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4篇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語文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4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雄鷹接受了天空的遼闊,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兒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戲於水間。人也一樣,有時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幫助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

王安石曾說,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人生要向前看。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難免會有困難,有的可以自行解決,可有的棘手的問題就需要他人的幫助。有的人分得清幫助和施捨,接受幫助拒絕施捨。可有的人自負,把別人的好意當做憐憫、同情,不接受。試問自己,你真的有那麼大的能力走出困境嗎?如果有就最好不過;如果沒有,就放下你的自尊,誠心接受他人的幫助。

接受也不是一味接受,沒有人願意讓別人一直在自己這裏索取。我們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反過來有一天,別人有困難時也會接受我們的幫助。這樣才能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讓溫暖走在每個人的身邊。

當然,我們也應明白接受怎樣的幫助。對於一簞食,蹴爾而與之,是對自尊的一種踐踏。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幫助。這是一種施捨,而且明顯帶着一種輕視。這時,我們要豎起自己的自尊,寧可餓死也不接受這樣的施捨。

一位富人爲三家窮人捐錢,一家欣然接受;一家表明會償還;而另一家人認爲這是一種施捨,不接受。後面會發生什麼我們無法預料。我最贊成的是第二家,他們沒有認爲這是一種施捨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也沒有認爲這是靠山,表明有一天會償還。他們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接受。

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團隊精神”“合作精神”等詞不斷涌現。有團隊,有合作,不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幫助嗎。接受別人的幫助不代表你弱,沒有能力。而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不代表你很強大,不需要。所以要正確理解什麼是接受,該接受什麼。把別人的幫助作爲自己達到彼岸的有力工具。

作爲年輕氣盛的中學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太多外物來輔助讓我們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所以,學會接受。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啓電視,世界範圍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爲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爲渺少,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給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法,也無法抵抗科學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學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相關資料這樣界定“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爲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第的第一條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那麼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哪些方面?個人以爲——

語文素養第一要素應是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一個人如果對語文連喜愛的興趣都沒有,何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保持對語文的積極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學習語文的強大動力。有了這份熱情,學生會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活動之中,並藉助內部的這種驅動力,養成自覺地學習態度,形成較爲固定的學習信念,不斷地激勵自己遨遊於語廣闊的文知識海洋。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語文素養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得法方能高效。良好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積累更多的語言文字資料。學會閱讀,學會積累,學會習作,學會表達,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的語文素養。

堅持閱讀和積累方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人說過:閱讀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是的。沒有閱讀的生活是沒有光彩的,沒有閱讀的人生是蒼白的,沒有閱讀的日子是艱澀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天長日久的閱讀積累,才能讓人積澱豐厚的語文素養,才能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高雅的情操,修煉積極的性情,豐贍樂觀的人生,才能厚積而薄發。

擁有一顆敏感而向善的心,當屬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語文除了其工具性,還具有人文性的特點,二者密不可分,和諧統一。而擁有樂觀而敏感、熱情而善良的心靈便是人文性的最重要的表現。觀社會萬象,能用冷靜而熱烈之眼神分辨;看人生百態,善用開闊而博大的之胸襟對待;享世間千般,會用敏銳而獨特之思維慎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豁達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語文綜合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集中表現。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功,練就嫺熟的基本能力,以應對複雜多變的生活和社會;在生活中、社會上能以文雅、典雅、儒雅的氣質接人待物,能以熱心、愛心、耐心接人處事。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話題作文的文題,很大、內容很多(包括四個方面)。它不像傳統命題作文文題那麼簡明——就是一個孤零零的題目。話題作文文題的四個部分組成是:材料、話題、提示語、要求。高考話題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源頭,由它引出來話題作文的寫作範圍和思考對象。這個材料不是寫作的具體內容,而只是個啓發你打開思路的一個例子。有的是材料,有的是一個事實、一段小故事、寓言等。

話題作文的文題是由四部分組成,即,材料、話題、提示語、要求。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材料,是個引子、例子,僅供參考;提示語,是對材料的註解和補充;在材料和提示語的共同幫助下,來引出話題。話題,是寫作範圍,而不是題目。題目,是你把話題“化一爲萬”,再從“萬里挑一”,確定你自己喜歡寫作的題目來。要求,是指令,是限制和約束。要求的內容,你必須照辦。

開闊眼界,磨礪思維

在寫作中養成“袖手於前,疾書於後”的審題習慣,對構成話題作文的四部分——引導材料、提示語、話題本身和寫作要求要一一的解讀,不要過多受引導材料或者叫背景材料的牽制,不能簡單詮釋話題或者是複製話題,應該以材料與話題作爲寫作的起點,要從起點上擴展開去,挖掘出深刻的內涵,選擇切合話題精髓的立意角度。文章要寫的大氣離不開立意高遠,必須在作文中表現積極的觀點、健康的情趣、高尚的追求。不能與主旋律唱反調,唱響主旋律不等於講空話、說套話。多讀書、多看報,關注世界風雲,瞭解民生疾苦,對時事保持較高的“敏感度”。有條件的話,可以看看“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實話實說”等電視欄目。

規範文體,夯實基礎

話題作文一般要求是文體不限,所謂文體不限,並不是文體不分和文體不明。有的考生忽視文體要求,寫出一些非驢非馬、“四不象”的文章來,結果丟了不少分數。在寫作訓練中,要堅持認認真真地寫幾篇比較規範的記敘文、議論文,打牢各種文體的基礎,力爭做到記敘能暢達曲折,描寫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摯感人,說理能嚴謹精闢,說明能條分縷析,在此基礎上,再發揮特長、求異創新。寫作文要先“入格”再“出格”,先“死”後“活”,“死”去“活”來。

化整爲零,分項訓練

高三如果總是寫成篇的大作文,往往是疲於應付,難以打起精神,而且寫作中的一些問題也很難被發現和糾正,很可能會出現老毛病一犯再犯、新問題層出不窮的現象,爲避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可以進行分解專項訓練,把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首先認真研究考試說明關於作文的要求,對考點要求分項解析,然後按要求,抽出專門的時間進行審題、立意、擬題、開頭、結尾、層次安排、語言表達等專項訓練。如文章的開頭訓練,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開好頭非常重要,如果在開頭多動點腦筋“露一手”,有時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可以先蒐羅精彩的話題作文的開頭,仔細分析琢磨人家的開頭好在哪裏,總結出一些規律來,然後找一些題目專寫開頭。實踐證明這種化整爲零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強訓練的力度和實效性。

揚長避短,打造亮點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四面出擊,不如出奇兵一路”,在高三有限的時間內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是不現實的,因此在作文訓練中,要先對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特點先進行“盤點”,瞭解自己的薄弱環節和優點長處,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經營好“大路貨”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積極嘗試多種文體、多種寫作方式,從而使自己的“長項”得到充分發展,考場上則要善於“藏拙”和“露美”,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情,要有追求“亮點”的意識,征服人心的好作文一定要有“亮點”,這個亮點,或者是一段條分縷析、無懈可擊的論證,或者是一段精彩動人的描繪,或者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或者是令人熱血沸騰的激情,或者是令人頓悟的哲思……三兩處“閃光點”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 以求得在某一個方面躍入發展等級,獲得一個較好的分數。

寫話題作文時,不能套用材料作文的方法。也就是說,對話題作文的材料不必推敲、不必概括材料的深層含義、不必從材料中提煉觀點或主題。既然話題作文的材料,僅僅是個“話引”,題目中的材料,只是讓你知道要寫什麼話題。因此,在行文中,就可以適度引用材料;也可以對材料置之不理,寫起來,就不用它。材料和提示語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是引出話題,另一方面是減少解題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