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10篇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7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10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一、朗誦散文詩《會變的水》,引導幼兒思考水是否真的會變,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回憶生活經驗和在家做的“水變冰”的小實驗,講述“水是怎樣變成冰的”。

三、幼兒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

1、你們發現水燒熱後有什麼變化?

2、你們看到杯口冒出了什麼?

3、水氣是從哪裏來的?

4、水變成水蒸汽後到哪裏去了?

5、杯子裏的水有沒有少?

6、水在什麼時候變成水蒸氣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1、提問: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汽變成水?

2、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實驗材料進行操作驗證。

五、幫助幼兒梳理有關水的三態變化規律的經驗:當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時,水就變成冰。冰融化了變成水。水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了。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

六、跟讀散文詩《會變的水》,啟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由於温度的高低,會發生變化的物理現象。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

2、通過實驗驗證水的三態變化,發展探究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裏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實驗。

2、準備一隻煤爐、鍋、燒杯。

3、掛圖一幅。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幼兒認識圖形是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中的圓形開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對圓形的初步認知經驗,圓形的物體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的這種認知帶有隨意性、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活動意在讓幼兒通過找一找、看一看、説一説、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圖形與物體之間的認知聯繫,形成對圓形更準確的知覺,促進其空間概念的形成。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藉助“圓形寶寶”這一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開展多種遊戲化的探究活動,同時自然融入對圓形大小、顏色的區分及數量的認知,促使幼兒在自身現有水平上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並拼擺出簡單的物象。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

難點――用大小不同的圓形組合、拼擺出簡單的物象。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圓形卡片(大小、顏色不同,共5張)。

2.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圓形寶寶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圓形寶寶來做客”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

操作多媒體課件,圓形寶寶出場。圓形寶寶:“小朋友你們好,你們看看我是誰?對,我是圓形寶寶。你們喜歡我嗎?小朋友,我還有好多小夥伴呢,你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引導幼兒想一想、説一説周圍生活中帶有圓形的物體。幼兒講述時,教師引導幼兒找出活動室裏哪些物品是圓形的,自己身上的衣物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二、展開

1.看一看,説一説,拿一拿。

(1)看一看,説一説,區分圓形的大小、顏色。

圓形寶寶:“小朋友,我還有許多小夥伴呢,今天,我把它們也請來了,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好嗎?”

教師:“圓形寶寶給大家帶來的小夥伴,藏在桌子上的紙袋裏,現在小朋友把它們請出來吧。”在玩的時候,引導幼兒發現這些圓形寶寶有些什麼不同。

(2)遊戲“快快拿”。

教師:“我們來做個‘快快拿’的遊戲,請小朋友按照老師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師分別請幼兒拿出紅色的大圓、黃色的小圓、紅色的小圓、藍色的圓、最大的圓、最小的圓等。幼兒拿出後請其點數並説出圓形的總數。

2.欣賞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進一步豐富幼兒對圓形的認知。

圓形寶寶:“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告訴你們個祕密,我還會變魔術呢,下面就來看我表演吧!”畫面上的圓形變成生活中的各種物品。觀看完後引導幼兒討論:圓形寶寶變成了什麼,想想圓形寶寶還能變成什麼。

3.遊戲“拼拼擺擺”,引導幼兒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進行組合、拼擺,並説出自己變出的物品叫什麼。

三、結束

請幼兒欣賞故事《小兔種太陽》,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圓形特徵及色彩的認知。

圓形寶寶:“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提問:小兔為什麼把氣球、紅蘿蔔和燈籠當成了太陽?

活動延伸

製作“有趣的圓形寶寶”粘貼畫。引導幼兒把拼擺好的畫面做成粘貼畫,並進行添畫。

附:故事

小兔找太陽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説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

他來到屋子裏,指着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燈籠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説:“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裏,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説:“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頭,看見天上飄着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説:“不,這是紅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

媽媽説:“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着媽媽手指的方向,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目標

1.大膽想像並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掛圖,故事磁帶。

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為什麼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説説誰走過小路,發出什麼聲音。

――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小刺蝟對風兒説了什麼?

――為什麼風兒要踮着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帶領幼兒來到產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噠踢噠”等情景。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麼聲音?

建議

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於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儘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附:會響的小路

樹林裏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蝟走過小路,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總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圍繞主題進行繪畫的表現與創作,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美麗的海底世界及海底旅行的情景。

2、培養幼兒對繪畫主題系列活動的興趣,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觀察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一:美麗的海水魚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美麗的海水魚。

2、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觀察力。

  材料準備:

VCD“北京海洋館”一張、海水魚圖片10張、油畫棒40盒、圖畫紙40張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起欣賞VCD“北京海洋館”的第一部分―“美麗的海水魚”和海水魚的圖片,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討論:海水魚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怎樣才能畫好漂亮的海水魚。

  結論:

(1)注意顏色的搭配:深顏色和淺顏色做朋友

(2)線條的裝飾要注意有疏有密,三五成羣。

3、鼓勵幼兒大膽進行海水魚的設計。

4、幼兒相互欣賞繪畫作品。

  活動二:美麗的海底世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圍繞主題畫出海底世界中除魚以外的動物、植物形態。

2、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引導幼兒有疏有密地構圖。

材料準備:VCD“北京海洋館”一張,海洋動、植物圖片8張、油畫棒40盒、圖畫紙40張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起欣賞VCD“北京海洋館”的第二部分―“美麗的海底世界”和海洋動、植物的圖片,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討論:

美麗的海底世界中除了有海水魚以外,還有哪些動物和植物?(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模仿它們的外形特徵)。

怎樣才能畫出美麗的海底世界?(有疏有密地構圖)

3、鼓勵幼兒大膽進行作畫。

4、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活動三:到海底去旅行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去海底旅行的情景。

2、誘發幼兒想象去海底旅行的方式。

材料準備:黑板有塊、粉筆十支、示範畫二張、“創造性美術”幼兒用書40本、油畫棒40盒、粉色三種(藍、綠、黃)、毛筆20支

  活動過程:

1、教師:小朋友結識了許多海底的動物和植物朋友,看到了美麗的海底世界,小朋友想不想親自去海底旅行呀?

2、幼兒相互自由討論:海水很深

我們怎樣才能到達海底呢?

游泳到海底去,我們怎麼呼吸呢?

3、教師傾聽幼兒的設想,並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設想畫到黑板上,在幼兒畫的過程中,幼兒相互啟發,豐富想象。

4、教師肯定幼兒的設想,並與幼兒共同討論這些設想哪些是可行的,沒危險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有危險的?

5、幼兒欣賞教師的作品,同時教師講述自己去海底旅行的設想,進一步啟發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想象。

6、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去海底旅行的設想畫下來。(在此中,教師提示幼兒要和畫海水魚時一樣,把海底世界裝扮漂亮)。

7、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並相互講述自己的“奇思妙想”。

活動四:我和魚兒是朋友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圍繞主題進行繪畫的表現與創作,有故事情節。

2、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材料準備:“我和魚兒是朋友”封面一張、簽字筆一支、圖畫紙40張、油畫棒40盒、夾子2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小朋友到海底去旅行,和小魚結成了朋友,你們和魚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它們遇到困難,我們怎麼幫他們解決呢?

2、鼓勵幼兒相互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在説的過程中,幼兒相互受到啟發,豐富幼兒的想象,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引導幼兒大膽進行繪畫。

4、教師將幼兒的設想在畫旁邊用簽字筆進行記錄。

5、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將大家的作品,按一定的情節進行排序,並裝訂成一冊書,共同起名字後,放在圖書區,便於幼兒翻閲。

  活動評析:

《到海底去旅行》這一主題美術系列活動,從觀看VCD片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誘發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思,從而發掘與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主題活動從畫美麗的海水魚――美麗的海底世界――到海底去旅行――我和魚兒做朋友,內容安排嚴謹有序,層次清晰自然,在活動中教師輕鬆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用裝飾的手法畫美麗的海水魚到幾個小朋友用自己的作品進行作品講述,完整的講述故事情節,畫面栩栩如聲,在幼兒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幼兒在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對觀察和解釋海底世界的特殊方式。

整個活動從觀察、感受到情緒激活,在每一個小主題的變化中都使幼兒產生了強烈的快感,激活的創作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在遊戲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處,知道節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盛滿水的盆

2、塑料袋、鐵絲

3、透明的瓶子、顏料、圖畫紙等。

4、各種會沉和浮的玩具如:紙船、塑料杯、石頭、鐵罐等

[活動過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裝滿水的盆,讓幼兒説一説水有什麼用?

2、請幼兒討論該怎樣節約用水

3、教師總結: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兒分組遊戲探索

第一組:玩水袋: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性。

第二組:會變顏色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

第三組:沉浮: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東西會沉下去?什麼東西會浮在水面?

2、師小結:剛才每個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種好玩的遊戲,請小朋友回去想一想還可以用水玩什

麼好玩的遊戲。

三、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説説今天在幼兒園玩水的感受。

[評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遊戲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輕鬆、愉快、自主的遊戲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遊戲當中來,敍述自己對水的體驗和享受玩水的樂趣。

從身邊小事啟發幼兒,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重要性,讓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並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組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幼兒按意願選擇組別活動,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以引導啟發,使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主動探索科學現象,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並體驗遊戲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1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設計背景

放大鏡是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是科學探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鏡子,究竟有什麼樣的功能, 透過這面鏡子觀察物體,物體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激發幼兒對這面鏡子的好奇與探索的興趣。,而“好奇”正是引導幼兒喜歡探究的最佳途徑。因此,我決定活動中讓幼兒自主觀擦放大鏡看物體後的“奇妙現象”。

2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常見物體在放大鏡下奇妙的變化。

2、嘗試使用放大鏡對物體進行細緻的觀察。

3、培養幼兒根據觀察結論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鏡下的變化。

3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準備

1、欣賞有關放大鏡觀察物體的視頻。

2、放大鏡每小組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每小組一個。

3、每人一份觀察用的圖片。

4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觀看視頻小白兔拔蘿蔔,第一圖和第二圖對比,同一張圖片,為何第一圖沒有鏡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圖有了一個小鏡子圖上的物體就變大了?引入孩子們對放大鏡的認識。

【設計意圖:先觀看然後引入,即讓幼兒對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鏡有一定的瞭解,又能通過物體的變化激發幼兒對放大鏡的好奇。】

教師肯定幼兒的觀察結論如:第一幅圖小,而第二幅圖大了許多。從而引入對放大鏡的奇妙現象的認識,原來放大鏡可以將物體變大,這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鏡

1、出示放大鏡,簡單介紹:這就是能讓物品看起來變得清晰的放大鏡。使用放大鏡的時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對準物品,調整最佳距離就行了。

【設計意圖:在前面奇妙視覺感受的鋪墊下,出示放大鏡,讓幼兒對使用放大鏡產生期待,並且通過語言幫助幼兒再現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為後續使用做準備。】

2、請你用放大鏡看一看,圖片上是誰?能學做一下1號的動作嗎?2號的方向是怎麼樣的?4號手裏拿着什麼?(讓幼兒的觀察有非常具體明確的目的,讓幼兒傾聽,嘗試帶着目的去觀察。)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從無目的觀察到藉助放大鏡,通過傾聽,嘗試帶着目的去觀察,進一步積累有意觀察的經驗。】

3、操作幼兒使用放大鏡的方法。

鼓勵專注觀察的幼兒。

4、討論:

誰願意回答第一個問題?請上台。

2號的方向是怎麼樣的?大家用手勢回答!

4號手裏拿着什麼?一起回答--放大鏡。

【設計意圖:通過點擊電腦上的放大功能,驗證幼兒的觀察,這也是對幼兒的觀察行為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三、想象和比較

1、再看看,這像什麼?

【設計意圖:比較,讓觀察更具有目的性。隨着環節的展開,幼兒的觀察從無意觀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觀察前行,當然,比較也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了放大鏡帶來的奇妙感受。】

輔助猜謎語:不是冰塊,不是寶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螞蟻愛吃,我也喜歡。

2、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白砂糖,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圖片和我們的身體有關, 找到了嗎?觀察一下,再比比圖片。仔細觀察,再認真找找,它放大了我們身上的哪一部分?(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放大鏡,同時出示兩張圖片)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使用放大鏡的方法是否正確,及時指導。

瞭解和肯定幼兒使用放大鏡後的發現:用了放大鏡,你有什麼發現?(幼兒:看得暈暈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頭的全貌,總結幼兒的發現。如:舌頭上的小泡泡能幫我們分辨酸甜苦辣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承上啟下。既延續了上個環節的想象、猜想和比較,又讓幼兒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鏡觀察。】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們,請看--放大鏡放大東西后,也會有醜醜的感覺。這是一個引起世界轟動的科學實驗,當人們對着水,説難聽和兇狠的粗話,在比放大鏡更清晰的顯微鏡下,水分子形成了醜陋的結晶。所以,小朋友們不能説不禮貌的話,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設計意圖:嘗試把科學探究和真善要並且拓展放大鏡的另一個種類——顯微鏡。】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西遊記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文學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徵深入到每位幼兒的心靈,尤其是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我們就想讓孩子們來創編美猴王的.故事,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美猴王,自己有什麼願望,希望願望怎麼實現,都可以加入自己的作品中,最後再用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講出來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準備:

1.家長指導幼兒創編美猴王故事 ,並鼓勵幼兒講故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徵,為參加故事會做好準備。

2.根據講故事強弱事先把幼兒分成3--4組。

3.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眾

4.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自編的美猴王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眾。(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1)孩子們我們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2)為小朋友喝彩。

2.引導幼兒明確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

5.公佈比賽結果,對講的好的幼兒進行獎勵。

6.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講的故事很精彩,老師都聽得入迷了,我們為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的過渡階段(進餐前後,午睡前)等時間,組織幼兒繼續進行講故事活動。

2.在美工區中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故事畫成連環畫。

3.表演區中,老師可以準備道具讓孩子們自己表演一下自編的故事。

小百科: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羣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教材來源:

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5)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説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活動反思:

1.這節課的內容緊緊圍繞了我長大了這個環節來上,幼兒也能認知了自己在成長的過程。

2.能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在成長的環節,兩兩相對比,這樣既能讓幼兒學會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長高了,長大了。

3.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拿嬰兒用品來與現在自己用的東西對比,更一步説明了幼兒的成長。

4.這節課遺憾的是,幼兒沒有能玩遊戲,如果加上一個遊戲的話,更能表明長大這個環節,也能激發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使這節課更活潑,更生動化。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設計意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都會碰到和測量有關的活動,由此引發了這個課例。在實驗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對比性比較強的軟尺和硬尺;在測量的對象方面,我儘量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且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體、桌子、皮球等。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上採用提出假設――動手操作――記錄信息並得出結論的形式。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軟尺與硬尺的區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通過實驗的過程,培養幼兒探索事物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內放:軟尺、硬尺、白紙、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觀察軟尺和硬尺,初步瞭解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用途。(幼兒自由分組坐好。)

師:(出示直尺)這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請幼兒自由講述。(出示軟尺)這是什麼?你在什麼地方見過它?

教師小結:我們把這種身體軟軟的、可以彎曲的尺子叫做軟尺,身體硬的不能彎啦的叫做硬尺。

2.通過猜測、實驗,進一步瞭解軟、硬尺各自的優點。

(1)以遊戲情境,引發幼兒探究軟、硬尺不同優點的興趣。

師:有一天,硬尺碰到軟尺,硬尺説:“瞧你的身體軟綿綿的,能有什麼用處啊?”軟尺不服氣地説:“我的用處呀,比你還要大呢!不信,我們就比比吧!請小朋友來做裁判。”

(2)教師出示記錄表,師生一起進行猜測並做記錄。

師:老師這裏有四個任務,請小朋友來猜一猜硬尺和軟尺誰能完成這些任務。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將預測結果記錄在總表

“硬尺與軟尺”活動集體記錄表

幼兒姓名: 班級:

項目

猜測

試驗結果

測量皮球的周長

量一量小朋友的腰圍

在白紙上畫一個正方形

測量桌子的長度

  (3)幼兒分組實驗

師:不行,這樣不公平。硬尺和軟尺都不同意這樣的結果,它們要小朋友做裁判,幫助他們找出正確地答案。

老師請幼兒進行實驗操作,講解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要求:每組請一名小組長來領用品收用品,分工合作,輕聲交談。每一項用兩種尺進行測量,進行對比。請小組記錄員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上。

“硬尺與軟尺”活動幼兒實驗記錄表

幼兒姓名: 班級:

項目

猜測

試驗結果

測量皮球的周長

量一量小朋友的腰圍

在白紙上畫一個正方形

測量桌子的長度

  (4)交流和討論。

實驗結束,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每組的測量結果,看看實驗的結果和猜測有什麼不一樣,説一説軟尺和硬尺各自的優點,並做總結記錄。

3.教師用情境性的語言小結軟、硬尺的特點。

師:硬尺説:“啊,原來你的身體軟軟的,能夠隨着物體的曲線變換形狀,測量起圓的東西來比我方便多了。”軟尺説:“你也很不錯啊!要畫直線的時候我就不如你了。”他們在實驗後都發現了別人的優點,還成了好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助,再見!

  【設計評析】

因為做中學強調的是在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參加實踐,幫助幼兒學會獨立做事,學習記錄與表達,養成遵守規則和尊重他人的習慣。所以在實驗的設計上以簡單、易操作為核心,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同時使用情景性的語言使孩子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感覺輕鬆、愉快、不枯燥。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小的爭論和意見,比如有的用軟尺和硬尺都可以,但在記錄時他們都能商量着解決這些問題。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水果,知道其名稱。

2、觀察水果皮、摸水果猜名稱、聽指令摸水果的遊戲活動,感知水果的特徵。

活動準備

水果、水果刀、牙籤,盤。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一位小客人,你們猜猜它是誰?它就是小葉子娃娃(出示紙偶小葉子娃娃)你們知道小葉子娃娃今天要幹什麼去嗎?以擬人化的手段講述故事:秋天到了,天氣涼爽,小葉子娃娃要去秋遊,走着走着來到了一片果樹林裏,果樹上結滿了許多果子。有紅的、黃的、還有桔黃的,非常好看,看着看着,小葉子忽然聞到一陣很香的味道,是什麼東西這麼香啊!原來是樹上的果實成熟了,是它們發出的香味。小葉子看着樹上的這些果子,想和它們交朋友,可是它們又不認識這些果子,不知道這些果子的名字叫什麼,小朋友你們認識嗎?咱們一起告訴小葉子這些水果的名字。

2、引導幼兒看大屏幕上的各種水果(蘋果梨子)説出名稱、形狀、特徵。

3、與幼兒一起舉行一個水果品嚐會。把水果分別放入盤中,讓幼兒用牙籤自由品嚐,並説出其味道。

4、教育幼兒多吃水果。告訴幼兒水果裏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常吃水果對身體有益。

5、秋天水果品種多樣。

秋天裏還有很多好吃的水果。請幼兒看大屏幕,與幼兒一起告訴小葉子水果的名稱。小葉子説:“謝謝小朋友幫我認識了這麼的水果,天快黑了我要回家了”。

6、製作水果娃娃。

小朋友小葉子要回家了,我們做一個水果娃娃送給小葉子好不好,一起製作水果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