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實用】高一作文彙編七篇

【實用】高一作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一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高一作文彙編七篇

高一作文 篇1

我有一個小書架,我的書都在書架裏。有歷史書;有兒童書;有科學書;有資料書等等,真是品種多啊!

每當要查資料時我就會翻資料書,每當我做完做業的時候,我就會翻歷史書,每當我休息時我就會翻科學書……啊!知識真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有了它我可好了,不僅作業寫的快,而且字也很少錯了。有了書我增加了很多知識,這些書好看極了,現在我知道了一部份中國5000年曆史了。我在書上看到就在公元前瞻一百多年,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呢!

放假時,我總帶着幾本書到外面去看。這樣我的知識都會積累的很多很多。哦這真是一個寶啊!我要珍惜時間,把書架上面爸爸、媽媽買來的書全部看完,增長很多知識,長大才能成爲國家有用、爲祖國做奉獻的人。

我的書架還不斷的增添着新書。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的遨遊。

高一作文 篇2

歷史的車輪隆隆向前滾去,在深深的車轍中,塵土被碾去,寶物被發現。尤其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漫漫長途中,黃金白玉不勝枚舉。但是,由於我的一知半解,許多已經緊握在手中的寶物被我當作廢棄的磚石扔掉。現在細細想來,原來我真的不懂。

曾幾何時,我怒斥李少卿叛變投敵。作爲李廣之孫、大漢驍將,他享受大漢的俸祿,統帥着天朝的大軍北擊夷蠻。得勝即可班師凱旋,受封萬戶侯,敗則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留下千古美名,後代亦能以先輩爲楷模,激勵自我,奮發圖強。可爲什麼?爲什麼就在那彈盡糧絕的關鍵時刻,你放下了武器,放下了尊嚴,向匈奴這一愚昧的遊牧民族低下你高傲的頭顱?面對我的質問,你在《答蘇武書》中說:“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爲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爲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我不禁,沉默了,想不到你的內心之中有這般宏圖。原來,你是佯裝投敵,等待時機,與其他漢將裏應外合,將匈奴一舉殲滅。到那時,作爲傳奇英雄回國,接受漢皇的重賞和萬人的景仰,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可是,有多少人能讀懂你的內心?不僅是我,漢武帝也不懂。他把你當作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恥的叛徒。他下令處死了你年邁的母親和嬌弱的妻兒,掐滅了你企盼再歸漢朝的最後一星燭火。希望,破滅了;計劃,化爲泡影。你,痛苦萬分,年輕的眼睛中流露出失望,口中憤憤嘆道:“陵雖孤恩,漢亦負德。”眺望着南方,想着再也回不去的故鄉,百感交集。淚,滴落在這荒蕪的瘠土;青絲,彷彿一夜間變成了白髮。我久久地望着,不禁嘆息,原來,我沒有懂得你的心。

曾幾何時,我惋嘆諸葛亮鞠躬盡瘁。你是神機妙算的孔明,你是得你便可安天下的臥龍,你是六出祁山不懈北伐死而後己的諸葛亮你是古往今來所有炎黃子孫心目中智謀的化身。憑藉自身畢生所學,安邦治國不爲難事,一統天下又算幾何?惋惜、扼腕,你的一生未有大的建樹。不曾北定中原,更未光復漢室,難見還於舊都。爲什麼?難道劉玄德的三顧之恩有比這如畫江山更難得?爲什麼不取劉禪而代之?爲什麼要輔佐這“扶不起的阿斗”?你微笑,在《前出師表》中明言己志:“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我不解,劉備只是對你有知遇之恩而已。難不成即使沒有三顧茅廬,你就會在這臥龍岡埋沒一生嗎?雖說千里馬要遇伯樂,始有作爲。可是你臥龍,是龍,總有騰飛的那一天,何患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又或許,你早已料到蜀漢終會爲魏晉所滅,不想做無謂的即位稱帝之事。於是,五丈原上燈滅,夜空中將星墜地,蜀漢的最後一根頂樑柱也倒下了……原來,我還不懂你的心。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在增加,對萬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和全面。一些深奧的道理往往披着毫不起眼的外衣。當透過現象窺其本質,我依然會驚歎:原來好多東西,我不懂。

高一作文 篇3

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現在,時光匆匆飛逝到21世紀。5000年,這是多麼漫長的一個歷史呀!是時間見證了歷史的屈辱和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創造了並創造着歷史。

時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呀!它是一種十分奇妙,與衆不同的東西,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取代它。雖然對於宇宙來說,一萬年的時光也不過一眨眼而已,然而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漫長,多麼遙遠的故事呀!然而人的一切活動,總與它擦肩而過。曾有多少人因爲它流逝寫出可歌可泣,動人心絃的故事;曾有多少人因它無情飛逝而後悔,瘋狂。不過,對於一個不懂珍惜時間的人,時間是漫長的。反之,對於一個懂珍惜時間的人,時間就像閃電。

時間是殘酷的,如果不好好珍惜,就會毀掉一切,雖然它是無色無味的,但它會讓你嚐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司機說:"時間就是里程。

農民說:"時間就是糧食。

軍事家說:"時間就是勝利。

企業家說:"時間就是金錢。

醫生說:"時間就是生命。

知識分子說:"時間就是智慧。

只要我們不要虛度時間,珍惜每分每秒,不要愧對時間給予我們的一切有可能把握的東西。我不逃避時間,但我害怕時間匆匆流逝;害怕時間帶走生命;害怕帶走好運。可是"寸金失落有處找,寸陰失落無處尋。"無奈啊!於是又迎來一個又一個明天的晨曦與黃昏。因此我們要做一名21世紀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名挑戰時間的勝利者。讓我們手牽手,一起跨越21世紀的星空吧

高一作文 篇4

聽到“腳比路長”,一定有不少人會發出疑問:這個世界上的路有那麼多條,每一條都有那麼長;而我們每個人的腳一共就兩隻,加起來不過4、50釐米左右。怎麼可能出現“腳比路長”的情況呢?

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的。魯迅曾經在《故鄉》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從大文豪魯迅先生的話語中不難看出,腳是路的基礎,沒有腳哪來的路?每一條路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纔不斷產生的。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任何的艱苦磨難都必須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綻放成功後的光芒。

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馬雲自20xx年阿里巴巴公司正式上市後以“亞洲首富”“全球50位最偉大領袖”“中國IT業首富”等頭銜出現在公衆面前,不少人都對他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追捧和羨慕,有人曾把他所擁有的財富比作普通人用幾輩子也用不完的金山。光芒的一面是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可是具體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這光芒背後的那一段段艱苦奮鬥的故事呢?

馬雲出生於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個普通家庭。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高考失敗下學謀生,先後當作祕書、做過搬運工,後來給雜誌社蹬三輪送書。但他收到名著《人生》的影響改變了自己的心態,1983年19歲的馬雲二次高考依然失利,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但決心永不放棄。也許是正是映照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1984年20歲的馬雲第三次高考艱難過關,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後因馬雲同專業招生不滿,馬雲被調配到外語本科專業,撿了個便宜,跌跌撞撞、搖搖晃晃進入杭州師範學院本科。可能正是因爲這三次的高考培養出了馬雲永不服輸的堅定心性。1995年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並就此和互聯網結下了緣。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還是決定幹,哪怕24人都反對,他也要幹。1996年,32歲的馬雲艱難的推廣自己的產品在很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馬雲一律被稱爲“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和命運做着拼搏,最終一個光輝的馬雲形象出現在大衆的面前。

事後馬雲曾對自己說“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調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提起當初,馬雲讚賞的是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眼光。

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經過努力,怎麼才能見到彩虹!

中國最具魅力校長的俞敏洪也具有相同的經歷。1962年,俞敏洪出生於江蘇省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裏。1978年,高中畢業於江陰市夏港中學,同年,參加高考落榜。1979年,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之後俞敏洪上高考補習班,並報考北京大學。1980年,第三次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這次高考的英語成績是93分。1988年,俞敏洪計劃出國,同年參加托福考試考了663分,但由於政策的變革俞敏洪不得不約同學在校外辦班開始賺錢。可是北京大學對俞敏洪的創收行爲很不滿並給予了他處分,之後俞敏洪從北大辭職。辭職後俞敏洪並沒有放棄開設補習班的念頭,1993年俞敏洪決定自立門戶,正式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經過俞敏洪及北大教師徐小平和同學王強的不懈努力下,20xx年新東方正式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並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俞敏洪三人的創業經歷也在20xx年出版的電影《中國合夥人》中得以體現,並激勵着不少的人在艱苦創業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只要你有勇氣和膽魄,你就可以登上珠穆朗瑪峯,那麼世界上的最高點便是你;只要你有毅力並且夠健壯,你就可以走過地球的長度,那麼世界上最長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離,而是你腳的長度。

高一作文 篇5

也許我們現在處在陰影中,也許陰影的黑暗與冰冷已讓我們筋疲力盡,但不要放棄,因爲光會走。

最近幾年,我的學習和生活可以談得上很不好。學習,我並沒有認真爲這兩個字增光添彩。我經常請假,遲到,曠課與早退。上課不聽講,課下作業幾乎不做。生活上我很是墮落,假期裏鮮少幫父母做家務,甚至起晚了,連臉都不洗,梳頭只是簡單一梳,對父母的苦口婆心,我不照做。

我總是逃避,將自己藏身與陰影中,也不接受光的照射,更不會走出樹蔭。我受陰影隨意擺弄,在此期間,我開始敏感暴躁,陰影將我幾乎完全籠罩。

直到那一天,我來到新學校的第一天,一切豁然開朗。我的新同學陽光活潑,我的新老師對我照顧耐心,我原本設想的種種糟糕情況在同學的幫助下一一化解。到那一天,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一切的陰影,只不過是我走到了逃避這棵大樹下,一直不願出來。我開始試探地尋找光源,順着光的指引一步一步去迎接光、去看光、去悟光、享受光。

在那一瞬間,我站在溫和的太陽光底下,擡起頭,看了一眼陰影,再次向前奔跑。儘管腳下的路並不清晰,未來也許還會有陰影,可我會選擇有光的那條路,無論通往光的路上多麼泥濘,亦或是佈滿荊棘,我都會咬緊牙關,握緊雙拳,去擁抱明媚的陽光。

明白一件事就在一瞬間,朋友的無私幫助,老師的無私奉獻,同學的燦爛笑容。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融化我冰封已久的心。我不再閃躲,我變得開朗樂觀起來。以前的我以爲根深蒂固的陰影,孤獨與悲觀,通通被耀眼的光束擠走。取而代之的快樂與幸福佔滿了我的整個心房,笑容重新洋溢在我的臉上。

我們不會永遠處在陰影中,生活也不會一直不如意,因爲光終將會趕走陰影。

高一作文 篇6

人生道路的選擇縱有千百條,他毅然選擇了這一條:燃燒自己奉獻他人,將自己融入到廣闊的天地之間。

——題記

我們對沒有責任心的人埋怨過,對損人利己的事埋怨過,對世間的.冷漠埋怨過……

在種種埋怨聲裏,在失望無奈的眼簾下,令人常常地想起了雷鋒。雷鋒是助人爲樂形象的代名詞,一提到雷鋒,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想到“樂於助人、甘於奉獻、不求回報”的可親可敬形象。

在如今茫茫冷漠的人潮中,卻有那麼一個堅定執着的背影。他,傳承着雷鋒精神,他,爲別人着想,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他的到來,讓這個“冷血”的社會多了人情的溫暖,讓我們看到了原來這個自私的世界、還有真愛,還有那麼一個人在默默的燃燒着自己……

這個人就是郭明義同志。郭明義,是正氣、是熱血;郭明義,是無怨無悔、是無私奉獻;郭明義,是責任感、是信心力。

“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身爲採場公路管理員的郭明義,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傳奇。15年獻工1。5萬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20年無償獻血累計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總量的10倍。1994年以來,爲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羣衆捐款12萬多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這點點滴滴,這人間大愛,這就是郭明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郭明義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使他有限的生命熠熠生輝,光彩照人。他不僅把助人爲樂做到了極至,而且能夠安貧樂道,用自己平凡之舉詮釋了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在很多的場合,我們都習慣冷眼旁觀,有時近乎冷漠。管的“閒事”太多了,會惹麻煩,還可能招來非議。人們在自我保護的同時,當然也會遭到炎涼世態的報復。但有時候,做一件好事並沒有那麼複雜。比如:牽一牽盲人過馬路,這真的很容易做到,爲什麼我們往往視而不見?人性都泯滅了嗎?人們都在自私自利地生活着,當有一天你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身邊曾是親近的朋友卻也坐視不理、甚而遠去,大概你的心裏也會感慨這個社會的無情和冷漠帶給人心的傷害。要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着幫助他人,人人都心存感激,人人都心懷善念,試問,我們的社會還會這樣冷漠無情?我們的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微笑,一雙溫暖的手,都是對社會現狀的改善,溫暖的世界需要大家攜手共創。

郭明義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燦耀星辰的撼人之舉,但他微不足道的愛心卻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遭受磨難的心靈,他燃燒自己照亮了一條條陰暗的狹道。其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內心世界充滿着人間真情,益人善舉噴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

人活着,就是爲了證明自己,所以說一個人如果在你的一生當中,給人們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留下一個長久的思念,這個人一生就是成功的,而郭明義就做到了。

郭明義的精神境界既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而又是那樣質樸無華。社會需要更多像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應該把郭明義同志的精神傳承下去,用我們的行動去溫暖身邊的人、觸動身邊的人,讓我們的身邊永遠縈繞着愛,讓這個社會更加溫暖、和諧。

高一作文 篇7

也不知道是母子連心還是怎麼,我與我的媽媽總是能夠做出一些默契的事情來,比如忽然同時朗讀起一塊廣告牌,比如不約而同在讀同一本書,甚至於兩人會同時這裏痛或者哪裏痛,像是彩排過了一樣。

我和媽媽的默契,體現的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爸爸開着車走在路上,我們倆卻總是能夠忽然同時朗讀起同一塊廣告牌。或許是廣告牌上的內容同時吸引了我和媽媽,也或許是我和媽媽的眼睛總是能夠同步移動,總而言之,我倆經常像朗讀課文一樣,忽然在爸爸的車上朗讀起車窗外看到的廣告牌。每每同時朗讀時,我倆會爲彼此的默契而感到不可思議,也會驚訝我們總是有着如此的默契。

我今年纔剛讀高一,我的媽媽已經四十多歲了,然而我倆卻時常在問及彼此最近在讀什麼書時,發現彼此正在讀同一本書。這一默契比廣告牌的默契更加令人驚歎不已了,是怎樣的緣分可以讓一個高一學生與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有着同樣的閱讀喜好呢?我們每一次都抱着一起笑,笑我們的默契,也笑我們的或許正是所謂的母子連心。

而提到母子連心,那我和媽媽的默契也就更深了。每一次我告訴媽媽,我哪裏不舒服時,我的媽媽總是會笑着撫摸着我不舒服的地方告訴我:“真是母子連心,媽媽我也這裏不舒服呢!”有許多次都是這樣,我哪裏痛,媽媽也哪裏痛,這讓我們不知道是該相信母子連心,還是相信我倆有着比任何人都更深的默契。

我和媽媽的默契,還在我們生活中,不斷體現着,而究其背後的原因,我們所有人,包括了我和我的媽媽,都認爲那應該是母子連心的默契,是我們生爲母子最大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