端午節的那天早晨,我穿好衣服,洗臉刷牙之後,和媽媽一起到菜市場買回了食材,我們買的食材有糉葉、餡兒、糯米等等。

回到家裏,媽媽就開始教我包糉子。她一邊包糉子,一邊給我講解,一邊反覆示範幾個難做的動作,我看見媽媽先把糉葉對摺成90度,接着把糉葉捲成漏斗形,放上糯米,中間放上餡兒,再把多餘的糉葉圍繞糯米繞幾圈,最後細線把糉子捆好。這樣,一個大大的有棱有角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包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在捲成漏斗型時,把葉子卷破了,在系線時,線沒繫緊,包好的糉子又散了等等,每遇到一個困難正準備放棄時,媽媽總是鼓勵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媽媽的鼓勵,讓我有了信心,我繼續包起來,經過多次嘗試,最後一次,我成功了。

我成功了,從中,我也懂得了做一件事,不要輕易放棄,只有堅持不懈,纔會取得勝利!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今天上午,我和範奕均一起在家裏學包糉子,之前的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的糯米,一些糉葉,蘭草和調好料的肉。

媽媽拿起兩張糉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着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後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後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的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

我的糉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着我的手輕輕的包糉子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範奕均包的糉子了,哈!

她包的可不是糉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後要多練習包糉子,你會包糉子嗎?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6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爲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糉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衆不同。

清晨起,梳洗完畢後,餓得飢腸轆轆的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着的並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氣勢洶洶地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裏做客呀?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怎麼不做飯,難道就吃這些葉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

我怎麼忘了?”“走吧!傻丫頭,全家總動員!”

“幹什麼去?”“包糉子唄!”

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糉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着頭皮去蠻幹。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雖然聽得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糉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裏。

“哇!好香!”

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有一番滋味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7

前幾天,我從陳倩嘴裏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這次的小記者活動將會在萬利隆西餅屋舉行!聽到這個消息,我一蹦三尺高,一把抱住了陳倩,可聽陳倩說還要等到星期六,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沒勁了。

在憧憬與期待中終於迎來了這次快樂的旅程,一路上,大樹向我招手,花兒對我微笑,我們像一羣快樂的小鳥飛進了萬利隆。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什麼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包糉子!”

老師請一位阿姨教我們我們包棕子。包糉子需要準備糯米、紅棗和蜜棗,只見阿姨先輕輕地把手放到糉葉上(要不糉葉裂開就會漏餡),再把糉葉捲起來,糉葉的頂必須包得尖尖的,然後再把兩片糉葉對摺,最後放點糯米和棗子,把糉子用繩子紮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糉子就做成了。

看過阿姨示範後,我學着阿姨的做法一步一步地試着做了起來,我剛攤開糉葉要放進糯米,想把糉葉對摺包起來,一不小心下手太重,糉子就散架了,看到馬上就要包成功的糉子七零八散,急得我直跺腳,還好沒人發現,瞅瞅他們都在專心地包着,我又悄悄地拿過幾張糉葉,用心地包了起來,“笑笑,加油,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定會成功的!”我邊包邊鼓勵自己。

接下來,我每一個動作都小小心心的,輕輕地攤開,輕輕地放餡,輕輕地捆紮,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漂亮的糉子終於做好了!“哈哈哈哈!”我甭提有多高興了,情不自禁就笑出了聲,大家看着我笑也都跟着笑了起來……

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在短短的活動時間內成功地包好了四個漂亮的糉子,真想馬上飛回家告訴爸爸媽媽這個好消息!

回到家媽媽很快就把糉子蒸好了,一家人快樂地分享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止不住喜悅,承諾下回一定買些材料包很多和大家分享,炫炫自己的包糉子技術,順便帶幾個“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