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讀《楚辭·漁父》有感大綱

讀《楚辭·漁父》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讀《楚辭·漁父》有感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衆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離?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爲?

在湘江江譚邊,漁父遇到了屈原並認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閭大夫,於是,兩人便開始討論深刻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楚辭·漁父》記載的就是漁父和屈原的討論過程。並且由漁夫的談吐舉止可知,他並不是真正的漁父,按文中的話來說是“與世推移”,是一個懂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

漁父是作爲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按文中的話來說是“深思高舉”,則顯得執着,決絕,他始終堅守着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司馬遷爲人熟悉的大人物,他與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來創造生命的價值,而屈原是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漁父提出的問題與談論的人生見地或許是對屈原的試探,或許是一種真誠的勸說,然而屈原的回答卻是態度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妥協:“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攜與最後“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掛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的悲嘆的迴風,一位偉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羅江邊。

正是屈原這種甘願清白以死,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崇高品德,堅貞節操連同其不朽詩篇使他成爲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優秀的詩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