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7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閲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 過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細節,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我們與文本的對話,尋找偉大與悲劇的內涵

3、情感態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二、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一個個深不見底的冰窟窿、一座座巍峨壯美的雪山、平均零下88.3攝氏度的氣温,相當於九級大風三倍的颶風,這就是南極,這些危險的暴風雪、酷寒、颶風,或許會成為我們征服南極的困難,但有一羣人卻把征服南極當作自己矢志不移的願望,今天,就讓我們去認識他們。

2、快速跳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可以從事情入手,也可以從人物入手,還可以從結果概括。

探險家斯科特一行在征服南極的歸途中,悲壯的死去的故事。

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結果,必要時可以加時間和地點。

3、對比標題,我們對課文結尾的解讀

明確:我們來看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對這個事件、這些人物做了怎樣的評價?出示標題:偉大的悲劇,我們再回頭看看剛才同學們的概括中,哪裏可以表現出“悲劇”?

提問1:難道死亡就是悲劇嗎?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

提問2:作者茨威格是在課文中詮釋了偉大的悲劇的嗎?請從文中找出來。課文16自然段

朗讀第1遍:找出關鍵詞語;(毀滅自己、心靈變得高尚)談談自己的理解

朗讀第2遍:找出修飾語:“不可戰勝”談談,這個詞説明了什麼?“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是一種勇氣,更是斯科特對探險事業的痴迷。

小結:在面對不可戰勝的厄運時,我們可以選擇放棄,我們也可以選擇堅持,現在我們來看看斯科特及隊員們怎麼做的?朗讀第3遍,找出一個詞,“搏鬥”,不管是內心的搏鬥也好,行為的搏鬥也罷,我在這裏把他解讀為每一次考驗時的選擇。

4、走進文本,感悟斯科特一行的三次選擇

第一次選擇:面對理想的落空 (1-2自然段)

心情的對比:找出相關句子,品味理解。

他們熱情高漲地……

他們像被判了似的失去希望……

從激情滿懷——墜入冰谷,但他們的選擇:儘管精疲力竭,但還是要繼續走着到極點去的最後路程。

《偉大的悲劇

教學設計

為他人作證:此時此刻,你會怎麼做?

斯科特的做法:接受了這項任務,忠實地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為他人的業績作證。

思考:悲在----------,偉大------------------。

第二次抉擇:面對隊友的死亡

朗讀第10自然段,思考我們應怎樣朗讀?試朗讀奧茨犧牲前的一句話。注意朗讀出平靜中的`迴響,就像一塊石頭從高處掉落到很深的潭水,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迴響。

思考:奧茨是怎麼死的?他不做出這樣的選擇行嗎?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隊員,你會怎麼做?

斯科特和隊員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小結:又一名同伴要離開他們,這樣,雖然身體的負擔會有所減輕,但心靈的負擔卻加重了,所不同的是,這次,大家多了一份鎮定,欽佩,奧茨雖然死在南極的寂靜之中,卻給人留下心靈的迴響。

思考:悲在----------,偉大------------------。

第三次抉擇:面對自己的死亡

A、斯科特及隊員們做了哪些事?

驕傲的在帳篷裏等待死神的來臨

給祖國、朋友、親人留下書信

B、找出最讓你感動的細節,加以品味

最後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願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最後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他們上面不寫出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品味:關鍵詞 “我的妻子” “我的遺孀”

修飾語 “悲傷地” “堅決地”

思考:悲在----------,偉大------------------。

5、各抒己見

悲劇總會催人淚下,在這茫茫的雪原之中,五個生命在和暴風雪整整搏鬥了八天之後,消逝了,但是今天,我們卻能看到南極雪原之上1957年1月23日修建的“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一般我們命名的原則是以第一個發現它的人來命名,例如:“哈雷彗星”,你能説説人們為什麼要這樣起名的原因嗎?

科學的理性、探險的精神

6、課外拓展:

也許我們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重走南極、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峯,也許我們每個人只能平平淡淡過我們自己的生活,但是,人生的歷程本身就是崎嶇險阻的,你能例舉身邊的事例,談談你從這課學到的啟示。

附:板書設計

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不可戰勝的厄運 毀滅自己

選擇

心靈高尚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一、設計説明

《憶讀書》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冰心回憶了幼年、少年時讀書的經歷,總結了多年讀書的經驗,旨在引導學生懂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道理。學習本文可以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可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抓住文章要點,有效而透徹地理解全文,積累分析文章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教師範讀、領讀課文,明確朗讀的要領。

2.研讀文本,透徹理解作者所説的“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3.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嘗試運用,學習製作讀書卡片。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歸納“讀書好”的四個方面。

2.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之間的'內在聯繫。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收集關於冰心的資料:(1)照片,(2)生平,(3)關於讀書的寄語。

2.教師範讀課文,請學生注意範讀的語調、語速及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讓學生聆聽錄音,跟讀、學讀。)

3.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在本文中,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讀書的經歷,請概括出她讀書的體會。

(2)作者重點敍寫的是哪一方面的體會?

4.研讀課文。

(1)作者是通過描寫“多讀書”的往事説明“讀書好”的。請將作者所讀的書進行歸類,説説作者最喜歡讀哪類書,這些書的“好”體現在哪些方面。(初步學習使用圈點法,瞭解什麼是概括法。)

(2)結合課文內容,説説“讀好書”的方法有哪些。

(3)説説對“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的理解。

(4)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以“思考與練習”第三題為例,學習鑑賞語言的表達效果。

五、拓展延伸

1.請學生根據冰心所説的“讀書好”的四個方面,聯繫實際談談還有哪些其他方面。

2.閲讀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讀者》《小橘燈》等,模仿製作讀書卡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説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説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譁(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閲讀課文,試着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説,以鋪寫故事記敍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説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敍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説明文來讀。

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註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於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餵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説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並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歎。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後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並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歎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後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明確本文的説明方法。

討論並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説明目的。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讚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讚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説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生字和新詞。

二、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及思想感情。

三、揣摩語言,領會語句的意味。

四、學習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徵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絳(1911-20xx),江蘇無錫人,作家、翻譯家。代表作有散文《幹校六記》、譯作《堂吉訶德》等。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讀的時候思考下面三個問題:一是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錢給老王,錢起到了什麼作用二是為什麼要詳寫“老王來送香油雞蛋”這部分內容三課文結尾説:“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為什麼“愧怍”這種“愧怍”的感人之處在哪裏

(二)自主解決生字和新詞。 蹬 繃 捎 腫脹 荒僻 取締 降格 鑲嵌 門框 滯笨 侮辱 愧怍

三、精讀課文

(一)四人小組討論,然後每組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讀完這篇課文後,也許你會不是剛才下面這些詞語:貧苦、命運、平等、尊重、同情……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圍繞其中的一兩個詞語談談感受。(本文裏的老王,身體差,有一隻眼睛看不見,另外一隻眼睛視力也不好,靠蹬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掙錢養活自己,是一個貧苦者。而作者對他很同情,經常照顧他的生意。)

(二)文章結尾説:“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為什麼“愧怍”這種“愧怍”的感人之處在哪裏

老王送給作者香油和雞蛋,“反正意思很明白,是送給我們的。”但是作者又拿錢給老王,老王身體有病,是上門表達謝意,作者沒有領會老王的用意,只是以錢回報,沒有與老王更多地交流,感覺對不起老王的情意。作者認為自己自命清高而“愧怍”。作者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體現了知識分子可貴的自省精神。

(三)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錢給老王,試着找出相關的語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錢起到了什麼作用

尊重老王的勞動,對生活困難的老王表示同情和關懷。

(四)細讀課文中“老王來送香油雞蛋”的段落,探究下列問題。

1、為什麼要詳寫這部分內容

這一部分寫了作者一家和老王的珍貴友情,也是寫老王向作者一家表達謝意,令作者感動的一幕。

2、在這部分中,又為什麼要詳寫老王的肖像、神態以及“我”的心理活動

暗示作者從直覺出發,隱約感覺老王病得厲害,身體狀況差。詳細寫老王的肖像、形態,為後面自責因受驚嚇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鋪墊。

3、怎樣理解作者所説的“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被老王的病容嚇倒了。

(五)聯繫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粗詞表情達意的效果。

(1)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

表示肯定不要他減半收費。“當然”用在這裏,流露了作者同情老王的心理。

(2)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從“和“壓根兒”表示老王做生意一直誠實。

(3)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表示作者一定要給老王錢。

四、小結

這篇課文,作者用簡潔、樸實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敍事還人物以真實,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啊!幸運者應該怎樣對待不幸的人呢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同學們,讓我們學習楊絳女士把愛之光分一些給身邊的人。

五、作業

抄寫“老王來送香油雞蛋”的段落。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學習小説圍繞看社戲這件事,記敍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二成功的景物描寫為小説增添了不少色彩。指導學生了解小説景物描寫的特點。

三學習小説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教學設想:

一以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為教學重點。

二採取閲讀、討論、講解、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分析、寫作能力。

三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進一步熟悉課文,對易讀錯的字正音,梳理結構。

二體會、揣摩小説在安排材料上詳略得當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用投影幻燈出示詞語,給加點的字注意: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藴藻:yùnzǎo (家)眷:jun 皎(潔):jiǒ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二、補充註釋:(可先讓學生查詞典,養成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

大抵:大都,大概。

怠慢:有冷淡之意。

朦朧:模糊看不清,一般形容月色或煙霧。

屹立:高聳而穩固地立着。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開闊。

糾葛:指糾纏不清。

三、結合預習分段,歸納段意。

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然後進行討論,指名回答。教師明確:

這是魯迅先生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説。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為依據,寫出了“我”十一二歲時來到平橋村後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經歷,其中刻畫了一羣農家少年的形象。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我”隨母親歸省來到平橋村,簡明地交代出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緣由,同時介紹了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二部分:(從“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到“各自回去了”)“我”和小夥伴們到趙莊看社戲。這是課文主體部分,可分四層:

第一層:(從“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到“我們立刻一鬨的出了門”)看社戲前的波折。小夥伴們幫助“我”實現了看社戲的願望。

第二層:(從“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到“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小夥伴們愉快地架櫓搖船送“我”去趙莊看戲和途中的見聞。

第三層:(從“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到“又向那松柏林前進了”)在趙莊看社戲的情況。

第四層:(從“月還沒有落”到“各自回去了”)看社戲後深夜返回平橋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從“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到全文結束)六一公公的好客和“我”對昨夜看戲、吃豆的懷戀。

四、作品在組織材料上做到了有詳有略,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地體會、揣摩。

(一)教師提問:小説的第一部分寫了哪些內容?是詳寫還是略寫?不寫這些內容行不行?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摘出這部分的主要內容,然後舉手回答問題。教師明確:

這部分寫了三個內容:

1、“我”跟隨着母親歸省來到平橋村。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因為這裏不僅能免讀《詩經》之類的書,還能看到社戲。

2、這裏有與“我”年紀相仿,不拘行輩,嬉戲玩鬧的小夥伴們(正是這些小夥伴實現了“我”看社戲的願望)。

3、平橋村這塊樂土上可以釣蝦、放牛、無拘無束、趣味無窮。

然而以上這些內容都是略寫,雖是略寫,卻又不能不寫,因為這些內容跟看社戲有不可分的聯繫,它們為看社戲做了有力的鋪墊。

(二)教師提問:看社戲出發前遇到了一些波折,這裏是詳寫的,為什麼?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摘出遇到了哪些波折,然後回答詳寫的原因。教師明確:

看社戲前確實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時叫不到船,母親不準“我”和別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擔心等,還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掃興。然而,這些“困難”又逐一地被小夥伴們解決了:八叔的航船回來了,小夥伴們和“我”一起去,雙喜寫了“包票”。敍事非常詳實,這樣寫突出了雙喜等小夥伴的友愛、聰慧的品德,同時也顯得文筆曲折,文意跌巖。

(三)教師提問:在看社戲的途中,作者詳寫了什麼?各採用了怎樣的筆法?

要求同學討論後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寫了小夥伴們開船,側重於寫動作:

點、磕、後退、上前、出,採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孩子們的精明能幹;還寫了春末夏初的夜景,作者側重人的感覺寫;寫山,以動襯靜地寫;寫漁火,由遠及近地寫。這些描寫生動地勾畫出了一幅江南水鄉夜景圖,讀後彷彿使人置身於江南水鄉之中。

(四)教師提問:“在趙莊看社戲”這一節中,作者詳寫中又有略寫,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

要求學生在書上摘出內容,作比較後回答。教師明確:

詳寫的內容是:雙喜述説鐵頭老生翻筋斗的本領,“我”喜歡看“蛇精”和“套了黃布衣跳老虎”的表演,“一個紅衫小丑被綁在台柱子上”捱打的一折,讓孩子們厭煩的老旦的踱來踱去不停的唱。總之,作者抓住了孩子們看戲的興趣和對台上表演的反映進行詳寫。

在詳寫中也有略寫,如小旦、小生的演唱等等。

詳略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根據中心主題的需要,做到詳中有略,略中有詳,才能使文章多姿多彩。

(五)教師提問:看社戲夜歸途中,作者可寫的東西很多,卻只詳寫了“偷吃羅漢豆”的情節,應如何理解?

要求同學們能夠複述這一段(因為這段很貼近少年兒童的生活),然後回答問題。教師明確:

作者濃墨重彩敍寫了小夥伴們偷吃羅漢豆,着意刻畫了小夥伴這個羣體,他們天真、淳樸、熱情、聰明、能幹。另外,究其實,那夜的戲讓小夥伴們看得失望,僅讓“我”看社戲的心願得到了滿足;偷吃的羅漢豆,不是珍饈美味,不過是普通的豆,卻構成了“我”的極大快樂,這樣寫又與小説的結尾緊緊呼應起來,“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五、佈置作業:

(一)背誦“一出門……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二)在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寫山、戲台、航船的比喻句,並加以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認真學習小説對人物的刻畫。

二領會小説景物描寫的特色。

三檢查作業,複習鞏固上一課時所學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集體背誦、個人背誦相結合,課上背誦、課下背誦相結合。

二、課堂練習:

(教師出示投影幻燈片,要求學生做在筆記本上。)請按照敍述的先後,重新編排給出的情節的順序,並指出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

A 趙莊看社戲

B 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C 看社戲前的波折D 看社戲歸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F 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G 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1、情節順序是:

2、詳寫的是:

3、略寫的`是:

[參考答案]

1、G、F、C、B、A、D、E

2、A、B、C、D

3、E、F、G

三、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文,找出描寫人物的段落和語句。

(一)教師提問:小説描寫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人物有誰?

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明確:

小説主要描寫了雙喜,描寫的其他人物有:桂生、阿發、六一公公。

(二)教師提問:雙喜是小夥伴中的代表人物,試分析雙喜這個形象,從中瞭解他的性格特徵。

要求同學們討論後自由發言。教師明確:

雙喜這個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看戲前,當“我”因為看不到戲感到沮喪,人們都歎息地表示同情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麼?”提得恰到好處,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當外祖母和母親還有些不放心時,雙喜馬上表示“寫包票”,同時提出了幾條有力的根據,至使“我”能去看社戲。航船出發了,雙喜“拔前篙”,第一個出動,像小夥伴中的領頭人。這都表現了他的聰明、熱情、機靈、能幹。看戲時,雙喜告訴“我”鐵頭老生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這説明他已經來看過戲了,這一次是專意陪“我”的。這表現了雙喜對“我”的友愛、熱情。那鐵頭老生沒有表演翻筋斗,雙喜馬上來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呢?”這表現雙喜善解人意,對“我”非常體貼。當大家都不想繼續看戲時,雙喜説“還是我們走的好罷”,他了解大家的情緒,儼然像一個兄長一樣。看戲後,雙喜認為多偷阿發家的羅漢豆,阿發的娘若知道了會哭罵的;用了八公公的鹽和柴,老頭子會罵的。這又表明了雙喜考慮得周全。

對這個人物,作者採用了白描的手法,運用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刻畫得很成功。

(三)對於小説中的其他幾個次要人物,教師可以略加提示。

桂生因沒有給“我”買到豆漿,要給“我”舀一瓢水來喝;這補償對“我”的歉意,他想出了偷羅漢豆的主意。

阿發建議小夥伴們偷摘自家的豆。他多麼純真無邪,憨厚無私。

六一公公只對小夥伴們摘豆“踏壞了不少”表示惋惜,這是勞動人民珍愛勞動成果的本色;他又親自給“我”送羅漢豆,又表明他的淳樸,好客。

這些人物雖着墨不多,但勾畫得頗為準確、生動。

四、教師引導學生領會課文景物描寫的特色。

(一)教師提問:作者幾次描寫景物的立足點在哪裏?

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藉助小説中的“我”,在船上描寫了月夜行船、船頭觀戲、深夜歸航幾個畫面,景隨舟移,情隨景遷,彷彿使讀者身臨其境,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師提問:“春夜出航”是最具魅力的寫景段落,它有什麼特色?

要求學生齊讀課文,認真思考後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藉助“我”,一路上領略了江南水鄉的夜景。這段描寫,從感覺入手,描繪了豆麥、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連山、皎潔的月光、閃亮的漁火、宛轉悠揚的笛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寫得有聲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寫連山,以動寫靜;寫笛聲,以聲傳情;寫漁火,由遠及近。這樣寫,既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之感,又將社戲在仙境般的景緻中呈給讀者。

(三)教師提問:至於“深夜歸航”的描寫又怎樣呢?

要求同學與上面的寫景比較,回答問題。教師明確:

從趙莊回平橋村途中的描寫以仙境再擬社戲,“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另外,寫得帶有童話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烘托出了孩子們看社戲安全歸來的愉快場景。

五、教師提問:小説的結尾應如何理解?(作為一般性的理解,不作重點問題處理。)

要求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明確:

小説的結尾意味深長。其實那夜的戲並不怎麼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羅漢豆,作者藉助“我”懷念那夜的戲和豆,實際上是懷念平橋村樸實、勤勞、聰慧的小夥伴們和有趣的生活。“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課堂寫話。

學習了“偷吃羅漢豆”一節後,請同學們寫一段“童年的趣事”。(若課上時間不夠,課下繼續完成。)

七、佈置作業:

完成書後練習二中的1、3兩題和練習四的1、2兩題。

[參考答案]

1、(1)免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2)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3)可以釣蝦、放牛,有許多生活樂趣。

3、拔、點、磕、退、上、架,表現了小夥伴們駕船嫻熟敏捷的技巧,勤快能幹的性格和去看社戲的愉快心情。

1、不直接寫船,寫岸邊的景,反襯船走得快。

2、這個比喻能使人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寫老漁父喝采是從側面烘托船走得快,搖船的本領高。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裝》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課,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要求學生練習默讀和朗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寫的是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兩個騙子利用,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最後借小孩之口説出真相的故事。表達的主題是揭露了人性中虛榮自私的弱點,告誡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於説真話。本文的特點是故事題材虛幻奇特,描寫語言精巧多變,行文結構引人入勝,表達主題深刻凝重。

二、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記憶中有些什麼美好的回憶呢?是在父母不經意間翻越牆頭,到隔壁鄰家樹上採摘新鮮桑葚的頑皮?還是曾幾何時在衚衕槐樹下悉數漫天的繁星,聽白髮蒼蒼的老人講述星空中那美麗的童話?這些時光都已匆匆流去,但是幸好我們還有童話。有人説,一個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讀些童話,這樣才能保持心靈的純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童話世界,化身為童話世界的一員去遊歷一番,看看童話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説説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為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誦讀時不要求全班齊讀,而是以各自習慣的方式自由進行,可以是有聲的朗讀,也可以是無聲的默讀。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審美情趣,“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自由説説各自的初讀感受和原初體驗。先在小組內交流,説自己的,也聽別人的;然後選出代表向全班做介紹。最後,每人在紙上寫下自己經過交流後的感受。這一環節意在既培養有感即發、真情表達的習慣,也營造班級氛圍,影響和感染其他同學。

最後教師説説自己的感受,與學生交流:一千個人眼中就與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相信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老師對這篇童話已經非常熟悉,不知讀過幾遍。但每次讀來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讀來都會有更深的思索。童話大師安徒生把一個不合常理的事情寫得如此妙趣橫生,令人捧腹的同時又感慨頗多。人性中虛榮自私的弱點有時是那麼的可恨,小孩子般的勇敢誠實又是如此的可貴。每個人都應該保留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

(三)再讀課文,説説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説説本文寫了什麼。

先每人獨立進行,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之後教師隨機點幾位學生説説。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共識:這篇課文講述了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兩個騙子利用,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最後借小孩之口説出真相的故事,揭露了人性虛榮自私的弱點,告誡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於説真話。

(四)三讀課文,選擇學習主題

每人用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然後憑自己的直覺愛好,就自己喜歡的或印象深刻的一兩個方面自主展開學習,作為自己的“小快餐”或“開胃羹”,讓自己的直覺愛好得到基本滿足——或“甜食”,或“辣味”,或“燒烤”,因人而異,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後,分小組交流,相互交流學習心得,説説自己喜歡或印象深刻的理由。

教師隨機抽取幾位同學發言,説説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沒有統一標準。

(五)四讀課文,共選式學習

每人用瀏覽的方式四讀課文,然後共同選擇確定一兩個學習主題,作為“正餐”或“主菜”,一同展開深入的品味和細緻的賞析。

共同選擇學習主題時,教師引導全體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反覆論證、慎重確定,力求既反映大多數人的意向,也有利於大多數人的提高。

共選學習主題的基本原則是“兩特一先”,即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其中有語言學習的'獨立選項時)語言學習優先。其中,“本文特有的”,既可以從文體特點方面考慮,也可以從其他方面考慮。

共選的學習主題如果有少數學生在自選式學習中已初步學習過,那共選式學習的主要目標是細化、深化各自的學習;如果與大多數學生的自選式學習主題相同,那就以自主提問、自主探究、最後共同討論的學習方式進行,使學習一步步走向細化和深化。

教師準備參與發言要點:

1. 描寫語言精巧多變:課文第5段是對皇帝進行心理刻畫,寫得十分精彩,值得反覆品味。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麼樣了,但他轉念一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裏的確感到不大自然。”聯繫第一段對他愛好新衣的描寫,不難看出,皇帝自己其實很心虛,他很怕自己看不見,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而且對自己是否聰明也不敢相信,這是第一次轉折。接着是第二次轉折:“他相信自己是無須害怕的”。從“不大自然”到“無須害怕”,這其實是自己給自己壯膽,強作鎮靜。但是雖然如此,他“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動,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虛,愚蠢而又狡滑的性格特點準確地表達出來了,不僅使人物形象鮮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寫老大臣抓住了他衰朽的特點,寫心理多用悲歎的語氣,如"願上帝可憐我吧!""我的老天爺!"寫眼睛,一再寫他睜得怎樣大,寫語言,對一些詞語反覆使用,極力描寫老大臣對子虛烏有的衣料的讚美,和前面説的"誠實"形成強烈的對照,增強了諷刺意味,把他虛偽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2. 主題的深刻凝重:對於有人説這篇童話的主題僅僅是揭露皇帝和大臣們的醜惡靈魂,你同意嗎?(點撥:文中也有對普通民眾的描寫,區別在於嘲諷程度不一樣,對前者是尖刻的,對後者更多的是同情。特別是藉由成人對立面的無知無畏的小孩之口説出真相,恰恰揭示的是一種成人虛偽、自私自利的人性弱點)

有人認為課文中的騙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説説你的看法。精明:因為他們善於抓住他人的弱點,從而使自己的腰包鼓起來。自信: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計劃可以成功,所以才能在大臣,甚至皇帝面前鎮定自若的實施騙局。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兩面性,要學會客觀辯證看問題。

3. 故事題材的虛幻:他每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説:“皇上在更衣室裏。”點出課文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皇帝愛新裝到了痴狂的地步,愛慕虛榮,奢靡無度,這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緣由,為下文騙子行騙埋下了有力的伏筆。

但提示學生:現實中有這樣昏庸到這種地步的皇帝嗎?這樣他的國家早就不存在了。但是作者偏偏這麼寫,這就是童話“來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地方,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把不合常理的事情寫得理所當然,同時告誡世人。

(六)五讀課文,積累新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

炫耀 稱職 妥當 呈報 滑稽 陛下 精緻 頭銜 爵士 駭人聽聞隨聲附和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對其中的妙語佳句,則熟讀成誦,生成積累。妙語佳句的範圍很廣,既可能是文學類的細膩的感性描寫,也可能是論述類的深刻的理性闡述,還可能是實用類的簡潔的事理説明。

教師説説自己的基本理解: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是全文的線索,顯示出了騙子的高超智慧,同時也是對人性的一次有力抨擊。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像愛慕虛榮的皇帝,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説謊的大臣們的人呢?我想他們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個縮影。人越長大,虛榮心就會越強,往往會被虛榮、自私自利佔據着頭腦,一不小心就會跨越正義的邊界。童話是一代一代孩子延續做下去的夢,孩子們會慢慢長大,知道這個夢叫做童話,於是不會再相信。但其實成人世界一樣需要童話,多保留一點童真,從童話中找尋快樂,淨化心靈,這是老師對你們以後人生選擇的一點建議。

同時,適時插入作者及背景介紹: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在當時世態炎涼的社會裏,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以及人們的鄙視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安徒生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得以成功。安徒生生前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安徒生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極其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着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讚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偽、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着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侷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脱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説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着血緣關係,繼承併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説。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説;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閲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鑑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海的女兒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七)總結學習收穫或感受

下課前,每人説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並把它用筆寫下來。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再讀課文,仔細思考寫“趣”的方法;

2、歸納總結“記趣”的寫作方法;

3、運用寫作方法,寫出“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

1、再讀課文,仔細思考寫“趣”的方法;

2、歸納總結“記趣”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寫作方法,寫出“物外之趣”。

計劃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幼時記趣》中憶——統領全文(童年生活);小——貫穿全文(神遊其中);趣——滲透全文(物外之趣)。今天我們再讀《幼時記趣》,去想想要寫出“物外之趣”,我們要掌握哪些方法。

歸納方法

一、請同學們用四字詞語概括這篇文章寫了哪三件事?

觀蚊如鶴

神遊山林

鞭打蛤蟆

二、這三件事都突出了“趣”字,那麼作者是如何寫出“趣”的?

(PPT)學生齊讀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4)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這四個句子,都寫出了“趣”,具體的'方法是什麼?

明確:小物大寫,劣物美寫,低物高寫,實物虛寫。

之所以能將“小物大寫,劣物美寫,低物高寫,實物虛寫”,是因為加入了作者的

明確:聯想和想象

(教師板書)寫“物外之趣”要——不拘現實,大膽想象

(PPT)學生齊讀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

(2)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這四個句子,也寫出了“趣”,具體的方法是什麼?

明確:描繪了聲音和形態,刻畫入微,文字極富表現力。神行兼備,情趣橫生。

(教師板書)寫“物外之趣”要——繪聲繪形,生動傳神

(PPT)學生齊讀下列句子:

(1)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2)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這四個句子,直接抒情,寫出了“趣”,具體的方法是什麼?

明確:直接抒情,真情實感。

(教師板書)寫“物外之趣”要——真情實感,由衷抒發

小試身手

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寫一段《童年趣事》的片段作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對比、比較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一組“荷塘風光”圖片。師:欣賞完這一組如詩如畫的荷花圖片,老師的腦海裏浮現出一首古詩,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詩人楊萬里,同學們一定也知道,告訴老師,是哪首詩?(生齊答《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詩歌視頻,學生隨錄音齊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師:那麼那位同學告訴我,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季節(西湖,夏天)

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清新,柔和,恬靜的南國之夏,那麼,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現在,讓我們走進樑衡的《夏感》,體會他筆下這緊張,熱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書課題)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題目為《夏感》,那麼作者對於夏天的總體感覺是什麼?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景色的?

3、在作者筆下,夏天是如此的熱烈、緊張、急促,那麼作者對夏天是什麼樣的感情呢?

板書:

夏天總體特點:(1)緊張、熱烈、急促總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重難點。

1、熟讀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解釋。

2、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複述故事

3、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係,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過程

本課的學習分2個課時完成。

程序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

2、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課堂教學

一、情境導入

二、作者作品簡介

三、自學成果展示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朗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針對初一學生的特點,朗讀競賽的形式效果較為顯著。

1.朗讀

①2分鐘自由大聲朗讀,準備小組流水讀比賽;

②小組流水讀比賽,看哪個小組用最少的人數讀完全文。

流水朗讀指的是各小組同學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語句通暢,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子,不讀錯字音,一旦有誤,由下一個同學跟上繼續讀。

2、難詞難句交流,學生翻譯課文

①交流自學時遇到的難詞難句,討論。

②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進行指導。

③教師出示字詞的有關投影片,進一步落實字詞。

四、創造性複述故事

1、概括故事內容。

這一問題,旨在幫助學生理清故事情節,為後面的環節做鋪墊。學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節是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以上講的是從屠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又提供了另一個考慮角度即狼的角度來複述故事:“狼”眼看世界。主要情節是遇屠――追屠――誘屠――被殺。

2、實踐

要求:用第一人稱複述故事。用第一人稱,能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進入想象,更好揣摩語言的精妙,體會情節的起伏。

方法指導:為展開鋪敍,可用對課文“添枝加葉”的方法來展開想象。如:設置環境、添加動靜、加上聲色、安排遠近、配上襯景、表現心理。比如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加上風聲的描寫。

步驟:1、小組討論,選擇角度,試着複述;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準備了一個視頻動畫,根據學生的'需要,他們複述故事時可以播放,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講。

五、多角度談啟發

1.從屠夫的角度談啟發;

2.從狼的角度談啟發;

3.從原文角度談啟發

六、課外延伸,辯思狼性

“引發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是本單元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篇文章非常生動地表現了狼狡詐的一面,其實,現實中的狼還有另一面,比如母愛、多情、智慧等。那麼人類對狼應該採取什麼態度呢?人與動物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後蒐集一些文章閲讀,讀後寫一篇讀後感説一説你對狼的認識。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重點

一 童話的想象和誇張

二 童話的朗讀

教學難點

1. 本文是怎樣運用想象和誇張,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

2. 體會“誠實”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閲讀《單元提示》、《預習提示》,明確課文的出處、作者、國籍,文章的體裁。教師小結童話的特點,突出“幻想、想象和誇張”,啟發進入課文。

二 觀看錄相(或聽錄音、或教師示範朗誦):《皇帝的新裝》

1.要求: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2.教師注意在關鍵處停下指導學生猜讀:例如,聽到“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圖漂亮可能會到什麼地步?聽、想、讀結合,體會作者想象豐富精妙之處。

三 學生讀,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學生各選一個角色的幾句話畫出朗讀標記後試讀。(標記按下要求作:/表示節奏, →表示平調,↗表示升調,↘表示降調,表示曲折調。)教師作示範,指導朗讀。

3.列出課文中出場人物名單及人數。

4.選定角色,起立朗讀。同學朗讀完畢,要互相評議指出優缺點。

四 概括故事情節。(略,參見教材分析)

五 作閲讀提要,具體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內容,即主要故事情節,勾勒輪廓;

2.各情節之間用連貫的語句敍述,可適當加以評論;

3.語言要簡潔。

4.課外朗讀全文錄音。

 第二課時

一 讀讀、講講、議議,把握各個角色的社會意義。

(提示:根據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分析、説明)

1. 故事開頭為什麼要着意寫皇帝喜歡“穿得漂亮”?

2. 騙子為什麼要介紹“新裝”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有什麼作用?

3. 皇帝為什麼會相信騙子介紹“新裝”特性的那段話?

4. 皇帝、官吏明明一無所見,為什麼還要交口稱布料“美極了”?

5. 從皇帝、官吏、騙子的所作所為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6. 小孩子為什麼能一語道破真相?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7. 討論故事中“誠實”的含義。

8. 根據以上的分析,同學們從這篇童話中得到什麼啟示?(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讓他們各抒己見。)

三 口頭訓練:將課文改為騙子作第一人稱複述。(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班會時間,表演《皇帝的新裝》課本劇。)

四 歸納童話的特點。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手段

朗讀法、導讀法。

課堂採用導讀提示、學生自讀、議議講講、讀讀練練的形式;採用朗讀提示,學生自讀,培養有節奏、有表情朗讀、講、議的能力。

教案點評:

一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在講新課前要佈置課外預習。要求瞭解大意,並查字典弄清不能讀準的字音和不會解釋的詞語。

二 領會本文揭露問題的深刻性,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採用提問的方式講述,啟發學生深入理解。

三 皇帝會光着身子游行,看起來是誇張的,其實是合理的,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要講清楚這正是童話組織情節結構的特色。

四 或分角色朗讀,口頭複述故事,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或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加強對課文的感受。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③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閲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準備。

四、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教學設計

1、精心導入

①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説,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②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説》“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説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3、感知內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4、研讀賞析

①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③學法指導

好詩閲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④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説了話”能説些什麼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a.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像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5、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閲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6、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能複述故事。

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尊敬父輩、理解父輩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和新詞: 啃 蹦 撬 磕 門檻 厚道 糟糕 醒悟 晌午 煩躁 頭顱 自言自語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二、請學生速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聲。朗讀時思考三個問題:

1、父親為什麼想造一個有高台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樣造有高台階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朗讀結束後,請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明確:父親總是覺得自家台階低;父親一年到頭不停地勞動,積攢錢造房子;新屋造好了,父親身體也垮了。)

三、精讀課文。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請5-6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1、為什麼詳細寫父親洗腳,是要表現什麼?

要表現父親常年在外勞動。

2、台階的高低象徵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親總説“我們家的台階低”。你怎樣理解這種心態?

想要在住房條件上搞好一點,覺得自己應該造一個高台階的房子,同時也覺得自己有能力造一個高台階的房子。

3、搖放的樹枝,搖不散的目光。父親此時的心理是怎樣的?

看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父親心裏在思考,我一定要造一個高台階的房子。

4、從課文中選取使用準確、生動的動詞,作一兩句話做點評。

(……父親的'頭髮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着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承前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這裏的”挑“字用的準確、生動)

5、小説用第一人稱敍述了“我”父親與台階的故事。對父親來説,台階既是他的物質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當父親用汗水和辛勤勞動砌成了嚮往已久的台階後,他卻處處感到“不自在”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寂寞。你是怎樣看待“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應該如何理解這篇小説的主題?

(1)父親一生勤勞、頑強、倔強,淳樸、善良、謙卑;有志氣,不甘人後,不怕千辛萬苦,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2)父親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民,憑着自己一身力氣,辛勤勞動,平時省吃儉用,積攢費用,建起了九級台階的新房。

6、找出小説中圍繞父親和台階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

(1)”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階,説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説實了實了。“

(2)”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四、總結。父親是一個淳樸的農民,辛勤勞動,勤儉節約,憑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九級台階的新房。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另外,要學習本文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作業。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

1、能説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特徵的景物。

2、能體會作者練字的精妙之處。

3、通過對精妙語句的剖析,欣賞本文的語言藝術。

4、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去,品位詩獨有的藝術魅力,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5、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

1、導入 :可由前兩課自然導入 ,也可由古代名家詩句導入 。

2、默讀課文

3、讀一讀,寫一寫。

4、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讀。

5、逐節研討。

研討目的:理解每一節詩的`意思。

研討方式: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提出疑問,共同解疑。每節由兩組代表報告探究結果,不能解決的疑問可請全班同學研究,或請老師解答。教師點播引導的方向,可依語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驟要求。

6、齊聲朗讀,儘量達到背誦。

7、再創造實踐:

寫一首短詩,題目為《我眼中的》。全班交流,體會詩歌獨有的藝術魅力。

8、強調讀詩的重要性,介紹古今中外的著名詩人以及他們的詩集,鼓勵學生課外多讀詩,多寫詩,培養詩化的語言,詩化的表達。

9、作業 :

——完成《課課練》。

——熟練背誦課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麼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醜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説説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説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後不斷髮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於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願我們能儘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那裏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五、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讀

六、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説説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説話,最忌直白的説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説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裏。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繫實際

七、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誦全詩

八、拓展提高:課後探究性閲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以上教學重點中,第一點與第二點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方法之一:"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説出理由;其次是師生相互質疑.

讓學生評述課文,這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有反覆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給大家,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説話的訓練.

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形成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如果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冬春比較的畫面.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這樣導入課文有如下作用:①幫助學生回憶獲得春天時的美好感受,為課文教學做情感的鋪墊;②輕鬆自然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作者是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於1898年,逝世於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後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醖釀(yùnniàng) 應和(hè) 籠(lǒng)着一層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醖釀:文中是説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着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塗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B.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設計説明:1.擴大識字量,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鋪平道路;2.讓學生熟讀課文,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其目的在於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

2.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設計説明:1.培養默讀習慣;2.讓學生"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一.該設計要求老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問題應儘量讓同學自己解決,學生需要時,老師給予點撥)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麼用兩個"盼望着"?(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如果説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説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豔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豔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濛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緻,整個空間瀰漫着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着,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裏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麼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裏,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裏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後解決)

3.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①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讚美的感情.

(設計説明:①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②讓學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有助於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裏,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設計説明: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績,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佈置作業

①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説出理由,下一節課交流)

②熟讀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設計説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規定與鼓勵並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研習課文

1.齊聲誦讀課文

2.討論: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試説出理由)

第2段: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情態.用擬人手法勾畫大自然"剛睡醒的樣子",為下文具體的春景描繪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説,山、水、太陽最能向人顯示春天氣息,作者選用"朗潤"、"漲"和"紅"分別描繪山、水、太陽睡過一冬而醒來的情態,非常傳神.

第3段:春草圖.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第4段:春花圖.首先,這一段寫得很有層次:樹上—花下—遍地;其次,這一段文字注意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由與前後照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説到"花裏帶着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由花味甜聯想到果實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豔的花們相映襯;第三,巧用擬人、排比、比喻,寫春花競相開放.總之,畫面五彩繽紛,富有立體感.(這一節應當讓學生充分討論,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鼓勵)

第5段:春風圖.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温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第6段:春雨圖.引出春雨後,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導讀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處:細密、閃爍、綿長;親吻着"樹葉兒"、"小草兒";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夜";滋潤着鄉間的行人與農民,這一切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7段:迎春圖."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為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設計説明:讓學生由整體感知課文轉到局部感知課文;讓學生相互啟發,在討論中迸發思維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圓其説就行.這一環節,主要落實教學目標1和教學重點2、3、4)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春草圖:鮮嫩、勃發春花圖:繁茂、豔麗

春風圖:和煦、輕盈

春雨圖:細密、平和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春草圖:正面—側面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植物—人間

三、欣賞品味

要求:大聲朗讀,體會字裏行間所藴涵的感情.

(設計説明:讓學生再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上來)

四、佈置作業

1.課堂練習:課文練習二、三.

2.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通報作業情況;

2.檢查背誦.

二、比較閲讀

1.投影林斤瀾的《春風》(或發講義).

2.比較《春》《春風》的異同.

3.通過比較,讓學生概括兩文的主題、寫作特色.

(設計説明:①擴大學生的閲讀面;②比較異同的目的在於加深對《春》這篇課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課文練習四).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設計説明:①以讀引寫,讀寫結合;②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四、自我總結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初中語文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教師的身份地位需要轉變

幾千年以來,尊師重教的思想根深蒂固,這並非制約教育發展的癥結,而是其中所固有的定式思維,讓教師往往在自我定位上有所出入,似乎這就註定了教學中的距離,也就是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障礙,必須得以糾正.

1.1避免唱獨角戲

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教師作用的一種詮釋,但並非教師就註定是孤獨的舞者.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經常出現的朋友就是老師手中一個根粉筆,抑或一本教材,除此之外,就只有剩下的老師在獨自領舞.學生們難懂的芸芸眾生雲裏霧裏,都在所謂的尊師重教中被人為的壓榨殆盡.這場教育的獨角戲,也註定了效果的不理想.以初中語文為例,正是學生領會語言之唯美,感受言語之深奧之時,怎能不抓住這黃金塑性階段,給語文一個和諧的生存空間.

1.2融洽的課堂氛圍

從教的二十幾個風雨經歷,讓我逐步感覺到,一篇文章學習的效果如何,主要不是教師在這過程中發揮了多麼大的作用,往往取決於在這過程中,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是和氣氛息息相關的,試想一下,一堂語文講解,還一如既往的遵循,有板有限,亦步亦趨的墨守陳規,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全無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中對語文能有所感悟,那是跟不可能實現的天方夜譚.

1.3言語的技巧

改變教師在授課時一言堂的局面,力爭在講授過程中,創造和諧温暖的氛圍,那就需要語言這個媒介來完成.我們習慣於教學中按照書本的原意,從頭至尾,在其中包含的關鍵點,包括的內容和我們所要必須掌握的技巧.可能更多的都放在這個方面.那麼即便我們簡單的完成每節課所謂的任務,那仍然需要掌握語言的技巧來穿針引線.如何把必須的意境讓學生們能更主動更樂於去接受,這就是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的能力所在.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改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更多關注教師的個人能力素質如何,家長們關注的也是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應改變以往的傳統思想模式,打破教育中教師主導的守舊思想,其實最應該主張的就是學生才是學習整個過程中的主體,以往的被動的填鴨式的學習方式也必須得變一變了.

2.1學生要變客為主

古代的私塾教育,先生掌控着教學中一切,其實這種思想在我們現在的教學中也是根深蒂固的.改變以往的舊思想的同時,我們教師思想該改一改了,但是學生的思想也要隨之改變.當然了,這一切,我們教師在其中要發揮改變的主體作用.並非是老師操控一切,而是要適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變客為主.主動承擔學習重任.

2.2帶着問題思考內涵

學生的主體地位究竟如何體現,在以往的從教經歷中,感覺到學生們注重教師的引導,但是更多的是侷限於老師説什麼是什麼,這就導致了千篇一律,説到底還是一根線、一根針,沒有很好的發散,學生們沒有主動去思考問題,沒有把自己融入到學習中去.教師要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要讓他們帶着興趣學,帶着問題學,那樣才更有效果,更有收穫.

2.3學會訓練思維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要忘記,其中最主要的是藉助語文的學習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人們認為只有理科才能鍛鍊思維方式,其實這大錯特錯,無論什麼學科,都要着重鍛鍊學生的思維方式,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這裏不僅包括直覺思維能力,就是直接的感染感召力.還要注意想象的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文章的意境所要表達的都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需要我們及時引人入勝,這過程中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過程,馬虎不得,大意不得.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培養

教師要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這裏所説的學不僅是要求學生學,教師自己也要學,更主要的要培養起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能眼睛只關注在一節課,一個學期或者一個階段上,更要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習慣.

3.1學習的時機

學習的過程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在這裏要把培養學生的品質與其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也就是常説的知行統一.同時思維調理要清楚,一般來説,常識性的文章就是用複雜的關聯詞來表述客觀世界的複雜性,從言語做好基礎,分析透徹,讓學生掌握從點及面的學習細微之處,見微知著,不輕言每一次的塑形機會.點滴抓養成,細節促培養,把握關鍵.

3.2學習的觀念

時機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觀念的樹立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掌握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去比較其中的不同,總結樹立自己的觀念,要有舉一反三的類比對比之能力.掌握思維邏輯的合理性,在不斷的自我總結中提高自己,在不斷的矯正中成長自己的正確的觀念,而教師就是及時修正的因素,也是培養學生的關鍵.

3.3學習的韌勁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時段,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內容,圍繞教學目的的,處理好重點和一般的關係,抓住實質性的內容,要堅持常抓不懈,不能顧此失彼,要在養成習慣上下功夫,教師在整個塑造學生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也是在逐步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

總之,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改變長此以往,教師獨唱的局面,要在活躍課堂氣氛上,重點是活躍學生思想上多下功夫,把握教學的質量,要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主要的是運用思維能力分析事物,掌握特點規律,培養興趣愛好上多多鑽研.養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共同提升教與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