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道家養生經典語錄160句

道家養生經典語錄16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爲流傳的語錄都不陌生吧,語錄具有語言簡潔樸素、生動形象、明白易懂的特點。那什麼樣的語錄纔是走心的語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家養生經典語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家養生經典語錄160句

1、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6、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

7、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10、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1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人爲貴,還需行天道。

16、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20、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2、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

23、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我無爲,而民自化;我無心,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26、上天生了人,暢行於世,人,至尊。

2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9、治大國,若烹小鮮。

3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3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33、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4、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8、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3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41、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42、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43、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4、窮則反,終則始。

45、則仄,月滿則虧。

46、治人事天,莫若嗇。

47、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48、元氣生萬物而不有。

49、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50、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51、大天之內,復有小天。

52、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53、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54、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55、金石有聲,不考不鳴。

5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57、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5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9、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0、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61、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62、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

63、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

64、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

65、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66、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6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68、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6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7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71、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72、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7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74、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見大者所知小。

75、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爲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76、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7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7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79、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

80、用之者,必假於弗用也,而以長得其用。

8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82、重爲輕根,靜爲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3、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84、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5、“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7、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88、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89、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91、能至於無樂者,則無不樂;無不樂則至極樂矣。

92、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之爲禍。

93、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94、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95、清靜處於,虛以待之,無爲無求,而百川自爲來也。

96、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9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98、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0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10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0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10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05、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則剛,積於弱則強。

106、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10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10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10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12、知足則不辱,知止則不殆。

113、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變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114、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115、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11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117、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1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9、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已爲人己愈多。

120、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2、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1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24、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同與者相愛,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壯者相嫉

125、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126、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爲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爲大善;不謂小不善爲無傷也而爲之,小不善積而爲大不善。

127、重爲輕根,靜爲躁君。

12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29、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130、見素抱樸、少私寡歡。

131、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

13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33、多言多敗,多事多害。

13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35、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136、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137、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138、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

139、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41、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

1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143、不謂小善不足爲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爲大善;不謂小不善爲無傷也而爲之,小不善積而爲大不善

144、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敝。

145、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146、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147、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篇》

148、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老子》六十四章。

1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151、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爲善?

152、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153、太玄山,天地間,修真幾許爲爲神仙?少年心,貪塵緣,狂劍縱橫爲紅顏!——陸雲

154、難的事情,從簡單的做起。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155、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156、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157、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15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5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16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爲天下正。